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锦衣为王 >

第174部分

锦衣为王-第174部分

小说: 锦衣为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张佳木颇感局促不安,但亦无辞可答,只得老实道:“滔天大罪,无可辩解。”
  在场的人,都有资格说话,但张佳木现在的身份地位,彭城伯府也未必惹得起。孙继宗做为主人,也是觉得老夫人有些过了,当下再三不安,想了再想,便道:“当时佳木恐怕亦不知道是……”
  “不知道,亦是你的荒唐。”
  老夫人阻住孙继宗的话,堂堂侯爷,在她面前连一句囫囵话也没有说完,但孙继宗也只有苦笑而已。
  孙继宗一想之下,也是觉得后悔,老太太年过八旬,当年在宫中对着成祖皇帝那样的雄主也是谈笑自若,今晚这样也必定是有她的理由。自己真是凭白送上去垫刀头,好没来由。
  果然,老夫人说完,竟是安闲自若的一笑,只是道:“这件事,怕也是只有老身才有资格管一管,你不要多说,我只问你,愿不愿意尚主?”
  这句话一说完,张佳木已经张大了嘴巴,好象雨天被雷击中的蛤蟆。他一生人恐怕都没有今天这么失态过。呆了半响,张佳木才呆着脸道:“太夫人可能有所不知……”
  “不知道什么?”彭城伯夫人老而弥坚,立刻答道:“我倒不觉得有什么事我不知道的。”
  这一次是顺德公主跳出来趟浑水了:“老夫人,小张大人已经有重责在身,嗯,这个,这个,老夫人明白没?”
  “很好啊。”老太太微笑着道:“皇家怕外戚专擅,以至有两汉外戚为大将军,唐杨国忠之祸。但本朝家法甚好,我倒不觉得佳木会做杨国忠。况且,就算他想做,亦无此机会。”
  老太太年过八十,看起来随时都能入土的人,词锋却是如此犀利,确实,本朝和两汉前唐都大有区别。军权分掌于勋戚,武臣与太监之手,而且绝不执掌于一人一派,三大营是勋臣和武官势力,太监是监督,而四卫营则是太监总之,武臣牵制,所以本朝不管是哪个大太监和武臣势大,只要皇帝一道令旨,顷刻就能捕拿入狱,一点机会也没有。
  而且,有东厂,锦衣卫,想造反几乎没有任何成功的可能。地方则是有藩王,文官,中官镇守,武臣等几方势力,就算京师有命,也要面临各地藩王的反扑,成事的机会实在太渺茫了。
  最为重要的,就是文官势力越来越大。勋戚武臣已经被压制,太监势力都可能要受制于文臣,更遑论其它。
  所以大明近三百年,只有到了末世才有君权旁落,出现军阀和权臣,不过,那时候距离彻底玩完也没几年了。
  所以老太太的话,也并非完全没有道理。只是皇家向来要讲稳妥,不喜欢出现一个有可能难以管制的权臣罢了。
  “太夫人,我实在无辞以答。”想来想去,张佳木自己也不知道他是什么主意,此时从政治上来说,也是祸福难测,他只有答道:“此事非臣下可想,所以……”
  “不必说了,”彭城伯夫人断然道:“你的意思我懂了!但有很多事,恐怕连你亦不知道。老身倒是觉得,这件事挺好,本来老身是不问外事的,不过有人求到我头上了……嗯,好吧,万事有我。”
  ……
  从内宅出来,孙继宗的脸上表情也是变幻莫测。现在勋戚之家对张佳木有所保留,只是因为对方前途还没有彻底有定论。虽然结好于太子,但皇帝春秋正盛,当政的年头还早的很。张佳木是否能宠信到底,而不是象当年纪纲那样半途而止,也是很难说的事情。但如果张佳木以现在的身份备列驸马都尉班中,封爵可能会有影响。驸马已经等同于伯爵,再封爵可能就难了。但只要有驸马的身份到手,张佳木这一生权力可能会被剥夺,但富贵得保,性命无忧矣。
  除了国初时有两个驸马倒霉蛋出过事,国朝近百年来,驸马一拨接着一拨,皇家对女婿也是很给面子,就算多有不法情事,也是向来置之不问的。就算将来张佳木失宠,文官弹劾,也是没有办法要他的小命了。
  既然这样,对张佳木的关系就要重新考虑一下了。
  一路过来,重新回到请客用的七楹宽,三楹深的大厅内,仍然还是彩烛与灯笼交相辉映,把个诺大的大厅照的通白透亮,黄白腊都是各地要贡给宫廷京师的贡物,勋戚之家每年自然也能分到不少,所以使用起来,全不知道心疼就是了。
  一般的寒家小户,用的是熏人眼的油灯,就那样也舍不得多点。天一黑就抓紧吃饭,吃完洗涮了就吹灯上床,除了家里有读书应试的书生,不然断没有晚上长时间点灯的道理。油钱,在小百姓来说,也是很贵的。
  在场的贵戚们当然不会有这种心思,国朝到了都督一级的武官,十之八九已经全部是世袭。祖宗穿着破衣,手持竹杠,穿着草鞋打跑了蒙古人,血汗功劳。便是大明太祖大诛功臣的同时,也留下了大量中下级武官的性命和他们的富贵,并且亲口允诺,富贵共享之。所以文官的进步之阶很严格,文官队伍也有一个稳定的数目,可是武官就不同了,大量的恩荫世袭和皇帝加赏给后族亲戚勋戚之家的名额,武官队伍在洪武年间就大为涨长,现在武官已经过万人,并且到了明朝中期,武官一度达到了十万人之多。
  又不需要考试,就算是考弓马也不严格,就算是侯爵家的厨子也能加百户,良莠不齐,武官素质严重下降,倒也难怪文官瞧武官不起,而且就算是武官自己,也是瞧自己不起了。
  现在倒还好一些,在场的都督多是世家子弟,幼习弓马,读兵法,学带兵,自有一番气度尊严。
  等张佳木与孙继宗进来,都督们都站起身来,黄花梨打成的官帽椅上,也有几位中年男子矜持身份,并没有起身相迎。
  直等孙继宗把那群都督介绍过了,才又把张佳木请到几们勋臣身边,要做介绍。张佳木拦了一拦,笑道:“倒不必劳烦侯爷了,下官认识的。”
  确实,他现在是天子第一宠臣,执掌的又是锦衣卫,眼前这几个除了怀宁伯外虽然都是生脸,但不妨事,他全部认得。
  当下一一见礼,自然是先见皇帝现在较为宠信的怀宁伯孙镗。他虽是都督同知,从一品的武官,但见着这伯侯,还是得大礼参拜。
  “下官见过怀柔伯。”
  “张大人不必多礼,请起。”
  “下官见过恭顺侯。”
  “呵呵,老熟人了,不必多礼了啊。”
  “下官见过东宁伯!”
  “嗯,本爵与张大人初次见面,不过闻名久矣,有空的话,本爵要和张大人讨教一下弓马功夫,听说张大人射柳京城第一,不要驳老夫这个面子啊!”
  说话的是刚从广宁调回来不久的焦礼,原本是鞑官,父亲是蒙元的高官,后来袭指挥一职,在宣德年间就任指挥,在辽东备御兀良合诸卫的袭拢,正统初年,积功至左都督,武官一品,后为宁远守备,屡败蒙古骑兵,多次夺还被抢走的牛马牲口和人民,所以声名显赫,特别是在辽东名将范广被召而入内之后,焦礼已经是辽东一带名声最大,资历也最老的一方镇守大将。改元天顺之后,皇帝念及焦礼和施聚等人的功劳,前一阵刚把这几个武将从驻地召回,而且大加封赏。
  焦礼原本只是左都督,入京之前,加封为奉天翊卫武臣、特进荣禄大夫柱国东宁伯。食禄一千二百石,世袭不替。
  武官到此地步,已经是人臣巅峰,这样的老将,自然是不会把以智计百出,行事周密的锦衣卫武官看在眼里,况且,边军不但是与京营不和,更加是与监视他们的东厂并锦衣卫不合,一个武将要是喜欢一个锦衣卫官,那才真的是活见鬼。
  如果不是张佳木有弓马骑射无敌于京营的勇名,恐怕焦礼连和他说话的兴趣也是欠奉了。
  这种老将心理,张佳木自然也是明白。以焦礼鞑官的身份更容易见信于朝廷。说来也是活见鬼,朝廷觉得汉人将领可能会造反,汉人文官也不大靠的住。但是一心向着蒙元而又被迫投降的鞑官在忠诚上反而是绝无问题,所以朝廷对鞑官别有一番信任,非寻常汉官可比。象焦礼这样的鞑官,从永乐年间就效力朝廷,现在是靠着杀人的战功积功至伯爵,又有世袭铁券,他还能把谁放在眼里呢?
  不过,他亦不是可被这种英雄欺人手段吓倒的人。当下只是一笑,想了一想,便答道:“充当一面,勇敌万人。这是万岁赐给老伯爷铁券上的文字,说的是老伯爷当年出关打兀良合部精骑的事,现在下官后生后进,岂又敢和老伯爷相比?不必比了,哈哈。”
  第240章 不虚此行
  张佳木的话,皮里阳秋。明是捧,而是激和贬。焦礼当初出关和兀良哈等部邀战,实在是一生最得意事,所以皇帝在给的铁券上都夸他“充当一面,勇敌万人。”这是他镇守辽东和宁远等地的最光彩事,武将积功至封爵,还有什么可说?功在千秋,一生勋业无可再说。
  自然,有此境遇也就瞧不上小白脸似的张佳木了,一个“飞鱼”原本就叫人看不上眼了,更何况是一个面若冠玉,犹如哪家少年小舍人般的锦衣卫官!
  想来这少年不知道攀附了哪家权贵,用吹捧之法迎合上意,这官来的实在是太过稀松!
  今晚此会,实在是军界的元老重臣齐聚一堂,除了没邀范广这个没人缘的勇将之外,还有陈逵等幼军系的将领不便奉邀之外,京营并外镇中有影响的,也就是石亨和石彪叔侄未至了。
  在焦礼看来,石家虽然有点跋扈不法,不过那是文官传言。当官当到石家那种地步,不去享福,难道反而去受苦?至于眼前这少年侦破的案子,谁知道是真的还是诬陷,在焦礼看来,“飞鱼”设计诬陷一个武将,则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
  焦礼老而弥坚,性子是越老越刚强,他在辽东守宁远时就是一方诸侯,谁敢这样和他说话?当下只觉一股怒火直冲脑门,怒道:“张大人瞧我不起么?”
  “不敢,”张佳木笑道:“下官是怕老伯爷一路奔波,而且毕竟年事已高。”
  这么一说,当然是非比不可了。
  孙继宗劝了几句,也就罢了。在场的都是武官,不比文官心里那么多弯弯绕,所以一言不合就比上一场,也是无所谓的事。
  再说,当场的和张佳木交情泛泛,甚至有一些是头回见面,当然没见过张佳木的身手,借着这一场热闹,看看他和东宁伯比试,回去之后也是吹牛的资本,当然不可能有人真的劝说他们不要比试了。
  再者说,焦礼被皇帝赞为勇敌万人,大伙儿倒是未必全服气。那些都督们也罢了。在场的侯爵伯爵都是军功出身,哪一个不是百战勇将,国初大将不比后来,很少有身后不好的将领,比如范广,也是以精于骑射出名,只是今天这种场合范方不在罢了,要是范广在,焦礼倒不好太过嚣张,毕竟对焦礼来说,范广的勇名在他之上,他是没有什么话好说的。
  侯爵府中有现成的箭道,虽然是晚上,不过侯爵府里还在乎这个?除了在场的十几个都督和侯伯之外,会昌侯府召来过百个下人掌灯,人手两盏风灯,把箭道两边照的雪亮,虽是夜晚,视物却与白昼无异。
  “多少步?”孙继宗也是此道中人,内行的很。他向两人问道:“请两位商量一下。”
  “伯爷年岁大了,”张佳木故意道:“就一百步好了。”
  焦礼大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