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锦衣为王 >

第429部分

锦衣为王-第429部分

小说: 锦衣为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清末时,江南大士绅的力量足够牵制地方官员,包括满洲的江宁将军在内,全部被乱丝缠的动弹不得。
  甚至是朝廷任命的巡抚,因为士绅们集体抵制而不能上任,士绅之权,明清之际在南方足以改变或引导朝廷的最高决策
  士绅们不仅是大地主,还是新闻发言人,舆论导向的引领人,是族长,是地方公益的发起倡导人。
  因此,在地方上,士绅们说一不二,庞大的士绅群体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这个集团其实凌驾于任何集团之上,什么文官,什么宦官,武臣,甚至是皇权,都并不被他们放在眼里
  明中晚期,因为开关之后,南方的士绅且文且商,势力大增。因为白银大量涌入,整个南方的工商业都是蓬勃发展,士绅无比富庶。而与此同时,北方因为连年的灾害而困苦不堪,朝廷必须购买大量的军粮发向北方,再支付边军大量的军饷,已经不堪其重负。
  再加上万历三大征,一场战事就用银数百万,国家积蓄一扫而空,在这种背景下,万历派出税监矿监去南方收集财源……结果却是皇帝派出的宦官到处被打被杀,万历在这种情形下也是不甘示弱,继续派出矿税监,结果终万历年间士绅与皇权的对抗愈演愈烈,而万历皇帝也被南方的文人士绅丑化成一个小丑,甚至在数百年后,还有一个著名文人甚为肯定的说,万历肯定抽大烟,不然的话,他凭什么能在深宫里一呆几十年?
  ……
  和这样一个团体对抗,就算是张佳木,可能也会产生无能为力的感觉吧?
  现在硬顶着上殊为不智,但以张佳木的身份退让也绝无可能,不然的话,他的政治声誉就会受到重创,他的信誉会有极为被动消极的影响。
  不进则退,一个大人物就得叫人相信他的权势是不受任何人挑战的,哪怕对抗于他的是整个的集团。
  只要现在退一步,张佳木的很多举措都会受到质疑,文官们会如马蜂一样蜂拥而上,乱蜂蛰头的滋味绝不好受,但眼前的情形就如长江之堤,只要有一个漏洞,就会一泄千里。
  毕竟,张佳木虽然是重臣,是第一权臣,但也绝对没有到权势大到可以一手遮天的地步他也有很多掣肘,有很多潜在的对手,现在对手也正在等待他露出破绽的一刻。
  综合来衡量,年富立刻明白了,这也算是丢卒保车吧。
  他倒没有什么不悦之感,团体之中,如果下属不能为上位牺牲,那还要下属有什么用?听得张佳木的话,他便含笑道:“成,那学生就先告病……请太保示下,是先请十日假,还是一个月?”
  “十日吧。”
  “成,那十日假满,学生再继续请病假,三十日后,也就能自请致仕了。”
  一般来说,大臣除了因定的假期外是没有节假日可言的。先秦到两汉,每五天休沐一次,还有种种的节假日会成为法定假日,官员可以在家休息,或是长途远行,都是可以。到唐宋时,休沐的天数就比两汉时要差一些,等到了大明,干脆一年的假期连以前一个月也不到了,除了皇帝的寿日,就是新年时的几天假,平时就是天天得上班。
  就算有什么感冒咳嗽的,也得坚持上朝,实在有大病了,才能请假。如果假期时间过长,就只能自请致仕了。不然,会有人抨击尸位素餐,在其位,不谋其政。
  说来也是好笑,一个坚持儒家学说三年守孝的农业社会,一旦有亲人病故就得在家守孝三年,哪怕就是负国之重任的大人物也需如此,不然就是道德品性上有问题。
  但如果在官位上时,就必须凌晨之前起床,天天早朝,一旦有病却不能请长假,否则就是耽误公事,这真不知道是从何说起了。
  年富原以为张佳木必定会答应下来,便是年锡之亦是这么认为,不料张佳木却是一笑摇头,笑道:“不必,不必,十日假足矣。”
  “这……”
  年富大惑不解,疑道:“太保这又是何意,还请明白示下?”
  原本叫他告病,就是要把此事“阴干”的意思。改革兵制,沙汰京营老弱,虽然是张佳木牵头,五军都督府做了很多具体的事,毕竟现在张佳木是掌左右府的都督,底下很多同知都督,佥事都督都是他的心腹,这一次清理京营,主要工作都是都督府在做。
  但兵部毕竟是名义上的最高指挥,而且,器械、营地、粮饷,亦都是兵部的责权范围之内。没有这些,再强悍的军人也被卡住了脖子,喘不过气来。
  现在兵部自己闹成这样,年富再一告病,清理京营的事自然而然的就清理不下去了。这样也谈不上张佳木退让,文官们却得到了实际的胜利,也就不会再闹。
  虽然仍是一场失败,但总比碰的头破血流,或是明白宣示失败为好。牺牲一个年富,张佳木自己的脸面就好看的多。
  而且,年富没有办法掌握兵部,这个堂官干的也甚是没有滋味,所以请辞也是很好的结果,对外,对内,都算有一个交待。
  “年老先生误会了。”张佳木哈哈大笑,站起身来,笑道:“我岂是丢卒保车之人?谁是卒,谁是车?我今天能牺牲老先生,明天就能牺牲别人,人生在世,谁又是天生该被人丢弃牺牲的?”
  “可是……”年富平时和张佳木都是保持着若即若离的距离,并不算特别的接近,但今日此时,却是特别的感动。不过,感动之余,也是颇感不安,因道:“太保,为上位者,不能太意气用事了……”
  “我知道,我知道”张佳木打断他,笑道:“确实,为上位者,有时候不能太讲感情,要讲利害。不过,老先生也要记住,一切都讲感情,必然会失败,而一切都讲利害,也必然会失败。”
  “这真是精辟之语”以年富的资历和阅历,立刻就是知道,张佳木讲了一句非常精警到位的话。确实如此,太讲利害不讲感情的,会令下属离心,也会让下属只知利害而无忠诚之心。而太讲感情的,无疑也会失败,因为为上位者,有时候是一定要有“取舍”的,太讲感情,必定会取舍失措,想不失败,亦无可能。
  “过奖,过奖。”
  张佳木笑容可掬,向着年富道:“请老先生在家里稍微歇息几天,自从去年请老先生做了大司马,到现在没有歇息过一天罢?原本的十六万河南山东班操兵定期来京校阅换防一事,于少保手里也没有重新捡起来,这两年又重新成规模,这就是老先生之功……请放心,我心里都清楚的很。”
  “惭愧,当真是惭愧的紧了。”被这么当面夸赞,年富反而有不好意思之感,既然自己的事说完了,他知道张佳木是极忙的人,当下便告辞:“容学生先行告退。”
  “是,我亦不便留老先生,刚回城,实在是太忙,积了太多的事了。”张佳木把年富一路送到滴水檐下,又向年锡之笑道:“正好,你是代我送行的最佳人选,请把令尊送到大门外再回来吧”
  “是,谨如命。”年锡之也是一笑,神色轻松的答应下来。
  父子两人都已经是朝中重臣,也都是进士出身,所以根本就不可能如普通人家的父子那般交心,而且,自从都负有重责以来,年氏父子二人也是很久没有什么闲暇能在一起了。
  年富上朝,办理公务,晚间回来时,十之八九见不着年锡之。
  而年锡之身有重责,张佳木把不少机密大事都交了给他,徐穆尘走后,他感觉压力倍增,有时候,根本连回家也不回,就在公署里继续加班办理公务。
  有时回家亦是深夜,早晨未起身时,老父却已经上朝去了。
  如今在张府之中,父子二人一前一后,虽然没有什么话,但年富负手而行,年锡之恭谨随之于后,父子二人,倒也是觉得难得的温馨舒适。
  等到得张府大门,年富先道:“你快些回去,太保身边,须缺不得人。”
  “是,那父亲恕儿子不恭了。”
  “嗯。”年富点一点头,突又问:“我来问你,太保所说,到底是怎么个用意?”
  “我亦不知。”年锡之微笑摇头,但又用极肯定的口吻道:“不过,请父亲放心,太保他从来不是虚言哄骗于人的做法,请父亲安心在家,等候消息就是。”
  第586章 光禄寺
  年富一出,张佳木面色也是阴沉下来。
  当着下头的人,他一定要是智珠在握的从容模样。但老实说,一群对头给他添堵的策略也是极为成功的。
  不论如何,对方以这般手段来对他,而他,也就只能以非常手段来对人了。
  “请光禄寺卿张大人来”
  自己做事之前,还先得把别的事料理清楚才成。外面的客人,别的可以不见,不过张泽倒是一定要见的。
  打上回的事情之后,张泽有什么事都会到张佳木这里来打个商量,不敢再自行主张。
  好在,太子被教训一回之后,也知道张佳木必定会把他的非份要求给顶回来,所以,也并不敢太过份了。
  现在彼此相安无事,但这一次张泽前来,也是必定没有什么好商量,一想起来,张佳木也是颇为头痛不已。
  “见过太保。”
  张泽也是熟人,而且双方有私交,所以虽然品级远不如年富,但见面时反而更加潇洒自若,彼此见了一礼,张佳木主位,张泽坐在右边下首,双方都默契于心,知道不必太多寒暄客套。
  张佳木劈头就问:“怎么啦?咱们那位小爷,又有什么新招?”
  “还能要什么?”张泽苦笑,摊手,答道:“不知道打哪儿收到风,听说,你今年庄上的收成,可是不少?”
  张佳木庄园丰收的事,除了自己家人知道,倒也没有刻意瞒骗于人。因为他的生态圈工程,福利和卫生、教育等诸般举措,都是利国济民的大事,不仅自己要搞,还要带动一大批人。
  这种事,不要说他现在不能用行政命令或是军令来推广,就算有这个权力,他也绝不会用。事实证明,生物圈是一个大自然的系统工程,缺乏某种物质,可能就会使整个生物圈崩盘。当年竹子开花,结果就是熊猫无食,这就是大自然的连环,缺一不可。
  而他的生物圈是和福利教育等诸多环一环套一环的连接成功,缺一不可,强制推广,行政命令或是军事高压,都不能解决人心的麻烦。
  只有人自觉自愿的和他学,才会成功。
  某位伟人强行推广农民结社,办食堂,出发点自然是好,以当时的行政效率来说更是前所未有的强势政府,结果如何?还是以失败告终了。
  正因为盼着人学,所以不仅不瞒,反而开放地段,由着人自己来参观。
  在整个北方平原,亩产超过一石半就是不坏的收成,有亩产三石以上,简直就是奇闻。消息一传开来,真的不知道多少人闻风而至
  勋戚之中,阳武侯是早就和张佳木学了些皮毛去,今年的收成也比往年高出三成还多。薛暄高兴的了不得,他们这种勋戚已经不能掌权,薛家已经几十年没办过什么正经的差事,没有差事,就没有进项,皇帝的赏赐也就有限。
  一切收入,都是打土地里来,所以对土地的兼并和收入当然也十分的放在心上。除了阳武侯家,别家勋戚的情形也差不离,一听说了,当然也就极为上心,关系近的,自己求见张佳木讨教。要不然,就打个招呼,派自己庄上的管家执事前去观摩学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