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再造神州 >

第948部分

再造神州-第948部分

小说: 再造神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这人好没道理?明明是你撞翻了我的摊子,还问我要干什么?告诉你,这建康是有王法的地方,就算你是读书人也不能乱来。如果你今日不赔我摊子钱,我就到衙门里头去告你。快赔钱!”小贩理直气壮的拉着他,还伸出一只手来讨钱。
  这个刘侃一脸为难,却将求助的目光放到我这边,笑了笑,我让紫暄将钱赔给那个小贩,然后对他说道:“看刘公子也是个读书人,又是从北方来,恰好我对北方如今的情况很感兴趣,不如找个地方坐下聊聊?”
  “正是,正是!”刘侃连连点头,“今日能在街上偶遇公子,实在是刘侃三生修来的缘法,若不和公子尽情一谈,刘侃只怕会亏对佛祖的在冥冥中的指引。”
  哦,这话里到是藏着话,难道他看出什么来吗?
  看了他一眼,我没有说什么,转身走进不远处的一个茶馆。
  很普通的一间小茶馆,估计也就是一些稍微有些闲钱的平民过来坐坐。此刻没什么客人,只有一个落魄的文士在那里自饮自乐。
  见到我们一行人进来,茶馆伙计连忙过来招呼,并说出一串茶名和糕点,请我们点单。
  想了想,我还是要了一壶普通绿茶,以及几份民间糕点,至于其他人,我摆摆手,让他们随意。这个动作落到刘侃眼中,却让他笑了笑,但没说什么。
  落座之后,我望着对方,首先开口:“你从北方来,可知北方现在形势如何?”
  刘侃张口就来:“自从王师去年灭金之后,北方之人无不欢欣鼓舞,认为天下即将安定,特别是听闻陛下有意在北方推行诸多利民之策后,更是翘首以盼,若干旱欲求甘露,殷殷之心,惟天地可鉴!”
  “哦,这么说来,北方之人对……大宋即将推行的法令很是拥护?”我差点说漏了口,连忙改口,问出我最关心的问题。
  刘侃似乎没注意到我言语上的不妥,反到略带迟疑的考虑片刻,才坚毅的说道:“若说普通之民,只要他们知道大宋的举措,了解能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当然会大力拥护。只是北方不比其他地方,长期战乱,让这些百姓只能依附地主豪强们生活,而大宋对北方的改革,定然会触及他们的利益,招致他们的反对。”
  说到这里,他偷偷看了我一眼,见我毫无表情,才继续说道:“朝廷估计也是预计到这样的情况,屯重兵于北方,以做威慑。以我之见,若强行以军力胁迫,定然也能让北方豪强屈服,只是如此一来,后患很多。更何况这些豪强也并非都是唯恐天下不乱之辈,有许多人对大宋收复北方失地也是表示欢迎,只是他们千辛万苦才在战乱中保护住自己的家业,若就这样失去,肯定心有不甘,若朝廷能放弃急进,缓缓推行利民之策,他们未必不能接受。”
  “是吗?”我不置可否,恰在这时,伙计将茶水和糕点端了上来,我给自己倒了杯,然后将茶壶交给对方,示意他自用。
  刘侃面色如常,给自己也倒上一杯,丝毫没有嫌弃的喝了一口,笑了笑:“虽然是粗茶,但也别有一番滋味。”
  我笑了笑,却没喝,将茶水放下,然后盯住他,冷冷问道:“你知道我是谁?”
  刘侃面色终于有些动容,正想说话,却被我喝止:“点头或摇头!”
  对方也是机灵之人,悄悄一点头,却没说什么。
  我收回目光,从紫暄告诉我他是故意撞我开始,我就怀疑此点,刚才听了他的言论,更是肯定自己的猜测,虽然不知他是从何猜出我的身份,但这份眼力和见识,就足以证明此人不是凡人。
  能认出我,证明他眼力高明,能想出这个办法接近我,足以证明他心思灵巧,敢于冒险,有此两点,加上他不言自露的书卷气息,这人应该是一个饱读书卷,眼力不凡,却心巧性坚之辈。
  有意思,出来逛逛就能碰上这么一个人。
  我对他有了点兴趣,随口问了一句:“那你说该在北方如何推行朝廷的法令?”
  “此事易耳!”他小心的看了我一眼,虽然有些拘束,但却没过多表现出来,“推行法令之艰,首在各地豪强,这些人手中多控兵甲,决不能一味的以文治推行新法。当以教化为先,武力为辅,吏治为后,使其明白大势所向,主动放弃一些非分之利,同时朝廷也要保留对方一些应得之利,若真有那些保境安民,大得民心之人,朝廷最好能以官职拉拢,以收奇效。若行此法,不出五年,北方大治!”
  这下我到对他刮目相看,他这些政策极为简单,通俗话就是,让老百姓知道法令的好处,让那些反对者知道军队的可怕,然后官府的统治才能顺利深入下去,获得百姓的支持。
  这几乎是历代暴力改革能够成功的必要手段,这人能有这样的见识,的确是个人才。
  “听你所言,这北方之局豁然而通,就是不知这天下之局,你能解说几分?”我对他起了好奇心,想看看他的见识到底如何。
  刘侃想了想,才开口道:“说是天下,其实以如今而论,只是大宋和蒙古之间的交锋而已。”顿了顿,接下道,“论及两国交锋,一比朝廷清明贤能,二比军队将士智勇。侃不才,昔日也曾在金国治下担任邢台节度府令史,也算见识过官府中人,又曾在蒙古肆虐之时,组织乡民以保家乡,也算见识过蒙古兵锋。最近我也曾在大宋游历,也见识过大宋的官吏军队,就以侃而言,大宋官吏之能,比之昔日金国要强的多,至于蒙古,则根本不能和大宋比。以朝廷清明贤能而论,大宋远胜蒙古。
  至于军队,大宋能多次挫败蒙古,使蒙古不敢轻易南下,其将士智勇不言而喻。但就侃所见,大宋守成绰绰有余,但要论及歼灭蒙古,一劳永逸,只怕不能。因此侃认为,今后的天下大势当为大宋有限进攻,蒙古不断骚扰为主。大宋不应存有一战而解决蒙古之心,而当以蚕食之法,不断在西边,北边,以及东北三个方向进逼蒙古草原,效仿秦唐之策,以攻促守,以守卫攻,步步为营。只是此法也并不能彻底解决蒙古边患。听说蒙古西边的地域辽阔无疆,蒙古所统治之地,倍于中原,因此侃以为,宋蒙之争,将会绵延经年。大宋应当选拔良将贤才充实边境,以卫护巩固取得的成果,并在合适的时候扩大疆域,万万不可存有冒进之心,否则恐有大祸!“
  强力防守,有限扩张,是军部拟定应对蒙古的既定军略,而这人仅仅从一些表象,就能说出这样的见识,实在难得!这个人绝对是个大才,是一个可以经国定鼎的宰相之才,也许比之耶律楚材也是差之有限,可能仅仅缺了他那份见识。
  攻打蒙古,最难的地方还是在万里草原,以彩云之能,在对方避不交战后,也只能黯然而退,如果真要大军攻伐,仅仅军费所需,就足以拖垮国力。汉武帝北伐匈奴的确是规模宏大,但他这种做法却并不能从根本上解除匈奴对中原的威胁,反到大幅削弱了自身的实力。就算我也效仿他,灭绝蒙古,但草原之上也会诞生新的异族,到时还是要为后人带来灾难,无数的历史已经证明这个轮回。
  解决这个办法最有效的就是:将吃到口的肉吞到肚子里消化掉,再去吃另一块肉。就像现在在东北做的一样,不继续深入,而采取横向控制,将已经获得的地盘牢牢控制住,为下一步进攻奠定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攻一地,则得一力,占一土,则强一分。
  国家之争,消灭多少敌人并不值得夸耀,能获得多少利益,才是最根本的东西。
  若是利益收支,不足以抵消进攻所耗,那这种进攻也是不能长久,甚至是致命的。
  强秦之亡,就是如此!
  想到这些,我对面前这个叫刘侃的北方人感到极为满意,想了想,干脆让紫暄找来纸笔,匆匆写了封推荐,然后盖上自己的私人印章,随后用火漆封好递给刘侃:“你很不错,拿这封信去找刚从北方回来的副总理大臣梅,相信你会得到你想要的。”
  刘侃略带激动的俯首接过,激动的说道:“侃谢过陛下!”
  我也没纠正他的说话,让紫暄给他安排两个护卫,送他去找梅后,正想离开,突然听到一段极为耳熟的词: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一起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我倏然回头,却看到一直在店中的那个落魄文士,突然癫狂的大笑起来,一边笑,还一边吼着诗词:
  “横汾路,寂寞当年萧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哈哈……”吼完又是一阵大笑,随后却转身向我看来。
  一看此人相貌,我若有所悟,还没有开口,正要离去的刘侃已经惊讶的大声喊起来:“你莫非是遗山先生?”
  “哈哈,落魄之人竟然能在异地碰到熟人,也算是人生一大快事……”说到这里,他转头看向我,面色沧桑,脸色苍白,目光坦然而清澈,“好问本来是想为故主勋贵送行,却被军士所阻,无奈下到此喝茶,不想却能在此地碰到陛下,实在让好问感叹人生之奇妙。”说到这里,他一整衣冠,很是大声的嚷道:“秀容元好问见过大宋陛下万岁!”
  这一声嚷,将伙计和掌柜吓的一个哆嗦,还没等他们叫出来,几个护卫上前控制住他们,并拿出一些钱钞补偿。
  我苦笑不已,怎么也没想到,我派人寻找不得,号称“北方文雄”“一代文宗”的元好问,元大家竟然就在我眼皮子底下晃悠,实在是滑稽无比。
  这次出行收获真是丰富,不仅碰到个大才,还碰到当今最著名的文坛领袖,让我一时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本来在灭金前夕,我都叮嘱过一些人,让他们保护如元好问这样的另类大才,他当时在金国担任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本来一直在监视中,只是开封城破后,逃逸无踪,没想到竟然来了建康,还敢公然为完颜一族送行,却让我得不到任何消息,的确有一套。
  摆摆手,我宽容的说道:“元大家不用客气,你的诗词,朕都有拜读,实在了不起,以诗词而论,你确为当今魁首,足以媲美大宋历代名家。今日能和大家在此偶遇,还真是缘法。只是这里嘈杂,不如大家随朕回宫,也好让朕好好请教大家,不知大家可愿意?”
  元好问看看我,又看看刘侃,沉吟片刻,摇头道:“好问心忧金国之丧,痛心奸贼误国,今日见陛下只是一时意外,若陛下肯成全,好问想让陛下撤消对好问的追索,以让好问能够安享余年。”
  我有些犹豫,随即却想到,元好问不同于刘侃,他是属于文化精英,他的天地应该是这广阔的世间,而不应该被局限住,想了想,我爽快的说道:“朕找先生,本来就是仰慕先生的诗词才华,既然对先生造成不便,朕也感歉疚,不如这样,朕给先生一张通行令,让先生可以周游我大宋疆域,以为朕失误的补偿,不知先生可愿意?”
  元好问微微一想,就爽快的应承:“多谢陛下成全!”
  我淡淡一笑,重新写了封通行令交给元好问。他也不推辞,接过通行令后就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