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迦太基之战神重生 >

第34部分

迦太基之战神重生-第34部分

小说: 迦太基之战神重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败敌人的左翼了,他也快击败敌人的右翼,而中军虽然进展不大,但他的作用不过是拖住敌人的主力而已。明明再过一段时间他就可以包围敌人,来一场漂亮的歼灭战,就像汉尼拔在坎尼战役上一样,掐灭敌人全军。

但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胜利是在右翼的,失败也在右翼的。奥利崴长叹一声,他绝对调动他最后的一支军队,斥候部队和他的亲卫军。这是奥利崴现在唯一可以调动的军队,因为前线的军队都被拖在那,一时三刻根本调不出人手。他深呼吸一口气对着后面的80斥候和300亲卫军喊道:“罗马的荣誉与我们同在!”

“罗马的荣誉与我们同在!”说完不用奥利崴带队了,他的副官先行一步带着80斥候策马冲向刚突出罗马军右翼的300重骑兵杀奔过去。那300重骑兵嘴边都露出讥笑,他们都在笑那些罗马斥候的无知,罗马的斥候虽然是骑兵,但问题他们的马鞍是什么?是一块包着马肚子跟马背的皮革,除了减少大腿两侧的摩擦和略微的稳定性外,什么也提供不了。

阿库拉很明显的很藐视他们,而且也不想在他们身上浪费时间,叫一个百夫长带领50个重骑兵冲向罗马的斥候部队。到现在不的不说一件大家心思思的事,你们很多人可能很奇怪,为什么阿库拉有重骑兵不用一定要到关键时刻才用呢?其实不是阿库拉不想早用,重骑兵对骑士很战马的要求很高的,阿库拉一共才编出300重骑兵,重骑兵冲锋也不过冲锋三次过后,那几天都是没有力气的。也就是说他们的冲锋次数都是3次的,而罗马军出名防御力厉害的了,要是人数多还好说,但300人冲锋一次就陷在罗马的方阵里了,俗话说的好:一个静止的重骑兵还比不上一个拿锄头农民厉害。

但一个重骑兵要的费用更是昂贵的要死,要不是阿库拉有个铁矿,阿库拉还没有那么多钱去买铁呢!一个重骑兵是8到11个轻步兵的价钱。也就是说100个重骑兵的钱可以招募至少800个轻步兵,贵吧?但他的攻击力也是跟他的价钱成正比的,阿库拉带着250个重骑兵慢慢开始加速,再来一个转弯,马上冲后面攻击罗马军的中路,其实罗马军的中路指挥官也见到阿库拉的重骑兵快攻击过来了,不过他只是派了个人数不满的百人队过来阻击阿库拉的进攻,是不是那个指挥官像维尼纶一样轻视阿库拉的重骑兵呢?当然不是了,阿库拉的重骑兵的威力刚才有得看的了!而是他实在是抽不出人手啊!本来人数就不多了,600人而已,战斗到现在,还可以作战的不到1000人,而自己面对的还是迦太基军的主力,要不是危机关头,中路的指挥官还不敢抽个百人队出来。

不过注定他们的阻击是失败的了,阿库拉一个轻轻的冲锋,马上斜斜的从中路军分割开两半,后面刚跟上来的施耐德马上借助阿库拉撕开的口,扩大威力,本来就被阿库拉冲乱的阵型马上被分割的更厉害,500轻骑兵化整为零,5骑一组就像水钻进石缝的,往往是5个轻骑兵对付1到3个罗马步兵,其实罗马单兵作战能力并不强,现在一被分割开了,等阿库拉带领250重骑兵冲出来时,本来还近1000的罗马方阵现在被施耐德和前方的迦太基步兵前后夹击,只剩下200人不到在顽强抵抗。

阿库拉见他们还在抵抗,这样的话很难全灭罗马第九军团的。阿库拉心里一动马上计上心头,对着后面的士兵说:“等会你们跟着我叫,我叫什么你们也叫什么,声音要响亮。”也不等他们的回答阿库拉就喊:“投降不杀!”后面的重骑兵也跟着大喊:“投降不杀!〃

罗马军本来就心无斗志了,右翼,中路都被人歼灭了,现在只剩下左路。不过他们还不死心,起码他们的统领奥利崴是这样,他乘阿库拉带领的250重骑兵刚冲锋过一次,很疲劳,就带着300亲卫军向着阿库拉那冲锋,一般冲锋还一边喊:”罗马的荣誉与我们同在!“他的话唤起了不少罗马士兵的斗志,罗马在马略改革前都是神圣的,他们都是一群为了荣誉而作战的士兵,他们大无畏。不过阿库拉很无情的粉碎了他们的希望,不是阿库拉冲锋,阿库拉高举方天画戟后面的所有号角声和鼓手都出尽喝奶的力催动手上的乐器,号角声和鼓声大作,罗马军的左翼马上出现大象的叫喊声,50头达纳特斯战象蜂拥而来,他们本来雪白的象牙上都绑有几把匕首,全身更是带有铁甲。

奥利崴也顾不得你们多了,马上回师左翼方阵,毕竟左翼方阵被战象冲散了,灭了那些重骑兵又有什么用呢?奥利崴叫上左翼军上仅有的三个号角声,他们手持铜制的喇叭对着战象大力的吹响。当年小西庇阿就是凭借这个战术破了汉尼拔的战象大军,但很明显阿库拉的达纳特斯战象连火这种动物天生恐的惧都不怕了,难道还怕几个喇叭声?

奥利崴要是排一对长矛手去阻挡下恐怕效果也不号角声的喇叭声不知道好多少倍!

这场战役称为斯巴尼奥战役,是役阿库拉全歼罗马军14个联队6500人,其中3800投降或被俘虏。第九军团军团长奥利崴自杀身亡,而第九军团的高级军官不是自杀就是阵亡。阿库拉2800人,800多人阵亡,伤亡人数达到近2000人,战役从中午开始,到了下午大概4点结束,罗马军自此一役后在伊比利亚的势力大大减少,阿库拉迦太基大军也成势夺取了加的斯一带地区。

……

木木又更一章拉!大家给点脸子多给点收藏吧!有意见可以在书评上发!木木在起点的名是这个!【diaw】以后用这个名字在书评上出现的都是木木来的了!

第60章—高卢王的来信

 阿库拉战役说不上大,参战人数不过是万人左右,但他的意义绝对深长。罗马在伊比利亚的军团是两个战斗军团,3个辅佐军团,现在阿库拉把一个主力战斗军团给团灭了,顺带还灭了大半个辅佐军团。(在斯巴尼奥战役上灭了辅佐军4个联队,后来在收复加的斯地区时有灭了3个联队,一共7个联队,而一个军团满编是10个联队)

罗马在伊比利亚的安危,第九军团可以说是支撑了半边天,其他的军团一听到大家军团惨败,整个军团就两个斥候逃回来。他们想的不怎么去攻打阿库拉,而是收缩防守,这就错过了一次破灭阿库拉的机会。毕竟阿库拉虽然厉害,但团灭第九军团可谓是杀敌一千,自伤八百,要是战斗军团16军团,的军团长肯下死力,带着第16军团再加上一到两个辅佐军团,阿库拉真是不死也要脱层皮。

不过他的短视令阿库拉的势力得兵力到补充,而罗马军把塞维利亚以南的地区都丢失了给迦太基,他们的防御力都退缩到地中海沿岸一带和伊比利亚半岛的北部,也就是说在西班牙出了东部和北部还是在罗马的控制下其他地方基本都被伊比利亚野蛮人或者奴隶起义军给控制了。

而阿库拉在做什么呢?阿库拉因为名声大作,从斯巴尼奥战役到现在冬天大概4个月时间,阿库拉的人口从一万猛增到现在的12万。他们大部分都是伊比利亚的原著居民伊比利亚野蛮人,罗马占领了西班牙就开始了类似美洲的大屠杀,当然他们不是完成的屠杀的,他们还分化,不过按历史的趋势,据不完成统计罗马在西班牙,大约干掉了80%的伊比利亚原著居民。

阿库拉为了社会的稳定,决定建立醒的制度,每个村庄都是由自己的村民选举村长;每个城池三权分立,分别设置城主:管理该城内政,手上不能拥有超过300人的卫队。大法官:执行法律,管理城内治安,手上拥有该城20%士兵的指挥权。统领:负责该城的征兵、练兵、出兵、守城等事项,在战斗时期不受大法官和城主的管制,并可以实行军事管理等等

不过阿库拉在忙的恨不得一个人分成两百个人来用时,一封来自高卢的信又打破了他那虽然忙碌但平静的生活。阿库拉现在就在接待那个来自高卢的使者,“你说你是高卢王的使者?”阿库拉带着疑问的口气问道。下面一个高高瘦瘦的高卢人使者恭恭敬敬的拿出一封信说:“阿库拉陛下,这是我王给予陛下的信,这是我们高卢特有的紫宝石,他也是我们高卢使者的身份证明,上面写有标记,可以证明我的身份。”

站立在阿库拉身后的一个近卫军马上走出来,借过那个高卢使者的信物和信,然后恭恭敬敬的弯着腰拿到阿库拉脸前。阿库拉只是接受了那个紫宝石,拿在手上把玩一下,把它高举在半空中仔细一看,上面不知道怎么雕刻上去的拉丁文写有:“高卢使者”四个小字。

看了这个阿库拉点下头,算认同了那个人是高卢使者的身份了,那封信也被一边的书记官拆开,再拿出信纸读出上面的意思。大概如下:“你好迦太基的王,汉尼拔的后代阿库拉,我是伟大的高卢王尼高卢斯。我的爷爷曾经跟随过你的祖先伟大而战无不胜的汉尼拔将军征战罗马,他们在罗马纵横了13年,但被当年无能的迦太基元老院和卑鄙的罗马将军小西庇阿逼害了,对此我深表遗憾。但我们希望我们的后代可以再继续当年迦太基与高卢的友谊,再次打败罗马的暴政,攻进意大利!愿我们的友谊长存。”高卢王的信上没有一个结盟的字,但处处都透露着想和阿库拉结盟的意图、阿库拉很奇怪为什么高卢王这么希望和阿库拉结盟?难道真的是为了延续当年汉尼拔和高卢的友谊?

作为一个半吊子的政治家的阿库拉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美国著名总统林肯也说过:“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他的话深深表达出政治上的关系,在政治上有的只是利益,什么友谊即使是有,但在利益面前恐怕……

其实是阿库拉想的太远了,现在的人虽然阴险,但高卢还是处于半野蛮的状态,他们对与曾经大大的帮助了他们汉尼拔是很尊敬的,特别是汉尼拔把他们带进了一个个不敢想象的胜利。在高卢你可以骂高卢王,但你要是敢骂汉尼拔恐怕你下一秒就会被人乱剑刺死。下面的高卢使者见阿库拉没有说话,也不知道阿库拉在想什么,也只好继续高卢王交代他的事说出来,他先深深的鞠了个躬才说:“阿库拉陛下,我的王希望你有时间的话,请到高卢一趟,和我王会面一次。”

听到这个阿库拉第一个反应就是阴谋,但他不知道为什么脑海里闪出一段这样的话:西西里的狄奥多罗斯提到凯尔特人沉溺于饮酒,到了“不加掺对地饮用”的地步。斯特拉博形容他们“整个种族都狂热地喜好战争,勇武自信,敏于作战。当他们受到煽动时,会相当直率而不加深思熟虑地召集人马去战斗,以致于很容易受到那些图谋哄骗他们的人的操纵”。波里比阿曾这样描述战斗中的凯尔特战士,他们“怀着满腔怒火,徒然而狂乱地冲向敌人,直至牺牲他们的生命。”凯尔特人在战况不利于己时所表现的战斗激情,同样给保萨尼阿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在对手投射过来的密集标枪箭矢之下,不是设法保护自己,而是“像狂暴而冲动的野兽一般扑向敌人,完全没有一丝理性;斧剑之下,他们被纷纷砍倒,但只要身体内还有一口气,这股盲目的狂热劲就未失去。甚至在被箭矛刺穿身体时,他们也还靠着支撑其生命的顽强精神而坚持下去。其中一些人甚至从他们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