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锦衣为王 >

第114部分

锦衣为王-第114部分

小说: 锦衣为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心戒备着!”
  轩輗心里也是激动,但身为刑部堂官,这都是他的差事,万一出了事,他可是首当其冲。当下连连挥手发令,叫人各自小心戒备,不管是不是赦旨,都以小心为妙。
  李贤在一边则是连连挥拳,兴奋之意简直无可遏止。什么城府修养,翰林风范,到这会子全被抛到了九霄云外,心里头就只剩下愉悦兴奋,还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满足之感。
  闹成这般,于谦自己是瞠目结舌,而在他身边一群待斩的人,好奇心也是忍不住起来,一个个跪在地上,还是伸头探脑的看。
  没过多会儿,人潮涌动,这一次是真的近了,五城兵马司和顺天府的差役用棍子和皮鞭拼命的赶来人群,眨眼间,众人只见一个穿着麒麟服的高大少年。手中高举金色令牌,骑在一匹高大的黑马之上,犹如一道旋风一般,带着耀眼的光茫飞速而来。
  这当然就是入宫请见,又成功请来金牌赦免于谦的张佳木。
  一路奔来,除了自己都觉得拉风到无可再拉风的满满当当的得意之外,还有千万百姓和文武官员的瞩目,这种感觉,真不坏。
  在他身后,则是曹翼等护卫伴当,三十名穿着飞鱼服的锦衣卫骑马相随,一路上人山人海,在这么一队人面前,也是望风避易,躲闪不迭。
  待赶到刑场时,一眼先看到于谦尚在,张佳木这一颗心,总算是放了下来。
  不等他下马,轩輗与刑部的司官们就迎了上来,张佳木现在这会代天宣旨,倒也不必下马。只是向轩輗等人出示金牌,待他们看清之后,才在马上笑着道:“总算不枉一场辛苦,诸君,请把于大人交给我吧。”
  “是,好!”轩輗很干脆,于谦在这里已经是烫手的炭团,早脱手早为妙。这里还要杀人,不到傍晚完不了事,张佳木等人,还是早走为妙。
  “来,把于大人请过来!”轩輗一声令下,众司官一溜烟似的跑到于谦跟前,先是把于谦扶起,接着众人打躬,都道:“恭喜少保你老人家,这一回,真的要好好压一下惊才成。”
  法场释人,倒不是头一回。秋决由皇帝御笔勾决,但需要都察院再复核之后,才能执行。其间总能发现一两个可以缓决的,就在刑场等着其余人犯斩讫之后,缓决的就重新押回刑部,或是待审,或是释放,倒霉的是第二年再上刑场。这种可以被释回的人犯,就是俗称的陪斩。
  象于谦,当然不必拘泥,张佳木讨来金牌放人。底下的事当然也是归他料理,刑部不必再接这场麻烦事了。
  于谦原本已经是闭目待死,不料眼看得张佳木驰马持令牌而来,眼看得这年轻人锐气十足,意气风发的模样,他竟是没来由的叹一口气,摇了摇头,这才跟着刑部众司官一起,被引到张佳木身前。
  “大人!”
  看于谦过来,张佳木也是从马上下来,深深一揖,然后起身一笑,只道:“下官给大人恭喜了,这一次天意能回,真的是幸事。”
  “幸事?”于谦倒是冷笑了,他道:“不谈这个,佳木,你把我捞出来,费心费力。但老夫要直说了,对你来说,不是什么好事。而对,对老夫来说,恐怕也未必是好事。”
  于谦自己知自己事。他真的威权太过,竖敌太多。举朝上下,除了李贤这样的一心想救他,那些元老重臣,文武大勋,勋戚亲臣,谁出来施以援手了!
  所以,于谦获救,在中下层官员和百姓心里,这是一件大好事,在皇室。勋戚,重臣眼里,倒未必是一件值得称道的事就是了。
  “是,下官明白。”张佳木点点头,答道:“下官的意思,少保就带着家人回杭州去养老吧,若将来有机会再出山,如何?”
  于谦脸上终露出一丝笑意,他道:“我就知道,你不是蠢人,这样算最好的办法了。但你说的若有机会,老夫倒是但愿没有这种机会。”
  张佳木所说的,当然是说他将来有能力护住于谦,然后再保此老出山。但于谦的意思则更简单明白,国家要是让一个锦衣卫使得掌大权,能护住他这个前兵部尚书,一品文臣,大约也不是他所乐见。
  当着刑场两颗人头和血淋淋的尸身,此老风骨还如此硬挺,张佳木还有什么话说?当下只是侧身而立,微一摆手,肃容道:“请少保上马,这就护送你回府。”
  “好,有劳!”
  于谦虽年至花甲,筋骨倒也是康健,当下翻身上马,看着四周黑压压的百姓,把刑场四周围的密不透风一般,到了此时,他才是脸色变的柔和起来。刚刚百姓的议论,他也是听的真切,公道自在人心,大臣们袖手旁观,甚至大有落井下石的,唯独有这些最底层的百姓,才记得天顺十四年间的事,把他的功劳。牢牢的记在心底。
  “老天开眼啊……”
  “于少保是清官啊,天爷也不忍心,这就派人来打救他老人家了!”
  “少保你老人家要保重啊。”
  夹在锦衣卫中间的于谦四周已经围满了百姓,这是当年跟着他一起抗敌,一起在城门附近摇旗呐喊,一起把来自草原的饿狼赶走的忠勇百姓,就是这些普通人撑起了大明这个庞大的帝国,完粮纳税,承担力役,为兵户的,则世世代代当兵抗敌,这些人,才是真正的人心所向,才是于谦虽然在历史上被陷害而死,但身后却是盛名不绝,祭祀不断,而且百代留芳的奥妙所在。
  那些当时陷害他的人,仇视他的人,蔑视他的人,除了寥寥几人在历史上留下骂名外,谁又记得那些当时显赫,事后只是墓中枯骨的碌碌小人?
  只有在此时此刻,张佳木跟在于谦身边,这才是若有明悟。
  不仅是于谦自己感动的涕泪交加,便是张佳木自己,看到百姓如此,又岂能无动于衷?
  救于谦这件事,在张佳木来说只是对得住自己的良心,对得起于谦提拔重用的恩德,还有向朱骥朵儿等人的交待,到了此时此刻,一直被他潜意识里当成草芥一般的百姓,才算是在他心里有了活生生的影像出来,就是这些人,就是眼前这些原本被他当成愚昧无知的草芥一般的贱民,就是他们,才是大明真正的根基所在!
  从人群中挤出来,后头呼啸声又起,便是于谦,也是忍不住浑身一抖。生死大起,他虽然淡然处之,又岂能真的无动于衷?
  这会儿回想起来,真是恍然一梦。再想想可能会白刃加颈的惨况,又岂能不对张佳木心生感激?
  说到底,于谦也只是人,不是神。
  “佳木,这一遭真是亏你!”于谦骑在马上,倒也没有什么不适,这会儿的大明文官还不是那种只能坐轿,手无缚鸡之力的纯粹的文士,象于谦,也能顶盔贯甲,提刀做战,也曾经做过巡抚,节制武将,巡警边关。骑马射箭,也是当时士大夫的一项基本功,只是后来分工越发明确,武将只能目不识丁,只懂提刀砍人,文官就只能坐而论道,马也骑不得,弓也拉不得了。
  “少保太客气了,义之所趋,岂能规避?”张佳木这会当然挑漂亮的话来说,于谦虽然失势,并不代表就完全没有势力。事实上,于谦若是善加经营,在朝中的权势绝对大过任何一方,只是此人脾气又臭又硬,所以不肯善加经营罢了。
  “吾老矣……”没来由的,于谦却是如此感慨一句,他看着张佳木,若有所思的道:“愿佳木记得今日此事,谨慎自守,善遵法度,侦辑不法,好么?”
  “是,请少保放心。”
  于谦住所,原本就离西市不远,众人都是骑马而行,一路上行人规避,等到了于谦府时,于府外头犹自有锦衣卫的人看守,见张佳木这个主官过来,众人当然不敢为难,迎上前来见礼。
  倒是于家的人,听闻消息,一个个原本已经哭的泪也干了,待看到老爷子生龙活虎的回来,一个个倒是全都呆了,半响过后,于谦之子于冕才跪扑在于谦马前,哭道:“不想能见老爷平安回来!”
  于家的人,连收敛的权力也没有,阖家大小,全被看管起来,到这会儿,能看到人平安回来,真的是喜出望外,连话也不会说了。
  “吾也不知道为何能逃脱这一刀?”于谦这会也是含笑而问,向着张佳木道:“愿闻其详?”
  第164章 釡底抽薪
  张佳木笑道:“倒也没甚出奇。不外是人家添火,我想办法抽柴。”
  他说的简单,但于谦知道肯定复杂无比,当下延客进堂,宾主就在清冷的于府客厅对坐,于家已经抄过家了,好在原本就是穷的掉底,家里一点金银也是没有,只是抄走了那些景泰皇帝御赐的宝剑蟒衣之类,象这些不值钱的茶炊家俱什么的,倒还是全留了下来。
  至于银子米粮,根本不值一问,便是朱祁镇自己,也知道于谦是个难得的清官,也知道于府没有抄出什么钱来,早就有恩旨,于府财物,一律不问,这也算是皇帝难得的极有良心的表示了。
  好在如此,这才使得于家还能烹了一壶茶来,张佳木这会已经够资格和于谦对坐。倒是于冕只能侍立在老父身后,还是一脸的惊喜交加,还在不停的拭泪。
  于谦虽然刚铁心肠,此时也不免是一脸的歉然,祸及家人,想想自己若是无眼前此子搭救,怕是身首两断之余,家人不得收敛奔丧,要有遗尸刑场之辱,想一想,真是何苦由来。
  人到了这种时候,心思自然不免要柔和很多,于谦思来想去,倒是比平时要谦和的多了。待张佳木坐定之后,不免把这种感慨向着张佳木娓娓道来。
  “不,少保,”张佳木答说道:“朵儿指挥就在西市不远,我属下的人早看到,这会已经知会到他,怕是过一会就过来了。”
  “喔!”于谦重重一点头,道:“他真有心。其实,他的前程都是曹太监给的,我倒是没有帮过什么忙。而且,你也知道,我脾气不好,怕是他受我的气多。”
  “哪里,少保大人向来清节廉明。秉性刚正,就算是说下面几句,大家也是心服的很。”
  张佳木扯过话题,倒是把范广等人的遭遇也说给于谦知道。于谦虽性直,但也不笨,当下知道他的意思,慨然道:“我一会便修书,劝劝范都督,还有,耿九老的话,我也说得。”
  这两人都是朝中的文武大员,其实朱祁镇也是很倚重的。这会儿范广有张佳木保,倒是没有什么危险,要是表示效忠,愿意出来做事,恐怕权位也不会受太大的影响。于谦有事,这两人肯定誓死不出,于谦无事,又修书相劝,张佳木心里就可以放心的多了。
  “少保不激于意气,为国家保全正臣。请受后生一拜。”到了此时,张佳木才是真心诚意的又向于谦拜了一拜。
  刚刚还差点身首异处,这会儿又一心为国家,为朋友寻保全之道,虽然明末的读书人实在都不是东西,虽然张佳木对大明的读书人好感也并不多,但在于谦身上,还是看到了很可贵的东西,令他心折不已。
  “后生,不要给老夫一壶一壶的灌迷汤了!”于谦笑道:“且说说你,怎么讨来的这道金牌。”
  张佳木笑道:“也就是做了些转擅跋扈的事。”
  他其实一直有两手准备,要是皇帝听劝,又能斗跨徐有贞,再救得于谦,则也罢了。要是这些都不成,倒是有一个办法,能够使得皇帝回心转意。
  朱祁镇最恨的,就是传闻于谦和王文等人暗中召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