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锦衣为王 >

第431部分

锦衣为王-第431部分

小说: 锦衣为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主的模样,似乎就是一个姐姐看着小dd弄到了喜欢的东西,所以也帮着一并高兴,张佳木见她如此,却也只得一笑,多余的话,倒也不必再说了。
  “对了”公主想起什么来似的,笑着道:“我得空倒是要去见他一次,和他好好说说你怎么治理庄园,怎么给小孩儿饭吃,给他们读书,对了,我一定要进去说”
  “那我可要先警告你,如果太子不依,你不准回来哭。”
  “那怎么会”公主自信满满地笑,“好歹我也是他亲姐姐,从小儿和我就亲,现在这会儿说这些也是为他好,想想,父皇赐他庄园,他能弄成你那样儿的,不但父皇高兴,就是底下的大臣和士绅们,谁能不夸他?将来他也是要即位为皇帝的,这会儿当太子就有这么好的名声,将来为君为皇,不是更能很容易的就治平天下么”
  “是是,说的甚是有理。”张佳木倒是觉得事情没有她想的那么容易,甚至有很大可能会闹个灰头土脸的回来。不过,好歹公主自己信心满满的,似乎也不便再给她泼冷水。
  于是勉强敷衍两句,到了小花厅前,远远看到薛恒正背着手在多宝架前看古董,张佳木虽不怎么通好此道,但小花厅里头的大多宝架上搁的满满当当的,商周青铜,哥官瓷器,说帖字画,整个屋里也算是张府里值钱玩意儿最多的地方了,因此薛恒看的甚是入神,张佳木过来了,也是没有发觉。
  驸马出行,身边当然也有五六个长随心腹跟随,这会儿一排溜的站在外头檐下,见张佳木过来了,各人垂手上前,就要给张佳木请安问好。
  “不必,不必。”
  张佳木满脸含笑,轻轻一摆手,自己健步如飞,从台阶上直入室内,到了薛恒身后,才笑道:“喝,三姑丈今儿真是贵脚踏贱地,难得,难得。”
  他这么一弄,薛恒倒是吓了一大跳,因笑道:“好家伙,你什么时候进来的?这么鬼鬼祟祟的,哪象个侯爵太保的样子”
  他们是张佳木寒微时相识,彼此知交,现在虽然是亲戚,张佳木的地位也不能和先时相比,但彼此说笑起来,仍然没有太大的隔阂生份。
  “我也是太过气闷了。”张佳木进得花厅,自有仆人送上毛巾,他胡乱擦了两把,笑道:“瞧见外头那些人没有?一会儿一起见一批,分别单独再见一些,然后总得挡驾大半,看吧,明儿这时候,又全部都在外头了。”
  “那些龌龊官儿,你理他们做什么”
  “呵呵,有些事,也需得龌龊官儿办不是?”
  这话就是两人现在分野之处,薛恒还是当年的清高模样,也委实见不得那些官员。现在求见张佳木的,当然是有年富这样有要事前来,说完就走的。
  多半还是那些中下层份位的官儿,天天来跪见,报名唱手本,就是图在太保跟前留下一个名字和鲜明的印象,将来太保要安插什么人时,就能想起他们。
  有的官儿,没事就差在张府的大花厅里打铺盖睡下了,天天来,天天求见,有时见了却又是言不及义,就是纯粹来混事的主儿。
  提起这个,张佳木自己也甚是烦厌,因向薛恒笑道:“姑丈今日来了,自然是不醉不休,外头那些家伙,我不见他们就是了”
  第588章 通风
  “这倒也不必,”薛恒道:“要是这样,你可替我招怨了。”
  “咱们还怕他们?”
  “倒不是这一说。”薛恒笑了一笑,看看四周,却又不出声了。
  他这么一来,张佳木立刻醒悟,因道:“你们都下去……把我那葡萄酒拿来,把冰箱也打开,多弄几盆子冰来……这天,真他娘的热。”
  在薛恒面前,他倒也不再伪装什么,坦率自如,甚至大爆粗口。
  这般模样,自然也是叫客人觉得极亲近,于是在等下人准备冰块和酒的时候,薛恒仍然背手看着架上的古董器玩,一直到下人们收拾好了,墙边四角摆上了满满四大盆的冰块,再又用水晶杯倒了两大杯的葡萄酒,镇上冰块,然后所有下人退出,就连公主又进来打了个招呼,然后也自己回后宅去了。
  这般安静从容,而且凉气渐生,薛恒也甚觉舒服,喝了一口冰爽的美酒过后,忍不住笑骂道:“我见天在皇上那块儿,除了冰块,哪一条皇上也不及你啊。”
  “这么说我可真惶恐啊。再说,皇宫大内里头什么能少了,又岂能真的不如我这里?”
  “还真不如,皇上也不是想什么就有什么的。别说内廷了,就是我在家里要是和你这儿这么着,准有人说怪话,所以,一动不如一静得了。”
  薛恒这说的是了,当时立国久了,所谓的祖制规矩渐入人心,虽然奢侈享乐之风渐行其道,但偏生又有很多约束规矩,叫人觉得呼吸不畅,特别的难受。
  “那么先不说这个。”张佳木放下杯子,看向薛恒,笑问道:“要请教,究竟是什么事情叫姑丈来访?”
  他倒也不虚与委蛇,薛恒为人淡泊,除了天天进宫侍奉皇帝之外,基本上不出府,自己闲了和常德公主并几家相与好的贵戚出城休养,要么打打猎,要么钓鱼,要么叫书僮背着书,一并攀到山腰上,临风看景,把酒赋诗,所以是个极雅的人。
  这样的人,没事儿跑来和自己闲聊,这种可能不是没有,不过确实是太小了。
  张佳木这么一问,薛恒便沉声道:“自然也是无事不登三宝殿。”
  “好,请说。”
  “我要说,佳木,你对下头的军队,是否掌控得力?”
  这么一说,张佳木心中顿时一跳,自己想了一想,最近精力扑在农庄上的多,除此,锦衣卫在大肆扩张,不少精兵强将都要么调到了新部门,要么就在训练新人,所以,如果有人要搞什么事的话,那也真是算得上一个极好的良机。
  “怎么?”
  他并不露声色,只是把对方踢过来的皮球又踢了回去。
  “最近,颇有人和幼军将领沟通,当然,不敢说是直接反你。只是,许以高官厚爵,愿意保其中不少将领出任都督府的都督、同知都督什么的,也愿意保奏一些将领出外,任都指挥、副将、甚至是总兵官。”
  张佳木冷笑一声,道:“哦,这是叫他们上进哪,没有什么不好。”
  “新兵制你久久定不下来,兵部的粮都拨不出,你知道不知道,户部的存粮粮库已经奉命封了,赵荣无能为力,当然,是真的无能为力还是看看风色,也很难说。除了这些,最近该交近金花银了,不过文官那边,打定了主意为了斗跨你,一定会拖延。你要知道,等皇家拿不到银子,在京几万武官的俸禄也发不出的时候,就可能是联合所有人,拱你下台的时机到了。”
  这话,自是说到根节上了。
  张佳木部下有大票的文官武将,现在文官们安置妥当,武将们,锦衣卫因为急剧扩充,所以除了少数位至都督或同知都督的没有安插,别的基本上都得到升级,自然是人人高兴。
  但除了锦衣卫这边,幼军和京营这一块因为改制不顺,所以都被晾在了干滩上,人人不安,有不满的情绪,自是情理之中。
  在这当口,有人出头诱惑,许诺,用银弹金弹打晕一批,再用官帽引诱一批,有出现变节的,也很正常。
  毕竟,团体之中,锦衣卫跟的最紧最深,京营和幼军中,忠忱不二的当然不少,但首鼠两端,投靠时间不久,跟的不深的人,也有很多。
  话说的这么深,这么透,以薛恒一个人的力量,绝无可能知道这么多,看的这么透。
  张佳木沉心静气,想了一想,突然一笑,道:“我亦不问你从哪儿得来的消息了,但请带回我的口信:将来必有以为报”
  “好好,我一定会带到。”
  这个消息,事关京营和幼军中的诸多武官将领,不是手眼通天的人根本不可能知道一点儿消息。所以,能得到消息,知道内幕,并且出动薛恒来报信的,显然不是一般人。
  不必多想,也就知道薛恒身后站的是谁了。
  现在京城之中,原本的曹石一脉被扫荡的干干净净,连带着,包括施聚、董兴等正统景泰年间的老将也被一扫而空,可以说,当年王振提拔出来,在景泰年间仍然风光的大将老成,已经凋零的差不离了。
  至于永乐年间留下来的元老勋旧,病死老故的七七八八,土木年间,更是死了个十之八九,现在,也是轮到该他们的子孙后人出来,为死难的先人讨回一个公道了。
  传言,当初出兵时,勋戚有借着军功压服兵部,夺回都督府兵权的打算。所以王振虽昏,皇帝虽然幼稚,但张辅和朱勇等人也是赞同发兵的。
  当时的勋戚大将,十之八九都没有提出反对意见。试想,要是以太师国公身份的张辅一意反对,或是坚卧不出,王振又能如何?
  但出兵之后,种种反常之举也是层出不穷,出征前一天,才发了一两白银和衣物,炒麦,沿途进军,因为是仓促出兵,又或是文官不赞同六师齐出,所以从北京到宣府明明有七大粮仓,储藏着巨量的粮食,但从北京出师后,大军一直处在缺粮的状态,等到了土木缺水时,终于总崩溃了。
  当然,当时的勋戚因为永乐几十年间南征北讨的胜利,对明朝军队的战斗力也有盲目的自信。总以为正面相交,大明王师必胜。但是从宣府杨洪和朱勇、吴克忠与也先部队的遭遇战和阻击战来看,明朝军队已经在走下坡路,软弱的军队,腐败的朝廷,凋敝的经济,亦是此一悲剧的重大根由。
  大约张辅等勋旧也没有想到,当时的皇帝竟会如此糊涂。三十万大军出征,其中精英无数,但皇帝一切听王振的,所有人的建言都不听,张辅发觉不对,接连建言时,皇帝竟下令不准他再说话。
  几十万大军踉踉跄跄来回奔走,不是去打仗,因为前哨无布置,阵形无布置,掩护无布置,甚至不管侧翼,不问军需,简直就是儿戏。
  一个死太监的自信加上文官后勤的组织不力,情报的传递不及时,包括东路侧翼几个重要据点被拔都没有人通知,明明主力是往怀来去,但当时居然没有人知道怀来已经失陷,等也先的精锐骑兵包抄过来而后卫阻击失败后,其实就是大局已定了。
  此役三大营尽失,在朝堂上够资格说话的武臣勋戚几乎一扫而空,看现在京师的局面就知道了,小英国公和抚宁侯等勋戚还没有成人,而且完全没有经验,不仅在普通的政务上他们没有资格说话,就是原本他们权力范围内的军务,也是由五军都督府被兵部给拿去了。
  景泰到天顺这十年间,连武举都形同虚设,因为上头无人主持此事,而文官们对此毫不关心,甚至是抵制。
  看看武志文等人的遭遇就知道了,堂堂武进士武举人,被发配到边关去当一个守关的小军官,如此一来,谁还愿意允文充武,又读书识字,又来学习骑射?结果到最后,却是什么也得不到?
  有明一代,文压制武,实在就是这十来年下的功夫最深,最大,而且不易扳回了。
  所以张佳木要做的,其实是武臣勋戚对文官的反击,皇帝亦是见到如此,以皇家的立场来说,文臣当然是治政必须的依靠,国家稳定,必须靠文臣。
  所以不管张佳木怎么强横,这一条线是不能碰的。用对付曹石的方法来对付文官,皇帝第一个就不会答应。
  那样会让整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