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1908远东狂人 >

第314部分

1908远东狂人-第314部分

小说: 1908远东狂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党提名的候选人参选的,他在总统竞选中胜出的几率几乎与袁世凯持平,这让袁世凯很担心,所以,杨度建议北洋方面再提名一个候选人,通过分散选票的方法降低陶成章的支持率,为了万无一失,并掩人耳目,广东都督张人骏也被袁世凯相中,于是他也壮着胆子宣布参加正式大总统的角逐,但是表面看上去,张人骏不是北洋推举的,而是广东的君宪派推举的。
  按照杨度的谋划,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在第一轮投票中,袁世凯肯定能拥有足够多的选票进入下一轮投票,而通过分散选票的方法,又有很大的几率将陶成章在第一轮投票中淘汰出局,那么进入第二轮投票之后,徐世昌和张人骏将同时宣布退出竞选,如此一来,作为唯一的正式大总统候选人,袁世凯将毫无悬念的胜出。
  从谋略上来讲,这个竞选战术相当的高明,也相当的厚黑,但问题是,有的时候,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就在杨度得意洋洋的时候,一件突如其来的变故发生了,使这个竞选战术变得非常不合时宜。
  这个变故就是“湘黔事变”,湖南、贵州两省的君宪派发动政变,夺取了两省的政治权力,但没等他们高兴多久,在共和军总司令赵北的策划下,“讨逆战争”迅速爆发,之后共和军一路进军顺利,只用了很短时间就将湖南、贵州两省重新控制在了南方革命党手中。
  湖南、贵州两省的君宪派实力较为雄厚,本是袁世凯和杨度拉选票的重点关注对象,实际上,“湘黔事变”之所以发生,与袁世凯的暗中支持不无关系,他希望君宪派完全掌握这两个省的权力,以便保证选举委员是君宪派的人,但是他万万没有料到,他的这个计划恰恰落进了赵北布下的一个陷阱,赵北充分利用了“湘黔事变”之后的社会情绪,一鼓作气将湖南、贵州纳入自己的掌握,如此一来,不仅湖南、贵州两省君宪派力量烟消云散,而且袁世凯和杨度的如意算盘也就此落空。
  更为关键的是,经过“讨逆战争”的洗礼,南方革命力量进一步团结起来,使陶成章赢得总统选举的可能性大为增加,这使袁世凯非常恼火,也非常的担心。
  对此棘手状况,君宪奇才杨度束手无策,袁世凯忧虑之余向其他心腹问计,赵秉钧等人给他出了一个“毁陶”之计,虽然有些犹豫,不过最后袁世凯还是决定冒险,于是手下替主子奔忙了一阵,物色了刺客。
  当然,除了袁世凯之外,还有人也希望陶成章死,只不过,北洋方面并不清楚而已。
  之后,陶成章就在上海法租界遇刺身亡,国民党群龙无首,一时竟有些手足无措。
  袁世凯本以为“毁陶”之计得逞,正打算长嘘口气,但不料,一个让他始料未及的新变化出现了。
  陶成章死了,国民党宣布解散了,但是随后,还是这帮南方革命党人,又宣布组建了一个新的政治联盟,叫做“联合阵线”,由于吸收了更多的小党派参加,使其声势更为壮大,而且这个政治联盟的新领袖比之陶成章更难对付,因为这个人是赵北。
  赵北不是陶成章,他不仅有威望,而且手里有一支很有战斗力的军队,如果让他竞选正式大总统的话,袁世凯没有把握在第一轮投票中将这个“远东狂人”淘汰出局。
  于是,北洋军开始大举南调,南北冲突有一触即发之势,只不过,随后“联合阵线”突然宣布不提名本党成员参加此次正式大总统选举,袁世凯这才稍微松了口气,以为赵北没有胆量挑战自己,于是下令北洋军部队推迟南下时间表,看看局势发展再说。
  但是袁世凯又上当了,联合阵线此举根本就是为了将南方军队北调而打出的烟幕弹,利用北洋军行动迟缓的那几天,许多南方部队开始向湖北、江西集中,等袁世凯反应过来之后,联合阵线的“南国破晓”行动实际上已经开始了。
  之后发生的事情就是所有人都知道的那场“豫南大战”了,可以说,这场战役南北双方都有责任,只是表面看上去,北洋方面的责任更大一些。
  如果北洋在这场战役里取得了胜利,那么一切好说,把责任一股脑的推给联合阵线就行了,但是问题在于,这场战役的胜利者不是北洋,而是联合阵线,结果,事情的发展远远背离了袁世凯和杨度的初衷,不要说竞选总统了,就是袁世凯这个北洋领袖的位子也有些不稳的迹象。
  而现在,东三省总督徐世昌的这封电报证实了袁世凯和杨度的担心,看到北洋惨败,这北洋集团里头果然有人跳出来了,他们互相串联,看样子是打算给北洋换一位新的领袖了。
  虽然出头的是盛宣怀,但是他也明白,要扳倒袁世凯就凭他们那帮“文派”是做不到的,所以,他们决定通过徐世昌打击袁世凯,用总统竞选的办法将袁世凯名正言顺的挤下台去。
  如果徐世昌不宣布退出总统竞选的话,盛宣怀那帮人就算是得逞了,而这,正是倒袁派的主要战术。
  豫南惨败之后,袁世凯的威信遭到沉重一击,现在全靠这个“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帽子装点门面,如果再保不住总统的位子的话,他就完全没有继续领导北洋的资格了。
  民国是北洋的民国,不是袁世凯一个人的民国,这是许多北洋中人的共识,没有北洋撑腰,袁世凯根本就坐不上这个位子,而北洋当初之所以全力支持袁世凯篡清,完全是出于北洋集团的整体利益。
  无论是“武派”还是“文派”,他们支持袁世凯的唯一原因是他能够维系北洋的团结,并保障北洋的整体利益,如果袁世凯做不到这一点的话,他们对于袁世凯的忠诚就会减弱,哪怕是袁世凯一手提拔上来的北洋将领,因为他们也有自己的利益,而这个利益是依附于北洋的整体利益之上的。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现在,因为豫南惨败的事情,整个北洋集团的利益受到了威胁,如果想继续维持对中枢的控制的话,就很有必要将这个“罪魁祸首”踢出去充当替罪羊,改变目前北洋的这种劣势局面。
  而这,正是盛宣怀等人主持倒袁阴谋的主要原因。
  但是徐世昌与袁世凯的交情很不一般,要想说服徐世昌,倒袁派们就必须舍得下本钱,仅有金钱的诱惑是不够的,还必须利用洋人的力量,因为北洋本身就是依靠洋人的支持发展壮大的,没有英国和日本的撑腰,北洋不可能在内忧外患中保持镇定。
  所以,倒袁派通过各种关系与英国、日本、美国、法国这四国驻华公使取得了联系,小心翼翼的征求他们对于北洋“换马”的立场,在这四国中,首先明确立场的是美国公使,他立刻就向美国驻奉天总领事拍了密电,命令他尽快与徐世昌取得联系,探明徐世昌的立场。
  而这,正是徐世昌拜访司戴德的唯一原因,而据徐世昌说,司戴德本人对袁世凯并无好感,所以,美国在“倒袁”的问题上恐怕是支持倒袁派的。
  因为袁世凯与英国、日本走得太近了,美国政府很不满,而且由于粤汉、川汉铁路的事,美国财团已对袁世凯失去了耐心,他们希望北洋能够换一个对美国持“友好立场”的领袖,而徐世昌因为东三省铁路和实业银行的事情与司戴德关系不错,所以,美国人对徐世昌出任北洋新领袖的期望很高。
  不过,除了美国之外,英国、日本、法国的驻华公使在“倒袁”问题上立场模糊,法国公使当时就拒绝了倒袁派的建议,日本公使也没有明确表态,至于英国公使朱尔典,也没有表明立场,但是同时,作为与袁世凯私交不错的英国政客,朱尔典也没有提醒袁世凯倒袁派的行动,他仅仅只是在财政问题上暗示了一下。
  朱尔典如此暧昧的态度让袁世凯非常担心,他完全有理由相信,朱尔典借财政问题暗示盛宣怀异动的主要原因恐怕不是出于政治上的立场,而仅仅只是出于私人感情,毕竟,两人已交往了十多年,算是朋友了。
  如果真如袁世凯所猜测的那样,那么,这英国在“倒袁”问题上的立场就很值得玩味了。
  第343章 倒袁(下)
  现在美国已经向徐世昌暗示美国会在“倒袁”问题上支持倒袁派一方,如果英国政府也放弃了对袁世凯的支持的话,那么,袁世凯下野的结局几乎是一定的了,列强的话,北洋从来都不敢不听。
  没办法,吃人嘴短,拿人手软,北洋离不开列强,袁世凯也离不开列强。
  如此分析之下,袁世凯是一身冷汗,那汗水涔涔而下,将衣服的后背都浸透了,而他的前襟早已被那窗外飘进的雨点淋得湿透。
  见袁世凯站在窗前呆了好一阵,袁克定走了过去,站在袁世凯的身边。
  “父亲,这窗前雨大,还是站进来好一些。”
  袁克定的话让袁世凯的心思拉了回来,看了眼袁克定,袁世凯无奈的叹了口气,摇了摇头,背着手转过身去,走了两步,然后抬起头,扫了眼站在书房里的这帮亲信。
  赵秉钧、段祺瑞、段芝贵、蔡廷干、阮忠枢,不是文臣就是武将,跟随袁世凯鞍前马后已是多年,再加上杨度、严修那帮不算太贴心的部属,这小小的总统府书房竟已是挤得满满当当。
  “诸位,徐菊人的电报你们都传阅过了,现在北洋里有人想造反,想夺权,你们说说,如何是好?”
  袁世凯冷冰冰的话让书房里所有人都是一凛,跟随袁老帅这么些日子,众人都知道他的禀性,现在说话的时候,袁世凯面带微笑,这恰恰是他内心极度愤怒的表象,这说明他已起了杀心,但是这个杀心却不是对着那位赵总司令的,至少现在不是。
  “干爹下令,我马上就带人去把盛宣怀抓起来,押到干爹跟前,将他碎尸万段!他躲在租界,这也没什么关系,咱们就派人去租界,如果洋人不同意引渡,咱们就自己动手将他绑来,上海本就是龙蛇混杂之地,肯卖命的江湖好汉倒也有一些。”段芝贵第一个表态,这说话的时候也是咬牙切齿。
  其他人一时有些沉默,杨度本打算开口,不过站在他身边的严修拿脚尖碰了他的脚根一下,于是又低下头去。
  见众人都不说话,袁世凯冷笑着踱回书桌后,在那张藤椅上落座,袁克定急忙跟了过去,站在桌边伺候,借着吩咐机要员为袁世凯准备一身干衣的当口,抬起头向段芝贵使了个眼色。
  段芝贵虽然瞧见了袁克定递过去的眼色,但是他没敢再说话,向身边的段祺瑞望了过去,但却发现段总长正扭头望着窗外的雨景,瞧那神色,竟有些陶醉其中的味道。
  “芝泉,你在想什么呢?你是陆军部总长,对于此次豫南之败,你有什么看法?”
  袁世凯望了段祺瑞一眼,但是问的话却与此次“倒袁”话题无关。
  段祺瑞扭回头,叹了口气,说道:“老帅钧鉴。北洋军此次豫南之败,实出段某预料,段某确实未料到南军战斗力竟如此强悍,更未料到冯华甫他们几人竟如此的一意孤行,明知信阳防线无法攻破,却仍顿兵于坚城之下,实在是犯了兵家大忌,本来只是小挫,可竟被他们变成了大败,如此用兵,确实让人无语。”
  “那依芝泉之见,若是你去指挥,又该如何用兵呢?”袁世凯冷冷问道。
  “信阳防线既然无法突破,那么唯一的选择就是收拢兵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