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到三国的特种狙击手 >

第1456部分

回到三国的特种狙击手-第1456部分

小说: 回到三国的特种狙击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灿道:“袁公不必如此,你也是为了百姓。如今能做的,就是等消息,且看朝廷的调度安排吧,有房玄龄和杜如晦两人在,应该没有大问题。”

    袁天罡也是点了点头。

    他不再多言,转身就离开了。

    王灿依旧是坐在屋子中,看着外面哗啦啦继续落下的大雨。

    这雨水,就像是倒灌一样。

    一直在持续。

    下了一天一夜的时间后,都还没有缓解半点。

    王灿这时候,也在关注着水灾的情况。如今的局势下,倒是没有多大的影响,至少长安方面,暂时还没有形成洪涝灾害,尤其长安城的水下系统做得不错。即便是雨水不断,但这些洪水,都是全部排走。

    不过河水却是泛涨。

    有朝廷调度安排,各个堤坝都是加固,各处闸口也都是放水泄洪,所以地方上,虽说道路泥泞,即便是有一些山洪产生,但是危害倒也不是太大。

    毕竟长安地区,还算是平坦的。

    没什么都掉地形地貌。

    这大雨一下就是两天两夜,两天时间过去,许多的田里面已经灌满了水,水塘中也是水满了,谁哗啦啦的流淌个不停。

    到处都是水。

    曾经一段时间,是干得寻水都有些困难。但如今,则是水满为患。不过朝廷方面,一直在处理水灾的事情,官府一直在忙碌。

    等到第三天,雨水减小。

    到了下午,雨停了。

    到了这一步,官府更是忙碌,因为要处理各地的淤泥,而且洪水刚刚褪去,雨水刚刚停下后,百姓也需要安抚,各地也需要让百姓清理地方,避免造成疫病。

    这一切都是千头万绪。

    王灿却是没去管的,他也管不了。

    这个时候的李世民,便是忙得焦头烂额,因为事情太多了,有千头万绪的事情要处理。而在这时间匆匆的流转中,进入了七月。

    到了七月上旬,一切才处理完,李世民终于是松了口气。

    皇宫内,大殿中。

    李世民端坐在正上方,下方坐着长孙无忌、房玄龄和杜如晦。李世民目光扫过三人,这段时间,长孙无忌、房玄龄和杜如晦近乎绝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宫中度过的,甚至很多时候晚上都夜不归家,直接在宫中休息。

    因为堆积的事情太多。

    先是干旱,然后是水灾,好在这水灾提前发力处理,倒是好一些。

    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

    李世民环顾众人后,收回了目光,便道:“这段时间,辛苦你们了。这一次,我们又熬过了一劫。说起来,朕刚刚继位,便是颉利可汗发兵南下,朕不得不孤身前往渭水,和颉利签订了渭水之盟的盟约。如今,又是干旱、水灾,上苍待朕,何其凉薄啊!”

    有时候想一想,李世民真觉得累。

    事情太多了。

    一茬接着一茬的。

    尤其自始至终,粮食的问题都还没有解决,他这皇帝太辛苦了。

    想当初他父亲在位时,虽说也有各种问题,但是主要的问题,还是在外面的征伐上,天下不曾一统。到了如今,却是事故频发,让人很是无奈。

    房玄龄微微一笑,便道:“陛下,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如今的种种磨难,都是上苍对陛下的考验,也是上苍对陛下的磨砺。正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只要陛下坚持过去了,那么将来,便是一片坦途。”

    李世民笑道:“但愿吧!”

    顿了顿,李世民继续道:“不过在朕这里,没有服输这两个字。朕,相信人定胜天。”

    杜如晦道:“陛下豪迈!”

    长孙无忌道:“陛下所言甚是。”

    李世民话锋一转,道:“不过虽说干旱、水灾压了下去,但是,坊间也有许多的非议,说这是朕不修德政,触怒了上苍所致。”

    杜如晦厉声道:“陛下,这是一派胡言。”

    房玄龄、长孙无忌都附和。

    这种事情,没有商量的余地,只要开口那就是找死,甚至敢攻讦李世民不修德政的人,也是该死的,这些人简直是活腻了。

    杜如晦看向李世民,见李世民竟然有些神情低落,似乎是受到了这些谣言影响,便继续道:“陛下啊,其实道理很简单,您可还记得袁监正所说的话。”

    李世民道:“袁卿说什么了?”

    杜如晦道:“袁监正说如今的大唐,气运昌盛,远远胜过以往。袁监正是这方面执牛耳的存在,其余的人,那都是一群骗子而已。袁监正功参造化,他说大唐的气运昌盛,可见,这是陛下诚意感动了上苍,才有这般的变化。所以陛下,不必为此而忧心。”

    顿了顿,杜如晦继续道:“陛下啊,臣一贯是相信,人定胜天的。而且如今上苍变化,气运越发昌盛,已经是认可陛下,那就更容易了。陛下,不必忧虑坊间的议论。”

    李世民笑道:“倒是让克明小瞧朕了。”

    杜如晦笑了笑道:“陛下英明神武,自是不需要臣安慰的。臣刚才,不过是阐述一个事实而已,让陛下清楚知道情况。”

    李世民道:“如今这一切,暂时算是平息了。”

    杜如晦忽然道:“陛下,倒是有另一则消息传回来。”

    李世民道:“什么消息?”

    杜如晦道:“陛下,五姓七望的大族,全部都来了长安,已经齐聚于此。不过,臣得到的消息是,这五姓七望的大家族,乃至于其余的世家门阀,各自的家主没来,只是派了代表来。所以让各大世家拿出粮食的事情,恐怕并不容易。”

    李世民道:“如今,就看王灿了。说起来,我可是和太上皇卯上了,太上皇笃定让世家门阀拿出粮食,是不可行的。如今,就看这王灿,能否成功。他成功了,父皇那里,也就好办了。如果他失败了,朕在父皇的面前,可就没什么脸面了。”

    长孙无忌道:“陛下,请你相信,王灿一定会取胜的。”

    “哦???”

    李世民忽然笑了起来。

    他脸上,一脸疑惑的样子,笑吟吟道:“无忌,这可真是太阳打西边儿出来了。要知道,当初你可是极力反对王灿的。怎么如今,却是一改前态了。”

    长孙无忌道:“陛下,其实原因很简单,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冲儿和王灿发生冲突,的确是冲儿有错在先,但王灿却是一步步算计,把冲儿的报复全部都算准了。这样的王灿,不是普通人,是有谋略的人。”

    “第二个方面,是如今冲儿竟然变了。他去城门口站岗,竟然规规矩矩的。整个人如今,竟然是少了一丝的浮夸和浮华,冲儿整个人真是变了。”

    长孙无忌道:“王灿这个人,是真正有能力的。所以如今,可以期待一下。虽说五姓七望的人厉害,可是王灿有能力有智谋,尤其是做事情不拘一格,没有什么能束缚他。所以我认为,王灿最终一定会取胜的。”

    李世民笑道:“没想到,这敌视王灿的长孙无忌,竟然一改前态。不错,不错,这才是我大唐重臣该有的心胸和气度。”

    长孙无忌道:“陛下谬赞了。”

    房玄龄道:“如今,那就拭目以待了。不过五姓七望的人齐聚,见王灿的时间,还没有定下,我先把消息送给王灿,让王灿有一个准备。”

    李世民道:“可以,玄龄你安排便是。”

    房玄龄道:“传信的事情,臣亲自去。顺便,再询问一下王灿的底细,看他是否有真正的自信,就是看看他准备好没有。”

    李世民道:“行!”

    他也赞同房玄龄的安排。

    李世民又和三人商量了政务上的事情,把一切安排妥当后,便各自离开,而房玄龄则是出了宫,往王家所在的地点去。

    房玄龄抵达王宅,见到王灿后,没有兜圈子,开门见山道:“王公子,朝中已有消息送回,五姓七望的人,已经抵达了长安。”

    “终于来了!”

    王灿闻言,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第2010章 只欠东风() 
王灿沉声道:“房相,这世家门阀的人,何时和我会谈。”

    房玄龄道:“王公子,会谈的时间,应该就在近日。他们面见陛下后,便会提及会谈的事情。到时候,会谈的地点应该是在朝堂大殿,还请王公子屈尊前往。”

    王灿道:“房相,五姓七望这些世家门阀拜见陛下后,便来到王宅会谈吧。因为在王宅,才能促成这件事。除了《本草纲目》、《活字印刷术》外,我还有一些礼物,要送给五姓七望的大族。这些东西,都在王宅。”

    “行,为没问题!”

    房玄龄直接就点头赞同。

    这事儿以王灿的意见为准,毕竟是王灿来负责会谈。

    王灿道:“如此,便多谢房相了。”

    房玄龄道:“王公子客气了,大唐万千百姓,能因为王公子的一番话,便有无数的粮食,能够免于饥饿之苦。这一切,都是王公子的功劳。要说谢,也应该是大唐上下,向王公子道谢。”

    王灿道:“客气了。”

    房玄龄又说了一些其他的话,便不再多言,转身去安排。

    王灿望着房玄龄离去的背影,嘴角噙着一抹笑意。他倒是要看一看,这些五姓七望的世家门阀中人,如此的嚣张,到最后,会是一个怎么样的局面。

    不过如今这些人已经来了,王灿也该行动了。

    王灿径直到了后院耕地所在的位置。

    如今天气放晴,加上耕地所在的位置,并非一马平川,而是有一丝斜度的,所以放晴后,这泥土很快便开始水汽征发,尤其如今放晴两日,已经可以栽种。

    不过内中,却是有一些杂草。

    王灿安排了府上专门负责后院田地耕种的人,直接把杂草出去,把王灿单独使用的这一亩地开垦了出来,却是在周围围上了栅栏,禁止任何人进出。

    王灿又是让府上的农户,按照王灿的指点栽种南瓜种子,以及栽种红薯的根茎。把这一切栽种妥当,南瓜种子王灿暂时没有催熟,他却是把红薯的根茎这一小块土地催熟了,这是专门要进行剪取秧苗栽种的。

    不过王灿催熟时,是没有人在场的。而且王灿下一批栽种红薯秧苗时,是换了一批农人的,所以没有人知道情况。

    把红薯秧苗栽种下去,便一切就绪。

    王灿接下来,只需要催熟便可。

    不过他却是不着急。

    等着五姓七望这些门阀世家的代表来了,再来催熟不迟。

    只是王灿把土地开垦了出来,李悠却是发现了,李悠来到了农田旁边,看着站在农田旁边的王灿,说道:“兄长,这些是什么食物呢?这样的农作物,却是不曾见过。”

    王灿笑道:“其中一种名为南瓜,另一种名为红薯。这两种农作物,都是能够解决百姓饥荒的粮食。甚至于每一种粮食,都是能够达到亩产数千斤的。”

    “嘶!”

    李悠冷不禁倒吸了口凉气。

    亩产数千斤。

    这怎么可能。

    古往今来,李悠从未听过什么农作物,能够达到亩产数千斤的。甚至于,能够达到亩产千斤,那都是不得了了。

    好歹,李悠不是什么都不懂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