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现代都市电子书 > 商途漫漫 >

第33部分

商途漫漫-第33部分

小说: 商途漫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动态情况下数学模型的软件结构。他都忘记了自己是在读博士,还需要向自己的导师提交他的项目进行情况,以至于他的工作情况无人了解。
    直到后来,他的导师都有点着急,打电话给他要求他提交相关资料,王思华才记起自己还在读博士这回事。
    自从欧阳展了解了王思华他们的项目,特别是看了视频处理前面的效果对比后,积极鼓动王思华不要读博士了。就专门研究这个课题。王思华当时没有当场答应,只说会考虑考虑。但过去好多天随着他的研究。他发现要纯粹用软件来实现信息噪音的实时排除是不可能的,即使有大型计算机也不行,主要是软件系统的运行速度无法跟上,数学模型中的几个子模快之间的数据交换就要耽误不少时间,只要一个模块的速度慢了或者子模块之间的数据交换不同步,整个系统就会混乱,采集的数据就会彻底破坏。
    静态数据处理因为可以在各模块之间执行分时处理,对时间和同步要求不高,所以没有什么问题。可以说同样是降低噪音净化信号,静态数据处理数学模型和动态数据处理数学模型简直就是二个不同的概念。
    王思华终于明白自己还有很远的路要走,针对动态数据处理必须设计专门的集成电路芯片。
    王思华的研究遇到了困难,黄浩炜参与导师雷特教授的那个试验开始进展也不顺利,或者说试验并没有达到他们预想的效果。
    作为一个几乎相当于局外人的黄浩炜他只是为这些博士和教授们打打下手,记录和整理一些数据。收拾仪器仪表。黄浩炜自己有很多新的想法,大部分被导师融合在他的试验中了,但是相关效果并不理想,不过他的能力得到了导师雷特和其他人的认可。
    试验中,黄浩炜总感觉到做法,自己的思路总被他们修改后再接受并应用到试验中。黄浩炜有时感到很委屈,想提出完全按自己的见解来。却被导师多次出言阻止。
    事后导师解释说是因为黄浩炜的观点几乎是推翻了他们试验的立足点。他们的试验本来是观测和判断金属晶体的生长方式对金属纤维的性能影响,而黄浩炜的意见则是在金属纤维中掺入其他元素并研究其晶体生长。那么这类试验就可以归于杂质对金属纤维的性能影响。如果完全按黄浩炜的观点来,就等于是进行新的试验,这是别的实验室和其他专家研究的事情,至少是另外一个研究课题,除了黄浩炜外其他人都没有这个思想准备,也没有相关的试验和验证步骤。
    显然黄浩炜的想法有点一厢情愿,黄浩炜心目中的研究与雷特他们的研究完全不是同一个概念。
    黄浩炜冷静下来一想,便发现发现导师的说法有道理。也明白了他和他们之间的区别:导师他们是做学术研究的,大学不是企业那样过于强调商用化,不是纯粹为了提高金属纤维的性能而开展的研究或试验。教授们是为了研究物质的本质,属于基础性研究,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不是为了某个特定的产品或材料。
    而黄浩炜自己的试验目的的找出一种性能优异的金属纤维。
    导师和他的同学属于学院派的,而黄浩炜却属于企业派的。
    黄浩炜没有怨天尤人更没有自卑。他认为与其研究那些高深的理论还不如找到一种好的材料。从这方面来说,黄浩炜更喜欢的是论文《关于碳元素对金属纤维性能的影响》的作者艾克这类应用研究专家。所以他将导师们试验得出的数据寄送给艾克,并将自己的一些想法也附在这些数据的后面向他请教。当然寄送这些数据得到了导师的同意。
    论文的作者艾克很快就回了信,先是充分肯定了黄浩炜的那些新颖的想法,同时也替黄浩炜的导师雷特做了辩护,辩护的理由也是说应用研究和理论研究的不同。他鼓励黄浩炜说服导师雷特同意黄浩炜自己为主进行相关应用方面研究,同时热心的艾克还细心的指出黄浩炜思路、想法中存在的问题,也以多年研究的经验告诉他最好使用哪些仪器、仪表和工具做试验,提醒黄浩炜注意研究一下他以前发过来的数据。特别是那些失败的数据,以免重蹈覆辙。
    艾克还向黄浩炜的导师雷特和学院领导写了推荐信,建议学院尽可能的满足黄浩炜的试验条件,他个人认为黄浩炜的思路很新颖,很有前途。鼓励,黄浩炜的雄心一下膨胀起来。他挤出时间理清了自己的思路,写了一份进行新试验的可行性报告,邮寄给艾克并经他修改之后,黄浩炜将这份报告交给他的导师雷特。
    导师雷特很爽快的答应了他,并与他一起联合向学校领导写了试验申请报告。由于有艾克的推荐。学校领导同意了以黄浩炜为主组建试验小组,导师雷特的一个从美国著名大学博士毕业的同事成了他的助手。而导师雷特、黄浩炜的同学斯特贝尔成了他的手下。当然雷特这个手下几乎是名义上的,因为他有自己的那个试验还没有完成。对黄浩炜的试验只能付出一点点精力和时间。
    一个在读研究生有一个博士生助手,这在学校并不多见,自然令黄浩炜非常激动。不过在黄浩炜自豪和激动之余,也悲哀的发现时间真的不够用。黄浩炜的试验刚好是介于艾克先生的元素对金属纤维的性能影响和导师雷特的结晶对金属纤维的性能影响之间的研究领域。也可以是说是揉合二者使之在同一个试验中体现,所以艾克愿意帮助他而雷特愿意参与他的试验。
    当黄浩炜沉浸于他的研究的时候,越来越多的网民开始质疑金海豚打捞公司的打捞行动,网站流量也开始下降。这时“海底战士”及时发表了一篇文章:《最不可能的可能》。文章中说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海底战士”确定银鲨鱼号潜艇的沉没的点最大可能是沉没在悉梨市附近,也有可能是沉没在澳大利亚的东北部海域大堡礁一带。
    此文一出来。立即招来无数的谩骂。骂得最凶的是那些专家和自以为有点知识的军事爱好者,他们从正反两方面证明潜艇不可能沉没在悉梨市一带。
    大多数网民则持观望的态度。内心里是反对“海底战士”,但出于一惯以来的信任,他们都保持着沉默。
    网站马上站出来宣布无条件支持“海底战士”的观点,并宣布已通知海底打捞船,而打捞船在接到公司的命令后正在返航途中。另外,网站还宣布那艘一家公司赞助的新海底打捞船号已经完成新主动声呐的换装,正式加入寻找失踪潜艇的行列。
    当专家们继续大骂、大部分网民观望而失踪者家属忐忑不安的时候,“海底战士”再次爆出猛料:说他通过很多时间的寻找。终于从民间寻到了一枚来自于银鲨鱼号潜艇官兵的身份识别牌。它是从一位居住在悉梨市北部一个小镇里的老渔民手里获得的。该渔民声称是多年前拖网捕鱼时。虽然不知道它是什么,但看它银光闪闪就一直带在身
    “海底战士”将该身份识别牌的正、反面图像都贴在网站上。
    就在很多专家和军事爱好者置疑这个身份识别牌的真实性时,一个记者从美国海军部得到确实信息:该身份识别牌肯定来自于失踪的银鲨鱼号潜艇上。
    海军部官员说:“该识别牌正面有可能是仿造,因为世界上知道银鲨鱼号潜艇的舷号为舷徽为一只鲨鱼的人很多,虽然识别牌中的鲨鱼图案下巴处有不同的标记。但有心人还是能注意到。但背面绝对不可能仿造,背面的十八位英文字母、数字和特殊的符号混合在一起的秘密代码是机密,只有配带者本人知道。其实可以说是本人看见过也不一定能记得住,这十八位代码杂乱排列无规律可寻。经过海军部对这些字符串与海军部存档的资料进行对照,认为它是真实的。”
    这下所有专家都闭了嘴,只有一个专家酸溜溜的在网站留言道:“海底战士是一个幽灵,我们这些活生生的的球人无法与他相比。”
    这样一来网民的真诚度大增,网站的流量再次猛升。
    美国最大的新闻机构派来了庞大的记者采访团,租用直亚的记者自然也不敢落后,纷纷租直升飞机或船只围着那艘新打捞船拍摄。
    张军将那条旧打捞船交给已经象模象样的何阳后乘飞机过来,接过了新船的指挥权,开始用新式主动声呐“认真”的扫描海底的情况,每天的扫描情况都在网站上向网民直播。
    这时,赞助费也直线上升,很多企业要求对这次行动进行有偿命名。从吃、穿、住所涉及到的商品都有人赞助。一家生产洗水发的厂家也要求提供赞助,说是打捞船上的人出海后要洗澡。只要接受他们的赞助,他们愿意免费提供给金海豚公司所有员工三年所需的洗发水,唯一条件就是在打捞船上挂一横幅。上书“XXX洗发水洗后使人精神焕发”就行。
    欧阳展对于挂一张横幅就能换回三年的洗发水自然不反对,而且还故意放出风声。
    不久。他就尝到了说不出的苦,日日夜夜有人骚扰他。或电话或电报或信件或干脆堵在他的办公室或公寓门口,连上厕所都有人在外面等候。
    很快张军也打来电话来骂欧阳展的娘了,因为打捞船上能挂东西的的方都被挂上了横幅或广告牌,张军和那些海员都被掩埋在一堆花花绿绿的布条和纸板中。严重妨碍了他们的自由和工作。作是假的,但对他们自由行动确确实实带来了不便。因为合同的限制,张军和海员又不能损坏这些广告条幅和广告牌,使本来开心的度假之旅变得窝火极了。
    张军骂完之后,看了打捞船的图片和视频的网民也开始大骂网站,说是一条漂亮的打捞船被贪心的网站变成了垃圾堆,看起来就恶心。赞助打捞船的公司和那些掏了赞助费的失踪者家属也是义愤填膺。纷纷谴责网站要钱不要脸。
    欧阳展讪笑几次后总算停止了广告的接收。吴海的家里和院子里的赞助的各种东西堆积如山:有贵重的如几十万澳元的汽车,也有一大箱也值不了几个钱的卫生纸。
    吴海等人每次看见欧阳展都是大骂他一声奸商。
    最后。伤心的欧阳展干脆回学校去老老实实读书、手机也给关了。欧阳展这才清净了一些。
    当何阳指挥的那艘旧打捞船“日夜兼程”从北方赶来与号汇合后,欧阳展再次跑回吴海的家,顶着何阳的骂声和众人的讥笑,又开始大肆收取企业赞助。
    其结果显而易见:旧打捞船也开始慢慢变得花花绿绿起来。
    在这段时间里,美国记者想尽了无数的办法想挖出“海底战士”是谁,也想找到那个别牌的老渔民。但负责接待这些记者的马骥毫无商量的口气道:“根据对方的要求我们不能泄露他的IP的址。而且我们的网站也没有记录他的I的址。”
    对于捞起身份识别牌的老渔民,徐丽摇头道:“这是网民海底战士私下找的,我们连海底战士是谁都不知道。更无从谈起知道这个老渔民了。自从这个身份识别牌被美国海军部确认是真的后,我们在网上多次请求海底战士接受我们的邀请参加与网友的见面会,也想通过他邀请那个老渔民来接受我们的奖励。但海底战士一直没有给予我们任何回答。所以很遗憾。我们也希望各个媒体帮助我们找到他们。”
    等记者失望的离开后,马骥笑着对徐丽道:“徐妖精,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