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康熙国策顾问 >

第20部分

康熙国策顾问-第20部分

小说: 康熙国策顾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鳌拜这是刚从南书房出来,挺高兴的样子。就在刚才,他强逼着小皇帝改了任命玛希纳为的户部尚书的决定,让小皇帝任命玛尔赛为户部尚书。小皇帝一点办法都没有,顶了两句嘴以后不得不同意。
    其实鳌拜也知道,玛尔赛原来是管工部的,当户部尚书并不合适,但是相比之下,户部尚书的重要性远不是工部尚书可以比的,再说了,玛尔赛要听话得多,属于鳌拜的心腹,这样的人不用用什么人?
    按理来说这样的事情应该在今天早朝的时候由大家讨论决定的,但是鳌拜就喜欢放在这个时候说。尽管他这会已经完全控制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六部的实权,要是在早朝的时候提出改任户部尚书事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是他不愿意。因为鳌拜觉得,在朝堂上说这个事情他是以臣子的身份说的,好像跟小皇帝商量似地,还得小皇帝同意。要是等下了朝再说,他可就是以长辈的身份在说这个事情了,小皇帝同意也要同意,不同意也得同意,真惹火了,就是教训小皇帝一顿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果然,小皇帝心里虽然不愿意,可是不得不听鳌拜的。
    从南书房出来以后,鳌拜心情挺不错的,看什么都觉得顺眼,可没走上几步,就看见一个挺陌生、身着五品官服、顶戴上没有花翎的家伙毛手毛脚的跟着一个下太监正往南书房方向走来。鳌拜当然知道,这样打扮的,一般都是一些有功劳或需要表彰的白丁前来觐见皇帝,否则五品官的顶子上总是有花翎的。他纳闷的是小皇帝一般不在南书房见白丁,这有点不和规矩。难不成这个人跟一般的白丁不一样?
    “这是何人?”秦有福本以为鳌拜见到自己老老实实的跪下以后根本不会理自己,直接就走了,哪知道不一会就看见眼前一大堆朝靴停了下来,接着就听到有人发问道。
    “启禀鳌少保,此人乃是河南确山县白丁秦有福,奉皇上之命前来觐见的。”小太监磕了个头回答道。
    “皇上怎么想起在南书房见白丁了?这人立了什么功啊?”鳌拜挺奇怪。
    “这个奴婢就不知道了,奴婢只是奉旨将他传来,具体的事奴婢并不清楚。”小太监赶紧又一个头磕下去。
    鳌拜没有再问,转身带着几个近侍走了。
    秦有福这会已经吓得身上开始打起颤来,腿都软了。这可是鳌拜啊!连皇帝都敢揍得人,万一不高兴了,自己的脑袋就得搬家了。秦有福没有想到,正是因为他吓成那个样子,鳌拜才觉得正常了些,因为鳌拜觉得他不过是个胆小鬼,根本没有必要在这样的人身上浪费时间,所以也就懒得理他了。鳌拜是什么人?他能到这一步可都是战功拼出来的,领侍卫内大臣,也就是禁军司令!平时见得都是些骁勇善战的猛将,当然看不起一个胆小如鼠的白丁。再说了,他脑子里转了一个念头:小皇帝一般都是心情好的时候才会召白丁或需要表彰的低级官员觐见的,今天他在自己这里碰了个大钉子,不知道等一会还有没有心思见这个白丁?鳌拜很乐意看到小皇帝无可奈何的样子。
    ……
    “起来吧,鳌少保走了!咱们得快一点,等一会就到皇上讲读的时间了。”小太监见鳌拜走远了以后,站起身来拉了秦有福一把,一边催促着。
    “是、是、是。”秦有福这会满身冷汗,小太监的话他是听到了,他也想站起来,可是挣扎了好一会,两条腿像是抽了筋似的,就是站不起来了。
    小太监当然明白是怎么回事,其实他也一身冷汗,不过怎么说也算见得多了,比起秦有福来客就强了去了。他一看秦有福的样子,知道要是不帮他一把,恐怕一时半会的还真站不起来了,于是走到秦有福身后,用力拉扯着秦有福的胳膊肘往上抬,秦有福也借着力使劲,好歹算是站了起来。
    ……
    “传确山县秦有福觐见。”南书房的门口,当值太监发布了命令。
    秦有福连忙按照礼学馆学来的觐见礼仪整理了一下着装,然后低着头,双肩下垂,脚跟微微抬起,轻手轻脚的走进了传说中的南书房。
    进了大门以后,稍微辨别了一下皇帝坐着的位置,估量好距离,小心的上前几步,双膝一软跪了下去:“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声音洪亮、干脆利索,技巧上可以说尽得礼学馆真传了。
    “听说你刚才在外面见到鳌少保的时候连站都站不起来了?”皇帝靠在榻子上,漫不经心的问道。
    “会皇上的话,刚才在外面见到鳌少保的以后,小人的腿抽筋了,的确站不起来。”或许是先入为主的原因,所有的电视上说到康熙的时候都挺正面的,所以秦有福并不觉得康熙皇帝有多可怕,至少比见鳌拜要轻松多了。
    听到秦有福字正腔圆的声音,康熙挺奇怪的。赐见有功的低级官员和白丁是清朝的一种表彰制度,也就是普通老百姓说的面见天颜。几乎每隔一段实际爱你,皇帝都会召见一些这样的人来说两句鼓励的话,算是对这些人的褒奖。康熙当皇帝也快八年了,这期间见过的低级官员和白丁数都数不过来,像见到自己以后直接瘫倒在地上的事已经碰上好几次了,即使是正常一点的说起话来也都战战兢兢的词不达意,像秦有福这样显得那么沉着冷静的还真是少见。如果说不是知道秦有福刚才见到鳌拜的时候连站都站不起来了,康熙或者还以为这就是个傻大胆,可是刚才听到小太监回报,秦有福几乎是被拖着到南书房门口的,怎么这会显得这么沉着了?
    “你很怕鳌少保么?”康熙问道。
    秦有福纳闷了,康熙这么不明不白的问起这个来?自己是该说怕还是该说不怕?他小心翼翼的抬起头来,往康熙坐的地方看去,一边考虑这个问题该怎么回答。都说看脸色说话,秦有福这是打算看看康熙的脸色再说。
    “低头!”发现秦有福有抬头的意思,一边当值的太监马上小声喝道。为了安全起见,没有许可是不许随便抬头看皇帝的。
    “无妨。秦有福,抬头回话。”康熙发现,这个秦有福还真有意思了。他知道进京面圣的人都要到礼学馆习面圣之礼,秦有福肯定知道该怎么做,但是这个人竟然敢偷偷摸摸的抬头看自己,看来胆子还不是一般的大。
    有了皇帝的话,秦有福规规矩矩的把头抬了起来,发现康熙正玩味的看着他。想到鳌拜已经是兔子尾巴长不了,秦有福牙一咬,决定还是老老实实的说的好,反正电视里说了,康熙这个人是挺好说话的。
    ……
第二十二章 说出不杀你的理由
    “回皇上的话,小人尚不足而立之年,连老婆都还没娶。;现在小日子过得挺好的,也算小有资产了,当然想多活一点时间。”秦有福没有正面回答康熙的问题。
    “放肆!”一个站在康熙边上跨着腰刀的年轻人听秦有福竟然敢这样跟皇上说话,当时脸就拉了下来,手也按到了刀柄上。
    秦有福是什么人?当年在村子里那也是整天偷鸡摸狗、上梁揭瓦的主,整个就一小混混。也是后来实在混不下去了,这才老老实实的当起了小贩,算是回归主流社会了。先不说他看了那么多电影电视的,对康熙的印象一直都很正面,所以心里本来就没有什么惧怕的意思,就说康熙这个年纪,一个不过十几岁的孩子,要是放到现在谁会拿他当大人来看?可就是这么个孩子,现在不但大模大样的靠在那里,连说话都一本正经的,想起来就好笑。一时之间,秦有福忘记了身处之地和身份,不由得用调侃的口气回答了康熙的问题。
    带刀侍卫的一声低喝,一下让秦有福反应了过来:自己这可是在皇宫里,靠在那里的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自己竟然用那么轻松(实为轻佻)的口气回话,光看那位侍卫大哥的样子就知道,搞不好,脑袋可就要搬家了。
    “皇上恕罪!皇上恕罪!小民口无遮拦,平时说话嘻哈惯了!还请皇上看在小民上有八十老母,下有妻儿……。”“啪!”秦有福给了自己一记耳光,他这会是真的害怕了,连连磕头请罪,顺嘴就把电影电视上卡耐的求饶的话给说了出来,没等说完就发现自己根本就是在胡言乱语了,赶忙停了下来,懊恼的给了自己一记耳光。
    “呵、呵、呵……。”这下,康熙可真给秦有福逗乐了,忍不住大声笑了起来。
    “吃、吃、吃……。”一边站着的小太监也没忍住,不过别人不管怎么说都是专业人士,神经不是一般的大条,尽管实在忍不住笑了起来,但是嘴巴还是闭得紧紧的,那笑声就想漏气了的轮胎,扑哧、扑哧的直响。
    估计是很久没有这么开心过了,康熙笑了好一会才停下来:“索额图,你说这还真有这样的人。你叫什么来着?”
    本来白丁觐见这样的事就是一种形式,目的无非是鼓励老百姓平日里多积德行善,根本就是个应景的活,正常情况下,皇帝会选一些他认为表现突出的,招进宫里来见上一面,然后说两句鼓励的话就完了,根本不会理会你叫什么,真的觉得该赏赐点东西的时候,也只需一个“赏”字,剩下的内务府总管太监会按照规矩办的。
    秦有福的表现实在另类,康熙有心多跟他说点什么逗乐子,这才想起问一句。
    秦有福一听皇帝问他的名字,连忙又磕了个头:“我叫秦有福,是河南确山县人。”
    康熙听着秦有福的回答眉毛微微的一挑,嘴角往上弯了弯,问题是回答了,相信也不会错,但是这肯定不是礼学馆教出来的标准答案。不过想到他前面出的洋相,这也不算什么大不了的了。
    “听说你是从海外回来的,一家人都死于海难,现在全家上下就你一个人了?”尽管康熙不记得秦有福叫什么,但召见谁可是他定的,正是觉得秦有福还算有特点,这才召见了他,要不然,秦有福也很可能像礼学馆的那个疯子一样,白白的等了半年,临了,人疯了,皇上也没见着。
    “回皇上,我……。”有了一段时间的缓冲,秦有福算是想明白该怎么回答皇帝的问题了:“草民祖上至唐末避战离开中土,距今已经几百年了,当年因海难损失了所有典籍,时间一长,除了语言,连文字也与中土所用有所简化,半数属信手之异体字。十数年前,家族长辈起了落叶归根之念,着家族勇武之人至中土探访,得知中土已然平定,于是举家回归。不成想因为路途遥远,几经狂风骤雨,最终能回到中土的只得草民一人。”为了自己的安全,这段故事秦有福那是背得滚瓜烂熟的,相信就是做梦都不会说错了。
    “是啊,落叶归根,任何人都有这样的想法。”康熙停了一下,似乎不想在这个事情上纠结了,于是换了个话题:“听说这些年你在确山县干得不错,先是用新法控制了时疫的蔓延,后又率先捐款捐物助赈济百姓,助官府铲除叛逆乱党,而且短短的几年时间,从身无长物到富甲一方,想来对经营之道还是颇为了解的。”
    秦有福连忙又磕了个头:“草民不敢当!防治时疫之法乃是由于家族旅居海外,缺医少药,被迫想出来的一些小手段,难登大雅之堂,后蒙吾皇恩赏,草民这才有了安生立命之所。当年家族在海外一切都靠自给自足,所以学得了一些种养方面的技巧,些许盈余,只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