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锦衣为王 >

第512部分

锦衣为王-第512部分

小说: 锦衣为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门达却是抬起头来,竟是狡黠一笑。
  “咦?”张佳木诧异道:“你有什么话说?”
  “回太保的话。”门达斟酌着道:“卑职参与其事,并不是要反太保,而是奉命去卧底查案,查出实情来,再上禀详情,所以卑职,实在是有功无罪啊。”
  他躲在王骥府中,又是下跪,不料想居然又是说出这等话来。
  张佳木又好气,又好笑,因道:“真是一派胡言……”
  不过话一出口,再看门达的神色,他便是明白过来。此人虽然小人,但不会行此无益之举,如果不是真话,门达不会这么笃定的。
  “混账东西!”以张佳木之智,这会儿自然是明白过来了。
  门达到王骥这里来,不是托庇请求保护,而是在事起之后,前来通知王骥与王增,其结果如何,自然是不问可知。
  至于门达反正,向谁报告,自然也不必多问了。
  事实上没有徐胜的告秘,恐怕锦衣卫中也是有人在前两天就知道这件事,恐怕要不是张佳木自己发觉,也会有人密报上来。
  这人是如何想法,张佳木也是心知肚明。
  看来就是成天想着当从龙功臣的一派人所为了。明知此事,拖延不报,等候时机,一下子发作,然后雷霆一击,把京师中的反对势力一扫而空。
  不仅是宫中那些公公,还有王增和郭登等人,他们要做的是把全京师的反对势力都借着此事消灭。
  这样一来,才会隐瞒不报,因为拖的越久,对张佳木的刺激会越大,反击的手段,就越森严可怖。
  门达看来是知道其中利害,不敢把性命托在那群人手中,虽然反正了,但还是躲到靖远伯府里头来。
  因为他知道,只有在这里,张佳木必定会亲自来,而且不会大动干戈,所以,稳如泰山,十分安全。
  这个打算自然是对的,此时此刻,对张佳木他还有提醒之功,不仅性命能保,恐怕也有机会融入张佳木的部下,将来富贵可期。
  张佳木面色沉郁,神色也是极为难看。
  这个集团是他一手带出来的,现在终于还有了自主意识,期望能得到更大,更多的回报与享受。
  第690章 进退
  现在不是处理集团异变的时候,而且,张佳木估计这件事也没太深的阴谋痕迹。他自己也是刚搞清楚这件政变阴谋,那些部门的头头脑脑们最多也就提前一两天,再思谋思谋,权衡利弊,正好,他这边也是发觉了。
  这还是其次的原因,关键的核心就是下头的人也是在为他考虑,虽然自作主张,有组建阴谋集团之嫌,但毕竟也是想他再向上一步。
  其行可诛,其心也可悯。
  而且还绝不止是一个两个,应该是有不少中层以上的部下参与其中知晓其事。
  想到这儿,他回头看一眼跟过来的部下们。
  年锡之很难保有没有参与其中,固然,他知道年锡之的态度就是以权臣为底线,更多更大的富贵不必求了。
  但毕竟是集团中人,也是张佳木文班底中的第一人,很难讲人家有没有征询过他的意思,最少,年锡之会沉默,不赞同,亦不反对。
  倒是李成桂这样心思简单的可以靠的住,若是他知道了,必会第一时间就上禀张佳木知道,然后采取措施。
  “唉,将来再说。谁主其事,我必会严惩。”
  虽然有这样那样的原因,但这件事张佳木不打算包容原谅。事关他的安危,这些人就算暗中有安排,也是太过胆大,此例不可开。
  谁主其事,一定要他负上责任和付出代价。
  ……
  短短一瞬,他已经有了决断,所以脸上神色还是从容谈然,看向门达,只见这厮趴在地上,也正翻着眼看向自己。
  他忍不住哈哈一笑,上前踢了门达一脚,喝道:“亏你也是亲军世家的人物,这般无用胆怯,象什么话。”
  门达这一次能保住性命身家,确实还是靠他亲军世家的传承本事了。嗅觉,灵敏的嗅觉比什么都重要。
  上次在小酒馆一唔,门达已经觉得万通和郭登这样的人物不能成事,于是临崖勒马,卖了刘氏叔侄加上所有参与其事的权贵们。他心里清楚,如果不早设法,别的权贵可能有保命之术,他这样身份的人,在这个阴谋集团和张佳木面前,都是蝼蚁般的人物,根本不值一提,随便就杀了。
  虽然他人生的方面大耳,身形魁梧伟岸,看着就是那种普通的武官世家出身的武夫,但论起心思之灵动,门达在谁之下?
  当下受了这一脚,门达脸上笑的却是跟花一样,顺势就抱住张佳木大腿,笑着道:“有太保撑腰,卑职才敢称胆大。”
  “哼,那就这样吧。”张佳木抽出腿来,重重一顿,骂道:“站到我身后去!”
  “是,标下知道!”
  到现在,门达终于放下心来,没事了。
  他之前所为的一切都被告密抵销,将来的前程也因着此事而有了着落。张佳木一般不会用喝骂或踢脚这种方式笼络手下,门达知道,刚刚那一脚是故意的。
  这一脚一则是表示接纳他,第二层意思,就是把两人以前的身份彻底踢开。
  要知道,几年前还是张佳木跪在门达家的地上听命行事,这一层心理上的障碍是一定要清除的,不然的话,两人是没有办法相处的。
  在张佳木掌印提督锦衣亲军后,门达自请调职,就是这个原因了。当时的他也是心高气傲,叫他给自己的前属下堂参行礼,也是实在拉不下这个脸来。
  现在,门达只能收起所有的自尊和情绪,把自己彻底当成张佳木的部下,走狗,任凭差遣!
  “老伯爷,”处理了门达的事,张佳木转头看向老王骥,虽是为难,但仍是沉声道:“王增阴谋害我,彼此兄弟之情是谈不上了。现在,唯有置之国法。但请伯爷放心,此事绝不会牵连靖远伯府就是。”
  打进来之后,他就想着如何措词。但现在想想,不管怎么措词,这件事对王骥和整个靖远伯府的伤害都是无可避免。
  既然如此,也就不必弄那些弯弯绕的东西了,直截了当些更好。
  “唉,早知如此了。”出乎他意料之外,王骥并没有露出吃惊或愤怒的表情,老头儿只是淡淡一笑,道:“王增尚主成了驸马,再加京营总兵官之后,老夫便知道,胡老狐狸出的这个主意就是叫增儿出头来对抗你。”
  老头儿缓步坐下,看着张佳木道:“如果你是一般权臣,这样的安排尽够了。但老夫现在看来,你是要横下心来做事的人。要做事,就要揽权,揽的权越多,增儿与你就越生份,最后,结局必定是如此。”
  “伯爷……”
  “你不必抱愧,这是必然之事,易地而处,老夫也无法比你做的更好了。”
  王增和张佳木的反目成仇,就是王骥说的这般情形。随着张佳木权力日重,皇家和勋旧对他自然也是要提防。
  提防之法,不外乎就是分权之术。
  公然削权是行不通的,张佳木已经足够退让和韬光养晦,这样再来削权,非jī出变故来不可。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慢慢儿扶植一个够资格和张佳木对抗的人出来,王增,自然就是最佳选择。
  伯府佳公子,聪明大气,有胸襟手腕,也有大量的祖父留下来的门生故旧。再加上也有驸马的身份,后来加授伯爵,在身份上只比张佳木差一线的水平了。
  如果给他加上京营总兵官,再加上掌五军都督府的身份,几年之后,权势就不在张佳木之下了。
  这两人越生份,说明彼此在权力上争斗的越厉害。
  不必怕他们联合,因为在权力这种事上,没有人会愿意做副手。有资格上位或是平起平坐,谁会愿意低人一头?
  但张佳木也知道,此次王增参与其中,并不是因为权位的斗争。而是实实在在的,是在天下大事的理念上有了分歧。
  王增这样的勋贵子弟,对大明的忠诚是毋庸置疑的。张佳木权力越高,如王增这样的勋戚就心中越是不安。
  再加上一些挑拨离间的手段,心高气傲的王增自然也就是掉了进去,再也拔不出来。
  想起这些过节,张佳木心中也是感慨叹息,看向王骥,他也是极为为难。
  王增不置于法,对上对下,都是无法交待的事。虽然,他能以自己的无上权位,拿出王增是驸马的身份来赦免他一命,但就是这样,也是太难服众了。
  就是他自己心里那一关,也是过不去的。
  说不恼恨那也是假的,人非圣贤,没有被人打一耳光再把另外一边脸凑过去的道理。
  以牙还牙,以血还血,这才是人生至理。什么宽恕,大度,仁德,都只能在抱复之后再谈。
  “增儿,已经伏剑自裁了。”
  王骥脸上一无表情,但话语里深沉的悲哀却是怎么也藏不住。
  “什么?”张佳木浑身一震,看向王骥,满脸的震惊之色,“王兄已经?”
  “是的,”王骥摇了摇头,道:“增儿说,与其叫老夫为难,向你求情,也使你为难,彼此都为难,不如早点自己了断了也罢。”
  他伸出手来,止住要接话的张佳木,又道:“增儿说了,换了你是他,也是这般选择。而换了他是你,也是一般做法。所以,无需多说什么。”
  “唉,何至如此!”
  事到如此,张佳木也就只能叹息不语了。
  王骥一夜间老了十岁般,脸上的皱纹也是越发深刻。王增的事,对他的打击至为惨重,可以说,在场的人都是看出来,老头子命不久矣了。
  一见如此,再想想王增已经天人相隔,张佳木便是再铁石心肠,也是眼眶有些儿发红。
  毕竟,在这靖远伯里有他一段至关重要的回忆和美好的过往,当初就是在这里,他摆脱了黯淡无光的前程,就是在这里,扬帆起航。
  他站起身来,到王骥身前,跪下施了一礼,道:“伯爷请放心,日后由我看顾王家,一定不教王家再吃一点亏。”
  以张佳木的身份,说出这般话来,老实说,在未来几十年内,这个承诺比皇帝的丹书铁券还要管用的多。
  世侯伯府,要的就是一份安稳。
  有张佳木这么一个承诺,便是心如槁木的王骥,也是神色微微一动,然后露出感动的神情。
  至于王祥等人,更是看得出的欣喜。王增当然是他的儿子,但这会子的人妻妾成群,死了一个嫡子,还有好多庶子可以选择,王家能传承下去,比什么都重要。
  “唉,承情之至!”王骥也不能不表示谢意了,看看王祥,老头儿一脸苦笑,道:“以后就要靠你看顾吾家子侄了,他们不是能做事的材料,就安享富贵吧。”
  说着,王骥站起身来,看向张佳木,一字一顿的道:“增儿临去时,还托我问你一句话。”
  虽知道必定不是好话,但张佳木也无可推托,因道:“请老伯爷说。”
  “增儿叫我问你,将伊于胡底?”王骥慢吞吞地道:“什么时候封公?封王?再加九锡?他想说,历来得国之正,无过于大明。现在佳木做到这种地步,京师和地方的锦衣卫足够稳住局面,本朝又不准亲藩临民裂土,没有人制得住他了。要说一声,能进的不算什么,不过是多一个开国帝王,到这种地步儿了,能退一步的,才是难得的大圣贤!”
  第691章传承
  “得国之正,无过于本朝太祖高皇帝!”
  张佳木点一点头,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