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锦衣为王 >

第449部分

锦衣为王-第449部分

小说: 锦衣为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京师为官,则凡事必定受困于书吏,京师六部,人早有言,当家的不是官员,而是各部办事的小吏们。这些吏员,世代相传,有一套挟制上官的心口相传的本事,凡事离了他们,自然而然的就会玩不转,所以上官凡事拱手,真正办事的,就是这些品格猥琐下作的书吏们。
  自唐以后,吏员升迁之路就很困难,至元朝,更是为祸天下,所以明太祖对吏员有很大的偏见,也规定了不少限制的命令,所以吏员想转为官员就难了,而且,社会上的人对吏员也颇多偏见,并不谅解。
  国家不喜欢吏,又离不得吏,又没有良好的监督和限制,吏员不仅无人管束,并且可以家传世袭,而国家又在舆论上十分的歧视,则自然而然的,十吏九坏,想找一个有良心的吏员,可就难了。
  正经的吏员,尚且如此,那些在州县做事的衙役,那就更加不必说了。
  山阳一县,就有衙门过千人,如狼似虎,以催科为名,横行乡里,多加征敛,百姓真的是困苦不堪,有口难言。
  在国初时,衙役只是力役的一种,是由里甲中征发健壮者到县衙充役,而没过多久,这种徭役就成了肥差,要花钱去买才成。而因为利益链的庞大又缺乏监管,做衙门,比干土匪有前途的多,所以衙役队伍越来越膨胀,一个小县,国初时可能三班衙役数十年,到现在,百年之后,一县的衙役就可能是数百,甚至是过千人,这般庞大的食利者,就只能对百姓敲骨洗髓,一直到整个王朝崩盘为止。
  崔浩并不愚蠢,读书十年,有的人越读越蠢,而有的人,却是聪明天生,并不蠢笨。
  王彬这么一点,他就全明白过来了。
  当下不免神色黯然,听完王彬的话后,崔浩便是摇头道:“想不到,吾辈自以为自己清廉,谁知道天下事倒是吾辈给弄坏了的?”
  “学士亦不必太过自责,君为官不过两年,其中的关节,想来今晚也才明白。”王彬秉承张佳木的吩咐,对这些官员,抓是要抓,但,未必就一定要往死里整。
  有些人,倒是可以拉拢一下看看。
  “呵呵,王百户这是在替学生开脱了。”
  此时崔浩也是知道眼前这年轻的小伙子居然已经做到百户,言谈之间,没几句崔浩也知道了王彬的出身,原本就是寒家,在锦衣卫也不是世家,无根无基,就是凭自己的能力获得上赏,所以有今天的身份地位。
  想到如此,他也不觉感慨,因道:“学生总以为读书才是天底下最公平的事,不料锦衣卫内拔擢下属也是如此,这一层,倒是叫学生敬佩太保之为人了。”
  说话间,他们已经到达锦衣卫大堂所在,见王彬等人过来,一群力士打扮的人过来,笑嘻嘻地打量了崔浩一眼,又向着王彬道:“大吉利市,原是大郎先开张了。”
  “不要浑说。”王彬很是正经,向那种人道:“赶紧验了对牌,填票,我还有差事要去办。”
  “知道,知道”对方答说:“今儿大举拿人,大郎不过是头班,底下的班次很多,我们早就有预备,所以,但请放心”
  对方说着,自然而然的已经有人奔行过来,验看崔浩的相貌,手中也有凭单,崔浩借着烛光略看了一眼,见是身长若干,详细至尺寸,居何官,穿何衣袍,身貌是否肥胖,干瘦等等,最后,还有面部特征,待看到面白微须等句,当下也不禁苦笑。
  他转头,向着王彬道:“锦衣卫办事,当真是仔细的很,这般行事,滴水不漏,便是学生想逃,也是无路可走。”
  “是的。”王彬很坦然,笑道:“下官不过是直截动手的人,外围还有一层监视的,城门要隘坊市,也有巡逻的分队,城外缇骑,也参与其中,步兵统领衙门,也有兵。”
  “这么多?”崔浩闻言,亦是不觉吃了一惊。
  “哦,并不全然是京城之中,直隶、河南、山东等北方诸省,也是同一天动手,所以,动员的人手就多了。”
  “原来如此”崔浩不觉释疑,自然,也是极佩服张佳木用心之深,行事之果决狠辣。最近一段时间下来,此人对文官们百般隐忍,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谁知道人家用心也深,真是胸有山川之险,足可包纳江河……自己,还有李贤,还有彭时,却全是叫人哄了
  平时袖手对谈的时候,总是觉得优势极大,张佳木除非是悍然造反,不然,没有别的路可走。谁知道人家轻轻一翻手,就从贪贿入手,又说动皇帝允许民间告奸,用这两个法子,就足以把文官们摧折一番,是不是能彻底揣毁,还很难说,但是,此役过后,谁和张佳木过不去,就得预先想想后果如何
  因为以皇明律令,现在十官之中,不贪的连一个也没有,真正一芥不取的,反而在文官中也被视为异类,而且,确实也是那种油盐不进的性子,很难与之共语办事了。
  到此时此刻,崔浩才是万念俱灰,只觉得与人相差太远太远,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的对手。回想数月之前,自己在太子宫中数次献言,当时李贤等人也是夸赞计谋精妙,使得太子和张佳木离心,到此时,他才醒悟过来,太子听他的话,竟是他害苦了太子
  只是,此时此刻,这种深心不但不敢说,连仔细想一下亦是不敢此时此刻,也只能在心中默祷,除此,别无他法
  第611章 圣恩
  “尚德,尚德,我等算不及一个后生小子,真真不知道如何说起了”
  靖远伯府的高楼之上,两个头上白发苍苍的老者临窗而立,都是面色阴沉,看向窗外。就在不远处的坊市街道上,打着火把提着灯笼抓人的锦衣卫不知道有多少,一次次的狗吠儿啼,说明了,注定了,这是一个不寻常的夜晚。
  现在这个时辰,当然是禁夜了,但眼前两个老人都是几十年的进士,全天下的读书人见了他们,都得叫一声“老前辈”,再打个躬,才算表达出万分之一的尊重。再者说,一个是伯爵,前任的兵部尚书,现任都督同知的父亲,左府都督的祖父,而且,王增还是未来的驸马,组建中的京营总兵官必然的人选。
  至于胡濙,资格其实还比王骥要老的多,王骥是永乐四年的进士,而胡濙则是建文二年的进士,论起科场功名,现在整个大明,已经没有人能比此老更尊了。
  两个老头儿,均已经是年过八十,从洪武年间到现在,明朝所有的历朝列帝都已经经历过,都是在永乐年间就已经是国之大臣,到现在,更是资格老到不能再老,而权势,威望,潜在于朝中的势力,都已经是大到不可再大的国之重臣了。
  景泰病重而当今能复位,其实就是很简单,这些重臣在明里暗里都支持太上皇复位,而历史上石亨等人以为就是自己的功劳,结果石亨被囚死狱中,而石彪授首,曹吉祥整个家族伏诛,就是因为此辈忽略了朝中重臣的力量,而皇帝却一直得到支持,皇权宗法lun理,加上重臣支持,皇帝的权威在复位时,已经是无可动摇。
  而现在却不同,重臣在复位的事上立功不大,导致威望并没有更进一步的增加。而皇帝因为没有得力太多,所以也并没有太过倚重。
  王骥早就致仕,而胡濙虽然还在礼部尚书位置上,但所有人都知道,此翁衰朽,皇帝只是看在多年效力的份上,多留他几年,反正以胡濙的年纪,也没几个年头了。至于石亨和曹吉祥等人,已经先后被张佳木斗跨,现在真正的国之重臣,不用说,是张佳木。
  而在这些进士出身的元老重臣看来,平衡最为紧要。所以胡濙出的主意,以王增为驸马,并且大加扶植,用来对抗张佳木。
  但缓不济急,所以文臣的动作,又是一种牵制。
  总待这一两年内安静无事,大家慢慢设法,削弱张佳木的权柄,使得朝纲重新回复平衡。要说,胡濙与张佳木其实有旧,并没有恶感,所作所为,不过是为了朝廷的安稳平静罢了。
  此时此刻,他看着王骥,满是皱纹的脸上也全是无奈之色:“尚德啊,我们斗不过这小子,斗不过哇。”
  “源洁,我亦云然。”王骥脸上的皱纹越发深刻起来,看着胡濙,老头儿淡淡道:“我早就说了,此子非池中之物。然而,叫他升蛟腾空,也是我二人经手,现在说后悔的话,又是何必,何苦”
  此言此语,若是张佳木听了,也会升起自豪之感。
  和纯粹是书生的李贤不同,斗跨十个李贤,张佳木也不会觉得有什么。君子可欺之以方,李贤确实有些智慧,也有亲和力,而且善言辞,风度也好。这样,才能做得了文官领袖。但李贤毕竟是科考出身,一直在官场打滚,世情险恶,人心倾轧,并不是官场经验就能涵盖一切。眼前这两个老狐狸,一个是沙场征战厮杀多年,允文允武,一个是曾经为永乐皇帝经营秘密组织,和三保太监郑和彼此配合,一个在海外,一个在内地,到处寻访建文皇帝的下落。
  这两人是何等人,岂是李贤之辈能比的
  如今两人却是坦然认输,哪怕就是现在的张佳木,也会在心中油然而生出自豪之感吧。
  “我观他所为,毕竟还是堂堂正道。”王骥道:“如果他用陷害,排挤,收买这些法子,收效也不会差。赵荣所辈,难道还有什么节操么?”
  “是的。”胡濙也不得不承认,张佳木哪怕在最困难的时候,也并没有用什么下三滥的手段来对付文官集团,现在的法子虽然还是有点阴损,因为此事一起,大量的文官因为贪污被捕,在道德上就先被打压了一头,但不得不说,这个法子仍然是行的堂堂正道
  两个须发皆白的老头子彼此瞠目而视,半响过后,却都是一起哈哈大笑起来。
  “老了”王骥捶打着自己的腰,笑道:“不必太久,二十年前,老夫也不能伏下这一口气,非得和这小子斗到底不可。”
  “我却没有这种雄心了。”胡濙笑过之后,面色也有些潮红,不似平时那么淡然的模样。想了想,便又道:“现在这种做法,我倒替他担心后手。”
  “怎么呢?”
  “平心而论,现在下头是闹的不成话。你我为官的时候,哪里敢擅发驿发,哪里敢滋扰地方,不要说官位保不住,名声也坏了”
  “是的,是的,夏老先生在位,我可不敢”
  永乐年间,正臣很多,从永乐到宣德年间,夏元吉也是极为出名的一位,此公为吏部尚书,执法森严,官员有犯禁违例的,绝不轻赦,所以士风颇佳,正气一扬,歪风自然敛迹。
  所以在当时,百姓负担小,官员风气正,所谓开国盛世气象,就是官场气象,而身处局中之人,也很容易能感受到彼此的不同。
  “于谦可惜了。”
  突如其来的,胡濙摇头叹气,说了这么一句。
  “是,后辈之中,我就看他还不坏,有洪武、永乐年间的大臣气象。可惜,他太固执,没有权变。正自己可以,想叫他正别人,就难了。”
  “嗯。表率并不是说要以身作则,而是要管住别人,于谦这一生,没有弄明白这个道理所在啊。”
  “是的,是的,我亦云然”王骥说着兴奋起来,掀着白胡子,目光炯炯,看向胡濙,问道:“那么,我要请问,为什么说张佳木后手难继?”
  “好”胡濙也被勾起谈兴,对着王骥道:“老东西,我来问你,要说反贪肃腐,我大明谁能比的过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