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锦衣为王 >

第298部分

锦衣为王-第298部分

小说: 锦衣为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冬天,张佳木庄子里的大棚畅开了供应京师,狠狠发了一大笔财。还有各式新鲜的玩意,更是层出不穷,银子如水淌般的流到他手头里。
  换了一般人,就算是大臣,这么个发财法,一定会有不少人惦记着分润一些,或是干脆把生意抢过来。
  在大明,这种事太常见了。富可敌国的大商人,一个知府就能把他弄的破家,可能是开国之初就和前宋不同,对商业根本就是和蒙古人一样,既喜欢银子,又不知道怎么弄银子,又眼戏能弄银子的人。
  大明太祖皇帝得国之正,能力之强,张佳木现在是佩服的五体投地。不过在商法等制度的设计方面,明太祖实在缺漏甚多,与唐宋相比不是进步而是严重的退步,发展到后来,因为海洋贸易中国民间不少人富可敌国,身家千万,政府却穷的叮当响,不能从富商大户身上设法,只能拼命加农税,民间士绅与商人与朝廷离心,生生看着大厦倒下去,这不能不说是制度设计者的首要责任了。
  张佳木发这个财,却是没有人敢说话,更没有人敢打这种主意。他的土地倒并不太多,最少在勋戚之中,他的土地最多是中等数目。但是靠着土地发的财,十家勋戚也比不过他。这还只是他的私产,还有鲍家湾出产的各类新奇物品,去年夏到秋几个月时间,光是葡萄酒就赚了好几十万银子
  当然,这也得益于锦衣卫的邮传运输系统发达,还有在各地的经营都很到位,更是没有沿途的官府收税找麻烦,换了一般的商人,打点各地官府和运输费用,各种损耗,利益最少就得去掉五成。
  当然,这还只是张佳木的私产,还是明面上的。
  暗处的,东北的参,毛皮,东珠、福建的金银矿、滇铜、淮扬的盐等等,什么来钱最快,锦衣卫就经营什么。
  幼军人数翻一番,缇骑这样烧钱的武装也翻了几翻,锦衣卫办起了缇骑教导队,蓝衣社,内卫还有专门的特勤学校,锦衣卫的人数翻了几翻,现在已经接近三万人,而且要求很严,非合格的人才不招,这样就要大量的安家银子,还有宿舍,服装,武器等等。
  大量的钱从左手进来,再从右手出去,张佳木倒也不心疼。
  这里的人,十之八九倒是知道他在各地花了多少银子,恐怕说起来,皇帝都得冒汗。
  大明天子一年的收入不过是粮食折成的金花银,一年一百万正。当然,还有一些额外收入,兑成银子的话也并不多。
  皇家的享受当然不止这么一点区区之数,每年光是柴炭就分多少个档次,一年得用过百万斤,这些当然是不折成银子的。
  光禄寺用的牛羊鸡猪,这些也自然是先供着皇家使用。
  还有各地的织造,绢布绸缎,皇家也是不缺乏的。内库分十库,装着金银、珠宝、宝石、颜料、铠甲、兵仗、生漆、胶、绸缎等等,世间有的,皇帝的库里都有,年代久了也不管,那些库房只要账面数字对了就成,连人参这种名贵药才和老虎皮都能放的比墙还高,真要比起享受来,当然还是皇帝老子天下第一。
  国朝自洪武年到现在,近百年来,积聚的财富不知道有多少,洪武是收,永乐是放,到仁宣正统,还是收,现在这会儿,国库富裕之极,光一个皇家内库就不知道有多少财富。
  就是这样,还是永乐年间糟蹋了太多,光是给外国贡使的回贡就糟蹋了几百万金银,回贡的其余物品就更不必说了,武当山,大报恩寺,五征沙漠,征安南,修北京城,哪一样不是花费了大量金银?洪武攒了三十年,全给永乐爽了。
  皇帝也就是这样了,张佳木每年赚到手的数目,绝对会叫皇帝惊呼起来,大明天子用度虽然不少,但手头现银有限,要是真有什么来钱的门路,恐怕也未必会真的不动心。
  眼前这些将军们不知道,年锡之等心腹却是知道,张佳木雄心勃勃,正在钱庄上动脑筋。大明现在没有什么信誉很高的连锁钱庄,质铺全是宦官和权贵们弄的玩意,他不想沾手。张佳木真正想做起来,倒是现代银行。
  当然,他知道一口吃不成个胖子,现在还没有到时机。最少,有很多拦路虎,他在权势上也还远远没有到一手遮天的地步。
  现在大局虽然平静,但谁知道什么时候会起风浪?
  为什么要把大笔银子用来扩充实力,招兵买马?其实要是用这些银子来搞民生的事,恐怕银行就真的能立起来了。
  既然现代银行还不成,学学山西老财,最不济先把炉房搞起来。熔铸银子,兑换、寄存,或是就放着生利也成,慢慢的,一步步舞将起来。
  他的下属,对弄这个的敏感程度倒并不怎么明白。张佳木自己心里清楚,第一步走开来,再往底下去,再开海,再有完整的金融体系,中国人就躺在床上等着世界人民帮着自己创造财富就行了。
  在这之前,是唯有等待了。
  他信步在前,其余诸人紧随在后,在走路的途中,张佳木突然想起来什么似的,笑着转身过去,向着何超勇和金千石等人笑道:“一会儿你们挨着我坐,我要考考你们,在延绥那里,是每天瞎胡闹呢,还是真立了功了。”
  金千石最得张佳木欣赏,胆气也壮,十六七的年纪,已经成熟俨然大人一般。从进了府,张佳木只对陈逵等人说话,对他们并没有稍加辞色,他们胆气不壮,倒也不敢出声。此时张佳木一说,他便挺胸昂首,大声答道:“大人,末将亲手射死保喇的一个百夫长,割的首级也有十来个,这都是实,末将绝不敢吹牛。”
  “好好,英雄出少年”张佳木浑然忘了自己的年纪,看了看金千石,又向范广道:“怎么样,这是块好材料吧?”
  “是,好材料”范广自己就是武官世家出身,也有金千石这般年纪过,当然知道后生们的想法。当下用喜欢之极的眼光上下打量了好一会儿,然后才道:“放在我麾下,好生锻打,最多十年,就是一方重将。”
  金千石昂然向前,道:“末将以为,最多三年,足矣”
  “哈哈,”张佳木笑着向范广道:“他想当霍去病咧”
  “有何不可?”这一次何超勇也上前,目光炯炯:“末将等,并不是以霍去病为榜样,实在是以大人为榜样耳”
  第396章 觅封侯
  一语既出,众人先是默然,接着便是忍不住大笑起来。
  范广笑的一张脸红上加红,半响过后,才大笑着道:“好后生们,老夫在这里说一句,要是有天侥幸能在带兵,绝不在京城呆着,一定去边关。老夫去觅封侯,娃子们,你们也跟着老夫去吧。”
  “若有机会,”金千石答道:“一定跟随老将军去建功立业。”
  “嗯嗯,但愿,但愿。”说起这个,范广又是有点颓唐了。
  “不要急,”张佳木出来打圆场,笑道:“总会有机会,现在就只是去吃酒,酒场上论英雄好了。”
  “是,大人。”
  请客的所在,就是在有名的张府后园。这座庞大的府邸现在也很出名,来过这里的人无不惊奇于它的宏伟壮丽,可以说,原本就是一座不折不扣的王府,甚至连正堂也是按着银安殿的规格来修筑的。
  现在张佳木住了,只是把黄瓦换了绿瓦,然后就这样安然住了下来。
  府中后园占地极广,冬天时原本没有太多可看的东西,花木之盛是瞧不着了,池塘也是雪水冰封,山石也是光秃秃的,只显凄凉。
  最为可观的,当然不是这些,而是一处占地甚广,错落有致十数亩地大的梅园,从小径进去,梅花开的正好,残雪未尽,红白相映,再配上花香阵阵,当然是天上般的景致。
  程森适才一直没出声,此时才笑道:“属下原本只是个俗人,一心只想着刀头厮杀,到了这里,看着花海,闻着花香,不觉也雅致起来了咧。”
  他性子沉稳坚毅,原本是四边不靠无党无羽,现在也被张佳木收服进来。幼军交给陈逵他倒不怎么放心,给程森看着,却是十分相宜。
  这个武夫虽然是小小奉承了一句,但当场的人却没有人觉得有什么异样。确实,这里景致迷人,令人十分陶醉。
  到得梅园正中,有几亩地大的场地,有一座十分轩敞的亭堂,金千石抵一抵何超勇,轻声道:“瞧着没,这就是陈将军吹过几次的白云铜铸成的厅堂了。”
  何超勇用羡慕的眼神四下打量着,突然叹了口气,道:“不知道咱们什么时候也有这般的福气,和大人一样住这么好的房子。”
  以往两人说话,何超勇若是这么着说,必定会被一通奚落嘲笑,这一回,金千石倒也是叹了口气,只道:“怕是难了。”
  在他们身边,则是王效毅,他两人是世家子弟,这王效毅倒是寒门出身,在幼军中也是佼佼者,枪棒功夫和骑射都是一流,又性子沉稳坚毅,所以很得军心。这一次跟随陈逵出去,斩首虽然没有金千石多,但效的都是苦劳,比如哨探,扎营,寻找水源,延绥那里原本就是苦地方,保喇犯境的地方更是苦寒之地,寒冬之时简直寸草不生,四野寂寂,唯有群狼出没,在这种地方长期哨探,甚至是扎营过夜,一入夜时,外头寒风呼啸,出去小个便都是对意志极为严重的挑战,王效毅不声不响的就是挺了过来,所以后来叙功时,大家都推他为首功,因为战役得胜,确实是他立功不小。
  就是鄣武侯杨信也对王效毅十分赞赏,打算留他在军中,后来还是陈逵说明,这是张佳木特别点的人,到军中只是历练,回去还有大用,这才把杨信给逼了回去。
  这会子两个同伴垂头丧气的,王效毅倒是坦然一笑,劝他们道:“功名但在马上取,我等也终有封侯爵的一天,到时候,你们依样修一个就是了。”
  “嗯,”金千石笑了一笑,晃着脑袋吟道:“封侯非吾志,但愿海波平。大人的这诗,乍读真是激动人心,当初在幼军时,不知道多少人被这诗激励者,起五更出来晨操,晚上睡了,夜甲不除,就怕夜操不合格。几个月下来,大伙儿瘦的变胖,胖子变瘦,就是想叫大人知道,我等幼军虽然未必有资格横戈边关,以御鞑虏,但也都是足堪大用的好汉子。可是这么在大人府中一晃,突然觉得,大人真是好矫情。”
  他这么非议张佳木,换了个人,一定不敢大声,偏他却是摇头晃脑,大声说了出来。张佳木听到了,也只是微微一笑,并不放在心上。
  程森原本喝斥,但此时也知道张佳木是有意纵容,叫这些小娃娃胆子再大一些,于是也抿嘴一笑,只当没听到了事。
  等到了厅堂之中,各人只觉得温暖如春,外头残雪未尽,当真是冷的紧,但一入这里,虽然四周无遮挡,寒风呼啸,但冷风似乎到了栏杆处就被挡住,根本不得进来,外头虽然天寒地冻,室内倒是温暖如春。
  酒菜是早就准备好了,一共十余人,地方足够大,每人面前一张方桌,火锅和配料都备的齐整,一壶酒也早就温好,张佳木持爵相劝,笑道:“大家都是辛苦了,今天望日,一起同饮此杯,为太后和皇上贺千秋万岁。”
  “是,太后和皇上千秋万岁。”
  众人都知道,太后最近生辰就要到了,整个皇家都很上心这件事。张佳木好歹是太后的孙女婿,更加不能说什么二话,况且,每次倒这种时候,也是各家勋戚亲臣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