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1895淘金国度 >

第1453部分

1895淘金国度-第1453部分

小说: 1895淘金国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几乎所有对同盟国宣战并提供了军队的中南美国家都将加入这一战区作战,军队组成可说是相对复杂的,阿拉斯加作为主力占了85左右,剩下的15的军队都是由中南美其他国家提供的。
  当然中南美宣战的国家是很多,但有些是宣战不参战,即为联合国军的行动提供过境,短期驻扎,后勤援助,医疗救援服务外,并不直接提供作战军队,如巴西,阿根廷,还有一些国家则是国力太弱,本身军队就少,所以无法提供军队,即便有也只是数百人甚至数十人的象征性部队。
  特别是像哥斯达黎加和尼加拉瓜这样的国家,他们本身的国防安全都是依靠阿拉斯加在两国的驻军来提供,本身的军队只有数百人的治安军,就算全部派去参战也起不到什么大作用,所有干脆没有派兵,但在救援、后勤、驻地、过境方面会提供最大的方便,所以其作用反而比巴西,阿根廷这些只提供有限度帮助的宣战国更大一些。
  还有一些是担心被借故吞并而被迫选择投入一个阵营的,以期买一个护身符,对战后的利益瓜分也没有什么妄想,所以他们宣战只是一个被动性的,自然也不会派出什么太多的军队。连其他救援物资帮助都只是象征性的,可以说真正是打酱油的角色。其实包括巴西和阿根廷都是这一类型,只是他们国力稍强,只要他们宣战,在政治上也是有一定分量的。
  中南美真正有一定实力又愿意提供较大规模军队参战的其实只有两个国家,即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这两个国家人口相对较多,加上与阿拉斯加的经济合作有一定年份了,所以经济实力都比较好,加上他们邻加勒比地区,对加勒比海上的一些英美法荷殖民地有些野心,所以出兵比较积极。
  其中委内瑞拉最为积极,他们想得到就扼守在他们北部近海外的荷属阿鲁巴岛,荷属安得列斯群岛以及英属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岛,所以这次出兵最为迅速,数量也最多,派出一万五千人的部队,而且是其国防军的绝对主力。
  哥伦比亚则对加勒比海区内的几个小岛有些野心,加上做为目前与阿拉斯加合作最深的南美国家,也是中南美现在在海约国的领头国家,光是为了未来在海约国和联合国中的地位,他们也必须积极出兵。
  所以最后哥伦比亚派出了近万军队,而且也是主力部队,绝不是充数的(如果派出的部队太弱,打了败仗,岂不是让这个海约国的中南美带头大哥丢了面子)。
  除了这两个国家,还有一个厄瓜多尔,虽然国力远不能和资源丰富,国土面积大,人口也较多的委、哥两国相比,但因为租借了科隆群岛给阿拉斯加的缘故,得到了阿拉斯加相对较大的帮助,正式加入海约国后,其经济发展速度也是比较快的,当然政治也远比以前稳定了许多,强势的军政府势力早在阿拉斯加帮助下连根拔除,相对温和的文人政府掌握了厄瓜多尔的绝对权利。
  也是因为经济实力较强,人口也不算太少,军队也有一定战斗力,所以这次厄瓜多尔也是除委、哥两国外唯一一个派出了较大规模军队的国家。
  其派出军队总数达到了两千人左右,而且是一支武装了阿拉斯加装备的其国内唯一一个机械化团,战斗力是非常强的。
  除这三国外,其他宣战的中南美国家派出的作战部队加起来的总数都不到五百人,最多的一个尼加拉瓜也不到两百人,且不是纯粹的作战部队,而是一个工兵连。
  不过这一战区其实同盟国军队数量并不算多,有了阿拉斯加派出的第38集团军和四个海军陆战队师,一个空军师加上两万多中南美军队也足够用了。反而各个国家派出军队太多还容易引起纷争,会更加难以协调。
  不过因为这一战区的作战任务虽然不算太重,但所负责的地域相对分散,且多为小岛,英美等国的海军还有一定反抗能力,所以这一战区专门配备了一支特混舰队,即第三特混舰队。
  阿拉斯加现在有四支负责进攻的特混舰队,其中第一特混舰队主要负责北大西洋、地中海和印度洋的海上作战,而第二特混舰队则主要将在东南亚作战和南太平洋作战,同样也有可能进入印度洋,所以同样可能涉及几大战区,至于第四特混舰队主要负责负责南大西洋,也有可能进入非洲东部的印度洋区域,甚至未来也有可能进入南太平洋协同作战。所有这三大舰队都没有确切的战区归属,基本上由海军直接指挥,只是涉及与某战区陆空军协同的时候,将会临时接受作战时所处战区的指挥,配合陆、空军作战。
  而只有第三特混舰队是从一开始就直接划入加勒比战区,不由海军直接负责指挥的。
  第三特混舰队虽没有斜角甲板航母,但却拥有18艘导弹舰以及阿瓦琴号和千岛号两艘先进的直通甲板舰母以及5艘护航航母,加上其他的大小战舰也有上百艘之多,凭借这股力量,基本上已经可以保证他们压制住加勒比和中南美的英美海军力量了。
  这个战区的总司令由中央军区司令严石元帅担任,另外还拥有德迈尔大将等精兵强将,总体实力并不弱。
  其三则是中东战区,中东战区基本上以阿拉斯加军队为主,加上土耳其、保加利亚的部分军队以及中亚和东俄东乌等前苏联国家提供的少部分军队。
  这个战区主要负责整个中东地区,包括波斯湾,伊拉克,伊朗,巴勒斯坦等国家和地区,严格来说,这里的英美军队实力不算太强了,而阿拉斯加却可以同时集中北高加索军区和地中海联指及部分乌拉尔军区的主力部队,兵力可达百万之众,所以这里的作战任务并不算太重。
  不过考虑到相邻的缅印战区作战任务会很重,可能会出现一些意外,所以中东战区在未来可能还会协助缅印战区作战。
  中东战区的总司令原本是任命的老帅吉姆。梅森,不过梅森以自己年纪太大,精力有限,加之高加索地区还有前苏联国家需要兼顾,为免发生意为由,他坚持自己仍然坐镇北高加索为战区负责一些后勤事务,推荐了地中海最高司令习正保担任这一战区司令。
  最后这个建议自然被叶枫所接受,加上地中海的主要战略要地都已经被阿拉斯加夺取,所以叶枫也就此宣布撤消了地中海最高司令部,原最高司令习正保担任中东战区总司令,拥有梅森和顾项鹏这样的将帅,这一战区的指挥力量自然是很强大的,加上这里的任务并不算重,所以相对来说,对这一战区,叶枫也是最放心。
  事实上对这一战区,德意等国伸手难及,虽然眼热这里越来越多的石油资源,但现在他们没有过多的兵力也没有能力到这里来分一口肉,所以也只能忍痛让给了阿拉斯加。
  但叶枫心里却是有着一个算盘的,这片沙漠之下简直就是埋着数不尽的财富,绝不是现在的任何人可以想像的到的。
  就算德意不让,叶枫也会尽一切能力争取,也正是因为这样,这里同盟国军队不算多,进攻任务不算重,叶枫却集中了近百万军队用于这一战区的原因,就是要速战速决,他不想发生任何意外。而且这里虽然同盟国军队不多,但伊斯兰教势力根深蒂因,民族和宗教矛盾极多,只有足够的军事力量,才能保证拿下这里后稳定住这里的局势。
  他可不想前脚打跑了同盟国军队,后脚就陷入了无穷尽的伊斯兰宗教和阿拉伯国家的各种矛盾当中不可自拔。他要快刀斩乱麻,拿下这里后,以绝对实力定下这里的未来大局,不听话的要反抗的他不介意干脆就此抹除。
  相比海约国控制三个战区,轴心国独立控制的就只有一个战区,即北非战区。
  事实上这个战区还是轴心国自己竭力争取的,原本这里是要成立一个由整个联合国阵营控制的大战区即地中海战区的。
  但最终考虑到了德意等国的诉求,加上阿拉斯加想要的地中海主要战略要地已经基本拿下,北非的轴心国势力本就比较强,也没有必要再与德意过分撕破脸去争了,所以地中海战区并没有成立,不过考虑到苏伊士运河的存在,双方在此进行了比较正式的严格划分。
  即苏伊士运河以西的埃及地区,加上苏丹以及意大利一直眼热的东北非的苏丹、索马里、吉布提以及本属中北非的乍得、尼日美、马里都属于轴心国控制的北非战区的作战范围。
  而苏伊运河以东的埃及西奈半岛则划归了阿拉斯加控制的中东战区。这事实上也就等于划分了未来苏伊士运河的归属,即由国际共管,或者说两大阵营共管更恰当。
  最后剩下的两个战区则是真正的由联合国这个大阵营共同负责的。当然因为涉及两大阵营的合作,所有事先就出兵力量的多寡而进行了利益的严格划分。共同作战,但利益却是在事先就划分好了,甚至细分到了某个国家。为的就是以免在战时产生纷争,影响了战区内各国军队的团结和合作而导致不必要的损失或失败,进而影响到大局。
  这两大战区中第一个就是东南亚战区,事实上这个战区主要由海约国的阿拉斯加和中国军队组成,说是阿中联军更为恰当。但难就难在这里的印度支那没有投入同盟国一方的自由法国,而是仍然在维希法国的控制之中,还有一个很小的葡属东帝汶。另外这里还有一个比较另类的存在,就是这里唯一的一个主权国家即泰国却不是属于海约国阵营的,而是属于轴心国阵营。
  最终在轴心国力争下,为了保住在这里的利益,轴心国完全放弃了在缅印战区的利益诉求(所谓的自由印度也是属于轴心国阵营的,不过这种无权无势只有嘴皮子的临时政府本身对轴心国没有多大帮助,在阿中强大实力面前,他们什么也争不到,德意再努力支持也是白费心机),转而全力要求在东南亚战区占据部分利益,以图在海约国大本营的太平洋地区取得一两个桥头堡。
  因此在轴心国力争下整个联合国大阵营共同负责的东南亚战区就此成立。
  东南亚战区顾名思议就是负责在马来半岛,荷属东印度、马六甲海峡等地的作战任务。包括已经结束战斗的菲律宾也划入了这一战区。
  不过虽然是属联合国大阵营的战区,但毕竟主要还是靠阿中两国的军队作战,维希法国控制的印度支那根本没有太强的实力,泰国也只是有能力欺负一下弱国,在这种大战中其实所能付出的也有限,自然的他们在这里所谓的利益瓜分,确切的来说是要尽力保住原有利益不被阿中两国借势吞并。
  所以这一战区涉及的利益瓜分极为详细。
  按照事先的协议,战后,泰国自然可以维持现状,光是这样泰国政府也要感天谢地了,否则数十上百万阿中军队杀进来,泰因随时可能被找借口灭掉。
  而维希法国所属的印度支那虽然没有改换阵营,但事实上其许多官员和军队都跟其他法国殖民地一样有些三心二意,有一部分是倾向于支持同盟国所属的自由法国的,所以要他们在这场战争中帮上大忙不太可能,联军不分心为维希法国稳定局势就算好。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对印度支那是有特殊规定的,战后,印度支那将一分为四,分别是老挝、柬埔寨、南越、北越四个地区,不管是以后允许他们成为主权国家还是仍为殖民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