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锦衣为王 >

第61部分

锦衣为王-第61部分

小说: 锦衣为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屈指一算,年纪也不对啊……
  “你大约不知道吧,”朱祈镇笑吟吟的开口,一说话便是石破天惊:“你幼年时,曾经被抱入宫中,吾是见过你的。”
  “臣实不知。”
  张佳木一脸无奈,得,这一回攀到太上皇头上去了。
  朱祈镇笑一笑,脸上却又尽是追思回忆的神色,他道:“十来年前的事了,那会郕王年纪比你现在还小呢,你进了宫,他抱着你玩,你倒是尿了他一身……往事已久,吾都要忘记了啊。”
  “臣惶恐……”
  倒是真有点惶恐,当年的郕王,也就是当今皇帝了。看来不仅是太上皇知道自己,连皇帝对自己也是知道根底的。
  “你也不用多想。”朱祈镇目光如电,看出他心中所思。他道:“尊父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人物,只是与皇家有点渊源罢了。此事,你也不必知道的太过详细,也不必寻人打听底细,当年旧事,实在是不足为外人道,打听此事,于你有损无益。”
  “是,陛下,臣知道了。”
  朱祈镇想了一想,又道:“你在正南坊的差事,办的甚为妥当。吾尽知之矣,今后,凡事可多请教靖远伯,不要擅做主张,你是年轻后进,靖远伯老成谋国,凡事多依他的话而行,不会有错,你知道吗?”
  天语寥寥,但话中意思是再明白不过了。他对张佳木算是信任。所以特别点出了张家与皇家是有点联系,特别是张佳木父子,当年还能出入内宫,关系当然非浅。
  但更加信任的是靖远伯王骥,至于现在这会在殿外等候的徐有贞老哥,虽然做出一副忠心耿耿的模样,但张佳木可以不必理会,以后有事,还是听老王头的。
  大约这就是帝王心术的一种表现了吧……张佳木暗自警惕,头却垂了下去,他答道:“是,臣明白了。”
  “嗯,你可以出宫去了。虽然你关防严密,但世上的事岂能不走漏风声的?在此时间越久,越不相宜。”
  说到这,朱祈镇面露苦笑,道:“况且,这里太冷,吾也要早点上床,以避风寒。”
  太上皇对人说话,真的是坦诚的紧。这里虽然说是偏殿内殿,但空间也是极大,就一个小小火盆,炭火微弱,根本挡不了什么寒气,君臣对答,呼吸之间能看见明显的白气吞吐,曾经的一国之君,穿着破旧的夹袍。就靠这点东西御寒,也确实是太过份了一些。
  他很尴尬的道:“臣,奉职无能,以致陛下……”
  “这和你有什么关系!”朱祈镇打断他道:“我的弟弟,对我如此之‘好’,我要感激的是他,与别人无关。”
  “再说,”他接着道:“你已经很不容易了。上次吾高烧,不是奈卿,恐怕要大病一场,此事,吾牢记在心,绝不会忘的。”
  嘴虽然这样说,但天子向来是记不住人和事的,张佳木倒也没想太多。只是垂首答应,并不多话。
  倒是朱祈镇又问了他家里情形如何,还问了几句他的弓马功夫,听到他射柳在锦衣卫中优胜之后,朱祈镇很满意的点一点头,道:“叫哈铭给你做授业师傅,你父亲有眼光。他的本事,是很不坏。”
  “是的,哈师傅功夫高强。臣只不过学到他的十分之一二罢了。”
  “你亦不必太过谦虚,满招损,谦受益,但也不必太妄自菲薄。”
  “是!”
  “你母亲身体如何?”
  “臣母还算康健。”
  一般皇帝接见大臣,总要问候几句,从身体如何,到问候家人,再问地方情形。但与一个小臣独对,问着这些,就是特别的恩宠了。
  当然,朱祈镇现在只是太上皇。与正经的皇帝是没法比就是了。但就是这样,问话时,朱祈镇也是极为亲和随意,问人家事时,很是认真,这一番对答之后,张佳木不得不承认,他对这个太上皇的亲近之感,确实强了许多。
  君臣对答,甚是和谐,又聊了好一会,朱祈镇才道:“好了,你退下吧。但愿以后,吾与你还有这般对答的机会。”
  张佳木很机警的道:“臣虽小臣,但也听闻朝中大臣有议请沂王复位之事,沂王为太子,则陛下将来必有再见小臣之日,就怕到时候小臣位卑,到不得陛下身前了。”
  “哈哈,但愿如此吧!”
  前次重臣会议,虽然有王文和萧惟贞等人搅事,但奏请复立储君的意思还是很明显的。张佳木此说,半是迎合,半是安慰太上皇的意思。
  但这个回答,并不是上佳。其实朱祈镇更要听的,是张佳木誓死效力的话,但张佳木现在的回答,也不能说是错。皇帝重病,沂王年幼,就算复立为太子后又即位为帝,真正主事的,就是朱祈镇这个太上皇,而不是现在这种形同囚徒的身份了。
  细想一下,张佳木不愿天下骨肉相残,这会还是保持冷静的态度和对答,年纪轻轻,城府如此。性格也这般谨慎,朱祈镇细想之后,倒是比张佳木慷慨激昂的表示效忠要更加高看他一眼了。
  当下依命退下,徐有贞在殿下已经冻的哆哆嗦嗦,见他出来,用着好奇的眼神看了他半响,显然,他对张佳木能与太上皇独对这么久的时间,颇感好奇。
  张佳木安然道:“太上皇问起南宫关防如何,所以多说了几句。”
  “原来如此!”
  两人无话,宦官们都睡下了,当然不能叫太上皇来关门,只得自己亲自动手,从殿门关起,再关仪门,再就是大门。
  这么一路关着出来,想想也是好笑。这个近亿人口,方圆万里的大国,曾经的皇帝和大臣居然这么见面,还要自己动手开门关门,说给人,谁信?
  出得门来,当然要送徐有贞回靖远伯府。可怜这会已经是深夜,老王头过了八十的人还犹自未睡,仍然要等徐有贞回去等消息,如果不是权力和操持国家大事的那种感觉撑着,怕是也顶不住吧。
  照例是刚刚的队伍,怎么来,怎么回去。
  等把徐有贞送回王骥府里,再接下来,就不管张佳木的事了。一路无事,到得王骥府前时,徐有贞注视着张佳木,沉吟道:“佳木,你是武臣百户,按说我不必同你多说。但,有些话非略做交代不可。”
  张佳木点头道:“请大人明言。”
  徐有贞道:“今上即位之初,还有点励精图治的感觉。亲贤臣,远小人,料理国政甚为小心,这是今上的好处,我们也不必说他的不是。”
  景泰年间,国家的国势虽然已经往下走,土木一役,伤害至深,还有很多细小处的政体变化,文官集团与武官势力的争斗,内臣势力的上扬,如此等等。正统,景泰年间,已经到了一个有盛转衰的关键。
  虽然如此,但百姓的日子过的还算不错,主要是国有正臣,政治清明,厂卫未能横行,国家还是依着惯性正常运作,所以从民生来说,当今皇帝还是颇得人心的。
  “但皇上这几年来,特别是太子薨逝之后,性情大变。宗庙储位之事,岂能任性胡为,景泰三年的易储一事,已经大失人心,现在储位空悬几年而不能复立沂王,更是人心失尽。况且,这几年他身体大坏,于国事已经不如当年用心……”
  说到这,张佳木打岔道:“不是说十四日要召见群臣,议立储一事吗?”
  “是的,”徐有贞答道:“若是仍不立储,你觉得如何?”
  “那就是皇上错了。”
  “是了!那么我问你,到时候,如果有拥立太上皇复位一事,你将如何?”
  张佳木毫无犹豫的答道:“乐见其成!”
  “好!”徐有贞深深看他一眼,沉声道:“王伯爷力保你,但愿你心口如一。”
  他又想了一想,脸上突现诡异的笑容,倒是把张佳木吓了一跳,却听徐有贞道:“你在南宫这里,靠近东华门,有些事,要想知道的话,倒是不难。”
  “是,下官知道了。”
  虽然尚且懵懂,不知道徐有贞是什么意思,但张佳木还是答应下来。
  送走了徐有贞,深更漏夜,北风如刀,张佳木漫步沉思,心胸之中,委实不知道该做如何是想。
  这一夜,知道的事情真是太多,太多了。
  第098章 长安少年
  景泰八年初七日。仁寿宫庄外。
  这里是皇室专用的庄园,虽然未有皇庄之名,但正统至景泰年间,皇室搜括庄园土地,派太监官校为庄头管庄,收取子粒银贴补皇宫内用,已经成为既定的事实。
  到天顺复位之后,有仁寿宫庄,清宁宫庄,都在昌平县等处,到宪宗成化年间,正式有皇庄之名,正德年间,有司统计皇庄田亩数,已经超过三百万亩。
  现在这会儿皇庄虽未有后世之盛,却也不是普通的公侯勋戚家的庄园可比。诺大庄园,点缀着一些亭台楼阁,登高远眺,但见阡陌连片,尽管还是早春,透过稀疏的树木看过去。到处都是绿油油的麦田。
  在灰乎乎的北京城里呆的久了,从城里头出来,看着荒村野景,在贵人眼里,也是颇有异趣了。
  张佳木从前几天夜探南宫过后,又好生把正南坊整治了一番,隔绝坊内外消息,蛮不讲理的禁止外来势力的进入,虽然明里暗里得罪了不少人,但他这个小小百户,也真的是声名鹊起,在风云聚会的京城里,俨然也算一个人物了。
  今日出城,倒不是他在如此紧张的形势下还有出外踏青的雅兴,就算要踏青,此时也未当时。总得要再过一个多月,春风渐起,暖风熏面的时候,杨柳树叶也渐渐吐出新枝时,那会邀上三五好友,出城游玩踏青,射柳烧烤,饱食纵饮,那样,才算有点味道吧。
  此次出城,为的是南郊祭天的大典。
  祭祀天地,是大明最为重要的祭典。各种准备工作早就展开。日子也差不离要定下来,最多也就十来天的光景,大驾出城,护卫和仪式都极为要紧,京城诸司,已经开始有条不紊的准备开来了。
  护卫工作,当然是锦衣卫首当其冲,当仁不让。
  大驾护卫是一千五百多大汉将军的事,还有锦衣卫各把守宫门带班引见的千户及百户官,再有,就是旗手卫的力士,还有府军前卫的御前带刀官。这三卫亲军,专责皇帝大驾的安全。
  至于沿途的护卫,则是普通的锦衣卫及亲军上二十六卫、腾骧四卫、五军营和三千军的红盔将军和明甲将军,林林总总,加起来,得过万人沿途布防。
  何处燕息,何处更衣,何处接见同祭大臣,见乡老加以慰问,大明的天子不比别朝。身处禁宫,不要说出去游玩,就是到昌平祖陵去一次,也会有言官说怪话。
  总之,天子就适宜在后宫生孩子,别的事最好一律不理。除了南郊祭天之外,最好就不要出宫。
  这种话,现在还没有人敢说,但到了几朝之后,就有阁老当众对皇帝说出来,而且皇帝也不以为忤,居然欣然从之了。
  原本祭天之后直接回城,但去年年尾传出风声,皇帝打算在祭天之后,到仁寿宫庄盘桓游玩,散心解闷。外臣虽不大赞同,但考虑到皇帝的身体,在郊外踏青似乎对圣体有益,于是,事前的工作就得谨慎进行了。
  宫庄只不过是个小小行宫,只常置人手,需重新检查关防,打扫房屋,备好更衣之所,道路要垫上黄土,关防警卫犹其重要,更是重中之重。
  整个准备工作,圣命是交给了英国公,成祖靖难之后。先有张玉死难,后有张辅平定安南,再又死于土木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