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锦衣为王 >

第166部分

锦衣为王-第166部分

小说: 锦衣为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姓郭的知县原本是打定主意叫秀才们闹一闹,就算劫不下自己,也能叫这些京中的武官知道厉害,不再敢为难自己,但谁知事得其反,反而是把事情给闹大了。郭知县是个聪明人。知道眼前这事简单不了,他这一次惹的是个小宦官,但身后也确实有授意的人,但现在后果莫测,他也真的不愿事情搞的太大了。
  可惜,事态已经不以他的意愿为发展了,眼前的缇骑已经打发了性,把一群秀才打的满地乱爬,开始几个带头闹事的已经被捆了起来,准备带回京城之中一并关押审问。刚刚在动手之前,还有不少百姓跟着秀才们一起鼓噪,现在已经是家家关门落户,所有人都是闪的影子也瞧不着了。
  至于那些士绅更是知道厉害,一个个弯腰躬背的不敢吭声,就算是人人心中愤怒,但诏狱的黑暗在大明的民间已经是极为恐怖的传说,没有人敢亲身一试。
  片刻之后,在任怨面前已经没有人敢说话了,所有人都象霜打的茄子一样,再也直不起腰来。周毅对眼前的情形极为满意,他向着任怨笑道:“如何?今日不行此雷霆手段,岂能这般顺畅?”
  “是很顺畅。”任怨冷然道:“我担心的就是太顺畅了,以后大家遇事不想着大事化小,反而小事化大,这样,惹出来的麻烦层出不穷,迟早会把大人惹怒,或是连累了大人。”
  “你想太多了。”周毅不以为然的道:“我等就是大人手中的军棍,皮鞭,大人要打就打,要停就停,皮鞭或是军棍有了思想,才是最危险的事。”
  不等任怨回答,周毅又用欢快的语调笑道:“总之,不管你怎么说,我就是觉得很痛快。”
  “好吧……”任怨看看左右,终于也笑道:“我也觉得很痛快!”
  象任怨这样的军户子弟,还有周毅这样的武举人,甚至是武进士,在文官面前总是觉得低人一等,那些文官射向他们的眼神都是冷冰冰的,带着怀疑和鄙夷的味道。当初在沧州时,周毅就以武学见长,不论是弓马骑射,还是兵法策论,他都是一等一的好手。考上武进士,也是十几年的苦功,夏练三伏,冬练三九,除了练武,还要学习文字兵法,文武兼备,才能考上武进士。
  任怨虽然没有考武进士的打算,所以没有系统的学习过,但也是很辛苦的练武识字,付出的汗水辛苦自己都不记得了,好吧,他们算是武人中的优异者了,但结果怎么样呢?
  第229章 震怒
  结果就是在文官们的眼里。武夫识字就是一件很搞笑的事,至于学习兵法的武夫,那就至为可笑了。
  大明办武人制科已经行之有年了,但没有一个武进士得到该有的荣誉,他们好不容易考中了武举或武进士,然后没有鹿鸣宴或是天街走马戴花成为天子门生的荣耀也就算了,就算是考中后分配的工作也是马马虎虎,根本没有人把他们放在心上。
  兵部的官员把这些武进士当成普通的武夫来看待,马马虎虎的就把他们发配到边疆去守备边防了,不仅如此,很多武进士武举人被投散闲置,根本没有人过问他们的死活。现在文官们把武官的升迁和军籍都掌握在手里,地方后勤也归文官巡抚来管,军纪也归文官来管,行军打仗文官们还要求做监军,文视武为奴婢,武视文为寇仇,现在的大明虽然还没有这么严重,不过也真的差不多了。
  在周毅和任怨这样纯粹的武人看来,相比于这些秀才,他们才算是大明的中流砥柱。但事实上,和他们看法相同的人,真的是寥寥无几啊……
  打跑了这些秀才,还抓了其中的积极份子,又震慑了在场的士绅们一番后,得意洋洋的周毅伙同着洋洋得意的任怨一起出发了,在他们身后,是绑成一长串的文官和文官候补的秀才们,还有一些文官辅吏,原本以英雄自诩,觉得这一次没有大碍的青县知县已经阴沉着脸,脸上的乌云似乎随时都能化做倾盆雨……眼前的事,已经不是他这个小小县令能扛得住的了。
  ……
  与此同时。
  从东华门入宫的时候,张佳木没觉得有什么异常。文官们三三两两的聚集在一起,低声的议论着什么,武官们自成体系,也是各自分帮结派。
  相比较文官,武职官的团结倒是有限的很了。现在跟着曹吉祥的不少,人数也最多。跟着武清侯一系的人数也很庞大,最少在原本的十团营现在的三大营里,不少武职官都是一直跟着石亨或是范广,现在范广已经失势,不少机灵鬼已经改换门庭了,最少在大明的舆论里,文官要坚持操守,至于武职官么……他们有操守这种东西吗?
  还有一部份则是御马监太监刘永诚的班底,虽然刘永诚掌握的是御马监下的四卫军。比起十团营或三大营来,四卫军则是精心挑出来的精锐,北京保卫战的主力就是四卫军中的旗军和勇士,因为打出来的赫赫威名,所以刘永诚地位稳固,而且势必会一直稳固下去,所以刘太监在军中的势力也绝不可小视。
  除此之外,就是各勋戚公侯的传统地盘,有些武官位至都督,但祖父辈可能就是老英国公麾下的一员偏将,甚至是给荣国公养马的马夫,百年之后他们虽然官至高位,但仍然是以这些公侯之家的传人为恩主,凡事同心戮力,也是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
  至于张佳木么,现在在他身边自然也有一群武官,刚刚复职不久的范广,从大同回来的郭登政治嗅觉很好,而且因为郭登当初拒绝皇帝入关,虽然当时皇帝是太上皇,而且在也先的裹挟之下。所以郭登拒入也不是没有道理,但是身后有这条小尾巴,世家出身,工于诗文号称儒将的定襄伯也急于在朝中找一个很有势力的靠山,起初郭伯爷选择的是曹吉祥,但曹公公麾下猛将如云,不喜欢加一个不为皇帝所喜的人进自己的阵营,在刘永诚那里郭伯爷也是碰了一鼻子灰,再看看范广已经复职,在五军营里执掌兵权,与于谦视朝时没有太大的区别,再看看都督同知陈逵现在已经是幼军副将,比起当年的投置闲散不可同日而语,还有不少于谦时代的重将,只要改换门庭到张佳木座下,现在就算不能高升也不会有太大的牵连。看准了之后,郭伯爷就不顾自己是国朝的爵爷,几次三番的到张府拜门子,甚至愿意与张佳木结拜,张佳木为大他为小……总之,郭登不愧是一个擅于投机的儒将,嗯,他这次又押对宝了。
  现在郭登虽然还是投置闲散,但朝班中总算也有他的位子了,每次朝参时他那种郁郁不得志和小心翼翼的模样也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事实上郭登在天顺年间是很倒霉的,从大同被召回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就是叫他到南京去养老,而且大明不缺的就是小人,总有人在皇帝面前提起他当年在大同闭门不纳的往事。激的朱祁镇一阵阵的冒火,虽然在理智上他认为郭登无错,但感情上能不能接受就是两码事了,于是郭登在天顺朝不断的倒霉,到南京去后不久又被削了伯爵,降为都督佥事,不久后又有人想要他的命,最后关头朱祁镇的理智战胜了情感,又念及郭登是武定侯郭英之孙,祖孙几代为国效力,所以勉强留下了郭登的一条狗命……
  总之张佳木通过救于谦一条命的关系,搞定了不少心向于少保的高级武官,然后又把当初的一些倒霉鬼给保了下来,现在的他,虽然在军中尚且根基浅薄,但最少有一个完整的锦衣卫在手中,而且东厂是他的盟友,还有一个幼军等于在他的控制之下,现在的他,也不能以一个纯粹的锦衣卫使而视之了。
  皇帝今天是在左顺门进行常朝,当然,大多数的官员是捞不到和皇帝说话的机会的。随班朝拜之后,皇帝就转回去稍为歇息。然后就轮班召见自己想见的大臣。
  从内阁到六部尚书,再到京营重将,甚至有些七品的给事中因为有重要的议题,比如对某个部门或是某位重臣的弹劾而被单独召见,但一般来说,能在御前从容对谈的,肯定就是国之重臣了。
  一般来说,张佳木这样的锦衣卫使等于是皇帝的家臣,虽然比起太监来要远一些,但是比起普通的大臣就要近乎不少。在正统年间,朝会时锦衣卫使马顺多次斥责朝班中的大臣。甚至在王振示意之下,朝班一散锦衣卫就会立刻抓人,或是下诏狱,或是用廷杖来教训那些满嘴喷粪的文官。这种惯例使得马顺极为骄狂,到了景泰元年,朱祁镇被俘,王振被杀,马顺还敢在大臣们议事的时候出来插话……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堂堂的锦衣卫使被一群文官拦住了暴打,前来援助的锦衣卫们被文官们打跑,而堂堂的锦衣卫使就被这帮发了疯的文官们给活活打死了。
  前车之鉴不远,虽然张佳木觉得没有哪个文官或是一群文官会是自己的对手,但人家讲话的时候出来插话明显是很二百五的行径,所以在皇帝召见大臣或是和别的大臣说话的时候,他这个锦衣卫都督也就老老实实的等在一边,只等皇帝与外臣们说完之后,他才会上前发表自己的意见。
  至于那些大太监们则是雁行排列在皇帝的御座两侧,太监是正经的皇帝家奴,说话是不必在这种场合来说的。
  在御座的左侧,张佳木看到了神色不安的蒋安,看着神色苍白的东厂提督,张佳木轻轻点了点头,在他这种有力的表示之后,蒋安惨白的脸色上终于露出了一点血色。
  “姓杨的这厮,好生可恶!”在一个内阁学士嘀嘀咕咕的奏完事后,皇帝原本平板无波的脸上突然露出怒气来,双手用力一拍御座的把手,怒喝道:“来,拿蒋安来!”
  一般来说,皇帝对身边掌权的大太监会给相当的面子,当年王振当事时,皇帝以大伴相称,就算是勋戚公侯,也要对王振称一声王翁,对王振也要行拜礼,不然的话,一定会倒霉。就算皇帝对普通的大太监。也会在言辞上客气一番,象现在这种语气,明明蒋安就在身边,还这番大声吆喝着叫某人来,就是在表示,皇帝对某人很生气,后果可能会很严重……
  就在蒋安脸色惨白的准备出来接受雷霆之怒,而其余的大太监都是一副事不关已或是想落井下石的神情时,张佳木适时的出来趟浑水了。
  他上前一步,语气很恭敬但也很坚决的道:“皇上,不知道是不是为了青县的事生气,如果是,臣有话要说。”
  “嗯。”皇帝点了点头,又用力拍了拍御座的把手,把紫檀把手拍的“啪啪”直响,然后才又向张佳木道:“一个奉御,胆敢带着东厂番子回家耀武扬威,这还罢了,居然一言不合就擅捕知县,谁给他这个权力,如果惩制,以后随便出去什么人都敢擅拿亲民官,还成何体统?对了,卿出来说话,是不是已经着锦衣卫去把那些厮们都抓起来了?”
  皇帝说起那厮当然算是爆粗口了,当然,比起成祖皇帝的朱批,当今皇帝已经算是儒家培养下的谦谦君子般的帝王了,现在朱祁镇如此失态,显然是对眼前这件事极为震怒,非常的震怒。
  第230章 不同看法
  “皇上,臣对此事有不同的看法。”张佳木神色安然。但当着皇帝震怒的时候,也就是他敢这么直言顶撞了。
  “哦,是吗?”朱祁镇立刻回过颜色,狐疑地问:“卿有什么想法,但言无妨。”
  在一旁的几个文臣都用羡慕的眼神看向张佳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