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林玉溪的悠然人生作者:七夜忘情 >

第20部分

林玉溪的悠然人生作者:七夜忘情-第20部分

小说: 林玉溪的悠然人生作者:七夜忘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能种水稻的地,就我们村和旁边的孙家屯,种出的水稻味道特别好。不知道是不是湖水的关系,水稻成熟期也比其他地方早十五天,正好躲过初雪。其他地方就算有水因为天气太冷也是长不成的。等到了家,舅舅就能吃到我们自己种的水稻了。你们看那就是我们村。这边是孙家屯。”二胖给他们解释,还指给他们看。
  “这地方真美。”他们从靠山下的汽车,大柱又雇了一趟马车,第一次坐马车,舅妈和云朵姐姐都挺新奇的,出门的时候没忘了带一把伞,俩人遮在脑袋上四处看着,原本做了几个小时汽车的劳累好像都消失了,到处都是一片绿意,带着一丝暖意的风吹来,十分舒服。
  “那是,咱们这边偏远,选林场也没选到咱们这,现在往南边去光秃秃的,就咱们这山林一点都没破坏,听说那边有的地方都成沙漠了,放牧都没地方去。”大柱说着很自豪。他经过了两个多月护林员培训,可是知道不少事情。也知道他们这边的山林保护的多好。与其他地方相比,这里几乎原汁原味。
  说着话马车就进村了,大柱让马车从外道过去,并没有从村子里走。
  “舅舅那就是我们家。”二娃看到自己家一下兴奋了,站在马车上指给他们看。
  张志辉一家听了看了过去,那是一个几乎被山环抱的院子。院子西边还有院子后边都是山,院子周围种了不少树,现在夏季树木遮挡,影影绰绰,有些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觉。一条溪水从山中流出,将院子与村子其它房屋隔开,小桥流水人家。
  马车还没过石桥,好几个人从大门里迎了出来。
  “三叔三婶。四叔,六叔,六婶。”
  “可是回来了。来我看看三娃。瘦了瘦了。”三婶没管别的直接从玉溪手上接过三娃。看了眼圈就红了,之前玉溪打了电话,说三娃动手术了,她这心就悬着,现在总算是看到了。
  “你是张家兄弟吧。”三叔上迎着张志辉。
  “我是,老哥是?”
  “先别老哥,我今年三十八你多大?”
  张志辉笑了一下“那我比你大,我今年四十。”
  “呵呵,我们农村人显老。不像你们城里人,看着年轻。”
  “这是我们家老四,这是老六。玉溪他爸比我大一年。”实际上林泰年龄是不准的,按照当初捡到他的时候算,比老三大,倒是跟林老二差不多,他当初结婚晚,像三叔十九岁就娶媳妇了,玉溪比大柱二胖小了不少,到是他母亲比父亲小四岁。
  “快别站着了,让张大哥大嫂进屋洗洗脸吃饭。这是侄女吧,长得可真俊。”三婶抱着三娃招呼人进屋,顺手抓了云朵的手,夸着,在她心里云朵这样的就是最漂亮的“多大了,有对象了没?”这话一出口云朵脸也红了。
  “十六了,现在还上学呢。”赵丽华笑着说。
  “你看我还当你们跟我们一样呢,呵呵。”三婶爽朗的笑笑,她现在惦记着自己儿子对象的事,一见到这么大的姑娘就想着问问。都忘了人家城里姑娘这么大都上学呢。
  张志辉进了院子,看着坐北朝南的四间大瓦房,还有整齐干净的院子,心里想着如果妹妹妹夫活着加上三个孩子,这日子一定很幸福。
  “我和你叔听说你一时半会不能回来,就把西边院子,种了玉米和黄豆,后园子,种了青萝卜。没种别的菜,反正我们家院子种了不少,你直接上我那摘就行了,大酱下缸里了,今年发的好。等会你一吃就知道了,还有你们没在家羊回奶了,现在揣着羔子算算还有俩月就要生了。”
  赵丽华有点目瞪口呆的看着三婶念叨着把家里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跟玉溪说,玉溪还在一边点头应着听得认真。连羊要生羊羔这样的事情都说了,她有那么点接受不能。就算她觉着玉溪这个孩子懂事会照顾人,可是她还是把玉溪当个孩子看,可是现在觉着好像不是那么回事。明显的他的这个婶子就是把他当大人呢。
  “真是麻烦你和三叔了。地里活本来就多,还忙乎我这一块。”
  “忙乎啥,多数是二胖子和我们家大柱做的。”
  一行人进了屋。屋子里门窗都开着,一进东屋门对面的箱盖顶上悬着一个大镜子,大镜子两边悬着稍微小一点的相框,里面放着玉溪家里的相片,他们照相都到照相馆去,多数都很正式。
  张志辉一眼就看到了这个大相框,靠炕的那一边,正中间放着一个四寸的全家福。一家五口坐在一张沙发上,父母坐在中间,玉溪坐在母亲这边,二娃坐在父亲那边的扶手上,母亲怀里还抱着一个婴孩。看着照片里那张熟悉的脸,张志辉一下就有些控制不住情绪。
  屋子里的人都有点沉默。
  赵丽华走过去,扶着他的胳膊,看了看照片里小姑子的笑脸“妹妹生活的很幸福。”
  张志辉抽了一下鼻子把那股子酸意憋了回去。看着照片里妹妹的笑脸,他也得承认,妹妹笑的很幸福。这个大相框里几乎都是全家福一类的合影。从最上面黑白的两人结婚照,到抱着玉溪的三人照,四人照,每一张照片的妹妹都很美丽。妹妹妹夫的合影也不少。像他们这样的农村,一年也照不了几张相,夫妻更是很少照相,可是他们家的就很多。甚至有几张两人在山林中的自子拍的照片,那是林泰租的相机自己照的。
  另外一个相框差不多就是几个孩子的成长照片,几乎每个孩子的不同时期都有。
  “每年我爸都会带着我们去集上照相馆照相。因为他和我妈结婚的时候没那个条件,只照了这么一张结婚照,有点遗憾,所以后来全家去集上就照一张。”
  “他们家照片最多了。”三叔说了一句。村里的人都知道林泰带老婆孩子去集上,经常去照相馆。最舍得花钱了。
  “等会你把影集给我看看。”张志辉说了一句。
  玉溪点了点头,看了一眼那张全家福,可惜他们只照了这么一次。
  



第 23 章

  稍微收拾一下,大家一起吃了一顿饭,三叔他们就离开了,以后有的是时间,这会让张志辉他们休息一下。
  实际上张志辉并没有休息,他有些迫不及待的了解一下自己妹妹曾经的生活。虽然妹妹不在了可是这个屋子里还能看到妹妹的一些影子,就像东屋北窗下的缝纫机。挨着缝纫机靠着东墙立着的四门大衣柜,上面雕刻着梅兰竹菊。玉溪告诉他这是父母结婚的时候父亲亲手打的,这屋子里的家具都是父亲亲手打的。每一件都用了心,上面或多或少的雕刻些花样。
  看着相册里一张张照片,张志辉还是很伤心。
  休息一夜,吃了早饭,玉溪带着舅舅一家去了山上,给玉溪父母扫墓,玉溪爷爷奶奶父母全都葬在离村子有一段距离的龙头山上,那一整座山都是墓地。山上的墓地都是按照家族画出来的地方,大年初一的时候玉溪来过一次,离开给三娃看病的时候也来过一次,四个坟头被他堆的高高的。
  舅舅蹲在自己妹妹妹夫的坟前沉默着,舅妈在一边烧着纸钱,玉溪把坟上的草拔掉,心里默默的跟父母说说话,告诉他们三娃的病已经好了,现在可健康了,整天追着家里大黄生的两只小狗跑,人也活泼了。二娃也很乖,就要上小学了,舅妈给他买了新书包,小家伙宝贝的很,现在能帮他干活了,早上带着家里的母羊跟着村子里的几个孩子出去放羊。
  玉溪之前每次过来,心情都很难受,有时委屈的想哭,现在却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从山上下来舅舅心情不怎么好,不过也带着些许释然,转天就接受了三叔的邀请,跟村子里相熟的人家吃饭聊一些妹妹妹夫的事情。他也尽快的跟这些人处好关系,这样他们离开后大家也可以照顾几个孩子。舅妈也跟着三婶听他们说一些以前的事情。
  玉溪这几日却很忙碌,一方面家里来了客人招待问题,一直在城市里生活的舅妈可不会农村的锅灶。另一方面他回来了,家里的事情也要他来处理。地里除草放水,都是事。
  舅舅不能请太长时间假,在这里待了一星期全家就离开了。看到玉溪兄弟三个的生活状况他总算有些放心,不过还是告诉玉溪有事情给他打电话,他们村大队部有个电话。还算方便。
  舅舅舅妈去了一趟县里给他们买了些东西,其中俩大件一个是电视一个是洗衣机。长虹二十一寸彩电,双缸洗衣机。这就花去三千多块,玉溪拦着也没拦住。还帮着把玉溪把大门给修了,虽然还是木门,但是类似于四合院,加了门框,还有门檐严丝合缝的,里面插上,几个人都撞不开。这个很方便,平时把大门一插三娃自己在院子里怎么玩都行,也不怕丢了。
  靠着山林子的红岭村,还有孙家屯比其它村子更富裕一些,靠山吃山,他们占了地理优势,村子里有□家人有电视,他们家买电视不稀奇,可是这个舅舅的大方劲到让村人开了眼,再不敢随便欺负三个孩子。
  三叔看着,去孙家屯换了两只狗,都是训练好的成年大狗,他们这边狗都是猎狗厉害着呢。他也怕别人惦记玉溪家。以前玉溪家没啥东西,现在还是小心为上。为这三叔家剩的四只小狗全都换给了孙家。
  买了这俩大件,玉溪家总算是有了家用电器了。
  张舅舅的到来,让玉溪他们在村子里的地位发生了一点微妙的变化,现在走在村子里没人指指点点了,多数大婶大妈的都笑着跟他们搭话了,更何况当初玉溪在集市上用刀捅刘二,这事已经是人尽皆知的了,大家也怕了这个看起来柔顺的孩子,而且能在父母去世后还把日子过起来,谁也不敢小看。
  除此之外,村子里还悄悄的传着一些事,都说这三小子身上有点事,三小子命硬,一出生父母就没了,当时坐车的人全没了,就他一点事都没有,心口子动刀都没死,这命老天爷都不收的。他家大小子也是,惹着了也没好,那个刘二当初还欺负人,结果呢,不明不白的就没了,现在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的。这几个孩子身上肯定有说道。迷信要不得,不过有时候迷信能让复杂的事情变简单。反正玉溪他们生活平静了。
  时间匆匆而过,八月末开学,玉溪带着弟弟去了村小学。不知道是不是他们兄弟幸运,今年附近上学的孩子多了,去靠山集小学太远,周围三个村子商量了一下,把孙家屯和红岭村中间老生产队队部后边几间房收拾出来,一个年级一个班。八九个老师,管上边要点经费,几个村子出一些。小学就建起来了。这事玉溪不知道,还是回来才听说的,小学都弄好了,开学二娃就在这上学了。
  小学一年级,几个村子也有三十来个学生,玉溪在外面看了看,二娃适应的不错。以后上学也不用他接送了,直接跟村子里的孩子回家,十来分钟就到家了。
  他自己也去中学说了情况,原来的那个教导主任让他做了几套卷子,全都满分,总算是同意他在家自学。不过期中期末考试不能落下,每次如果不考全校前五名,就要去学校上课。
  他现在每天早早的上山修炼,然后收拾一下家里做些农活,剩下的时间用来学习,学习那几本古书,学习自己的课程,每天还要抽出一个多小时学习古琴,没有老师只能自己摸索。幸亏有了基础,他领悟力又不弱,最近已经有了些进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