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再造神州 >

第842部分

再造神州-第842部分

小说: 再造神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让我管她的事情,嗯,她好像是陛下身边的人,应该是可信的。”
  李碧如听后默然,她对赵昀安排的云倚虹一直不甚喜欢,没什么特别理由,就是不喜欢她娇柔虚伪,风流如柳的作派,就算云倚虹事实上帮助了她很多,甚至这些天的刺杀也多亏她的机警才能化险为夷。可因为两人在作风上差别太多,甚至理念也南辕北辙,所以始终无法将心摆正。不敢放松对她的警惕!
  犹豫迟疑片刻,李碧如放低声音:“姐姐,我这次真是需要你地帮助!”
  卓妙姿听的心头一沉,下意识的看看周围,确认没人可以听到她们的谈话后,也放低声音:“发生了什么事情?”
  “是西北大战和国内叛乱闹的。西北大战已经耗费新币一百多亿,这次国内大规模叛乱。估计平叛的费用和造成的损失也在二十到五十亿新币之间,再加上今年预计会发大水。我查了一下历年来地档案,临安主政时期,已经有二十年没有大规模疏通河道,加固堤防。粗略算了一下,长江,淮河,湘水。运河,甚至部分黄河河道都要梳理,还有南方叛乱各省,不少水利都被破坏。若要将这些全都疏通,至少需要民夫数十万,所以救灾款项也要有二十亿左右。
  陛下此次得胜,按照新的军功奖励,当要给阵亡将士抚恤。还要给立功将士奖赏,这些加起来至少也要有十亿新币,若陛下有另外赏赐,还要增加。建康地储备不过一百亿,如今已经超支太多,若不设法。只怕陛下回师后,将无钱物赏赐将士!这还是小事,若引起币值变动,导致民众对新币的信心丧失,那后果……“
  卓妙姿也是处理过财政的,不用明说,也知道新币信用丧失的灾难。如果不是急需大批资金,就算用光建康储备的新币也不要紧,毕竟这批新币是在财政的兑付范围内。可如今用光储备新币不说,还要另外拿出巨额款项。那这个问题就有些严重!特别是在最近这种时局下。更是关乎着整个大宋的安定。
  币值改革后,为了避免先前交子发行过滥地弊端。新币发行量被严格控制。一百元相当于一贯,这个币值是相当高的,为了保证币值的稳定,李碧如和卓妙姿两人耗费不少精力。在西北大战前,建康的财政还算宽裕,所以新币的推行相当顺利,信用也被建立起来。可如今因为战争,建康财政被迫动用了过量的新币储备,若不解决这个问题,造成的后果,就是新币贬值,最终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新金融体系将出现混乱,甚至崩溃。毕竟从临安政权起,朝廷发行纸币地信用,在百姓心目中已经是低的不能再低。
  新币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民众信心,在充足的金银保障下,加上官府的推行和身体力行,民众好不容易对纸币有了点信心,现在纸币交易逐渐开始流行。若建康新币此刻出现问题,那不光赵昀脸面无光,连建康政权也会民望大跌,说不定会加剧国内的动荡,造成更严重地后果!
  皱眉沉思片刻,卓妙姿问了一句:“那现在该怎么办?”
  “最佳莫过于加征一次税收,并规定加征税以新币缴纳,这样就可以大大缓解新币的压力,对今后的新币流通十分有利!”
  “这个,恐怕不行,陛下一直在说要减税,最近各地更是叛乱不断,若在这个时候加税,无异于火上浇油,这个方法不行!”
  “那我们还可以动用国库的金银储备,让人在各地兑换新币,造成一种声势,最终推动新币的流通,稳定住币值!”
  卓妙姿有些苦恼的摸摸额头,若在以往,这个方法不能说好,但也不失为一个办法。可如今建康上下,多少不怀好意的眼睛盯着,她敢肯定,若她今日这么做,明日新币危机就会传遍整个大宋。这不是她的猜测,而是肯定,最近建康已经有这样的风潮,但因为银行内充足的金银兑换,才让民众和商家地信心保留住,只是有些存疑。
  “不行,国库地金银储备不能动,而且还要高调宣扬,就算出现挤兑,也要保证兑付,不能让银行系统出现问题!”
  这个方案遭到否决后,李碧如沉默下来,反到是卓妙姿过意不去,有些歉意的说道:“不是我不体谅你地难处,只是最近情况特殊,一切都需要谨慎!”
  微微摇头,李碧如淡淡说道:“其实我还有一个办法!”
  “哦,你快说!”
  “我们最大的问题,就是新币流通不久,在民众中信用不高,很多人并不放心新币。就我所知,不少人在家里存有巨量的金银铜币,甚至拿到新币就兑换金银,就是担心新币哪天出现问题,这种情况在那些守旧派官员或者地方豪绅中尤其严重。这次他们既然敢谋逆,那我们也不必和他们客气。我想派人加入平叛的队伍中,将这些叛逆的家产直接充入国库,以补新币过量之失。有了这笔财富,加上今年的税收,新币的信用当可极大提高,许多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卓妙姿眼角一跳,她这是要对军方开刀啊!但也不可否认,她这个方法真能解决燃眉之急。虽说这些叛逆家产最终是要收入国库,但这其中要经过数道手,不说时间上的耽搁,真正能进入国库的财富,占整个总量的多少,那真是天晓得。
  只是这个问题涉及到很多方面,特别是军方,他们对这些财产,有着分配的潜规则,若李碧如直接插手,那就是打破这个常规,会引起多少问题,多少风波,那也只有天晓得!
  左右思量了片刻,卓妙姿无奈的长叹一声:“碧如啊,你真是给姐姐出了个大难题。别的地方姐姐没什么办法,可这建康中……姐姐带你去见一个人,他也许能够达成你的心愿!”
  清冷若李碧如,闻听此事,也不觉欢喜的扬扬眉头,她打军方缴获的主意不是一天两天,在她看来,国库已经给军方补贴了那么多,那战场上的收获,国库理所应当享有分配权,大不了论功行赏的时候再多发一些就是。
  眼见李碧如喜上眉梢的表情,卓妙姿却是苦笑不已:她还真是敢做敢当,估计是没领教军方的厉害!算了,她至少一心为国,为陛下,没有私心杂念,能帮就帮吧,毕竟她的难处自己很清楚!
  亲热的拉着李碧如,卓妙姿和她两人款款走进杏花林中,穿林而过,消失在花团中!周围的护卫一阵闪动,很快也消失的无影无踪!
  第十六集 第十七章 叛乱根源
  第十六集 第十七章 叛乱根源
  建康官街,巡察院掌院叶谦府的书房内!
  “叶大人,如今这个情况您不出面谁出面?现今童谣早已传遍,依照嵩之所见,陛下只怕已遭不测。如今宫内被几个女人把持,若我等不挺身而出,只怕大宋将会毁于妇人之手。若大人肯站出来登高一呼,必定应者云集,到时,我等可请……”
  “喝茶,喝茶,这是我最近得到的绿茶,味道极佳,你尝尝!”一脸笑容的叶谦举杯打断史嵩之的慷慨陈词,慢吞吞的喝了一口,咂吧了几下,满脸的享受。
  见对方并没有举杯,笑容不减:“难道贤侄不想喝吗?这可是临安新出的绿茶,哦,不,陛下已经改临安为杭州了,该称杭州新茶。嗯,陛下雄才,明见万里,区区流言,那能当真?”
  吏部尚书史嵩之面色闪过不快,干脆放下茶杯,望着叶谦,冷声道:“如今天下汹汹,民情怨愤,若我等还不努力,难道不怕将来再无立足之地吗?”
  叶谦知他还不死心,望了他两眼,目光很奇怪,也很深邃,又喝了一口热茶,闭上眼睛回味了片刻,方才缓缓说道:“桂如渊是怎么死的?”
  史嵩之闻言一愣,下意识的回答道:“不是畏罪自杀吗?”
  叶谦冷哼一声,重重放下茶杯,挥袖站起,冷声道:“叶福,送客!”说完,背过身去。竟是背身逐客,以此断交!
  史嵩之大怒,还没说话,一脸冷漠的叶福应声进来,站到史嵩之身边,冷冷道:“史大人,我家老爷不想见你。请吧!”
  史嵩之恨恨地看了叶谦一眼,哼了一声。摔袖离去!
  叶福一直跟在他后面,一路将他送出大门,才又转身来到书房:“老爷,他已经走了!”
  叶谦此刻再无半点怒意,反到很是痛惜的靠在椅上,有些气弱的道:“可惜啦!史家说起来,也是我大宋赫赫有名的官宦之门。昔日史浩。史老丞相何等了得,胸有沟壑,老谋深算,为我大宋呕心沥血,历经三朝而不倒,连岳飞元帅能够平反,也是他力主的结果。可是到了史弥远这一代,把持朝纲。陷害忠良,骄奢蛮横,甚至还私下勾结金国,妄立君王,最终恶贯满盈,被陛下所诛。
  这个史嵩之虽是史弥远侄子。但为人志气。高中进士之后,没有留在京城,反到前线任职!主持襄阳屯田以来,使得襄阳谷粮满仓,颇有成效。在陛下有意襄阳时,更是和他叔叔翻脸,投入陛下帐中。可说当年襄阳能够如此轻易的投到陛下这边,他所起的作用不小。陛下对他也颇为欣赏,不仅没因史弥远地事情牵连到他,反到提升了他的职务。观其这些年地作为。也算勤恳有加。上下满意。我还以为他仅仅是想当个能吏,重新振兴史家。真没想到,他竟然包藏祸心,图谋不轨,这是自取灭亡。史家,看来是完啦!“
  叶福有些憨厚的笑笑:“老爷不必伤怀。这个史嵩之,在老奴看来,才可为宰相,但器只为经略。如今又不自知,妄图和他叔叔一般,插手朝政,竟然借着谣言,煽动官员逼宫,他这是自投死路。”
  叶谦有些惋惜的摇摇头:“不管怎么说,他是我相当看好的一个官员,旧派官员中,有能力的虽然不少,但能和他影响力相比的人,还是不多。史家三代经营,毕竟根深蒂固!他这一闹,只怕我方实力将大衰,到时,只能坐看李碧如那帮商贾小人嚣张!”
  叶福想了想:“他口称陛下遇害,观其神情,似乎有所凭持,老爷,你说,他会不会做下……”
  叶谦倏然变色,低头沉思起来。这个史嵩之和他一直走的很近,更是旧派官员中地核心人物,对那些旧派官员的影响力还在自己之上。不过,他对自己很恭敬,有什么事情都是找自己商量。上次弹劾皇后和李碧如的事情,也是他些微提了几句,自己才去调查桂如渊。结果得到许多皇后、李碧如同桂如渊来往的信件,最终自己才确定站出来弹劾皇后和李碧如!
  这事最后弄的灰头土脸,让自己在陛下面前形象大跌,自己的好友上官天南还被连累的降了一级,专门去川中调查桂如渊的死因。经过这些日子地调查,到还真让他查出一些问题。最近还写信告诉自己,桂如渊的死因可能和史嵩之有关。据说桂如渊死前,曾经接到一封信,看完之后就中毒而死,当时所有人都说他是畏罪,故而服毒自尽。那封信虽然没找到,但上官天南却调查到,写这封信的人是史嵩之。换句话,桂如渊的死,应该和史嵩之有些联系。
  就是因为这样,他才开始留意史嵩之,察觉到他的一些异常。这次建康动荡,他更是表现积极,几次鼓动自己出头。但因为自己早有所警觉,不仅没如他的愿,反到察觉到他包藏祸心,图谋不小。他今天说出如此露骨地言语,好像有些肆无忌惮的样子。自己试探了一下,见他故意隐瞒,才将他逐出,好让自己置身事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