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穿越架空电子书 > 花醉三千 >

第30部分

花醉三千-第30部分

小说: 花醉三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郁川尚未答话,身旁一个正在上茶的侍儿问了一句:“两位想找大管事?”
陈郁川不动声色地抬眉看了对方一眼,却是个面目再寻常不过的青年,当下点了点头,露出为难的神色:“这位小哥你也看见了,我们本就是新来的,如何才能寻得门路……”
那侍从抬手将茶盏盖好,“大管事近前的于先生是常往秦淮河边去的。”
谢映庐与陈郁川对视片刻,立刻惊喜地睁大了眼睛,只是那侍从说完话便转身去了另一边,眨眼便瞧不见人影了。
作者有话要说:——小剧场——
谢映庐:“寒灯新茗月同煎;浅瓯吹雪试新茶”这一句实在是太漂亮了!那位李管事字写得也好!
陈郁川:这一句出自文征明所写对联。
谢映庐:(⊙_⊙)?
陈郁川:我想说,这个不是那位李管事写的,小九儿不必佩服他了。
李邈言:……吐艳。
江南织造坊布局参考江宁织造府。


☆、第 50 章

那侍儿说的秦淮河倒不是单指哪一条河,不过是这江南歌舞坊的统称,只因这江南一带盛行将歌舞坊修在临江而停的楼船当中,其中尤以越城秦淮河的歌舞坊船最出名也最漂亮,如此久了,修在楼船上的阁坊便都称作“秦淮河”了。
宣州城河边排了一条长龙一般首尾相连的高大楼船,浅檀色的船身上以金银二色稍稍勾勒了些清丽的花枝,并不见京都一带盛行的繁复绮丽,却总能莫名在人心头一抓,舷窗上还别出心裁地挂上了串成一线的花朵,屋内不必燃香,也自有几分清淡幽香沁人心脾。
陈郁川同几个侍从往那最末一艘楼船走去,还未上船便在岸边瞧见数个面目熟悉的人——正是与他们一同前来的几位年轻布商。
陈郁川挑了挑眉,未曾多言。那几人也瞧见了他,当下都是心照不宣地一笑,其中一个曾与陈郁川喝过几回酒的迎上前来,十分自来熟地伸手欲搭住陈郁川的肩膀,朝他挤眉弄眼地打趣:“哟,沈贤弟今日怎么没带着你弟弟?”
陈郁川面色微有不渝,微一侧身顺势推开了那人的手,“阿卿还小。”
那人并不介意,笑着收回了手:“贤弟说的也是,沈小弟弟确实不该带到这地头来。”言罢又伸手一指身侧的雕花门廊:“既然有缘,又是为着同一事所求而来,不如一起?”
“请。”
那位“于先生”在这船上似乎很是有名,门口迎客的侍儿听一行人是来找“于先生”,当下掩口轻笑了一声,一甩桃红的袍袖:“诸位公子请随我来。”
绕过了一楼载歌载舞的莺莺燕燕,侍儿在上二楼的楼梯口停下了脚步,朝候在楼道旁的青衫小厮甜甜唤了一声:“哎,找于先生的来了。”
那是个约莫十二三的小少年,朝楼下看了一眼才应了一声,也并未下楼来迎,略显稚嫩的声音听不出多么热情:“诸位请上来就是。”
听了这话却有个二十来岁的青年蹙了蹙眉头,言辞间难掩轻蔑:“一个伺候人的,瞧着倒是傲气得很。”
他身边站在的几个青年虽未说话,瞧着也是不太高兴,只是因着有求于人到底不好多说什么,当下便跟着上去了。
陈郁川走在最后,朝几个被拦下的侍从点了点头:“等着便是。”
这二楼比起一楼又是另一番热闹,当中便是一张宽大暗红的牌桌,一众已经双眼发红的赌徒犹在拼了命地推出自己手中的筹码,一双眼睛牢牢地盯着庄家手中的骰盅,只等盅盖一揭开,便是或笑或哭的又一场演出。
陈郁川走在一旁冷眼看着,莫名便想起了谢映庐,他们在帝京城中时尚未去过赌坊,若是小九儿此刻在,必然是要好奇得不得了的吧?这么想着,他原本冷硬的面容稍有松动,神色倒是略柔和了些。
小厮将几人引到最里头的一张牌桌,这边赌得颇雅颇奇,对坐牌桌两头的人各执十二枚棋子,六白六黑,局分十二道,中间横一空间为水,放鱼两枚。博时先掷采,后行棋。棋到水处则以手边鱼饵诱鱼,若能使小鱼顺着棋道游到执饵人面前,方才可得一筹,如此行棋十二回,以筹多者为胜。
坐在靠窗一头的是个白衣青年,手边不过两根木筹,只是面上神色却是悠闲至极,小厮上前弯腰附在他耳边轻声道:“于先生,有人找您来了。”
于非抬眼看了几人一眼,笑眯眯地问:“可是今年新来的布行?”
几人点头称是,于非便扔下手中棋子,朝对面的白发老者摇了摇头:“你瞧,我又不得空闲了。”
老者也不恼,捋了捋胡须笑道:“那就等你有空再来便是。”
于非这才起身,伸手捏了捏眉心,“这地方可不是说话的好地方,我们找个清静地头慢慢商量。”
一面说着话,他一面领着几人绕过一扇屏风,大大咧咧地在黄花梨凳上坐下:“你们过来是想要我做什么?将你们引荐给两位大管事还是只在集会上出个风头?”
几人未曾料到他说话这般直白,面面相觑间,竟都没有说话。
“啧……”于非拿了桌上清茶抿了一口,似笑非笑地将目光在众人身上溜了一圈,“莫非是来找我赌六博的?我这时间可不多,诸位也瞧见了,那边还有人等着我呢。”
“在下赣州王恩洲,如今来见于先生倒不敢求得多了,只希望能在这集会上略略出彩便是。”一个青年笑着上前坐下,“我王氏布行的布料素来质地轻柔,触手如丝,若能让前来集会的各方多看两眼,那可就是再好没有的了。”
于非“哦”了一声,笑道:“那便与丝绸放在一起比比,评个……第一,阁下以为如何?”
众人闻言都是一惊,这布商集会说来没什么稀奇,重中之重就是在这各家布匹的评比之上,各以颜色、质地、绣工等分为三等品,若能在这会上拔得头筹,自然就是一年中最为畅销的布料,若是再能得两位大管事多写几笔,少不得就会被今上高看一二;但凡生意做得大的布行,没有不想在这上头争先的。
王恩洲听了也是一愣,再看向于非时笑得多少有些尴尬:“于先生说笑了……”
“说什么笑?”于非却是不满,重重搁下手中茶盏,“既然想要来,必然就得争个最好的,我不过也只能帮你入了复选前五,最后花落谁家可不归我管。”
这前五也已经是极好的名头了,王恩洲心中一喜,朝着于非就是一拱手:“多谢于先生!”
于非闲闲抬手一拦:“谢倒是不必……只是不知有什么好处?”言罢,他又将面前众人神色打量一遍,不紧不慢说道:“来找我的人实在多得很,你们寻到这里来也不知是哪个多嘴的下人支了招……既是如此有些龌蹉事儿就不可在明处了,各位还请想些法子,让我能不那么烫手地接了东西……这事情自然就成了。只一点,这动作可得快些,我若没了兴致就不干这事儿了。”他眉眼含笑,说起“龌蹉事儿”也是神态自若,并不见半点不好意思。
这话既然说开了,众人神色也就轻松许多,略作客套寒暄后,于非笑着挥挥手道:“散了吧散了吧,我这还等着六博呢。”
众人见他神色间已经多了几分不耐,也不敢多说,纷纷告辞,陈郁川却留在后头,等人散尽了,于非抬眼看他:“你怎么还不走?”
陈郁川神色淡淡,“博戏这东西在下略通一二,不知可否有幸与于先生对博?”
“有意思,”于非眯起眼睛笑了笑,“你姓甚名谁?”
“沈靖。”
于非站起身子,很是不注重仪态地伸了个懒腰,“来来来,你若是能陪我把这楼上的博戏玩个尽兴,我便……啊对了,这位沈公子可也是想要在布料比试上赢个彩头?或者见见两位管事?”
陈郁川嘴角微勾:“在下想与织造坊……谈笔生意。”
于非霎时敛了笑容,一双原本略显轻浮的双眼也收了飘忽不定的目光,定定地看着陈郁川,对方一脸坦然,片刻后倒是于非先笑了:“若是你赢了我……可以。”
作者有话要说:文中古代博戏参考六博,有改动。六博是中国古代汉族民间一种掷采行棋的博戏类游戏,是很早期的兵种棋戏,被推论象棋类游戏可能从六博演变而来。

☆、第 51 章

外皮煎得金黄脆亮肉馅生煎上撒了几点翠绿的葱花,光是闻一闻就能让人食指大动,配着一碗热气腾腾的清汤——怎么看都是在向人发出“请来吃我”的邀请吧?
“好香啊~”谢映庐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看着面前一盘刚出锅的生煎露出了十分满足的神色。也不知道他是想到了什么,又皱了皱鼻子,“幸好哥哥不在。”
“哥哥不在?若是沈贤弟在,难道就不许你吃了?”
李瑜本是戏言,不曾想谢映庐听完倒是认真点头了:“对呀,哥哥一定会说不能多吃的……”
“小少爷,您的确是不能多吃的。”谢映庐话音未落,原本一直沉默地站在他身后的阿罗忽然笑眯眯地开口:“大少爷出门前就叮嘱过了,让我们看着您的。”
“鲤鱼公子你看吧……”谢映庐丧气地垮下了肩膀,“哥哥就算不在这里,我也只能吃一点点。”
“沈贤弟这是关心你,小孩儿也的确不该吃得太撑。”李瑜笑着替他拿了个空碗放在面前,“沈小少爷当心,这生煎里头汤水多,可别烫着了。”
“我知道哥哥是为我好呀,我不会多吃的。”谢映庐笑眯眯地点了点头,拿竹筷夹起一个生煎放在勺子里,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口,果然如李瑜所说的是汤水四溢,偏甜的味道很得谢映庐的喜欢,他一口一口啃掉一个才抬头看对面坐着的李瑜:“谢谢你请我吃这样好吃的东西。”
李瑜笑着饮了一口汤:“这宣州城我来过了许多回,还知道很多好吃的,沈小少爷可要去?”
谢映庐眨了眨眼睛,面上稍微露出了一点儿犹豫的神色:“可是……我想去城里头的布料店看看……”
“你一个人去么?”李瑜有些奇怪,“沈贤弟怎么会同意?”
谢映庐指了指身后站着的几个青年:“有阿罗他们陪着我啊。”他端起汤小小啜饮一口,又继续说道:“哥哥很忙,我也想帮哥哥的忙……唔,我要去看看这城里的布都是怎样的,然后告诉哥哥去~”
小小少年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得意的神色:“我也是能帮哥哥的忙的!”
李瑜哈哈一笑,“沈贤弟怎么能有你这么个宝贝弟弟!”
谢映庐眨了眨眼睛,非常坦然地接受了对方的赞扬:“我现在要去那边的街市看看,谢谢你的招待~”
“我倒是知道几家老布号,沈小少爷可要个带路的?”
“可以吗?”谢映庐神色有些犹豫,“哥哥说不可以麻烦别人的。”
“不麻烦,我自己也是要去看看的。”李瑜笑得温和。
谢映庐立刻弯了眉眼:“那最好不过了,阿罗……”他转头看向身后的青年,“这里的生煎很好吃,给哥哥也带一客回去。”
李瑜果然没有食言,他带着谢映庐去的也正是谢映庐之前打算去的几家老店,谢映庐看着掌柜拿过来的艳色锦缎,不由得眼前一亮,触手柔软异常的锦缎上套绣了数朵月白色莲花,也不知是用的什么丝线,这莲花会随着光线变化而变幻颜色深浅,栩栩如生极尽清雅。
“好漂亮的花!”谢映庐伸手轻轻抚过花朵细密的针脚,一旁的伙计也是眉开眼笑:“那是,我们这可是祖传的手艺,沈氏的刺绣,说出去哪个不赞一声好?”
谢映庐也是连连点头:“这样好的手艺,我在家都见得不多,想来该当做贡品才是呢!”
他这看似无心的一句笑言却是霎时让身旁几人皱起了眉头,那伙计苦笑一声:“小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