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锦衣为王 >

第483部分

锦衣为王-第483部分

小说: 锦衣为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论起对人性的了解,已经到了无可指摘没有瑕疵的地步了
  “佩服,高明之至”
  便是李贤,也是起身一揖,道:“公之议论,实在是精到的很。”
  “相国太客气了,不敢。”
  张佳木也是起身还揖,还李贤一个首辅的体制在。
  按他的建议,李贤不久就能加太傅了,彼此地位相等,所以他对李贤也是比别的官员更多一分尊敬。
  新的中央官制,看似没有太大的变化,但说起变化的地方也很多。
  六部仍然是六部,但高级吏员大为增加,以户部为例,综实名核,多加了几百吏员进入其中,天下户籍、黄册,仓储,物资管理调派,均为户部所管理。
  比起以前的体例,户部已经很是膨胀了。
  但,还不够
  太府寺被大大的加强了
  赋税的收取、年底财政支出和收入的规化、商税、地税、丁口税等税费的调整与各地情形不同造成的火耗费用,摊派等等,一律归太府寺管理。
  甚至包括新成立不久的铸币事宜,大使余子俊顺理成章的兼任太府寺,此事已经成了定局。
  太府寺卿也从四品升到了正二品,体例与尚书相当。
  就是说,户部原本的职权保留,但它发挥不了的财政和税赋管理作用,将由太府寺来负责,天下税曹,也自然是太府寺派出。
  现在还归于各地,比如某府税曹,某县税曹或户曹,以后时间久了,来往通信更加方便之时,可以把各地税、户、法、刑都垂直管理,不受地方约束。
  只有农桑、水利、道路交通、学校,司法治安,这些自然还权归地方。
  不然的话,地方也没有什么公务可办了。
  集权和放权,也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在张佳木看来,特别是权力极大的敏感部门,就非得权收中央不可。
  不然的话,事事被地方主官掣肘约束,想放手办法,或是凭典章制度办事,那么,地方主官因为地方利益而反对时,却到底是听谁的?
  这个计较,他心中很是坚决,所以,现在设立新官制时,已经是有所准备了。
  刑部之外,加设法部,而大理寺的权责也是大有改变,凡刑案之初,大理寺就可以介入,或是提起诉讼,或是替犯人抗辩,不论是哪种选择,都足以左右刑部办案的过程和结果。
  这和现在不同,现在大理寺只办理重大案件,还有皇帝交办的会议合审的案件。
  要说审案,大明说草率是极其草率。
  一个知县就能仗毙犯人,只要他觉得该犯有可死之道。刑讯之下,什么口供不可得?而催科之时,更是把人随意抓捕囚禁,至于监狱之中,黑暗无比,能活着和健康出去的犯人,百中无一。
  所以只要有刑案就必定是地方多事之由,常有宗族出事,要么自己私了,把犯事的子弟自己惩罚甚至是处死,如果是与外族之间的矛盾,或是谈判,或是干脆械斗。
  只有傻瓜才到官府告状,一告,衙役和帮役下乡,不问事非原故,把原告被告并其家人一起抓走,连邻居也不放过,号称是人证,一起拘走关押。
  非得勒索到人家破人亡的地步,才能停止。
  这般的刑法施为,也怪不得人都宁愿械斗而不愿官司了。
  以后规矩严密,律法控制森严,再以直管之策来办理刑案,恐怕,死于冤狱的人当会少一些。
  六部之外,可能会加一个法院。
  裁撤一个鸿胪寺,加强太府寺,设国子、将作、军器、军法四监,军法一监,其核心班底当然是锦衣卫,这不消说得。
  军器监,则是锦衣卫在城外的火器与兵仗等局并入,其中还有张佳木不少私产在内,不过,也一并捐献了。
  通政司外,又加邮传司,原本的驿站系统,也是并入邮传,由邮传司一并管理。
  监、司一律设大使,副使,大使正三品,副使从三品,比尚书略低一等,也是整个监司衙门比起各部要低一级的意思。
  文官系统,大约便是这么改法。
  品级是十有八九都提高了,因为取消了七品以下的辅官,基本上,部曹之中的司官都是三四品了,新入职的也是五六品官,七品以下,年俸在三百石以上的长吏增加极多,百石以上的少吏也很多,办事是吏员为主,而官员是监督为主。
  张佳木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各司其职,大家彼此都能各安其位。
  以通过儒家经典科考上来的官员,也就只能这般安排了。不然的话,军器监的那些活,非得学过算学,并且略通机械制作的人才能管理,让一个从小死背书的官员亲自来管理这些技术部门,非得把事搞砸了不可。
  要说改科举制度……现在他还没有这种能力,想也不必想。
  被张佳木这么将了一军,彭时自感无法推辞,而且,这种编制新官制的差事,也确实是勇于任事的人才能担任。
  一想到此,彭时便无可不可的答应了下来。
  至于分流考核武官,当然只能由张佳木这个伯爵都督来亲自进行,在进行之前,还要做不少的准备工作。
  出门时,年富颇为担心,但他亦知张佳木的脾气秉性,一旦决定,便绝不可能更改。
  当下只能摇头叹息,心中默祝顺利罢了。
  第654章 威压
  没过几天,彭时的新官制编制局便正式挂牌,在长安左门附近寻了一处办公地点,由内阁奉旨调派,各部都有青年才俊之士参加,没有几天就集合了数十官员,过百吏员,开始大刀阔斧的干起来。
  第一件事,便是涮人。
  那些世代为吏,奸滑不堪,名声颇为不堪的滑吏,六部之中,加起来就有好几百。以前这些吏员可以把持要挟上官,甚至是朋比为奸,把持公务,他们熟知律令,就算是明知道他们在捣鬼,但却也没有什么办法。
  现在好了,既然出来不少一样熟知律令,而且是经过考核,可以随里黜落的新吏,这些捣鬼有术死不悔改的吏员,彭时便是痛下狠手,狠狠开革了一大批。
  到天顺三年十月,京师已经下了第一场雪的时候,编制局外一片嚎啕。
  年关将近,这时候却是丢了差事,谁能不悲苦万分?
  “本官不是没有晓喻过尔等,现在情形不同,以前你们寻摸几个钱,没有人拿你们怎样,现在既然改制了,那么,再不悔改,必有不忍言之事。此话是两月前所说,当时尔等是何反应?冷笑者有之,不服者有之,甚至暗中辱骂本官的,怕也不在少数罢?”
  外面人情汹汹,彭时却是夷然不惧。
  此人有个好处,便是自己认准了的事,一旦悍然行之,便是会坚持到底。到现在为止,他还是内阁中对张佳木抵制最深的一个,凡会议,合议,或是言事时,对张佳木也是态度最强硬的一个。
  改革官俸,那是他自己心中认同,知道此事对文官和整个大明社稷有利,否则的话,家中河东狮再吼,彭时也是不会屈从的。
  他绯袍玉带,面色威严,自然是颇具大官威仪。
  这些开革的废员当然也不是来闹事,而是希望上面能更改决定。这会子彭时出来这么一说,各人都是面露绝望之色。
  有个攒吏颇为不服,上前一步,先是深深一揖,然后便起身冷笑道:“大人既然这么说,吾等也没有什么话可说。只是,吾辈的吏职是祖传,从小人的曾祖父到祖父,父,到小人已经是第四代。永乐、仁宣年间,也曾经为国效力,立过些许微功。靖难时,南军北来,吾家曾祖还曾应仁宗皇帝之召,在京师城头迎敌。土木年间,小人也曾经上得城头……自然,这些是旧事,小人确曾舞弊贪污,但请问大人:国家每月给俸禄一石半,还要抵充克扣,如果小人不贪,怎么养家糊口?小人家族世代效力,现在就这么一脚踢开,谁能忍心?如果大人不详加开释,小人定会敲登闻鼓到天子驾前奏明冤屈”
  明朝的登闻鼓也确实是叫大臣们头疼的东西,虽然不管有故无故,敲这玩意都要受到惩罚,所以一般不是走投无路的人不会去敲它。
  但只要一敲,登闻鼓有锦衣卫百户官和内廷的人看守,鼓声起,就需上奏皇帝,然后派员彻查,非得有复奏不可。
  所以这吏员心中笃定,看着彭时只是冷笑。他光棍一条,其实就是众人公推出来恐吓彭时,却要看看,这个大官到底根骨如何
  眼前这么多吏员,虽然开革,但仍然是如此嚣张,彭时心中亦是不觉大怒
  二三百人,都是穿盘领戴四方平定巾,丝带布履,典型的吏员打扮,以往这些人虽然奸滑可恶,但遇到绯袍玉带的也是极为恭敬,离的老远,就躬身弯腰,不敢抬头。到现在,彭时才领略到传说中的滑吏之可恶
  此辈熟知律令,稍有不满就敢要挟上官,彭时以前执掌的都是清水衙门,吏员们也没有什么油水可捞,犯不着和上官过不去。
  现在关系到自己饭碗,为了要挟,连登闻鼓都拿出来吓唬人了。如果是换个脊梁骨稍软一些的,怕就立时要软下腰来。
  “哼,本官奉命办事,”彭时看着众人,连理也不理那攒吏,只冷笑道:“只知按律办事而不知其它,尔等现在散去,犹自好说,如果再愚顽不悟,恐怕更有大祸在前头等着”
  对这些小吏来说,开革就是最大的祸事了。
  一家老小,全凭着这身衣服吃饭,而且,为吏时间久了,总会得罪人。因为他们的吏员身份,里坊里有势力的也要卖几分面子,因为是家传世袭,百年之下,得罪的人当真不知道有多少。
  以往有身份护着,倒还不惧,但现在被革了职,想想将来,自是不寒而粟
  所以现在就是彭时斥责,这帮吏员也是寸步不让,丝毫没有退避的打算。
  他们在这里闹,围观者也是渐渐多起来。长安左门附近,正是官员上朝和入衙门办事的必经之途,所以隔了一会儿,不仅围观的小吏和禁军多起来,便是驻马观看的官员,亦是不少。
  ……
  彭时已经是满头大汗,原本顺当的公事,谁料想居然会出这种乱子。
  他在张佳木面前拍着胸脯保证,编制新官制,不论是沙汰涮新,还是补用新人,肯定会一秉大公,绝不偏私,也不畏难。
  在他看来,一是一,二是二,依足规矩律令来办事,则自然而然顺当,绝不会有什么差错。
  但现在看来,人家评价自己的看法倒是丝毫不错:服官二十年,犹是一书生耳。
  他面红耳赤,以自己的身份和一群小吏争吵,那是大失体统,传扬开来,这次辅的位子是不必再干下去了。
  但置之不理,眼前这情形也不是个事,闹将开来,也一样没有脸面。
  而环顾四周,除了自己的几个心腹手下外,刚借调来的吏员都面有愤色,但他们多半是锦衣卫刚毕业不久的学生,经验浅,年纪也小,就算想说什么,也是人微言轻,所以只能避在后头。
  就算如此,那些闹事的吏员也知道是这些人抢了自己饭碗,早就在怒目而视。
  这些开革吏员都是世家出身,一个个膀大腰圆,身形健壮,而锦衣卫学校毕业的十之八九是寒门出身,营养不良,发育不佳才是主流……两边要是打起来,恐怕彭时这边更加吃亏了。
  至于一伙奉调来的官员,则是一副事不关已的样子。
  编制新官制,众官的俸禄都增加了,但也有不少闲曹被裁撤,奉调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