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锦衣为王 >

第384部分

锦衣为王-第384部分

小说: 锦衣为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一层大家都很明白,但又不好宣诸于口的意思:再不能叫张佳木的势力坐大了
  “陈将军,”郭登一切亲力亲为,把所有事情都办妥之后,才笑眯眯的向着陈逵道:“不知道陈将军有没有什么见教?”
  “没有。”陈逵笑着摇了摇头,道:“郭帅一切都安排的极为精到妥当,我可没有什么要说的了。”
  “那就好。”郭登面上肌肉跳动了两下,眼中亦是凶光毕露,他挥了挥手,道:“那就全城大索,开始拿人。”
  “我没有意见,一切随郭帅的意。”
  “好”郭登大喜,招手叫过大同府的知府和府城的知县,再有十余个亲将等等,耳提面命,将要办的事一一吩咐下去。
  首要之事,当然是把余党全部抓捕归案。
  这是重中之重的大事,只有把石彪的余党拿捕干净了,这一次的差事才算圆满完成。京城里头,最为担心的就是石彪余党谋反,如果这件事没干漂亮,之前所有的差事就算是白做了。
  第二件事,当然是查抄石彪的府库了。这里抄家的事已经由郭登的人带着府县的衙役在进行了,抄家抄出来的书信,铠甲兵器,还有那些金银古董等物都用帖条一一封好了,众目睽睽之下,想做点什么手脚也不敢。
  一个大同府的衙役被看到私藏了一个金钗,惹的郭登不快,知府惶恐之余又是大怒,下令就在二门前按在长凳上打板子,啪啪之声接连响起,每板都是入肉,先前还有呻吟之声,打到六十板后,寂寂无声,只有打板子的声响。
  到后来,人进来禀报,却是把那衙差杖毙了。
  听到这话,一群大官人都面无表情,杖死一个衙役在他们看来和杀一只鸡没有什么区别,根本不会有人把这点小事放在心上。
  “郭帅处置得宜,我这里没有意见。”陈逵知道再呆下去无济于事,相反,早点到锦衣卫那边,可能会有意外之喜。
  当下便向着郭登道:“下官想去城中查看一下情形,向郭帅告辞。”
  两人都是奉旨赶来的特使钦差,说不上是谁大谁小,谁主谁副,所以陈逵一说之后,自己便自顾自的带着心腹部下离开。
  “哼,走了也好。”郭登冷笑一声,道:“且看谁做的更加顺手。”
  ……
  这么一闹,一直忙到第二天中午,郭登只是小憩了两个时辰,别的时间不停的在下令抓人拿人,下令封查府库,同时也出去巡查大同诸营驻军,宣抚圣上德意,以平诸军不满之心。
  同时,下令北地诸军留驻一部份,再调回大部,在大同附近地方驻防,以外重内轻之势,压服大同这里的异已份子。
  要知道,狗急也会跳墙,这里在不停的下令拿人,拿着铁链子的差役满街都是,要是有谁一时想不开发动士卒拼命,那可真不是一件好玩的事。
  事情虽顺,郭登却隐约觉得不对。确实,事情发展的太顺利了。越是顺利,他越是觉得不对劲。
  果然,第二天傍晚,被他派出去的武将和知府等文官匆忙赶到,一见面,知府就上来顿足道:“郭帅,我等下手已经晚了”
  “怎么?”郭登心一沉,但脸上仍无表情。身为统兵大将,喜怒不形于色的本事郭登当然是有的。
  知府心向于郭登,所以格外扼腕的样子,看着郭登,一脸焦急的样子:“郭帅,我等要封查的武库银库,粮库、布库等,已经全部锦衣卫事先封查了。”
  “什么”
  “还有,除了在这里的人犯之外,外城所有的石彪党羽心腹,十之八九也被他们给抓了去。”
  “他们胆敢如此么”
  “下官等去交涉,锦衣卫倒并不蛮横,但他们态度也很坚决,说是反贼叛逆,锦衣卫受命拿捕,要是咱们先抓到,当然他们也无所谓,但他们拿到的人,也没有理由交给咱们不是?”
  知府似乎是京城人,说话又脆又快,待郭登听完,面色渐渐难看之时,他又摊了摊手,一脸无奈的道:“郭帅,下官可不能在这里伺候了。城中现在是锦衣卫到处在封库拿人,下官身为地方官员,可不能视若无睹,所以,只能告辞了。”
  等知府说罢辞行,郭登已经是一脸晦气色。
  他的部下不明所以,一个个呆呆的立着,象足了一群呆头鹅一般。
  “混账东西,”郭登醒悟过来,骂道:“把这里的人犯,抄家的名录都给人家送过去吧,咱们这里,无事可做了。”
  “大帅,咱就这么算了?”
  有个部下心中不甘愿,上前问道。
  “不算了怎么办?”郭登神色冷峻,摇着头道:“大同这里,看来锦衣卫是势在必得,现在已经闹这么大的动静,跟着后手还会有更大的动作,我们何必做恶人?”
  有些话,他也不便说出口来了。
  锦衣卫这么大的动作,显然是挺陈逵挺到底了。现在已经大张旗鼓,并且把卫中实力清清楚楚的展现在他的眼前。
  是不是要硬干到底,这不是明显的选择么?
  凭他现在的实力,就算在大同有些旧部,但能顶的过张佳木和他麾下的势力?算了,还是不要自寻难堪的好啊……
  ……
  十余日后,朝旨正式下达。
  石彪传首九边,下场他和的叔父和曹吉祥一样,首级烂了臭了,还得在几千里路的长途上来回的奔波,非得在某个边防重镇彻底完成了任务之后,被人不经意的丢掉喂野狗,或是随便找个土坑埋了了事。
  至于他身前的功名荣辱,也只有少数的有心人才会有兴趣,才会打探记录,至于是否属实,是否失真,当事人已经多半死掉,究竟如何,却是无论如何也说不清楚了。
  与此同时,已经位列二等功臣,并且晋位侯爵的陈逵果然被算成了安抚大同的首功。皇帝对陈逵在大同果决明快的手段和作风大为满意……他当然不会知道,张佳木前前后后调动了两千余名锦衣卫到大同,人手充足,后台硬郎,陈逵原本也不是凡品,诸事顺手,不过十几天功夫,大同已经局面粗定,兵马重新调配停当,再也不怕有什么意外出现了。
  相形之下,原本的大同总兵官郭登就逊色的多了。
  这一次郭登能成行原本就是京城中勋戚联手推荐,并且郭登也走了刚刚奉命提督东厂的司礼太监牛玉的门路,牛玉也在御前着实说了好话,这才把他派了出来。
  皇帝是不喜欢郭登的
  当初被也先挟持,就算知道社稷为重,但对面的武将把自己拒之关外,这个心结,是无论如何也打不开的。
  若是朱元璋那样的明君,对郭登反而会赏识重用,但当今皇帝,无论如何只是一个普通人罢了……
  可当今毕竟是普通人,所以郭登怎么也不能得到真正的谅解。此事既然是陈逵首功,皇帝便也好办的多了。
  朝旨下来,郭登算是次功,回朝另有任用。
  陈逵首功,以侯爵都督的身份任镇守大同总兵官,和石彪当年一样,不设巡抚,只派出一个太监来当镇守中官,算是监军。
  代王这一次也算立了一功,赏了好些金银,并特赐三万亩地为王府庄田。
  至于锦衣卫中,也有功劳,报在曹石之变的功臣名录里,一并封赏。
  这算是皆大欢喜的局面。
  当然,也有不喜欢的。石彪传首九边,其心腹有副将三人,参将七人,游击十余人,守备三十余人,其余千、百户二百余人,把总、中军营官、队、火长数百人,皆被拿捕。
  这其中,守备以下官小,全部贬为小兵了事。
  守备以上,判斩者二十余人,流放者十余人,在朝旨到达大同的这天,炮声隆隆,数十颗人头落地的同时,数百人神色凄惶的上路。
  他们的目的地就是甘州,或是凉州,此去千里荒凉,前途茫然,也算是人生至悲之事了。
  就在流放的人群之后,余佳率着数十部下,打量着流放出城的人群,自己却是打马向东……他要赶往京城,去参加张佳木的婚礼去了。
  第529章 返京
  这时离婚礼吉期已经不到二十天了。
  京城里自皇帝在正统年间那一次大婚以来,已经有二十余年没有这么热闹过了。从正阳门外就明显看的出来,纷纷扰扰的人群比往常多了好些倍
  有些是象余佳一样,奉旨陛见,述职记功,顺道儿来参加这最近二十年来少有的一场大热闹的地方官员。
  有的则是听到消息来瞧热闹,长日在家无事,遇着这种大事必定就会出现的地方官绅,当然,太远的就赶不及了,总以北直隶,也就是后世的内蒙一部,河北大部、山东、山西少部的这一大块地方的士绅来的多。
  再有就是带着珍奇货物进京来,赶这一场大热闹,想顺道儿再发点小财的商人之流。
  当然,也有的是什么也不为,专为赶这一场国朝第一权臣和皇帝长公主奉旨成婚的大热闹的闲人。
  这事儿,就和鼓儿词里一样,透着新奇,好玩。以国人爱热闹的劲,现在又正是冬闲和春夏之交忙夏的空档,过了这一段可就是要忙起来了,农民忙,普通人也忙,每天早晚都不得安闲。
  所以人来人往的倒都是夸赞一句,皇帝家这一次挑的日子还当真是不坏,皇家图个体面,大家凑个热闹,彼此两便,当真是再好也没有了。
  余佳原本该从西便门入城,不过他特意绕了一圈,先到了正阳门和广渠门一带看,瞧着络绎不绝,甚至是全家老小一起往京城赶的情形,当下摸了摸下巴上的胡须,笑道:“咱们大人的人缘不坏,看吧,这么多来凑他热闹的人。”
  当时红白喜事,参加的人多人少也是视为主家的人缘如何。红事还罢了,白事如果没有全村的老少帮着一把手,也就是那家人做人太过失败,实在是太不得人心了。
  从广渠门再向东北,却是东便门。
  “大人,从这里进去如何?”
  有个侍从在马上喊着问。
  “不,今天风和日丽,是好日子。”余佳兴头很高,笑道:“我要去德胜门,从那里进去。”
  “随大人的意就是。”
  跟随余佳回来的当然是大同卫的老人,官职最低也是个千户了。余佳自己还只是佥事指挥,不过所有人都知道,他的提拔只是指顾间事了。
  回想起大家奉命出京,前往大同经营时的艰辛困苦,还有那种如履薄冰似的小心,一切到了今日此时都有回报,而大家所敬服的张佳木又顺利晋位侯爵,成为与国同休的勋亲大臣,而且,还要迎娶皇上长女公主,这样的荣耀光彩,整个锦衣卫哪一个不是喜气盈腮,替大人,也是替自己高兴?
  这几天,不少人走路都是哼着小曲,从大同赶往京城是三十多个驿站,有一半多大家只是换马或是吃个饭打个尖就上路,虽然辛苦,却是没有一个人出声抱怨。
  能在这时候赶回来,原本就是天大的福气,跟随余佳回来的这几十人,大半都是当初在坊丁出身。
  不少人还能回忆起来当年在坊丁队里被张佳木苦训的事,大家现在的精气神,军人风姿,还有身体素质,队列站姿,都是这位大人一手操练出来的,饮水思源,能有现在的一切,都是仰赖张佳木所赐,他的婚事,大家自然也是高高兴兴,各人都是兴头的很。
  从德胜门再进去,已经是黄昏时分,一进城门,就有几个汉子迎上前来,余佳倒也认得,当下笑道:“你们怎么来了?你们曹头儿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