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我的老婆是重生的 >

第287部分

我的老婆是重生的-第287部分

小说: 我的老婆是重生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董洁抚掌大笑,“说的好,他该出出血了。趁着过年,大家都放假,约出来聚聚,就说五阿哥做东,请大家务必赏脸,地方可不能马虎……” 
  “好哇,就知道你们一个个没安好心眼,”伍阿哥财大气粗的挥手道:“行,我请客。不过这话说回来,浩然,你看我都要做爸爸了,咱们可是同龄人,你到底啥时候结婚——” 
  曹浩然指着康康道:“这你得问她,这事她说了算。” 
  “瞧你这点出息,真给咱爷们丢份,这还没结婚哪,就被管的死死的。” 
  康康斜睨他道:“嗯,改天我得找伍嫂好好谈谈,看看你在家里是怎么个爷们法。” 
  伍阿哥摊摊手,“你嫂子人多温柔啊,我们家大事从来都是我做主……我说康康啊,你和浩然从校园就开始恋爱长跑,跑到现在,就是马拉松它也该到终点了吧?再不嫁人,你的青春可就耗没了,到时候穿起婚妙都不漂亮……”他向后仰,躲过她团起扔过来的一个纸球,“好好好,我说错话了,我们康康小姐再过十年结婚也不晚,仍然是一朵漂亮的喇叭花……” 
  曹浩然拉住康康的手,“别理他,他那张嘴没个正形。” 
  伍阿哥正想反驳,放在衣兜的电话响了。 
  急忙接起来,“老婆……哦,会开完了,我马上就回去……不用,没什么事,要聚也不是现在,大家都忙着为过年做准备……有什么想吃的没有?我顺路给你买回去。外面冷,我出门时,咱楼下不知哪户人家不道德,往楼下泼了一桶水,现在都结成冰了,你可千万别出门,小心摔着……就是,天这么冷,老人孩子出出进进的,也不替人家想想……你别收拾了,我又不在家,你一个人磕着碰着了怎么办,妈下午来……” 
  又嘱咐这个又叮嘱那个,好半天才舍得挂上电话。康康凑过去问:“五阿哥,敢情你那律师的好口才都用在这上面了呀?这么婆婆妈妈,嫂子没嫌你烦呐?” 
  “去去,边去。”伍阿哥心情好,不跟她计较,“你也有怀孕做母亲的一天,到时候你就知道了。我就不信了,到时候你会嫌浩然罗嗦,只怕哪,浩然真不罗嗦了,你反而会饶不了他。” 
  曹浩然笑:“五阿哥,你就别当着我们的面做出模范丈夫那一套了,你这样我会很有压力,将来还不得被康康拿着跟你比呀。” 
  “你不懂,这女人怀孕可真不容易,肚子一天天变大,压迫的人腰酸背痛,晚上睡觉都睡不踏实,胃口也变的很奇怪……她们得受足十个月的苦,咱们男人只等着做爸爸了,平时还不得尽尽心哪?孩子可是两个人的。” 
  伍阿哥拿起外套,急不可待的站起身:“没啥事了吧?那我先走了啊,老婆还在家等着我呢。” 
  董洁微有感触:人家怀孕,陈雪也怀孕,却真正是两重天了,可见女人嫁没嫁对人,真的是十分重要…… 
  还没寻思完,她的电话也响了。 
  “哥?嗯,这边事情结束了……你不用上来了,我自己下去……他们呀,”董洁抬头,看到康康向她打个手势,与曹浩然并肩往他的办公室走,“刚走,不打扰他们俩了,等过年的时候再聚……好,我这就下去。” 
  大山等在门口,手里拿着她上去前放在车里的围巾,看到她过来,提前把门拉开。 
  一股冷空气立刻袭卷而来,董洁情不自禁的连打两个寒颤。 
  “很冷吧?”大山给她围上围巾,环住她的肩小跑数步,钻进车里,“咱们去爷爷家,中午吃火锅,下午大家一起去办置年货……” 
  车子在北京的大街小巷穿行。到处是人,手里吃的用的穿的提着各种年货,到处洋溢着浓郁的年味……渐渐的,空中飘起了零星的雪花,连雪花都来凑热闹了。 
  过年了。 
  大雪小雪又是一年。     
第三百五十章 土地补偿款(一)   
  他叫钱家宝,名字有钱有宝,家里却穷的要死。 
  今年二十五岁了,依旧是一个人,这在他们西北乡下这块儿,实实在在是个大龄青年,这块人结婚都早。 
  钱家宝初二那年辍的学。 
  没办法,就一个字——穷。穷人可以有志气,人家吃肉,咱家吃菜,吃不起青菜,野菜添些水煮着吃一样能哄饱肚子。 
  可是活着,仅仅对付了温饱又管什么事?上学是需要钱的,盐醋都不能接续的家庭,哪里凑学费去? 
  更何况,为了给父亲治病,家里欠了一屁股饥荒,别说年底债主上门的时候,母亲弯着腰,连连跟人家赔笑赔小心,平日里,一些人家也当面嘀咕,后悔不该当初借钱出去,这嘴上老说还还还,什么时候能还上呢? 
  母亲在村子里,连头都抬不起来。 
  钱家宝初时也气,刚从学校辍学那会儿,发狠要赚钱,一定得把钱还上,再不看人家的脸色,听人家的冷言冷语,还上钱,再不与他们往来。 
  后来年纪稍大了些,知道求生不易,将心比心,也便能够了解,村人不是存了啥坏心眼,只是大家生计都难,恨不能一分钱掰做两半花,当时嘴省肚挪省出一点钱借给他们家应急,后来这些钱老还不上,别人家过日子也有短处难处凑不过手的时候,免不了常常惦记着,嘴里唠叨着。 
  钱家宝曾经也是个有志向的孩子。 
  少年时求学。学习非常刻苦,成绩优秀,父母省吃俭用送他进了初中。 
  大学是不敢想的。读完初中,还有高中,时间委实太长。钱家宝想考中专。 
  倒退回十年前。那年月,对农家地孩子来说,考上中专,一辈子就有了保障,毕业后国家包分配工作,怎么着也能捧个铁饭碗,再不用土里刨食。看老天爷脸色过活。 
  初三就可以考了。钱家宝读初二的时候,闲下来爷俩蹲在院子里合计:再熬一年,再苦再累都不怕,单等明年他考学,考上中专,这往后的日子就有了盼头…… 
  为了给儿子凑学费,为了给天天苦读到半夜地儿子吃点可口的,钱家宝他爹肩挑背扛。长途跋涉走路进城,希望能把粮食卖个好一点的价钱。 
  路上出了意外,被一辆惊了马的横冲直撞的车给扫进沟里,一同被撞飞的粮食口袋,勾住了一块石头,正正砸到背上…… 
  事主趁着无人逃逸,还是过路的好心人发现混身是血的钱父,找到些人搭把手把他送进医院。 
  钱母接到信时。犹如晴天霹雳。丈夫躺在医院里。生死不知,医院催着交费。那笔钱对本就一贫如洗的家来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挨家挨户借,借遍了亲戚,也借遍了村里几乎是所有的人家。 
  还是不够,连一半都没凑够。 
  对付着先交上去,怎么样也得先救命呀。 
  几天后,钱父终于醒了过来,下半身完全失去了知觉。 
  嘱咐媳妇到他出事的地方打听,是谁家地马车闯的祸。 
  根本就没得一点消息。那地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出事前钱父闷头赶路,事发突然,出事时钱父自己都不知道车主长的啥模样。 
  夫妻俩个长吁短叹,坐困愁城,一点办法没有。 
  钱家宝生就的倔脾气,他要是知道这事,肯定要踏遍四里八乡去找人。问题是,事情过去了这么久,人证物证他们一样拿不出来,别说找不到事主,即便是找到了人,人家不承认你有啥招? 
  思前想后,夫妻俩把事情瞒了下来,只说是赶路太累,不小心自己跌进沟里出的意外。 
  就这样,一家人的中专梦,从此成了泡影。钱家宝辍学了。 
  生活自此来了个大转弯。没钱继续求医,父亲不得不出院,瘫痪在床。打那时起到现在,不管一家人多么努力,却还是家徒四壁。 
  一晃眼,钱家宝渐渐也到了说亲的年纪。 
  自辍学起,本就要强的孩子,变地更加沉默寡言。整日里只知埋头做活,不言语。 
  真是可惜了,村里人背后说,人强命不强,好好的一个孩子,被耽误了。 
  的确是被耽误了,不单单是学业前程,还有亲事。 
  小伙子是不错,可驾不住家里实在太穷。穷点也没关系,别家的日子也不见得好过多少,可问题是,他家里还有一个瘫痪在床的公爹,不但做不得活计,还得旁人照料。 
  要说照料,上面有婆母,也用不着做媳妇的多操心,至多平日里跟着搭把手的事。问题是,钱家宝一早放话出来:爹是为了他上学受的伤,这辈子他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攒钱给他爹瞧病! 
  本来嘛,出不起彩礼钱,日子久了慢慢访,总有姑娘冲着小伙子人好的,说不定就肯了。可这再好地姑娘,彩礼上不计较,家里欠了饥荒,也肯慢慢一点点帮着还。可,攒钱治病? 
  那得到啥年月? 
  由于贫困,在他们这里生存是第一位的需要,看病已经退居次要地位,成了一种奢求。常兴是家里人有病了,只能扛着,实在扛不过去,就自己买点药;小病拖大了,他们就只能等待死亡…… 
  不管做娘的怎么劝,钱家宝说什么都不低头,左右就是一句话:他要给他爹瞧病! 
  就冲他这句话,谁都知道老钱家有个孝顺儿子,可谁都不肯把闺女嫁过来——那日子还有个盼头?还不得受一辈子穷? 
  当地早些年流行一种“换亲”。 
  就是我家的儿子娶了你家的闺女,你家的儿子娶我家的闺女。这样谁也甭嫌谁穷,都合理解决了个人的婚姻问题。 
  然而换亲,一娶一嫁。并不是表面上那么公平的。 
  要么是儿子有某种残疾,做父母的为了传后,用闺女换个媳妇;要么是家里穷的实在揭不开锅的,没闺女肯嫁,最后只好换亲。 
  这几年这种旧俗慢慢少了,可少归少,仍有人家这么做。 
  钱家宝有个姐姐,比他大两岁。勤劳、踏实、本分,人长的挺不错。 
  看到钱母为儿子的婚事发愁,就有人给出主意:换亲! 
  媒人撮合的一方。对方那个男的是个半傻子。只晓得瞧着女人呵呵傻笑流口水;妹妹瞅着倒挺老实的,像是个过日子的人。 
  见面的那天,姐姐不愿意,她哭了一宿,钱母也劝了一宿。 
  “妮呀,妈知道你不愿意,妈也不愿意呀,可你瞧瞧咱这个家。再想想你弟弟……自打你爸病在床上,妈撑不起这个家,怎么办,能怎么办呢?家宝是咱们这个家唯一地指望。他打小要强,可到底强不过命去,这几年他的日子是怎么熬的,妮呀,你这个做姐姐的看在眼里。就不心疼吗?错过了这茬。你弟他什么时候能娶上媳妇……” 
  钱家宝一宿没睡,一颗心犹如放在油锅里反复的煎来煎去。 
  第二天。姐姐红肿着眼睛,说她乐意,她嫁。钱家宝二话没说,把媒人喊过来,清清楚楚的表示道:他不乐意! 
  他不想靠牺牲姐姐一辈子的幸福结这个婚,也不想让自己的下一代,重复自己地命运,他养不起孩子! 
  姐姐后来嫁给了邻村一个当兵退伍的青年,日子穷归穷,俩口子却也过的和和美美。女婿人不错,平时有啥吃的用的,都肯补贴钱家,赶上农忙,小夫妻俩忙完自家地里的活就来帮着丈人家忙活。婚后第二年,家里添了个大胖小子。 
  外孙给这个被贫困的笼罩的家,添了唯一地一抹阳光。每每抱着外孙,钱母欣慰之余,想到至今仍然单蹦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