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锦衣为王 >

第350部分

锦衣为王-第350部分

小说: 锦衣为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越害怕,却是越想表现武勇,俗话说,就是狗急跳墙。
  要说曹钦最恨的,倒不是张佳木。彼此在夺门时有过交往,算是有点交情。而且张佳木毕竟在曹钦心里算是成功人物,文才武功俱佳,也算是一个可当对手或朋友的人物。要说起来,曹钦最恨的倒是寇深,这个文官屡次为难,故意纠弹,就是为了自己出名,竖清正敢碰权贵的形象,最近皇帝对寇深很欣赏,更是使得此人对曹家穷追猛打的,一想起这事来,曹钦就愤恨难平。
  “走,去西朝房找寇深算账。”
  一声吆喝,就在宫门将破未破时,四百鞑官和曹家子弟并家将又一并调头,在吆喝怪叫声中,渐渐远去。
  “瞧吧。”等鞑官簇拥曹钦等离去后,王勇也是松了口气,向着蒋安笑道:“厂公瞧着没有,果然不出佳木所说。”
  “嗯,佳木真人杰也。”蒋安大为叹服,一边说,一边已经移动脚步:“王指挥仍然要小心,事后咱家会给你好好报功。”
  “是,厂公放心好了。”
  这里无事,蒋安自然要去皇帝那里报喜和表忠心,王勇深知其理,笑嘻嘻的送着蒋安走了。
  只是待这些虚张声势的太监宦官走后,王勇却也是面露忧色。京城之中野心家众多,曹钦这样如野猪一样冲来突去的,要如何是个了局?
  仅凭现有的力量,出宫是不成了,看来这一场乱子,且还得有得闹下去。
  他深深叹一口气,心道:“也只能看佳木那里如何了。”
  ……
  曹钦自东华门撤走,果然一路就杀到了西朝房。刚刚就路过这里,他留下了十几个鞑官张弓搭箭的戒备,到这里来的,非官即吏,远远看到了,也是立刻走避。朝房里的人被看管着,也是一个也出不来。
  适才吴谨和孙镗都在,历史就是这么有趣,要是这两人被第一时间拿下,可能事情还会有变化,可偏偏曹钦带人来了之后,这两人已经分头行事离开了,所以说,有时候历史的发展也不是纯粹的必然,也有很多的偶然。
  几个武官侯爵伯爵走了,寇深不知道什么原因,居然还在。
  仇人相见,自然份外眼红,一群鞑官将寇深执出来,曹钦上前便是一脚,然后啪啪啪一通耳光,打的寇深耳鼻眼鲜血直流。
  “反贼……不得好死。”倒不愧是很强项的都御史,寇深被打成这样,仍然痛骂不休。
  如果不是他这种性格,没准倒不一定死,这么一骂,死定了。
  曹钦一刀劈过去,两个扶住寇深的鞑官满面是笑的避开,动作虽快,血仍然溅了一脸。
  这一刀势大力沉,把个寇深从肩到腰斜斜劈开,不止是鲜血,内脏也流的满地都是,连挣扎也未挣扎,人已经了账。
  “他娘的,痛快,去了好大的晦气。”曹钦深恨文官,虽然寇深已经死了,犹自上前割了此人首级,又在衣服上把刀上鲜血抹净,这才觉得解气。
  “杀这么个人算什么。”曹铎很不以为然,叫道:“大哥,现在是定大计的时候,在这里耽搁有什么意思?”
  “嗯,说的是。”曹钦想了想,便道:“都随我到东朝房去,那里有李贤在,把这人控在手中再说。”
  “是,这才是正办”
  曹家兄弟虽然对文臣厌恶透顶,倒不算讨厌李贤。李贤为人甚是正直,而且不象普通文臣那么亢直迂腐,对人温文而有礼,很有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风范,再加上首辅的身份,控制在手有很大的便利,所以就算是曹钦等人,倒也没有动着把李贤杀死的主意。
  这么一弄,又是几百甲士从西向东,呼啸而过。
  时已经近辰时,京城大乱夜以继旦,从正阳门到长安街,到处都是甲士劲卒呼啸往返,不论是百姓官人或是朝官俱是大为惊寂。
  知道内情的等着结果,更是心急如焚。
  而大多不知内情的,却是饱受惊吓。长安街上甲士横行,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入朝的朝官还以为是征西军调至长安街,预备午门或大明门受阅,到此时才知道是曹石反乱,于是一个个面色如土,惊悸而去。
  至于正阳门和锦衣卫附近的百姓则是四散奔亡,雪霁初晴时,却是满街拖儿携女的逃难者,号哭之声连大内也听得到,大明自立国近百年来,头一次有此凄惨之事,便是铁石心肠,闻此声者亦是不禁潸然泪下。
  “唉,吾土吾民”
  深宫殿中,皇帝不时的到殿阶上注目远眺。但除了长安街上成群结队的鞑官之外,唯见长安左门升起的白色浓烟,还有大内到处狼狈奔走的人群,除此,就什么也见不着了。
  “皇帝也不必太忧急,”孙太后此时也被奉迎到了乾清宫,宫中还精选了一队甲士在隆宗门和景运门外待命。一旦事情不妙,立刻入内护卫太后并皇帝、皇后、皇太子一起出逃。好在,事情发展并没有到这一步,也算不幸中的万幸。见皇帝面有戚色,太后劝慰他道:“内里安静,外有贤臣,就算偶尔有小困,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皇帝仍很痛苦,摇头道:“洪武、永乐、仁宣这近百年间,国家安静无事。偏在我的手里有土木之变,今又有贼子硬闯宫门,我之失德,看来连上天也厌弃了。”
  皇帝自复位之后,也算勤政,但女色也没耽搁下,两相交迫,身体比在南宫时还差了。三十多岁的人,头上白发也已经不少,此时面露悲苦之色,愈发显老。
  皇太后心有不安,斥责他道:“皇帝不要失言”
  “哦,哦,儿子知道了”刚才确实是很严重的失言,好在,是在深宫之内,四周又都是心腹太监和自己家人,皇太子是被叫醒的,脸上还是一脸的懵懂之色,皇帝左看右看,并没有什么碍眼的人,这才放下心来。
  “当务之急,是要平乱。”皇太后静静地道:“皇帝不要慌乱,不过是件小事,无谓自己乱了阵脚。”
  她倒当真是辅佐过宣宗皇帝的,外头杀声震天,又多是蒙古鞑官,其凶暴悍厉宫中人一想起来就打摆子一样的害怕,就是皇帝也慌了神,此时倒是她不忙不乱的,足见心中如巨石一般,任你惊涛巨浪,我自巍然不动。
  “是,儿子已经叫人想办法了,有什么条陈,立刻奏上。”皇帝确实不是应急变的人才,也没想到什么主张措施,当务之急,在他而言只是第一要守得住宫门,第二要有办法带着一家老小逃出宫去,不能落入敌手。
  至于别的,暂且还真的想不到什么。
  “唉”皇太后自然是大为不满,但也是一介女流,一时间想不到什么办法。
  “对了”她问道:“锦衣卫的张佳木有什么消息没有?”
  张佳木的消息刚刚蒋安已经带了进来,所以皇帝愁眉苦脸的说了,说完之后,还重重拍膝,叹道:“他怕是自己难保自己了,不然的话,有他在,吾也要放心不少。”
  “这孩子不象是福薄的。”太后心事很重的样子,道:“再等一会儿看吧,会有消息送进来的。”
  ……
  皇宫之内如此,长安街上却是混乱依旧。
  曹钦带着几百甲士由西至东,再一次于长安街上疾驰而过。这一次,又是到了东朝房外。
  东朝房内人并不多,只有李贤和几个文官在。兵部待郎马昂奉命给孙镗监军,乱事一起,孙镗便到东朝房叫走了他,当时亦叫李贤走避,李贤略作思索,觉得走避并不算急君父之难,城中乱兵甚多,逃走路上叫人杀死,千百年后都是丢脸之极的事,所以一动不如一静,不如在东朝房静观待变较为稳妥。
  等他知道曹钦杀了寇深,感觉有危险之时,想走,却也晚了。
  一队甲士将他与吏部尚书王翱一并擒出,曹钦一见二人,便是狞笑道:“今日之变,并非为一已之私,实有曲衷与绝大秘辛所致,两君请稍坐,待我将原由一一道来”
  李贤与王翱都是通达之辈,当下也不与一脸杀气的曹钦争执,甚至还都是点头微笑,李贤答道:“有什么苦衷,不妨尽诉,学生可以代为草疏一封,奏上圣裁。”
  …………
  求月票啦
  第486章 路遇
  “这……”曹钦一楞,后来想想,自己所为恐怕很难得到谅解。况且,施聚等人等会儿过来一会合,就有大军在手,他也知道有几千征西军就集结在城中军营,如果有施聚等人在,再取得兵符在手,然后把城中兵马全数控制住,就算一时半会的进不得宫,也是没有什么大碍,慢慢儿再想办法进去就是了。
  况且,有一个念头他自己也不敢说出嘴来……曹吉祥压在他头上实在是太久太久了,现在肯定在宫中被执,要是叔父遇害……
  当然,他也没想往深想下去,只自己悄悄咧嘴一笑,然后便向着李贤将皇帝非仁庙之孙,宣庙亦非仁庙之子,今要正本清源,废皇帝之位,立仁宗嫡长孙为帝的一套说辞向着李贤说了。
  这一套说法,倒是李贤等人真的万万没有想到。初听之下,简直就是荒诞不经,但听完之后,细细一想,细节上很多事能对的上来。
  这一下,可真是惊疑不定,不知道说什么是好了。
  王翱的脾气,原本是要斥责曹钦的,不过此事这么一说,老头子简直晕头转向,站也站不住,扶着身后的太师椅子把手,缓缓坐下,半响之后,也是回不过神来。
  便是李贤,也是面色苍白,不知道说什么是好。
  “对了”曹钦见二人神色,不禁大为得意,吩咐道:“我起事的原因,不能不向大家申明,不过,首要是要叫皇上知道知道”
  “此等大逆不道的话,吾等不能下笔。”李贤正色道:“劝君亦不要说,否则,将有奇祸。”
  “已经这样了,还怕什么?”曹钦果然是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将手中长刀一横,喝道:“李大人,敬你贤德才用一个请,不然的话,刀在颈上,不由得你不写,只是这样,就太难堪了一些。”
  他这样一闹,鞑子们听不懂是什么话,还当他要杀人,当下便有四五人挺着白刃过来,要砍李贤。
  还是曹铎和曹铉止住,喝道:“李大人是好官,不要这样。”
  这么一弄,李贤也知道不写断然不可能,于是只得叹道:“写是可以,也能递进去,不过,我要说明,得我执笔,还得套封。”
  “可以”
  曹钦不过是要用这个扰乱皇帝心神,宫里是不是传开来,也是无所谓的事。反正等施聚他们一来,大家和忠国公一起会议,然后遍邀勋戚文武,公诸于众就是。
  在众人的监视之下,李贤奋笔疾书……估计他这一生,最难写的一篇文章就是手头这一篇了。
  写完之后,曹钦便抢去一看,因见果然是如自己所吩咐的那般写法,不觉哈哈大笑,笑毕,便向着李贤正色道:“李公,我知道你贤良方正,才学兼备,我等立新君之后,仍然叫你做首辅。”
  “是,石公也是这个意思,叫李大人当首辅。”
  这么一说,李贤倒是哭笑不得。不管是曹家还是石家,都看中了他,叫他当大学士首辅。看来,自己的治政理民之术,深得认可,这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但为此得意的话,似乎也大为不妥。
  他脸上也只能是哭笑不得,不知道做何表情了。
  等曹钦等人又驰马到得长安左门,将书子投进去,看看天色,已经是一轮红日高高升起,放眼看去,但见天地之间一片洁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