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锦衣为王 >

第38部分

锦衣为王-第38部分

小说: 锦衣为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余老爹来了。”张佳木远远看他过来,叫道:“来人,看茶。”
  “大人不必客气!”余小旗连忙摆手,笑道:“大人交待的事要紧,虽说年前事多,今日还是把人叫了过来。”
  他身后站着几个庄户人,毕竟是和城里人不同,穿着破旧,脸上神情也是畏畏缩缩的,不怎么敢近前来。
  张佳木笑道:“这就是你说的那几个庄户人吧?”
  他知道这些人胆小,怕见官,特别是自己又是穿着飞鱼服的锦衣卫,因此格外客气些,当真吩咐人搬来凳子,叫他们坐下来,再叫人送了茶来喝,这么一番客套,这些庄户人的脸上就好看了许多,有个年长的脸上还露出一丝喜色来。
  “大人,”小旗喝了口茶,觉得坐着不妥,到底还是站了起来,他手捧茶碗,站着说道:“他们庄子上的那两分田,一年能出一千石粮,还有些土物出产报效,总计要卖大人两千两银子,小人做个中人,也不要什么抽头了,大人若是觉得还中意,年后就能去庄上看看,然后商量好了写文契,到顺天府备个档,这事就算成了。”
  听说是买庄子置田产的事,就是在一边和邻居说笑的徐氏也走了过来,向来大明的富户贵人有了银子,必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买田置业。
  在当时,就算你有万贯家财,没有田地也就象上无根浮萍,心里就是不得自在,若是有了几分田,旱涝保收,铁杆的庄稼田地,一生一世总是不会再受穷了。
  所以当时的人,以买田为第一要务,而且只要能置下田产的,就觉得是上对的起祖宗,下对的起子孙,一世人就算有了事业,不是白白空过了。
  这件事张佳木倒还没有和老娘说,这会在这商量,徐氏听的又惊又喜,待听说庄上田土肥力很足,再看几个庄户也不象是那种奸滑抗租的刁民,徐氏听的欢喜,脸上飞光,简直要笑出声来。
  这会儿再看儿子,要不是儿子已经大了成人,恨不得抱在怀里亲几口才好。
  张佳木倒是没顾得上看母亲的脸色,他原本是打算给家族置点产业,现在他这个贪官一个月就能落手几百两,两千两买个庄子,不算什么大事。
  但现在他感兴趣的倒不是这个,等甲首小旗说完,他笑笑点了点头,却是向庄户人中最年长的问道:“老爹,你们是广渠门外是吧?我来问你,你们那里,有暖洞子没有?”
  第063章 发财大计
  张佳木这么一问,几个庄户人面面厮觑,最年长的那个起身答道:“回大老爷,我们那里没有人弄这营生。”
  “哦,”张佳木很关切的问道:“这是为什么?”
  当时根本没有什么反季节蔬菜,京师中人一到了冬季,可食的新鲜蔬菜就只有大白菜一样。除了白菜,就是酸菜泡菜一类,唯有京师富户,要么从菜农的暖洞子里买黄芽菜或是小黄瓜,要么真正的巨富贵戚之家,自己就建有地窖火房,不需外购,到了冬天也有几样新鲜菜蔬可食。
  当时的蔬菜种类也颇丰富、葱姜蒜这种调味不必提,就是辣椒尚未引入,最少还没有大规模的种值。其余萝卜、胡萝卜、莼菜、菠菜、青豆、甜菜、苋菜、冬瓜、黄瓜、甜瓜、丝瓜、葫芦、茄子、山药、菲菜,林林总总,与后世已经没有太大区别。
  唯有北方天冷的早,到了寒冬腊月,除白菜一味再无别的时蔬,这些天来,张佳木最感不适的,就是这一点了。
  他可是来自物质文明极为发达的时代,只要有钱,什么想吃的吃不到?这会儿除了酸菜泡菜,就是孟羹芸豆大白菜,除了这几味外,再想吃点新鲜的也就是一两一根的小黄瓜可买了。
  而且,市面上极少,这玩意原本就是达官贵人才能享用的。几根黄瓜一吃,一头牛都吃没有了,谁舍得?
  自从在于谦那里吃了一次,张佳木久思其味,他的收入还是能吃的起的,但几次派人去买,在市场上都无所得,这会他才明白,原来有些东西还不是有钱就能买得到的!
  他虽问的外行,但几个庄户人可不敢嘲笑他。被他问的老庄户人连忙答道:“倒是想弄来着,但着实弄不来,弄不来!”
  原来当时的暖洞子,也就是火室,并不是后世的温棚一类,而是用很多复杂的办法,在只容一人趴着进出的土洞子里保持常温,技术复杂难言,而且地方狭小,所出极少,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一根小黄瓜会那么贵!
  暖洞子最出名的是右安门外大兴县下的南苑一带,那里有不少菜农会搞这个,但相比较供应整个京城的达官贵人来说,会的人极少,数量远远不足所需。而且,种类单一,能种出几根黄瓜来,就已经算是了不起的成就。
  “好,好好。”张佳木连连点头,示意自己明白了。
  他转头看向余小旗,笑道:“这几个老人家看着就是老实实在的,我觉得很中意。这样,今天他们先回去,年后有时间了,我就带人去看看庄子田地,然后就依余老爹所说,把这件事给办妥。”
  “是的,听大人吩咐就是。”这阵子,余甲首在张佳木手里也很发了一点小财,为他奔走办事绝不会吃亏,所以这会子也是兴高采烈的答应下来。当下与几个庄户人再三再四的谢过了张佳木,这才欢喜不尽的走了。
  外人走人,关了院门,徐氏倒是把儿子好一通埋怨,她道:“怎么买庄子置地这么大的事,你也不同我商量一下!”
  张佳木笑道:“这不是已经知道了么。”
  “到时候去看庄子,我可也要去瞧瞧!”
  “这是自然,到时候娘和妹妹都过去。庄子是咱们一家人的,当然一起去看。”
  当时妇人女子是难得出远门的,听说能到城外看地瞧庄子,顺道看看沿途风景,瞧瞧京师街道的热闹,母女两个都是眉开眼笑的。笑毕之后,徐氏倒是神神密密的,把张佳木的小妹撵开,娘儿两个单独在上房,徐氏笑道:“老大,过了年你可就十七了,怎么着,想过明年有什么安排没有?”
  “有啊!”张佳木精神一振,笑道:“事儿多了去了。”
  他扳着手指头道:“明年要把那些无赖给再好好操练好,年前事忙,叫了不少出来办事。这些混蛋,做事肯做,操练就躲懒,儿子明年要好生给他们找点不痛快。”
  “第二件,就是再物色几个好帮手,再把几个得力的手下,就是李瞎子几个想法儿补成校尉,提成小旗,坊里的事,我就算真正拿在手里了。”
  “第三件,过了年和九哥好好练弓马,开了春过一阵大内里头射柳,儿子还想博个大彩头呢。要是拿了头名,爹在九泉之下也想必高兴的。”
  “第四件,就是想办法再多赚点银子。一个坊的出息是有限的,再想几个法子也赚不到太多。儿子想,得有别的门路生发,这样才能赚的快些。”
  徐氏听他说,原本一脸的不自在,听到他大赚特赚银子的想法,更是摇头,她道:“家大业大,子孙胆也大。儿子,你现在拿这么多银子,为娘心里高兴是高兴,但就是担心受怕的。要是拿的更多,会不会出什么事出来!”
  “怎么会!”张佳木笑道:“都是按例我该得的,没抢没偷,也没逼良为娼,上头该打点的全打点到了,下头该发的一文也不少人家,这银子我拿的心安理得,这有什么好害怕的!”
  话说的虽是,但其实张佳木自己也打鼓。他的银子赚的是不少了,京师里百户的出息比他高的还真没几个。原本门达赚的就不少,但现在经过张佳木在坊里的改良的捣鼓,他每个月入手的银子比门达还多几成,他这么没根没基的小百户,拿这么多银子,传了出去,谁不眼红?
  他的顶头上司杨千户,似乎就有点不是味道,隔三岔五的找麻烦,奔的是张佳木本人,还是他手头的银子啊?
  话说到这儿,更是激起张佳木赚钱的野望,他向着徐氏道:“娘,你说的也是。拿那些搜刮来的银子,到底心里不是味道。儿子说的赚钱,不是从坊里再捞钱了,是咱们自己掏腾出银子来,儿子想的是庄上的出息,从正路来银子。娘,到那会儿,咱就放心的多了!”
  “说的是,这才是正理儿。”
  徐氏这下可是真的放心多了,其实张佳木也只是安慰她罢了。在大明,没后台靠山的,就算你是一等守法良民,也有人挤的你破产败家,有后台的,凭你怎么来的银子,也没有人敢管你。
  就算是他真格的自己想办法赚银子,也得先拉几个靠山,给几成干股,不然的话,这生意还是做不稳!
  第064章 放赏
  把家里的安排妥当,张佳木又马不停蹄的回到正南,还有一大群人在等着他呢。
  到了百户府里,已经黑压压站了一群人。
  还有两天就过年了,大伙儿心里都在盘算着,能拿多少赏钱,或是米粮。已经给小张百户效力几个月了,不知道他手面是宽是松?
  总之这几个月来,张佳木的驭下之道还是经过了严格的考验,锦衣卫里上上下下老奸巨滑,坊管小队的无赖见佛踢三脚,都不是好人。能把这群人压在自己手腕底下,张佳木对自己还是很满意的。
  “兔崽子们,等的急了吧?”
  见张佳木笑吟吟的进来,李瞎子一声暴喝:“给百户大人请安!”
  一声号令,大家齐齐请安,动作整齐划一,一百多号人如同一人般的动作,从服装到仪表,再到动作,一般模样,如同事先演练过千百回一样,百来条大汉呼喝躬身,恭顺行礼,这般威势,充满了阳刚之气与整齐划一的美感。
  “霍!”
  刘勇很少到坊管小队那里去,他先低声惊叹了一声。
  别的锦衣卫小旗和校尉也多半是头一回见到这样的场面,大家都是吓了一跳,几个和张佳木距离较远的小旗官脸上阴晴不定,虽然也随着大众躬身请安,但脸上的惊惧之意却怎么也掩饰不掉。
  坊管小队的仪表姿容都是经过张佳木亲手调教的!大冬天的,站军姿一站就得站一两个时辰,受不住晕倒的也不是一个两个。都是二十来岁的精壮汉子,练站,练走,甚至又叠被子,走路,吃饭,都得照规矩来。
  开始的时候,无赖们最受不了的就是这个规矩。各种各样的规矩象一根根小绳,把人捆起来,勒的都要喘不过气来!
  用张佳木的话说,要练到站如松,坐如钟,行走之间,要有规律,不管什么时候,衣服要笔直,腰板要挺直,到这样了,才算差不离。
  特别是叠被子,吃饭,包括洗脸毛巾用具什么的,都是按规矩摆。张佳木到营房视察时还要看,一看到有人叠成豆腐块了,就拍着人家的肩膀赞:“小鬼,叠的不错嘛,给他记一次赏!”
  其实就是两个武教头,也是跟在队里头一直练。这般练法,开头武志文和刘绢都不大赞同,觉得不甚高明,因为这般练法根本无益于队员们实力的增强。等时间一长,两个月功夫下来,连两个武教头也不说话了。
  原因则很简单,从教头到队员,都如同变了个人一样。
  一个两个的队员在外头,别人最多觉得说话沉稳了,办事老练果断了,仪表也整洁干净了,总之,整个人就是叫人看的舒服了。
  但百来号人在一起操练的时候,就看出来与两个月前绝然不同了。整个队伍,就生生练出了一股子阳刚之气,一股子说一不二的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