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穿越架空电子书 > 梅上雪作者:匿名君(完结) >

第30部分

梅上雪作者:匿名君(完结)-第30部分

小说: 梅上雪作者:匿名君(完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做这一切的同 
 30、初诊 。。。 
 
 
  时,另辅以一日三次的汤药,不但强身健体,还有定心安神的作用,令水娘娘不至因过于刺激而使病情加重。
  
  这一步足足用去了小半个月才初见成效,到后期,便是叫她去给草堂后面那一片红景天浇水,她也能勉强做得来了。
  
  再后来,餐桌上又隔三差五地摆上盆鸭血汤之类的吃食,水娘娘居然也渐渐地肯吃了。
  
  这之后,奚吾却不急着进行下一步,每日里只是叫她按时打坐练气,水娘娘虽不明所以,倒一直是乖乖听话的。
  
  这一日,奚吾正在厨下忙着做饭,水娘娘坐在门槛上剥豆子,奚吾忽然一叠声地喊糟糕。
  
  水娘娘连忙起身问:“怎么?怎么?”
  
  奚吾满脸焦急:“师叔祖说晚上要吃猪肚粥来着,我早间却忘了买!这可怎么好?”
  
  水娘娘拎起围裙擦擦手,安抚道:“小大夫不急,村西胡大便是屠夫,他家常有卖剩的猪肠猪肚留家里自吃,现下说不定还有剩,我去问问,你别急!”
  
  奚吾点头,数了几十文钱与她,催道:“快去快去!晚了怕就没有了!”
  
  水娘娘被他催得连围裙都来不及脱,便捏着那几十文钱奔村西跑过去了。却不曾注意到,奚吾与洪景便在身后悄悄跟了下来。
  
  草堂建在山脚下,距村子颇有些距离,水娘娘每日里山路走惯,倒是走得飞快,没过一会便急匆匆地跑到了胡屠户的家。
  
  其时天色尚早,胡屠户家还未起火,他家婆娘领着女儿坐在院中缝补衣物,胡大却守着水井,正在洗刷一挂猪大肠。
  
  水娘娘一头撞了进去,慌慌张张问道:“胡叔叔,你家可还有猪肚剩下?”
  
  胡大的婆娘迎上来接住她:“哎呦,水娘娘这是大好了么?怎么今日有空过来?”
  
  水娘娘顾不上与她闲聊,只是问:“李大夫要吃猪肚粥,家里却不曾备,你家可还有卖剩下的猪肚?”
  
  胡大把猪大肠丢在盆里,直起腰,乍着两只油腻腻的胳膊答道:“今日的便没了,明早来买罢。”
  
  “那怎么来得及?若有留着自吃的,好歹让与我一个,我必重重谢你。”
  
  胡大摇头道:“没有就是没有,一头猪只得一只猪肚,今早俱卖完了。要不然,你若等得,我现杀了与你,也不要多少时候——左右过一会也要杀几头待明早将去卖。”
  
  “等得!等得!”水娘娘连忙应了。
  
  胡大的婆娘过来扯她:“咱姐俩好些日子没见,你随我到屋子里坐着等,咱俩也好说说话。”
  
  水娘娘便懵懵得跟着那婆娘进了里屋。进了屋,那婆娘只管东拉西扯地说些闲话,东家长李家短,水娘娘也有一搭无一搭地与她说话。
  
   
 30、初诊 。。。 
 
 
  那婆娘却又取出一幅细绸布,说是为女儿准备的嫁妆,只说水娘娘画得一手好花样,求她帮忙把一幅去城里买来的时新花样转到布上去,并连绵纸粉笔都备下了。水娘娘却不过,无奈应承了下来,被那婆娘拉拉扯扯地按在窗前的桌边坐下。
  
  她坐在那里,一壁与那婆娘闲说话,一壁认真对光瞄着花样,却不提防那婆娘悄悄走到窗前,猛地一把推开后窗,两扇木窗咣当一下打开,竟直通通露出窗跟前半扇血淋淋的死猪出来!
  
  那死猪肚腹破开,长长的猪肠淋淋漓漓拖在外面,血流得满身满地,红红一张口大张着,正对着水娘娘圆睁的双眼。 

作者有话要说:对水娘娘的治疗过程是我参考系统脱敏法编出来的,不要深究……




31

31、变化 。。。 
 
 
  水娘娘手中的纸笔吧嗒一声掉在桌上,胳膊却还是那么直挺挺地抬着,五指成爪,木僵在空中。一双眼睛瞪着那死猪,喘 息越来越大声,进气长出气短,胸口不断起伏,额头上一条条青筋暴起。
  
  忽听奚吾在身后大喝一声:“放松!”
  
  水娘娘脖颈僵硬着转过头去,奚吾便站在她身后,伸出手搭在她的肩膀上,厉声喝道:“不听我话么?闭眼!调整呼吸,自手开始放松!”
  
  水娘娘这段时日早习惯了唯奚吾之命是从,今日听了这话,便不由自主地随着奚吾的口令闭上双眼,吸气、呼气、吸气、呼气……
  
  洪景站在一旁看着,着实有些紧张。
  
  奚吾今日此举可谓是一步险棋,若成了,便是一大进益,若不成,只怕水娘娘会从此彻底疯掉,再也救治不得。
  
  水娘娘瘦小的身体不停地颤抖,奚吾的双手始终牢牢按在她肩上,温暖,坚定。他瘦削的身躯就那样站在水娘娘的身后,却沉稳地好似一座山,让人只觉得他是可倚靠的,可仰仗的。
  
  这是从前见不到的奚吾,以前那个终日惶恐的、自怜自艾的、缩手缩脚的奚吾似乎已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却是一个可以给予人足够安全感的男子。
  
  这样的变化当并非一日之功,在李继周身边的两年间,奚吾其实早已在悄悄地改变着,只是在今日一股脑显示出来而已。
  
  眼见得水娘娘的呼吸越来越平稳,四肢也重新变得柔软,奚吾的声音也越来越轻柔,悦耳、舒缓,如同一盏引路的明灯,慢慢引着水娘娘自扑天盖地的血色迷雾中脱了出来。
  
  忽然,水娘娘的身躯重新剧烈颤抖了起来,蓦然睁开双眼,两行热泪疯狂地涌了出来,她哽咽着转身望着奚吾,双手牢牢捉住他的衣襟:“小大夫……小大夫……我儿……我儿……我儿死了!”
  
  奚吾扶住她的肩膀,凝望着她柔声道:“哭罢,阿婆,哭罢,我会一直陪着你,甚么都不要想,尽情地哭一场罢……”
  
  水娘娘一头扑倒在奚吾的脚前,放声大哭。
  
  这是迟来了多少个月的一场哭,哭大郎的惨死,哭她命运之多蹇,哭苍天之不公。
  
  哭得天昏地暗,哭得酣畅淋漓。
  
  。
  
  村里人其实早已对水娘娘的康复不抱任何希望,只盼着能有人收留这个疯婆娘,换他人一个安生日子。谁知那次大哭过后不久,水娘娘竟当真好了,每日里又开始早出晚归地卖水,脸色红润,神色平和。虽然偶尔提起大郎还会背转身抹抹眼泪,却已是正常人的样子。这可着实让他们吃惊不小,打听了一番更惊讶,原来治好水娘娘的竟不是李继周,而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大夫。于 
 31、变化 。。。 
 
 
  是十里八村便纷纷传开了这样的话——李家草堂原有个老神医,现如今又出了个小神医,竟能把疯了的人治好。
  
  这传言虽有些夸大,洪景还是甚为欣慰,李继周事后对奚吾这次诊病却只给了二字评语:“还行。”只是在这之后,倒肯偶尔让奚吾接些病患,开方子诊病了。
  
  别人的夸奖奚吾可以不放在心上,李继周此举则当真与他不小的欣喜。先前在江宁城他也治过不少病患,却从未有过这样的兴奋之情,仿佛初出茅庐的小子,第一次接诊那天晚上,竟忍不住跑去恭州城里买了一小坛酒,几包下酒菜,扯着洪景一起庆祝。洪景许多年不曾吃过这许多酒,那天居然也肯陪着他发疯。二人把一坛酒吃了个干干净净,第二日不免醉卧不起,被李继周骂了个狗血喷头。
  
  既开始了坐堂诊病的日子,奚吾便愈加忙碌起来,从早到晚手不得闲,只是到了晚间,夜凉如水,繁星满天,他勉力支撑着洗漱干净,疲惫不堪地扯开被子要入睡时,便仍旧会想起子文来。
  不知这两年子文过得如何?为什么这许久,却连只言片语都不曾传过来?京里可发生了甚么事情?平安……现如今又怎样?
  
  他不晓得要等到几时才得再见子文一面,这样的遥遥思念,竟似乎是全无尽头的。只是现在若独个寻过去,又不晓得会不会徒惹麻烦,毕竟先前自家被刺杀下毒,子文分说得很清楚,这是九王想借毒要挟,要子文为他做甚么事。此番诈死隐居,安生了两年有余,若寻去京里,被九王发现他未死,不晓得又会惹出甚么祸事来?
  
  便在他这边纠结百端,忧思重重的时节,草堂这里却出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
  
  这一日,汴京城中来了些人,千里迢迢直奔恭州城找到了洪景的药局,指名道姓要他进京,为六王妃诊病。然洪景所长乃是幼科,名气也不大,连他在恭州城开药局都很少有人晓得,京中来的人却偏偏要请他去为王妃诊病,这其中,莫非有诈?
  
  洪景推说要准备药材器物,留那几人住了下来,晚上设宴请他们时加意探听了一下,那几个人却语焉不详,只说六王妃得了病,翰林医官院的太医们已束手无策,因此推举天下名医赴京为王妃诊病,这其中,便有洪景的名字。
  
  洪景更是觉得蹊跷。
  
  李继周隐居恭州多年,此事外间虽不传,宫中的人却定是晓得的,若当真王妃病重,怎会无人来相请李继周?虽然李继周未必肯出诊,但试上一试却没甚么坏处,总比胡乱抓些有名无名的大夫去诊病要有希望得多。此时这些人到了恭州地界,只说要请自家进京,却连提都不曾提李继周半个字,的是怪事。
  
  这其中 
 31、变化 。。。 
 
 
  必有内幕,只是现下与京中音讯断绝,却不晓得究竟是甚么事情,李继周也无法,只好让洪景小心行事,进京且不忙去寻子文,总要打听清楚才好。
  
  京中来人领头的似乎是个公公,年岁已老,嗓音尖细,神态虽然恭谨,举手投足间却总有些掩饰不住的气势。看他与旁人说话,似乎在京中也是个有身份的人,只是不晓得是出自宫中,还是出自王府。李继周一再嘱咐洪景,一路上对此人一定要多加注意。洪景笑着应了,要他不必担心,又吩咐奚吾好生伺候师叔祖,便拎着药箱子与那些人一道上了马车。
  
  平素洪景也时常一人出门,他此次进京,又是同许多大夫一道会诊。今上秉承先帝理念,以仁厚治国,六王妃即便病重难愈,想来也不会让这许多大夫一道陪葬。奚吾一再如此宽慰,李继周却仍觉得心神不宁,坐立不安了几日,终于耐不住收拾了包裹,命小灰小白两个看家,便拉着奚吾悄悄出城而去。
  
  两年不曾出得恭州地界,竟日里在草堂周围打转,此番出城,奚吾虽然挂心师父安危,然走在路上,但见山川秀美林鸟惊飞,还是颇觉心怀舒畅。
  
  洪景一行弃水路而走陆路,自恭州北上,向巴州过去,说是还要请上巴州几位名医一道进京。他们坐马车,本来比他二人步行快得多,但马车宽大,只好走官道,那些人又娇贵,白天要休息几次吃水吃茶不说,不曾入夜便要寻个宿头歇下。他二人则穿山越岭走小径,早起顶着晨露而行,夜来踏月急追,累了便在林中和衣而卧。如此一路疾走,没几天便赶了上去,山路蜿蜒,有时便能望见远远的山下官道上几辆马车车轮带起的滚滚烟尘。过不上一个月,他们索性抢到了洪景一行的前面,终于得以在个叫做丰水的小镇上歇了下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