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恐怖科幻电子书 > 小寒资料集 >

第662部分

小寒资料集-第662部分

小说: 小寒资料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神仪式的各执事僧、活佛出席宴会。
初三日为隆波护法殿降神之日,其仪式与大护法殿一样。降神之后,由隆波护法神殿设宴招待凡参加降神仪式的僧人。
从初三至初八日之间,由三大学院的六执事僧各茶食宴请僧众。期间僧人用白纸(表示洁白纯净)包上一包沙糖或葡萄干,下垫一张方形红纸(表示喜庆),上盖哈达给自己的上师、老师拜年。老师用奶茶招待,还用红枣、柿饼或梨、附原哈达回礼。藏族中有给前来拜年送礼的客人必回赐礼品,不让空包回去的习俗。
节日期间,僧人外出怀中揣着一包礼品(如白糖、红枣、柿饼、葡萄干之类的小包)和一条哈达,逢相好者互祝新年好,并交换礼品和哈达,也有相互送礼请客的习惯。活佛之间也相互送礼拜年,礼尚往来十分频繁。
至初八日藏历新年和春节基本结束,开始进行正月祈愿大法会的准备工作
文娱活动
西藏高原的节日中最富魁力、最具有特色的算藏历新年了。在新年期间,西藏各地都要举行各种文体娱乐活动,特别是技能竞赛。各地欢度藏历新年的文体活动大致相似,但也各有风采,不尽相同,折射出不同地域因地理环境、经济状况、生产方式、外部交往的差异造成的心理活动和审美情趣、价值取向的不同。
民主改革前的旧西藏,达赖喇嘛在正目初一上午,要在布达拉宫举行盛大的庆祝大会。庆祝大会后,有舞童十余人上场跳大斧头舞。舞童穿彩衣,戴白布圆帽,靴上拴着很多小铃,跳时叮当作响,手中擎着一把大斧头。
初二,布达拉宫顶上要表演强嘎塔雪,即飞绳戏(杂技),一个小伙子由从布达拉顶拴到宫脚达扎路恭记功碑前的牛皮绳上急速滑下,似空中飞人,充满惊险的表演吸引了很多观众前采观看。后采,为了安全起见,到十三世达赖时期,西藏地方政府命令将绳技改为在木杆顶部旋转。奥运会滑雪冠军、德国著名运动员海利希·;哈雪先生在二战期间避难于拉萨,他在《雪域奇遇》中追忆了惊险杂技以外的其它体育竞技项目:
庆祝新年的重要仪式算是过去了,但是庆祝活动并没有完全结束。八廓街广场忽然又举行起体育竞赛采。……第一个顶目是摔跤。他们是按照自己的一套规则进行比赛的,我很难说它是古典式还是自由式。除了腿之外,身体的任何部位着地都被认为是输了。这里设有运动员名单,也设有比赛前的点名与通告,一块毡片往地上一铺,比赛就算开始了。……他们的身上只挂着一块腰围。……胜者与败者受同样的荣誉和奖品。
接着是举重比赛,几个人抬出了一块溜光溜光的巨石,一看就知道这块石头少说也用了几百年。比赛的方式是看谁能将巨石举起,井能围着旗杆转一圈。能够举起这块巨石的人不多。
忽然从远处传采了一阵急促的马蹄声。……赛马开始了。……一群没有骑手的赛马是从城外数里的一个地方起跑的,它们穿过激昂的人群之后,再奔向城里的一个终点。只有在西藏养大的马才有资格参加比赛。每匹赛马的背上都系着一块布条,上面写有主人的名字。比赛相当激烈。
马蹄所掀起的尘浪还设有完全消散,接着又奔采了一批长跑选手。……其中有老人,也有小孩,有的穿着长袍,有的穿着藏靴,看他们那副摇摇摆摆的、张口气喘的样子就知道,这些人没有经过专门训练。很多人没有跑完五英里长的赛程。
长跑比赛刚刚结束便开始了另外一个项目:骑术表演。……只见一批威风凛凛的武装骑士催马扬鞭,风驰电掣般地朝着这边奔来,观众也进发出一阵欢呼声。……优胜者除了领到一条彩色哈达或者日色哈达之外,还领到一块注有名次和姓名的不牌。长跑的领奖者大约有100名,领奖的骑士也不少于这个数目。
作为运动会的闭幕式,在拉萨郊外的一个广场要举行马术表演。……比赛者不仅要比试马术,而目还要较量一下枪法。有许多场面是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我简直惊呆了!骑士笔直地站在马鞍上,在飞驰中举起了火绳枪向后面的吊靶射击,弹无虚发,颗颗射向牛眼状靶心。在离下一吊靶只有20码的距离处,他们又举起了弓箭,朝着靶子射去,又一次引起观众的欢呼。他们如此敏捷地在马背上交替使用着武器,实在令人赞叹不已。
在拉萨,群众性的长跑和没有骑手的赛马都有起点、终点。赛马的起点是哲蚌寺下的琼热苏山脚,终点是拉萨附近的工布塘,相距约20华里。参赛的马大约上百匹,都是大贵族、寺院的。马背上设有骑人,马夫们跟在后面追打,完全是娱乐和炫耀性的。马拉松式的群众跑步,起点在罗布林卡附近的加措村,终点是在八廓街东南的顿青苏街口,距离约5公里。参赛者大都是贵族的佣人和仆役。而巨石比赛主角由“松哇”(系装扮的古装骑士)担任,所要举的石头都抹了清油,要想把它举起来,拼上九牛二虎之力也很艰难,其结果自然想象得出来,常常引得观众哄笑不已。
藏历新年期间,拉萨城内还要举行一系列的体育活动,一是赛跑,参加者自色拉寺东麓至布达拉宫后,约三十里,先到者受上赏,赏绸缎、哈达、银钱等物;其次到者、后到者,各分赏有差。复以幼童裸体跣是自布达拉东止,约十余里,一的争道而趋,亦以先后至者为胜负,如力不胜,亲友在旁灌冷水于头顶为之助,此为一年夺标之戏也。可见其盛况。正目初三,当冬日早晨温暖的阳光照耀高原古城拉萨,沉浸在新年欢乐氛围中的拉萨市民和市郊农民群众数千人,汇聚在拉萨赛马场,观看一年一度的藏历大年初三赛马表演。藏历新年初三举行赛马、拔河等代表吉祥的体育比赛,不仅能让人们开怀大笑,而目预示着这一年平平安安,顺顺当当。正月十四至十六,在拉萨大街上进行角力、举重等比赛,郊外则举行赛马、射箭比赛,热闹异常。另外,各集团在竞技中互相对垒,一些祝圣活动与游戏、滑稽表演同时进行。初三翻杆戏,二十日崇武表演,十七日舞蹈表演,僧人表演。
新年贺词
·;“扎西德勒”——吉祥如意
·;“洛萨尔桑”——新年好
·;“扎西德勒彭松错”
——晚辈祝福老人:吉祥如意,功德无量
·;“阿妈巴珠工康桑”
——愿女主人健康长寿!
·;“顶多德瓦土巴秀”
——愿岁岁平安吉利!
·;“南央宗聚悦巴秀”
——愿年年这样欢聚!
·;“吉吉!索索!拉结罗!
——祈求神灵赐予幸福和平安!
·;“下普达”——干杯
节日
★节日
岁时节日是中国人民为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体说来,节日的起源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1。历法节气。中国自古以农为本,以农立国。早在7000多年以前,原始农业已经出现了南北分野,北方以粟作为主,南方以稻作为主。农业生产有很强的季节性特点:春播、夏耘、秋收、冬藏,周而复始,年复一年。从远古时代起,中国先民就已掌握了反映农业生产特点的历法知识。相传,古代有黄帝、颛顼、夏、商、周、鲁六家历法,殷墟甲骨文中已经有了历法纪年,《尚书·;尧典》有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节气的划分,战国时代发展为24节气。中国古代先后推行过100多种历法,其中(汉)太初历、(唐)宣明历、(元)授时历、(明)大统历、(清)时宪历,都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这些历法根据气候变化的特点,把一年划分为12个月,24节气,72候,约365天,从而构成了岁时节日的计算基础。历法反映了农业生产规律,对指导农业生产起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为岁时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有些节日如立春、夏至、立秋、冬至等,则是由节气直接发展而来的。岁时节日与历日节气关系十分密切,但历日节气本身并非节日,除上述少数者外,只是为节日产生提供了前提,节日的形成还必须有一定的风俗为其内容。2。原始崇拜。中国原始先民常常把某些动物奉为神明加以崇拜,最典型的要算龙图腾崇拜。龙图腾崇拜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极为深远,古代吴越人每年在端午节这天都要举行祭祀龙图腾的“龙舟竞渡”活动,这种龙图腾崇拜是端午节风俗形成的渊源之一。“农者,天下之大本”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农作物根植于土壤之中,因此,土地神崇拜在原始崇拜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代称祭祀土地神为“社祀”,殷墟甲骨文中有许多祭祀“毫土”的卜辞。二月二日土地神生日,又称社日或社王节,主要民俗活动是祭祀土地神,祈求农业丰收。3。禁忌与迷信。在生产不发达的上古时代,当人们无法解释大自然的奥秘,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时候,便产生了许多禁忌和迷信观念。春节是中国最大的传统节日,放爆竹习俗原意是避山魈恶鬼,后来增加了祭祖、供神、团圆、娱乐等内容。据说桃木能避邪驱鬼,所以,旧时除夕这天,家家户户削桃木,制成神荼、郁垒二神画像置于大门之上,以防鬼进门。春节还有许多禁忌,如禁水土出门,不能扫地泼水,以免财气出门。忌说“死”,称这类话语为“乌鸦嘴”。这类禁忌迷信是一种消极防范手段,反映了人们趋吉避祸的愿望。4。祭祀。最明显的例子是清明节、中元节和寒衣节。这三个节日原是以祭祖为源,以祭祖事鬼为主要节俗活动,所以又叫三“鬼节”。清明扫墓包含有怀念祖先,勉励后人之意。中元节又称盂兰盆节,有放河灯拯孤照冥的习俗。寒衣节时人们在祖先墓前焚化纸衣。5。宗教。中国民俗节日深受宗教影响,许多节日都来源于宗教。以佛教为例,有二月十五日薪尽日(佛离世日),二月十九日观音菩萨诞辰日,四月八日浴佛节(佛祖释迦牟尼诞辰日),五月十八日母连僧母诞辰,七月十五日盂兰盆节,七月三十日地藏节(地藏菩萨诞辰日),八月八日转法轮日(释迦牟尼说法日),十二月八日腊八节(佛祖成道日)。属于道教的节日有:一月九日天诞节(玉皇大帝诞辰),一月十五日上元节,一月十九日燕九节,二月一日天正节,二月十五日真元节(太上老君生日),三月三日蟠桃节(王母娘娘寿诞),四月十四日八仙吕洞宾诞辰,四月十八日碧霞元君诞辰,七月十五日中元节,九月九日重阳节(斗姆星君诞辰日),十月十五日下元节。上述宗教节日流传到民间,逐渐形成了庙会等一系列节俗活动。6。多神信仰。中国是个多神信仰的国家,有些神话传说和历史人物被奉为神明加以崇拜和祭祀,由此而产生了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民俗节日。如一月五日路头神生日;一月八日诸星下凡,有祭星祈岁风俗;一月二十日天穿节,北京白云观举行庙会,做煎饼置屋上补天穿;一月二十五日仓生日,祀仓神,可保粮丰囤满;二月一日太阳生日,祀太阳神;二月二日龙抬头日,又为土地神诞辰,是日雨为社翁雨;二月三日文昌帝君诞辰,有文昌庙会;二月十二日花王生日,祭花神,有花神庙会;三月三日北极星君诞辰;三月五日大禹生日,有禹王庙会;三月六日,麦王生日,是日天晴麦可丰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