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

第185部分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第185部分

小说: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怎么啦?梅梅怎么啦?这不是好些了吗?”我试着梅梅的体温。知道她已经开始降温,心里头略略宽慰了些,却忍不住也有泪将流下来,只不过这是欣喜的泪而已。

    “元齐——”梅梅有些哽咽“我梦到蛇也咬了你——哇!——”

    梅梅干脆放声哭了起来。

    “梅梅不哭!——你看,我这不是好好地在这儿么?没事了!你已经好了!不哭了!”我轻轻抚着梅梅地背。

    “元齐——我们回去好不好!我不想在这里!这里有蛇!——哇!——”梅梅这次是清醒的了,没有刚才呓语时的模糊,而是清清楚楚地向我提出来。

    “好!好!我们回去!我们去看梓桦!我们去看元方!我们回太昊城里去住!”我坚定地回答梅梅,这让她宽心不少,哭累了以后,开始沉沉睡去,我试到她的脉搏还算正常,体温也逐渐回复到平时的样子,才在临晨时小睡了一下。

    天明以后,梅梅的伤口仍有些红肿未消,但到中午仍未发烧,按我的估计,她最危险的时候应该已经过去了,以梅梅的体质,应该很快就可以恢复。

    但我已经答应梅梅的话不能够收回,加上我也地确有些想念太昊和梓桦,是时候把这边的事情作个交待了。

    接下来的几天里,我频繁地召开族人会议,指定了太昊任氏一族的一名战士,名字叫任陵,由他担任这个余杭村地村长,这小子过去一段时间里一直负责村里的捕鱼工作,我看他一直把捕鱼队带得颇有条理,并且也得到其他族人拥护,自然也成了代理村长的最佳人选。另外再选择了建筑、陶匠、木匠、稻田熟练农民等组成了基本的“长老团”,尽管这个长老团的平均年龄还不到30岁。

    最后是从大元子弟里选择了一名叫做元湖的作为临时地军事首领,同时也算长老团成员之一,行使相当于“兵部”的职权。

    到后面几次会议,族人们开始明白,族长要回太昊了!

    “族长!有个事情不知道能不能跟您商量一下?”任陵有一次散会后悄悄对我说

 第三百零二章 暂别余杭

    任陵这是怎么啦?神神秘秘的!

    “族长,您这一回太昊,我当这村长应该做什么?”任陵提的第一个问题,我都没看出来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反而是我也想单独跟他交待的问题。// //

    “首先得做好咱们余杭村的建设,这里是我们在海边的第一个基地,可能以后都不会建得太大,但总有一天有可能会引发其他本地部族的攻击,以余杭村现有的防御条件是不足以抵抗强大部族攻击的!”任陵四周看了一下,单菏的竹篱笆也的确防御不了什么强大的敌人,点头同意我的意见。

    “那我们要不要建城墙?”

    “城墙?在这里?”我笑笑“这也不是不可以,但千万不要想把这个村子建成一座城!”

    开玩笑,这个小小的山头下面,是随时可能被大水覆盖的低洼地带,坡地上造点田还没什么问题,毕竟冲毁了还可以随时恢复,但要建城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将来我们的余杭村一定会变成一座余杭城的,却不是在这个地方,而是在那边——”我指着西南方,远远越过欧且甚至摧夫的方向“那边会有合适的高地,让我们建筑一座宏大的新城,甚至不会比太昊更小,却不会是现在,也不会是在这里。”

    “那您离开以后我应该怎么跟那些本地的部落打交道?”任陵虚心地问。

    “牢牢地依*欧且族!”我强调我的重要原则“通过欧且族与其他的本地部族建立联系,告诉其他所有的部族,我们需要稻米!大量地稻米!所以我们可以用陶器或其他产出去交换稻米,当然了。也欢迎他们用猎物来交换,只是不用鱼就行了。”

    “也不只是收购稻米,毕竟我们才是拥有稻米最多的部族,我们也可以用稻米向其他部族交换兽皮和兽肉之类的东西,还可以让其他部族用他们学着烧制的陶器来交换稻米,这个交易随时可以反过来做的。我们要做到的是:让尽可能多的部族学会制作陶器,并种植稻米!”

    “那这个任务完成以后呢?他们不是就不需要和我们交换了么?”

    “不会!你怎么忘了我们的太昊盐和铜器?这些东西都是他们所没有的!下一步你让太昊地匠人们在海边制一点太昊盐,却不要把这个技术传授给其他部族,他们会需要这个东西的。至于铜器。我会让船队从太昊不断送过来!”我拍拍任陵,给他一些信心。

    “那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建城呢?”任陵念念不忘的还是建城。

    “等到其他部族觉得已经离不开我们的时候,等他们都觉得到我们这里交易太远的时候,还有就是我们对这些部族充分了解的时候,就可以选择在一个比较适中的地方建城了,到那时还可以尽量的通过交换,让其他部族地人参加我们的建城工作!”

    “我明白了”任陵又开始腼腆起来”可是——”

    “可是什么?”

    “可是我们这里的族人里,女的太少——”

    “呵呵呵呵呵!”我这才明白任陵为什么感到为难了。

    “我是怕这些族人想家。或者也想回太昊去,就不好办了——”任陵有些吞吞吐吐的。

    我有些明白,任陵是以我为例,在说明他的难处,毕竟这些小伙子都是青壮年,没有足够的女性平衡也是不行的?

    “我已经考虑到了,这次回去以后,我会让这里的战士们的妻子尽量地赶过来,和他们一起生活。还有,没结婚的战士也很多。可以鼓励他们跟本地的女子婚配,这样也便于加强跟本地部族的交流,相亲时有困难,可以让欧且的长老带你们到其他部族去,时间长了,你们应该能学会跟本地的部族交流!”

    “是!”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我需要对任陵单独交待。

    “记住一点,除非欧且族受到攻击,千万不要让我们的族人卷入到本地部族的冲突中去!”这也是我在离开后最为担心的,我们的任务重点在建设。而不是征服或者破坏,若是卷入部族冲突过深,当本地部族团结起来地时候,我们这点人还不够让别人每人踩上一脚的。从我已经接触到的部族情况来看。这里一定还有更多、更大的部族存在,我可不能让任陵他们恃武凌人,去欺侮其他地部族。

    “是!”任陵大声地答应。

    该交待的都交待了,包括稻田的后期管理也委托给了去年就跟我在一起的族人。这让我有些恋恋不舍,毕竟首季大规模人工种植稻对我来讲有着特殊的意义,真正的种稻从这里才算开始。要不是因为梅梅,我说不定会一直坚持到夏收以后才离开。

    但是现在终于到了离开地时候。

    梅梅逐渐恢复,却一直有些精神不振,能够让她兴奋得脸上有些光泽的事情,就只有返回太昊这一桩了,我不敢拿梅梅的病情作赌注,也用最快的速度作回归的准备。

    3月25日,四十来名战士和我们上了船,开始返回大楚码头。登船之际,我让族人放飞了从大楚码头带来的鸽子,腿上系着麻布,告诉元方我们启程的时间和大致的抵达日期。

    沿途的风光都在来时已经饱览过,加上归心似箭,没有心思在路上耽误,一路晓行夜宿,都在沿岸划行和宿营,椅梅的精神一天好过一天,终于在抵达大楚码头前完企恢复了健康。

    5月3日,经过艰难的航程,我们终于看到了大楚码头的轮岸,和船上所有的族人一起,我和梅梅也在船头欢呼雀跃。

    “爸!妈!——”元方早早就在码头上高呼起来。

    这小子!

    登陆时我都不敢像以往那样去搂着拍他的头了,这小子现在还不到15岁,居然就已经接近1米七,我怀疑他以后到哪里去找一个般配的女孩子!看来他将是除我以外太昊最高的人已经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鸽子都已经回来一个多月了!你们怎么才回来!”元方大咧咧地招呼我们,一点也没有城主应有的矜持。

 第三百零三章 … 城主北归

    。     “什么?鸽子很早就飞回来了?什么时候到的?”梅梅这时已经没有了病中的倦容,重新又快活得像孩子,连她梦中都在念叨的元方也没放在心上,却一心好奇地过问起鸽子来。

    “唔,大概是四月2号吧?要不就是3号?”他转过头去小心地向偃鹏求证。

    “是四月2号!”偃鹏大声回答。

    这可很不容易,从余杭到这里,怎么说也得有800公里吧,我们可是花了40来天才返回来,可是鸽子用了不到一个星期就到了,毕竟这是在天上飞,比我们可快多了。不过我最感到欣喜的是,前年开始尝试着玩的东西,终于有了一定的实用伦值,可以在千里之外传递重要的消息了。

    “一共回来了几只?”我也好奇起来。

    “一共三只!”偃鹏答道。

    “不对啊!我们放飞的是四只啊?”梅梅在一旁插嘴,为失去的一只鸽子有些不开心。

    “对,是有一只不见了,所以当初我才要求放飞四只的。不过没关系,我们的鸽子还多得很呢!”我安慰梅梅,余杭村里还有六只鸽子,这是我留给任陵的,用于急紧情况下联系。

    “对了!上次我给姐姐那边送了一批鸽子过去,这不,姐姐也给我送信过来了!”元方兴高采烈地说。

    “是吗?”梅梅更来劲了“什么时候?她说什么了?”

    “就是头两天地事。她说家里有急事,让我和妈妈回太昊去呢?”元方回答道。

    “怎么?信上都没提到我么?”我有点酸酸地问。

    “提你?!”梅梅白了我一眼“你那么忙,提你有用么?”

    我讪讪地笑笑,没搭腔。

    “行!回家!我们回家!我们去看梓桦!这就回太昊去!”梅梅对元方大叫道。

    “真的?!这就回去?爸爸也去吗?”问到最后一句,元方的声音突然小了起来。

    梅梅肯定地点了点头。

    “噢!”

    元方发出一声怪叫:“偃鹏!咱们走!先回大楚!准备一下,我要回太昊去一趟!”

    随即上马绝尘而去。

    大楚城主只花了两天时间,就把大楚城内的事情安排妥当,反而到大楚码头来催我和梅梅。这边的事情就比大楚城麻烦得多了。

    码头上。两艘新的船正在开工,尺寸比大楚号略小一些,但我却发现。新的船高度增加了,底部变得更尖,龙骨更大。吃水会深一些,这样的船在水中地速度会有明确的增加。稳定性也比较强,但在抗风浪方面可能有一些问题,大风时会比大楚号颠簸得厉害一些。

    随着从大楚到湘楚、余杭的航运发展,这里地造船业应该有比较大的发展,但目前主要是用于保证湘楚和余杭的建设物资和人员运输需要。

    大楚码头陆续有从太昊搬迁过来地匠人和家属,目前总人口还是维持在1100人左右,但这是在湘楚码头已经迁移过去200多人,以及余杭村那边还有300来人的情况下。不过这种局面也不能保持稳定,在前往太昊之前。我让码头上地长老们负责组织工作,将家中战士在余杭村的家居们逐一清理造册,原则上都应该迁往余杭村。与她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