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锦衣为王 >

第66部分

锦衣为王-第66部分

小说: 锦衣为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一说,又问了万氏宫女是否属实,听了肯定的回答之后,太后也动了好奇之心,于是派人找到薛恒,交待他把张佳木带进来。
  “听说你很干练,做事很谨慎,”张佳木行完礼,报完名,又问了家中情形几句,太后嘱咐道:“要学你父亲,当差谨慎,不多事,不多嘴。凡事,要以国事为重,以安静为主,做臣子的,不要老想着升官,要对的起你的俸禄,一米一线,都是百姓辛苦所得,你晓得吗?”
  “是,”张佳木很恭敬的碰一下首。才答道:“小臣知道,请太后娘娘放心。”
  说完了这几句,太后又换了脸色,象是祖母对孙儿一般,对着张佳木笑道:“你这个孩子,看起来也不象不知好歹的,听说,你刚刚给石亨碰了好大一个钉子,是不是啊?”
  “臣只是奉英国公之命行事,不敢说叫武清侯碰钉子。”
  “哼,皇上病了。身边又有不少小人,我看哪,英国公还是太小了,不够果决。要是老英国公还在,朝中也不会有这么多小人做乱!”
  太后这话,张佳木可是不便回答了!
  以他的身份,还不到附合太后妄议朝纲的地步。况且,听太后的意思,对当今皇帝也不算太满意,话语中颇有指责之意。
  果然,太后说了两句,气犹未解,又接着气道:“放着身子不好好保养,成天猫的狗的乱弄,连回子也信,简直不成体统!”
  这就是公然在指责皇帝,张佳木和薛恒尴尬的要死,趴在地上不敢吭声,一边的沂王倒是一脸的无所谓,他这个叔叔虽然对他很薄,叔侄之间人情薄如纸,但沂王秉性有太上皇忠厚的底子在,不算刻薄,要说起来,他的孙子嘉靖皇帝,那位爷才是不饶人的主。
  倒是万氏听着太后在公然抱怨皇帝,一边踩着织机,一边脸上笑盈盈的,显的极是开心。
  太后抱怨了几句,想起来当着张佳木这个外臣颇为不当,于是也就闭了嘴。
  看她一脸不乐的样子,薛恒劝道:“老太太,出来游玩是散心高兴的事,甭说这个了!”
  薛恒是亲臣,身份不比普通,奏对的口吻也很随意。话说起来,他可是太后的亲女婿。关系自然极为亲近了。
  宣宗皇帝有三女,长女顺德公主,次女永清公主,三女常德公主年纪最少,正统五年才成年,嫁给了薛恒。长女是废皇后胡氏所生,次女则是别位后妃所出,三女常德公主,才是孙太后亲生,皇家之中,只有亲生儿女还算亲近些,别的皇子公主,虽然也得叫太后一声母后,但那个关系,自然不能与亲生的相比。
  太后指责当今皇帝,也有这个原因在内。太上皇朱祈镇,是孙太后所出,当今景泰皇帝,则是吴太后所生。当年宣宗在时,孙太后是贵妃,而吴太后只是贤妃。后来宣庙驾崩,朱祈镇即位,孙贵妃顺理成章的成为太后,吴氏只是太妃而已。到现在,吴氏也成太妃,彼此间姐妹相称,地位相同。吴太后的儿子还在当皇帝,而孙太后的儿子却身陷囹圄,饭也食不饱,孙子还被人赶出宫去,荣枯不同,太后心里有怨气,自然也是无可避免之事了。
  老太太发了一通牢骚,被薛恒又这么一劝,才是怒气稍解。
  倒是张佳木在一边琢磨,太后话里的意思,似乎皇帝有召外人入宫的举动,而且,色能伐身,似乎当今皇帝的身体是在女色上头弄坏的。
  究竟是怎么回事,很值得研究一下啊。
  想到这个,他在京城里的布置也有好几天了,那天徐有贞点了一句,他已经在布置准备,今天又有太后脱口而出,看来,宫禁之中,也是大有奥妙。
  太后却不急着放他走,东一句西一句的,问一些家常。
  听说他是哈铭的徒弟,太后极为欣喜:“好啊,哈铭是个有良心的人。你是他的徒弟,武艺高明就算了,人品也准错不了。怪不得,我看你这孩子越看越顺眼!”
  老太后说话有些道三不着两的,不过,也还说了个明白。
  盘在张佳木心里多少天的迷底,总算是解开了一些。原来哈铭和袁彬两人,和太上皇的关系真不能用寻常这两个字来形容。
  天家无骨肉,更不必提朋友。但哈铭和袁彬,和太上皇的关系是可以用“朋友”这两个字来诠释,普天之下,知道他俩的人,也绝对不会有异议。
  当初土木之变,几十万大军灰飞烟灭,朱祈镇以皇帝之尊被俘,身边只剩下寥寥几人,一个死太监叫喜宁,还有两人,就是袁彬和哈铭。
  一国之尊被俘,蒙古人也不是善男信女,抓到皇帝就以为可以敲开明朝的边防大门,也先带着皇帝东奔西走,到处叩关,其中的艰辛困苦,也就不必多说了。喜宁叛变,将内地情形告之也先,甚至要设计加害朱祈镇,危险之时,差点就被这死太监得手。
  总赖袁彬和哈铭,多方设法加以保全,又设计把喜宁杀死,才算保了朱祈镇的性命下来。
  这还只是君臣之义,后来被俘一年多时间,幕天席地,极为困苦,都是袁彬和哈铭两人轮流伺候起居,已经是恩义深结了。
  再有一次,朱祈镇发烧怕寒,还是哈铭和袁彬轮流把皇帝抱在怀里,这才帮着朱祈镇挺了过来。
  有这种共患难的交情,说是朋友,一点儿也不过了。
  太后提起当年事时,已经泪湿前襟,对哈铭和袁彬的赏识,当然也就见于神色之间了。
  张佳木心里也是感叹,怪不得,上一次哈铭听说太上皇发烧时,神情大变,甚至痛哭失声的样子。
  就是自己这位师傅,嘴真严哪……要不是太后说起,怕是还要瞒他很久。
  却也怪不得他们,这会儿太上皇形同囚徒,他们与上皇的关系,虽然知道的人不少,不过大家都不大提起,他们自己也不提,一是避祸,二来也免得连累别人,倒也怪不得哈铭和袁彬的小心。
  他心里也是感慨万分,今日遇合极巧,无意中得知当年的隐秘大事。遥想当年,冰天雪地,毡幕之中,一君二臣,不知道如何熬过最艰难的岁月?
  一念至此,他却是面露苦笑,最艰难的岁月……恐怕也未必,最近几天到十四日大事议定之前,不一样也是极为困苦艰难吗?
  第104章 万宫女
  张佳木和太后敷衍了一通。年纪大的人不能说话太久,召见有半个时辰,算是极久的了。
  薛恒看出老太后脸上带出倦色,立刻就告辞:“母后,大祭时臣等还要伺候,到时候再奉母后大驾,出去好好玩玩,今日就先告退吧?”
  上头不发话,臣下一般是不能主动请辞的,当然,薛恒的身份是另当别论。
  “好好,”孙太后果然不以为忤,笑道:“我是老背晦了,尽说些没用的话。你们年轻人身上事多,我这里就不留你们了。”
  “是,小臣告退。”
  张佳木恭恭敬敬的又叩首行礼,等太后无话,还是薛恒带班,两人先正面躬身,倒退着出门,转弯之后。才直起腰身来,挺胸行走。
  贵人召见,于当事是人是福气和看重,这礼节上头,自然不免要人摧眉折腰了。过不了这关,就只能在家啃老米饭了。
  “张大人,请稍稍留步。”
  两人刚要加快脚步走人,万氏宫女在后头叫住他们。
  张佳木不认识她,薛恒却知道她是沂王身边最得力的宫女,也是沂王府里的管事牌子,出身则是太后身边,所以身份格外不同。
  当下先停住脚步,很客气的问道:“管家婆,有什么事吩咐?”
  万氏已经快三十了,一脸的风情都快溢出来了,听着薛恒的话,笑的“花枝乱颤”,张佳木在一边看着,生怕她脸上的粉掉下来。
  只听她娇声道:“呀,驸马爷可别这么说奴婢,那是沂王殿下混叫的,不能当真。”
  虽然说是在谦虚,但也算是点实了沂王和她的关系非比寻常,这个奴婢,当真是非比寻常,看着傻大姐似的,其实颇有心机。
  想想也是。能在宫里混出头的,有几个是真傻啊?
  张佳木不便说话,薛恒应付这种场面是绰绰有余,和万宫女敷衍了几句,万氏只是胡说八道,不肯说正事,薛恒心里有数了,他笑道:“敢情管家婆是要找张百户说事?”
  万氏有点忸怩,她道:“是有点小事,想劳烦一下百户官。”
  “好!”薛恒什么样人,知情识趣,观风看色的功夫已经是炉火纯青,他笑了一笑,自己先开动脚步,一边走,一边向张佳木笑道:“我到外头等你!”
  张佳木恨的牙齿痒痒,这厮太不讲义气了。
  不过这会子也绝不能露出一点不乐意的神情来!万氏是谁,他不大清楚,本来嘛,他的历史知识真的很浅薄。
  一个工科生,又不喜欢看闲书。哪有那么多的机会纵横书海,指点江山?
  不过有一点,现在的他可是清楚的很,只要是大内宫里头的人,稍有点体面身份的,那可是千万不能随意得罪。
  于是客客气气的向着万宫女问道:“不知道管家婆对下官有什么吩咐?只要下官能办到的,一准去办。”
  万氏笑道:“叫我声大姐就行了,不要这么客气。”
  她眼波流转,眉目含春,一副深宫怨妇思春的样子,倒是把张佳木吓了一跳。想想倒也不足为奇,从小挑进宫里,成天见不着几个男人,沂王还小咧,小鸡鸡似乎未成型,别的男人全是没鸡鸡的太监,这会见了张佳木这个少年郎君,不看的眼里出火才是怪事。
  张佳木不想答应,但又不敢不答应,只得依她所说,叫了一声:“万大姐!”
  “哎!”万氏脆生生的答应下来,接着才又笑道:“先不说正事,来,给你几件东西,拿回去送给媳妇玩儿。”
  说着,就把手里的一个小布包解了开来,里头一阵金光灿然,张佳木拿眼看时,全是打造的很精致的金首饰。估计重量,总在十来两重。做工什么的,还不算。
  这显然是大内银作局打造的上品首饰,等闲人家,按太祖洪武皇帝的规矩,品级之下,妇人是没有资格戴金银首饰的,现在规矩虽然松动了,但一般人家也置办不起,张佳木这个百户官,想置办这些东西,也得花费很多,还真未必舍得。
  中国的经济发展史上,有两件怪事。第一,是一直没有从银本位发展到铸造银币,中国进入银本位的时间和欧洲差不多,但欧洲很快建立起了铸币工业,但中国却一直没有。
  第二,黄金与白银的兑换比价,中国一直处在偏低的位置。
  当时欧洲的金银比,正常是在十五以上,甚至更高,但中国一般是七比一。最多十比一左右。明朝末年,白银大量涌入,欧洲人跑来中国用白银兑换成黄金,回去大发其财,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就算是这样,也是极重的赏赐。
  张佳木吃了一惊,摆手道:“大姐,这样的厚赐,我当不起。有什么差事,交待我去办就是了。办到办不到,我一定尽力就是。”
  礼下于人。必有所求。东西张佳木是想要的,谁不喜欢黄金啊?可是也得看看,东西是不是咬手,象万氏这样的人,一看就知道是那种喜欢黄白物的女人,捧出大把金子送人,以沂王在宫里的地位,就算是太后赏了不少,这东西也想必是万氏的珍藏,不是那么容易来的。
  “这是沂王赐的,又不是我的东西。”
  张佳木坚拒道:“沂王现在尚未之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