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锦衣为王 >

第320部分

锦衣为王-第320部分

小说: 锦衣为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崔浩拜入李贤门下,三年散馆,准定会叫他称心如意,或升某部员外,或是考选给事中,御史,总之,前景一片光明。
  此时此刻,他看向骑士消失的地方,双手握拳,向着同行的同伴沉声道:“我去求见阁老,这里兄长帮我告一声罪好了。”
  他的同伴知道崔浩必定是要去向李贤禀报这里的异常,于是便立刻答应下来,只道:“放心吧,我想,这里出了这么大的乱子,会昌侯府恐怕也没有心思管这等小事了。”
  语近邪侮,崔浩没有理会。
  他是骑马来的,此时只要调转马头就可以。
  “天大的乱子,天大的乱子。”转马的时候,他不禁这么嘀咕着。
  将要驰行之时,他向着同伴叫道:“上一次夺门之变,似乎也是这种天气。弟没有赶上,阁老和彭大人似乎亲眼所见,没想到,这一出乱子出来,倒是在我等眼皮底下发端。”
  “我倒不觉得是幸运。”
  “我也是,多珍重吧”
  他的同伴苦笑,拱手,嘴里道:“这般乱法,不知道要死多少人?珍重,只能自求多福”
  说罢,打了个寒战,而看崔浩已经隐入黑暗之中,只有马蹄声清脆地响起。
  “管他娘的是谁,”这人最后总结道:“反正不是我就好。”
  ……
  天顺二年四月初的曹石之变,终于在会昌侯府邸门外拉开了沉重的帷幕。
  在张佳木狂奔回衙门的同时,各方势力因时而动,展开了天顺年间最轰轰烈烈也最血腥的权力争夺。
  按理来说,在一个正常的年代,在君王掌握实权,控制军队,并且威望不低,政治运作正常,国家肌体虽然在溃败腐烂之中,但仍然保有相当的活力,最少,在百多年后,大明才开始走向彻底的灭亡。
  在这个时候,说大明就要亡国,恐怕最绝望最悲观者也不能同意这个论调。
  就算是徐穆尘所说的三大患,其实也只是由盛转衰的关键,是由强变弱的节点,只是一个正常人患病的开始,而不是灭亡的谢幕终场。
  在这种时候,先是有夺门之变,时隔不到两年,又有一场更激烈,更残酷的曹石之乱,究其根底,为什么在大明京师之中接连发生两起足以动摇国本的内乱?
  只能说,是开国之初勋戚武官的力量还很强,无论是明面上的,还是私底下的实力,都远较后来要强大的多。
  一个公爵,在府邸内可以蓄养几百人的家将护卫,可以正式调动营兵看门护院,可以任命亲信为各级武官,明面是朝廷的武官,实际上只是勋戚家护翼下的打手罢了。
  私底下,可以在京营里经营势力,培养实力,缓急之时,便可以调度使用。
  不论是英国公府,或是石亨,曹吉祥,又或是刘用诚,太平侯府,会昌侯府,阳武侯府,都有相当数量的家将,一声吆喝,便可以执甲激斗,他们只听家主的命令,而不用理会别人,就算是执天子令旗而至,这些人也不会理会的。
  只有在后来文官势涨而武官郧戚势消,京师之中禁止权贵勋戚蓄养家丁护卫之后,后来的近二百年中,才没有类似的事件再发生。
  当然,这样一弄,武将勋臣地位越来越低,特别是武将,不再以勋臣任总兵官,总兵上任时,需到兵部跪拜堂官接印,尊严全无,一品总兵官权责还不比上一个四品巡抚或是兵备道,文视武如奴,武视文如仇,制度荡然,军纪也荡然,到明末时,卫所崩坏,边军崩坏,真能打一打的,也就只有将领自己的私兵和苍头家丁了。
  ……
  天色已晚,已经到了宫门闭锁之时。
  大明宫禁没有后来那么严格,还有记录,晚上皇帝召见大臣,进宫看戏,饮酒。
  不过平常时候,一样也要闭上宫门,查明灯火,严防走水,负责的当然是太监。禁中二十四司局,各有职司。
  这等小事,当然不必由司礼监太监来管。
  就好象京城治安,不会交给大明内阁来负责一样的道理。内阁最多督促管理,具体事物是五城兵马司和锦衣卫,顺天府这几个衙门的事,如果内阁大学士前往街头督促管理治安,只能叫人觉得他是脑壳坏掉了。
  曹吉祥现在就是扮演着这个脑壳坏掉的角色。
  这一次他留在宫里没有出去,身为司礼监的掌印太监,他在宫中有着除了皇帝之外独一无二的权威。
  哪怕就是刘用诚这个实权大太监见了他,也得主动躬一躬身,先打招呼问好。
  这就是宫里的规矩,谁到了这个位子之上,谁就得有这一份威严
  今儿偏生这位宫里头皇帝第一他第二的人物跑来检查关防,督促人关闭宫门,提调禁军,暮色之中,不觉有不少人都觉得,恐怕曹公公是闲的发慌,故意找点事做了。
  当然,提调之时,曹吉祥也把原本的班次给搅乱了,该着守门的,叫回家去,该值夜的,叫明儿再来,该休息的,却也被他叫来了不少。
  如果是有心人的话,可以看的出来,曹大官提调的人有学问在,自己人多半留下来值夜,并且负责某处宫门或皇城的城门。
  外人就打发走,或是调到一些不相关的地方。
  这么搅了一气,在长安左门却是碰了钉子。
  “大官,长安左门今天的守门官是锦衣卫的指挥佥事庄某人,咱们叫他回去换班,他不肯。”
  “什么?”曹吉祥的嗓音又尖又锐,倒是十足是个太监的嗓门。他已经年过半百,头发也有不少地方花白了,但长期处于上位,哪怕就是太监也有一种迫人的威严,这么一喝,底下跪着回事的小宦官身上猛一哆嗦,吓的差点儿趴在地上。
  “蝼蚁一般小官儿,”一个戴着烟敦帽,手持铜拂尘,身着曳撒的太监一样尖着嗓门道:“大官莫急,待俺去驱散他。”
  “不必了”曹吉祥想起来什么似的,冷笑着道:“且容他得意一时吧,不必管他”
  “大官”底下的太监们简直是痛心疾首,大官这是怎么了,一听说是锦衣卫的人就让,这么着下去,谁还把司礼监看在眼里?
  “不必多说了。”曹吉祥的脸上泛起笑意,只是这笑容份外的狰狞诡异,他向着左右缓缓盯视,四周足有过百人,都是他的心腹部下,有司礼的,也有东厂的,也有各监司局的,都是有身份有地位,足能使唤得用人的中层以上的宦官,除了京营之中的势力,他在宫中的全部筹码几乎都集中在这里了。
  看着众人,他狞笑一声,慢慢道:“大事在即,没空和一个一只胳膊的废人计较。再说,石公爷点名说了,此人不杀,他要亲手再砍他一只膀子,再放到街面上去,叫他去讨饭去,倒是要看看,一只手也没了,他是不是还有今儿的风骨”
  庄小六被石亨断了一臂的事,人近皆知。而此人在宫中任职后,以风骨梗直闻名,几次三番的找到石亨等人的毛病加以弹劾,换了一般的人,知道庄小六朴实尚直的脾气,一笑罢了。而石亨却记恨在心,以为对方是一臂之仇,故意报复。
  今次既然要起事,张佳木一被铲除,庄小六这样的官员,自然也就是蝼蚁一般,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石公还真是妙人。”
  “这个法子妙,说真格的,咱家看那小子就不顺眼。皇上也怪了,偏就信他,长安左右门,左顺门,都交给他。按说,这是府军和旗手卫的差事。”
  “皇上昏庸呗”
  “嗯,那就换”
  “一切听大官的”
  “瞧着吧,”暮色之中,有人轻笑道:“大事将定矣,吾等就等着弹冠相庆吧”
  第424章 变故再起
  在曹吉祥身边的全是亲信心腹,起事自然也不会瞒骗他们,此时议论纷纷,大逆之语浑不当回事的吐出口来。
  曹吉祥在一边听着,先是满意,听的多了,却是一阵没来由的烦燥。
  他一声轻咳,底下人自然就知道他的意思,立刻住嘴不语。
  曹吉祥看看天色,心头又是一阵烦恶,几乎有一瞬间,他就想着立刻拔脚而逃,什么事也不去管了
  不过,多年的上位生涯,还有刚愎自用睚眦必报的性格,当然,还有大事成功后那丰厚的报酬,林林总总,立刻使他镇定了下来。
  什么立王孙为帝,屁
  天下是曹家的朱家的这些人,他服侍了几十年了,从永乐晚年到仁宣,再到正统,景泰,到现在的天顺。皇帝他服侍了好些个,有号称英明神武的太宗,也有仁德的仁宗,酷肖祖父,其实只是样样学祖父,但又没有学的很象样子的宣宗。
  到现在碌碌无为的当今皇帝,他已经看的多了,学的多了,暗中揣摩的多了。
  帝王心术,不外乎就是心狠罢了
  综观诸帝,他还是佩服太祖皇帝。国事是国事,家事是家事,君臣是君臣,家人是家人。几乎样样都分的清,理的明,再繁难的事,到手里就立刻分的清楚明白,三两下就断的清楚。
  但曹吉祥综观太祖治理天下的诀窍,到最后,也就是“心硬”这两个字罢了
  把一切都分的清楚,该怎么就怎么,心硬起来,则天下无有不治了。
  当今皇帝,最大的毛病就是心不硬,不但不硬,还粘粘糊糊,做个普通人当朋友是不坏的选择,温厚,念旧。当然,疑心也很重。
  锦衣卫这一年多来,天天往南北所逮人,商、王两个镇抚名震天下,连小孩子也知道这两人是人世间的阎罗王,遇着了,就非死不可。
  可也就是如此了,皇帝播弄**他和张佳木之间的矛盾,叫他们彼此牵制,在曹吉祥看来,这纯属是小孩子过家家的玩意儿。
  别的不说,就是今晚的胜者,到底谁会对皇帝真正服气?
  这一变之后,就非得变一个新的朝纲出来不可了。
  这么慢慢的想着,曹吉祥纷乱如麻的心思终于渐渐沉静下来。事情已经准备的八九不离十了,今晚调动人手也很顺利。除了眼前这百来号人,如果真要动手的话,还可以再集结二百以上。
  到时候,一下子有数百人冲到禁门之前,再以自己的威望,喝令开门,则一切水到渠成,大事定矣。
  当然,开门的时机得是正好,首先,得是诛除了张佳木之后,然后才能冲入禁军,挟天子以令诸侯,然后主持废立,以太后名义公布往事,再接王孙入京师即位为帝。
  历来篡夺皇朝,废立就是第一步。等第一步走成了,以后的事就是一步一步的来,他已经老了,而且也是废人,这一生一世也是没有亲生儿子了。
  不过,几个侄儿都很不错,曹钦也好,曹铎也罢,都是亲兄弟所生,是自己的亲侄儿。由他们中挑一个来继承皇位,从此朱家变曹家,大明再换一个响亮好听的国号,要光鲜漂亮,朗朗上口,到那时,这一生一世,大约也就没有白活了。
  在曹吉祥四周簇拥着的人群紧紧跟随着这位大官,曹吉祥快,他们便快,曹吉祥慢,他们便慢,一切都是以曹吉祥为中心,过百人的小集团形成了一个密切而默契的小圈子,把他们的宗主,核心,牢牢的夹在中心。
  正当曹吉祥默然沉思,而下属们都悄悄盯视着他,没有人敢打扰的时候,有一个青袍小宦官狼狈而至,至曹吉祥脚前跪下,颤声道:“禀大官,昭武伯在东华门外求见。”
  “宫门才关了,他又来做什么?”
  “这个,昭武伯没有说,只是说有要紧事,他自己不敢做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