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锦衣为王 >

第74部分

锦衣为王-第74部分

小说: 锦衣为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说罢了。”王增笑道:“我是嫡长孙,不给我给谁。”
  他道:“听说你要去受苦,我陪你一起。”
  “心感好了,”张佳木心里极是感动,但他推辞道:“不是什么好事,你跟着去做什么?看我被训的孙子一样?”
  王增道:“这我不管,总之,去是去定了。还有,一会出来,陪你出城散散心怎么样?去西山怎么样?”
  张佳木笑道:“这会儿去那干吗,看秃树?”
  “打猎好了,天冷的紧,打几只兔子烤着吃也好。”
  “再说吧,”知道他是一番好意,给张佳木解决散心,想了一想,这会镇之以静也是个好法子,笑了一笑,张佳木道:“先去都察院要紧。”
  两人一边说着,一边往外走,到了伯府外骑了马,然后再一路向都察院赶过去。
  都察院在大明权力极重,涮卷,轮值登闻鼓,巡视内城,外城、皇城、光禄、仓场、监察百官,监临乡试考场,巡按各省,几乎是无所不管。亦无所不闻。
  言官势力,在明朝洪武年间就已经极大。有一件事,太祖处置错了,言官驳回,同时一定要请太祖见面,洪武是什么人,竟被一个言官逼的无法,只得出来见面,并且谢罪道:“这件事是吾错了,先生说的是。”
  当然,这件事是洪武有意让言官风光,但仅从此一事,明朝言官势力达到影响政局的地步,也就不足为奇怪了。
  正南坊言官被殴,对言官来说当然是一件大为丢脸的事。虽然,高平人品猥琐,想打他的人不仅外头有,他的同僚恐怕就不少,但高平的事,对都察院来说是一件丢面子的事,皇帝现在无心彻查,锦衣卫也不管,都察院里上头有几个大佬也不是很上心。都御史萧惟贞最近风头极盛,王骥等人的上书,就是他和学士萧滋,还有大学士王文几个人建言更改,可以说,皇帝一旦重病痊愈,他是注定要大用的人了。
  既然如此风光,高平私底下求了他,别人不愿多事,不想搭理这种事,但萧惟贞正是人红多事的时候。听闻御史被打,当下大怒,想了一想,一边上书递了进去,请求严治,一边自己就召来五城兵马司的坊官严加训斥,想了一想,张佳木这个锦衣卫百户也是风头正劲,小小年纪,得罪的人不少,坊里出事,锦衣卫首当其冲,当然也饶他不过。
  要是在永乐年间,御史要锦衣卫的百户去问话,那是笑话。没有人会理他,凭白自己找难堪。
  一旦兴了大狱,没准还会被报复。锦衣卫使纪纲当权的那些年,可是为所欲为,就算是权贵勋戚,见了纪纲也得绕道走,小小御史,惹上锦衣卫,那是厕所里打灯笼,找死。
  现在就不同了,锦衣卫威风不比当年,萧惟贞心里盘算着,正好,在张佳木身上逞逞威风,敲打一下那些不老实的人,瞧着吧,等皇上病好了,再看天子怎么治你们!
  有了这种打算,张佳木人一到,可就感受到了都察院的威风。
  在大门前下马,先报名等见,接着就是一群吏目带着人把他围住,看情形不象是问话。倒象是拿捕。
  换了胆小的人,没准儿还被吓住。张佳木倒是丝毫不惧,倒是和王增说笑道:“看吧,叫你别来,一来,就是这般模样。你瞧吧,一会还有更好的。”
  王增皱眉道:“怎么这般胡闹,你又不是他的属员,过来是问话,又不是拿捕。”
  “这是萧大老爷要给我来个下马威吧,哈哈。”
  “我看也是,佳木,一会你别和他顶嘴,不然他下令给你用刑怎么办?”
  “有可能,萧老爷真要打我,你可得给我求情!”
  “一定,总不能连我也打?”
  两人在这里满嘴胡说八道,又是冷嘲,又是热讽的,萧惟贞就躲在里头,果然是存的打个下马威的心思,要是张佳木露出惧色,自然是心里有鬼,可以再好好审问。
  这会儿被这两人拿话挤的难受,王增又是王骥的孙儿,虽然老头儿这件事没说话,是给了都察院和萧惟贞的面子,但凡事也不可太过份,不然的话,彼此不便。
  当下萧惟贞轻咳两声,踱步出来,对着张佳木和王增拱一拱手,脸上似笑非笑,说道:“本官出来迟了,两位莫怪。”
  他是正四品的佥都御史,如此也算客气了,张佳木躬一躬身,笑道:“见过萧大人。”
  “请,请进。”萧惟贞道:“今天请过来,是为了公事,若有得罪处,还望恕罪。”
  “不敢,下官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王增是来看热闹的,不关他事,所以就站在一边看着。
  问话的除了萧惟贞,高平这个当事人也在场。他鼻青脸肿的,伤还没好全。但听说张佳木被叫来问话,还是带伤来上班,公忠体国,勤劳公事,果然不凡。
  他在,萧惟贞的话就更好说了。从高平的伤势谈起,说了几句,萧惟贞正色道:“国朝近百年来,还从来未有过御史被殴之事,张大人,事情在你该管的坊,无论如何,你难辞其咎啊。”
  这一顶大帽子戴的严实,张佳木怎么辩解,总之这责任是先背定了。
  话说的也不算错,锦衣卫的责职可是清清楚楚的。查察不法妖言事,逮捕不法,镇静地方,总之,坊内出事,也确实是张佳木有责任,这一条,是辩论不过的。
  但张佳木亦不需辩论,他笑道:“大人说的是,这个下官无可辩解。”
  无可辩解就好了,高平面露得色,而萧惟贞面露浅笑,这后生,还是太嫩了啊。这么一说,一会就能行文给锦衣卫,把话说清楚了,该员办事不力,罪状属实,且本人亦当面承认,念其之前立有微劳,且坦然认罪,不妨从轻处置。
  文章怎么写,都想好了,反正这一通说帖传过去,张佳木总得要背上处分。这会儿,能办成这个样子,也就算是给高平出了气了。
  但这个气,张佳木却注定不想叫他们出。
  他笑了一笑,又道:“下官无可辩解,但高大人,也同样是无可辩解啊。”
  “你说什么?”高平勃然大怒,起身指着张佳木的鼻子,喝道:“我有什么要辩解的,你别胡说!”
  “是,大人是苦主没错。”张佳木面无表情的道:“但大人也是身负职责,正南坊,亦是大人该管地段,试问,大人挨了打,当然要追查。但要说弹压地方不力,大人这个巡城御史,追查起职任来,怕也得是头一个吧?”
  “混账东西!”高平听闻此说,忍不住风度尽失,戟指大骂道:“你们锦衣卫全不是东西,没有一个好人。”
  “大人,”张佳木一字一顿的道:“要是骂下官,你官职在上,下官没有办法,只能求上司做主。要是辱骂锦衣卫,你要好好掂量一下,你是不是能当得起这个后果!”
  第115章 姑且待之
  热辣辣的一场官司。因为高平一时的语言不慎,立时浇了一桶冷水上去。
  就算王骥等大佬不出头,但高平此语,却是涉及到都察院和锦衣卫两个衙门之争,一语不慎,关系极大。
  “草包!”
  萧惟贞恨极了高平,狠狠的瞪他一眼,自己拂袖而出,临出门时飘然留下一句:“今日得罪,来日置酒给张百户赔情压惊。”
  就是说,高平的鸟事他不管了。
  王增压不住的笑意,刚刚张佳木的对答和反驳,一下子就把局面给扭过来了。由此可见,此子确实不是凡俗之辈,自己和他结交,不冲祖父与这小子的关系,也是很该当的。
  出得都察院的大门,张佳木也是笑,王增先道:“如何,心气平了吧?”
  刚刚张佳木心里是有点小不舒服,现在这会儿当然没什么了。他笑道:“原本就没什么,高平这厮,还真没叫我瞧在眼里。他算什么!”
  “那好,我们出城去散散心,如何?”
  张佳木心生警惕,想了一想,慢慢地道:“这会儿出城,不怕伯府里有事吗?”
  话是这么问,其实倒是想盘一下王增的底,难道今天就有异动?
  想一想,觉得倒不至于,石亨今天刚确定了皇帝是真的重病不起,连南郊大祭也由他去代祭,这消息传出来,京师之中才真正不稳,动手的时机才算成熟。
  总得有几天时间酝酿准备,哪能早晨得了消息,晚上就动手?
  事实也是如此,十四日景泰帝罢朝,并不允群臣所请,大失人心。于谦并未参与其事,居常办事。
  而石亨被召入内宫,御前见面,景泰帝嘱咐他代自己去南郊祭天,石亨因此看出景泰将病重不起,出宫之后,与太监曹吉祥、左都御史杨善、靖远伯王骥、都督张氏兄弟等人商量。杨善建议他们再找太常卿许彬,许又把徐有贞拉了进来。
  这一天最重要的决定,就是把政变复辟的消息知会太上皇。而在事前,其实徐有贞已经悄悄入南宫,与太上皇见过面了。
  这样密议定计,十六日晚,在景泰帝决定第二天勉强上朝的头一天晚上,众人齐聚徐有贞府,然后开城门,放入一千多人进内城,其中有石亨的部下,也有右都督张軏的部下,从徐府出发,直入南宫,拥太上皇入奉天殿召集朝会,宣布复辟。
  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南宫复辟。
  张佳木可不记得这些,他只是凭自己的判断,虽然不知道具体的时间,但他知道,绝不会是今晚。
  果然。王增一脸愕然,想了再想,也不明白张佳木的意思,他摊手道:“你知道的,我家的事我可是从来不理。而且,老爷子也不要我管,他的打算,是叫我还是先从正途出身,考个进士再说。”
  王骥的伯爵,未必能传承下来,这个担忧也不能说是错。毕竟不是开国或靖难的大功,伯爵不一定能传承不绝就是了。象中山王和英国公府,总是能与国同休了,有很多国初的公侯伯都是降袭而封,象常遇春的后代,现在就只是加了一个锦衣卫指挥使的头衔,放在南京给俸禄恩养,并没有袭封公爵。
  所以王增将来未必能袭爵,王骥本人也是进士出身,叫儿孙也从正途出身,并没有错。
  王增的话,张佳木想了一想,也没有什么要紧,而且,还正对他的心思。
  想了一想,张佳木笑道:“不如去薛驸马府上打个招呼,上次他邀咱们,可是没去成,今天难得有空。不如找他一起。”
  “也行。”王增无可不可,笑道:“事先说好,你可不能太抢我的风头。”
  出城会猎,在当时的勋贵子弟中还很流行,要是百年之后,大家全摇扇子坐轿子,弓箭都拉不开,那就是两码子事了。
  张佳木善射之名,九城知晓,王增的话,也是在开玩笑了。
  “今天就看你得彩头好了。”张佳木也是笑,两人就不回正南,直往宣武门的驸马都尉府邸而去。
  ……
  徐有贞与石亨、张軏兄弟等人在王骥府中见过面,接着却又回到徐府继续会议。
  石亨等人,与徐有贞并不熟,但王骥与太常卿许彬极力推荐,一番交结下来,也是彼此很对味道,算是一拍即合,大家出来时彼此会意,又都到徐府中继续商量大事。
  “总觉得很不得劲……”
  让着众人上座,又吩咐下人生火盆,上茶。给大人们宽去宽服,换上家常袍服,徐有贞修黄河时,能力是没得说,但并不是一介不取,京官难为,但规例好处也不少,徐府虽不能和勋戚大府相比,也还算豪华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