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恐怖科幻电子书 > 小寒资料集 >

第298部分

小寒资料集-第298部分

小说: 小寒资料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寸劲”乃咏春拳用作攻防之劲力,亦称“弹劲”或“短劲”:这是一种短暂而有爆发性和能于短距离(约两寸)内发出杀伤力击敌之劲力。“寸劲”是从小念头,扯空拳及打沙包等锻练。
(三)黏手练习:其目的是:
(1)锻练与敌方桥手接触后之感觉和反应。
(2)锻练制造和寻找敌方之空隙。
(3)锻练双手之左右兼顾和一心二用。
(4)锻练咏春拳心法如“来留去送”、“甩手直冲”、“不消过笼”、“不追手”等等。
(5)练习攻,防手法与组合。
(6)练习手法与马步之配合。
感觉者乃是当双方桥手相接后,对方有没有破绽和空隙,对方力度之方向和转变如何,以及对方之攻击和防守中有没有破绽等所有“资料”的体会。咏春拳特别注重感觉和反应。我们认为用眼吸收后而发出之反应是较桥手相接后感觉之反应慢。因为从眼看到要经神经线传上大脑,然后大脑才下命令去作适当反应。然而桥手相接之感觉反应乃是走捷径的经由脊骨神经而发出的,所以反应较快。经过适当锻练后桥手相接之感觉和反应当会达到。
咏春之马步
马步,是练功夫最重要的基础,各种拳术对马步的动作要求有所不同,作用也不相同。
短打拳术的马步有:外钳阳马、内钳阳马、二趾钳阳,三角(藏三脚)钳阳马、吊提马、单蝶马、双蝶马等。
外钳阳马:左脚在前,右脚在从,站成不丁不八;左膝关节向外互相扭旋,使髋关节骨头向后移靠,右膝关节向外扭旋,使髋骨向前移靠,两膝关节的力相互拉开,两髋关节成相夹,右脚占三分力,左脚占七分力(三七马);身形偏向后龟背,田鸡肚(即含胸拔背、收腹)。外钳阳马能使两脚的力由则旋向外则,使外则肌肉膨胀有力。
内钳阳马:两脚站好不丁不八后关节向内扭钳,髋关节向外旋开右膝关节向内钳靠,形成两膝相夹相合的力,髋关节的力相反成相互拉开,左脚占七分力,右脚占三分力。身体前扑,吞腰松胯。
二趾钳阳马:两脚左右分开,距离比两肩略宽,两脚第二趾筋用力向内向后拉,髋关节内则也同时互相对拉,力向骨内收敛。
三角钳阳马:两脚站在身体中线两边,然后从脚趾开始收缩关节继而收叠跟关节、膝关节、髋关节,节节锁紧。
外钳阳马主练外则肌肉和筋膜,内钳阳马主练内则肌肉,二趾钳阳马主练筋,三角钳阳马主练骨。各马互为转变即为“步”,步是筋、骨、肌肉易变所产生出来的动态。
钳阳:“动则生阳”,“阳”指人体的阳经、气,肾阳、心阳、肝阳;督脉,阳跷脉和足太阳膀胱经。所有凡带钳阳的都要用些力,含蓄阳经脉紧些,使阴经畅通,练以达阴阳平衡,故名钳阳马。
持之以恒,细心体会。马步运动自如时,三盘也就形成,初级套路多用以上马步。以上浅见供爱好者查考,并作抛砖引玉之用。
咏春拳散打技术(右图)
咏春拳为南拳中实用性、技击性较强的拳法之一,在我国香港、广东、福建等地流传广泛。为使初习者明了筑基功夫,现将咏春拳中基本手脚致用法简示如下,以供习者参考。(穿白衣者为甲方,黑衣者为乙方。)
手法
咏春拳中用“有手无脚”来形容手法之快。
1。拍手直冲:甲以右箭马与乙相对,乙进步直线拳攻甲头部,甲向左侧圈步进马,同时左手拍手、右手日字拳直击其肋部,前膝拐打乙膝窝处
要点:圈步拍手与直冲要做到同时到位。
2。枕手直冲:乙进步直线拳攻甲面部,甲摊手摊其来拳,同时进马,左手摊手变枕手、右手护手日字拳直击其头部(图4~图5)。
要点:枕手进马、日字拳同时到位,不能脱节。
3。膀手抱拍掌:乙上步直攻甲面部,甲右膀膀其来拳,同时前脚左圈,右手膀手与左手成抱拍掌,拍击对方(图6~图8)。
要点:膀手成抱拍时,要充分借助圈步进马的力量。
4。日字拳砍颈掌:甲进步右拳直击乙头部,乙摇头闪躲,同时前拳欲攻甲中线,甲右拳不回收成掌,直砍其颈部(图9~图10)。
咏春拳伏虎手直攻与小念头对拆
古劳咏春拳伏虎手是一种取力点之技法,与太极拳之□、□、挤、按一样,在实作中灵变而用。下面仅介绍本门掌法的正面直出直入伏虎直攻对拆法。
掌法的伏虎直攻,本门多以长桥长手而用,有摊、摄、闸、拖(扣)、勾、擒等法,发力进攻有撑劲和寸劲。实作对拆中,双方各守中线,把桥手尽量伸出,意、气、神,手、身、步合一,“迎面追中”,双掌始终对着对方中线发撑、寸之劲。四手(掌)不空,以掌伏缠对方来手,一旦得势,即以连环掌击之,此为以长制短之直取法,是一种高级的战术。以我之长劲紧追其中线,发撑、寸之力,可令对方失重受挫。能攻其失重就无需回手伏制,只需穷追猛打便是,故使对方失重是目的、是战机,至于用掌、用指、用肘,可视情况而定。而对拆中的伏虎是确保撑、寸劲使对方失重的关键。其一,无论以何种打法而使其失重再击之,必须要有上、中、下三路的严密控制,不管是实作中的接手和甩手都能控伏之。其二,控伏之手不是简单的挡格,而是通过伏虎对拆,在极近的距离内以皮肤意感阻缠,知其力点,顺势发起进攻,灵变而用,其目的也是先使对方有失重感再击之或放之,或借我顺人背之机进击。一句话:非简单直出直入之伏击,应根据对方实力而定。其三,伏虎本身是一种取力点变化打法,能知其力点变化则是反攻最好的时机,功深者,只要能触对方的皮肤或衣物,则可知对方力点变化,而有感皆应。其四,经过伏虎对拆法,可以练就伏虎技法的劲力和桥、掌之内劲,使内实外松,全身内气连绵不断,能软能硬,无物可施。伏虎技法是一种意感灵变技法,用力如太极之随机应变。其五,经过不懈的伏虎对拆,能使身步重心笃实,气顺而不喘,在瞬息万变的实战中,光靠表面的伏虎动作是不够的,必须要具备阻缠接手之“伏”之劲,才能灵变而动。伏之劲来自手桥手掌之笃实内劲和身步重心的笃实,这种功力可从伏虎直攻“实斗”对拆中求得,是功技合练的妙法。伏虎长桥长手的直攻以功力为帅、技法为母,两者合一方能作用。
何祥耀先生所学的咏春拳师承于其祖师郭宝全(郭宝全与梁赞是同代异师兄弟),与笔者分属第四、第五代传人。何是我所遇到的功力最深的咏春拳高手,他的桥手劲力在圈缠作用下,做到压不动、拖不着,长桥手的寸、撑之劲足以管制住对方的来势而令对方失重受击。与他较技时,我只有防缠之势,却无变化之力,原因是他的功底太深了,他虽不能制我,但令我十分被动(我只是断续地拜师学习了五年时间,其余时间则迷于研究和教徒)。他对我说,师傅只教他小念头和长桥长手直攻对拆,自己八九年来不停对练,并四处寻高手较技几十次,从未输过。后来他成了我的知己,有空便来找我研究拳术、医术,还送了他那一门咏春拳的拳谱给我。我认真研阅后发现,这本拳谱中的技法、理法、练法与本门十分相似,整本拳谱有二十余个散手动作、小念头对拆法及高级长桥黏手对拆法,主练直出直入之正面长桥手“抢攻”。这种以桥代掌的留制,微动于一出一入的千变万化之中,充分发挥“长能制短”作用,与本门各种长桥长手的直攻伏虎打法是一样的,不同的可能是古劳咏春拳擅走势和擅发左右横力。我问何祥耀先生:“身材高大或手掌宽大肉厚者多天生力大,而你的手掌如女子般光滑尖细,你现在的功力一定是后天所练。”他点头笑着说:“的确是通过黏桥对拆练出来的内劲,是用整整八九年拆练浸泡出来的。”故古劳咏春拳之伏虎对拆法是小念头拆法的延伸,是技与力的反复修炼而成,是从“留”至“送”的直接过渡,是由跟制发展到抢攻的演变,也是令敌失重、以快攻取力点的高级打法。所以本门小念头的对拆是此法的根基,其主练“来留去送”的手法,通过严密控制对方上、中、下三路来势,才能知其力点、方向变化,以伏虎攻势借力借势击(放)之。功深者以失重快打更为直接了当,举手可败敌(佛山咏春之长桥长手正面直出直入多用此法)。本门也有这种长桥手直攻的手法,但主张以巧力而胜,视具体情况而用,做到保中用中、占据主动、避实击虚、借势攻势、借力打力、引进落空、招招在前。所以对拆时间较长,约三年后才知其用,七八年功技始有大成。
20世纪80年代初,我随赵赴继师傅到广州陈兆全师叔处练拆小念头(当时我刚学完小念头拆法)。兆全师叔以右手搭上我右手掌背,即对我说:“你还没有黏随之内劲。”我心中不解,欲把手向后缩,左手速制其手桥中节,不料兆全叔摄手变闸手,微转身以闸手斜向后下方一压,左手轻拍我左肩。我只觉重心忽失,身体前冲,他又乍变摄手,把我拉回原地,其动作之快,我只感到他的摄掌如磁石一样控制着我,动也不是,不动也不是。兆全叔对我说:“伏虎之手在于意劲,粘着你的手如控制着你的心,使你不战自寒。完全是你自己撞击过来的力,我只顺势微发力,你就跌了。若我真发力,你一定跌得更重!”可见兆全师叔通过二十余年对拆,技力已达炉火纯青!兆全师叔要我练功时循序渐进,万万不能急,先专心习练小念头拆法,思想要投入,从中体会意控能力,功到自然成。从此,我静心苦练,终悟得伏虎灵变的心法。
笔者认为,小念头拆法之来留去送,是咏春拳习者必经之路,且适应个矮体弱的人运用。当小念头之劲力、技法有实作能力后,则应转入本门“你上我下,你下我上”的对拆法,即长桥长手的顾打合一之法(小念头来留去送是间接打法,也是中桥短手打法)。两者功成后,才可进入直接进攻的长桥长手失重伏虎打法(高接低攀打法)。故小念头对拆与伏虎直攻是习练对拆的必经之路,望习者领悟。
伏虎手可用于掌、桥、膀、肘等法上。手掌伏虎直出直入进攻的正面打法,必须要具备浑圆的内劲和外抗能力。实战中,即使是有伏虎手严密管制和以长取中的舍远求近打法,亦难免百密一疏,且不一定很快适应对方的路数,故应在伏虎对拆中加入它法而练,以适应各种打法。
古劳咏春--龙筋虎骨金刚劲功
1:头顶天,脚立地,面部放松,双手自然下垂。
2: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内旋成手心向后,大拇指顶住食指中节,其余三指弯曲贴手心,手腕尽量回勾。
3:直臂上举至极限。自然呼吸。
要领:手腕必须尽量勾紧,自我感觉小臂阴阳面均有紧绷拉伸感为合度,大筋才能强行挑起,增加整体劲力。同时加速气血运行,为以后排打打下坚实基础。初练时动作到位后,停留十次呼吸方可进行下一个动作,中间不可放松,以后每天增加一次呼吸,直至36次为至,以下各式除特别说明,均适用此原则。
4:接上式,双手成勾状不放松边外旋边下降至略低于肩。
5:尽力交*,此时肩关节应有强力拉伸之感,交*至极限后不动,自然呼吸。
6:侧面图。
7:接上式,双手边打开边变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