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恐怖科幻电子书 > 小寒资料集 >

第736部分

小寒资料集-第736部分

小说: 小寒资料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一套体系。琳琅满目的法宝仙术,似幻似真的修行之路,恢宏完备的世界构成,都是修真小说的精髓所在,也是永远需要追求的目标。
修真是发挥古代道家追求成仙的方法
修真小说的兴起
第一次接触修真小说,以名字看,古代有“仙人”、“真人”、“神人”,所以修真是修真人的,不过现在的修真小说大部分包含这三种。
其实,整个修炼的过程也是生物类自身进化过程,没有停滞,相当程度上是在写万物自强不息的信念。在古神话里,人是神依其自身为模本制造的,第一代的人类甚至有着不逊色神的能力,但现在人是如此的脆弱和卑微,于是为了重现昔日的辉煌,智慧生物踏上了寻回真我的旅程。曾经的神话就成了最好的目标,但旅途却因神话的飘渺而显得万分的艰难。
再者,修真小说毕竟是小说的一种,它应该符合小说创作的一般规律。现在有许多的小说,倡导不劳而获或者无形中形成这么一种观念,我觉得是相当有害的。比如很多小说提倡外来的丹药而忽视了本身的修炼,我记得我看过一篇修真小说,里面的主人公的很多是依靠丹药发掘宝贝,使自己的修真历程变成了天上掉馅饼的过程,没趣味透顶。文学既是人学。要写好人,写一个健康的人,而不是坐地上,等东西掉下来的人。
而且,现在很多的修真小说以自我的观念为中心,我并不是说修真小说要没有自我,而是说,修真小说作为接受文本,它应当避免过于自我。很多作者以其自身的狭隘,使得修真小说创作的道路也越来越狭窄。还有些作者没有自我,缺乏自己对生活的介入,而一味的对要求自己赞扬别人的生活,可能我这样说有点难懂,通俗的说,就是意淫。
最后,我认为修真小说完全是中国的。这是相当有创造力和有意义的工作。象日本这个无根、无文化的民族,也只有篡改他人的文化。日本很多故事出自中国的文化里。如圣斗士星矢,就是依托古希腊神话。当然这是写的好的。我希望大家再接再厉。
修真小说在网络上的出现和兴起,和所谓的奇幻有着大抵相同的背景,作为奇幻小说在东方的映射面,修真小说的设定世界更多的立足于东方神秘主义的根基。发掘传统文化中的光怪陆离的神话,师法古典神怪小说,便重现了一个先民们狂想瑰奇的世界,加以现代小说元素和故事,吸收武侠小说笔法结构,隐然有与奇幻抗礼之势。
但修真小说的兴起,却有着先天的不足,奇幻小说起源西方,如龙与地下城系列、魔戒系列,已经有着成熟完善的体系设定,有着大体相同的背景,所有的读者都可以经由一个大体类似的世界认知而接受一类题材的作品。而中国的修真小说却抛弃了很多前辈的设定,基本上是一个小说一个世界,每个作者笔下的人物的世界、级别、职业等设定均是五花八门,读者很难有一个清晰的世界观。虽然如树下野狐等佼佼者努力发掘大荒时代上古先民的传说设定,但显然这个世界太过严格狭隘,缺乏普适性。
修真小说同样面临着后天的失调。现今的很多修真小说不过是武侠的另一个变体,把神功变成仙法,把江湖变成仙界、人界等等,以至于出现一个奇怪的名词:仙侠
杰克·;万斯
JackVance
(1916。8。28—至今)
【介绍】
杰克·;万斯原名为约翰·;霍尔布鲁克·;万斯(JohnHolbrookVance),1916年8月28日生于美国旧金山。在他年纪还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异了。于是他跟着母亲和兄弟姐妹住到外祖父母的家中。十几岁的时候他广泛阅读各类文学作品,还创作了不少诗歌。他读《诡异传奇》'WeirdTales'和《惊奇故事》'amazingStories',读埃德加·;赖斯·;布鲁斯和儒勒·;凡尔纳,读邓塞尼爵士和沃德豪斯。虽然万斯热爱文学,但是在高中毕业以后没能在大学学府里埋头学习。家里供不起他念大学的费用,于是他在全国各个地方漫游,做过各种不同的工作。他曾在农场当过摘果工,曾在生产采矿设备的工厂里当苦力,也曾下过矿井和油井。用他自己的话来讲——
“对我而言,那是一段蜕变时期。在四五年的时间里,我从一个不切实际的小知识分子变成了一个相当不安分的年轻人,掌握了各种技能和手艺,还决定要尝试种种不同的生活。”
在觉得自己可以接受更高等级的教育时,万斯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报名上了大学,一开始专修采矿工程,后来转为物理专业,之后再转修新闻学。但他不久就又不安分起来,跑到了檀香山的某个海军造船厂里工作。这份工作没有拿到薪水,于是万斯再次回到加州,时间正好——二战爆发了。接受过一段时间的间谍训练后,万斯认为自己永远学不会日语,就退出训练,加入了海军。正是服役于美国海军期间,他才以《濒死的地球》一书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一直写到今天。他通常以笔名杰克·;万斯写作,但也曾以本名和埃勒里·;奎因、阿兰·;韦德、彼得·;赫尔德、约翰·;万·;西伊等名字写神秘故事。
万斯的作品涵盖各个领域,大致可分为四类:星际游记、魔法传奇、战史画卷、田园牧歌。
【创作生涯—星际游记】
万斯写作生涯的早期并不顺利,当时充斥市场的都是庸俗杂志和廉价的平装本小说,而且他独有的写作特色还没有成熟。他那时写科幻奇幻、悬疑推理和神秘小说,还为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写过剧本。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间,万斯与妻子诺玛一直在各地旅行,每到一个风情迥异的地方就逗留一两个月让万斯写作,所以这期间他写的太空歌剧和星际罗曼史都有着独一无二的异域感。虽然他忙于描绘光怪陆离的异星生活、遥远的未来世界,但从不曾忘记将笔尖探到那种环境下的人类的内心,述说他们在感性和理性间摇摆的两难境地。
1952年的《大行星》、1958年的《保的语言》'TheLanguageofPao'和1963年为他夺得雨果奖的《龙主》都是这段时间的作品。
万斯开创了科幻小说中的一个新流派,写的是“仿佛旧日重现的遥远未来世界”,被一些人称为“未来奇幻”或“科学奇幻”,同属这种风格的还有吉恩·;乌尔夫的“新阳”系列。
【创作生涯—魔法传奇】
1950年的《濒死的地球》是他出版的第一本书。故事读起来仿佛是童话,又好像是已消逝的文明那些古远的传说,也是那种“旧日重现式未来”,一派国之将亡的末世气息。《濒死的地球》以六个各自独立又彼此相关的短故事描绘了这样一个世界——
“地球,”潘德鲁姆陷入冥想,“一个昏暗无望的地方,不知有多么古老。那里曾是个美丽的地方,群山云烟氤氲,江河波光潋滟,旭日耀眼灿烂。年年岁岁的风吹雨淋挫平磨圆了磐石,阳光也变得惨淡红黯。陆地已几经沉浮,千万都城兴建过高塔,又塌颓为尘墟。人们往昔的住处如今盘桓着数千陌生的灵魅。地球上现在只有邪恶,由时光浓缩的邪恶……地球正濒临死亡,已走入暮年……”(引自《特赛》)
二十亿年后,太阳已走到星体生命的末期,光焰衰微,而地球上已罕见人迹,变得死气沉沉。人们要么已经在历史长河中化灭为埃尘,要么在末世情绪中沉沦。除了人类,地球上还有种种奇异生灵,比如遗传工程的遗留产物迪奥殆、以情报换盐的骑蜻蜓的图克人,甚至还有从其他空间来的异种灵魅。因为年代久远,现在的种种记录到那时几乎已完全失佚,绝大部分人类对地球遥远的过去知之甚少。科学在那时已经蜕变为魔法,只被少数人掌握,而大部分人都生活在某种彼此隔离、困在自己田园以内的中世纪时代。魔法师在自己工作室的营养槽里培育生命,在花园里种植有动物血统的混血植物,在黑暗秘宴上召唤神祗企图将之毁灭。虽然与托尔金的《魔戒》一样将故事背景设在末世前的黑暗时期,万斯却不在意善恶力量的争斗,也没有从各地召集一群试图力挽狂澜的英雄人物拯救世界。他只是用颜色和光影铺开一个又一个末世之城,任由里面的人物随自己的意志生活。他笔下的末世,没有悲壮恢宏的两军对垒,而是寂渺荒芜中单人匹马,孤影茕立,突现的是松散的人际关系和孤立的个人内心。
《濒死的地球》的每个故事都以一个人物为中心展开,全书不平常的故事组织方式使之成为一部更着重于感情与人物的作品,情节和事件则变得次要。前四个故事里的人物彼此关联,但各人都有唱主角的时候。“米尔的图亚安”是一个想制造生命的巫师,他跟从大法师潘德鲁姆学习,并达到了自己的目标;“魔法师玛兹瑞安”企图靠折磨图亚安得到这些知识;“特赛”是潘德鲁姆培养出的人造人,但因为一个心灵上的小瑕疵使得她是非不分,美丑不辨;“劫匪莱纳”曾想逮住特赛,自己却中了一个女巫的圈套。其余两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域都与前四个相同,但角色则不一样。“钨兰·;铎尔”是个被派往古都墟迹寻找魔法奥秘的王族,他找到了自己的目标物,但带来的后果出乎意料;“斯费尔的古亚尔”则是一个从小就满脑子疑问的男孩,成年后他到处旅行,四处寻找人类博物馆。在那里,他所有的疑问都会得到解答,但事实和他想的并不一样。
作为一本书,《濒死的地球》只有这六个短故事,但是作为一个幻想世界系列,“濒死的地球”还有三个长篇:1966年的《灵界之眼》'TheSaga'和1984年的《了不起的莱尔托》'Rhialtothemarvellous'。相隔十几年后再投入到这个世界设定中,万斯的写法已经完全不同。
《灵界之眼》和《库葛传奇》为之前那个短篇集所描绘的世界中带去了讽刺的色彩,如果说《濒死的地球》是阴郁的正剧,那么这两部就是闹剧。这两本书带有些痞气,它们的主角都是反派人物,是四处游荡的冒险者和自信满满的骗子。《灵界之眼》讲的是“聪明人”库葛在完成笑面法师指派给他的任务时,一路上的经历。形形色色怪诞可笑的人物纷纷出场,演出一幕幕活剧。文中不乏猥亵与暴力片段,命运与魔法在这个以牙还牙的世界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而给人一种诡谲奇异和不现实的感觉。《库葛传奇》是《灵界之眼》的后续,说的是库葛被法师戏弄了以后设法报复的故事。《了不起的莱尔托》则以大法师莱尔托为主角,讲述他与其同伴们的冒险。
《濒死的地球》非常好地融合了科幻与奇幻两种元素,是科幻小说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万斯在此所讲述的魔法让人很难分清究竟是超自然的力量,还是用另一种眼光看到的科学技术。几乎每个角色都会一点这样那样的魔法,或是拥有魔法物品。图亚安在安贝隆学习“数学”;古亚尔的“膨胀蛋”让人想起《七龙珠》里的压缩胶囊,或许更简单些,就是小型帐篷。安普理达弗城里有反重力直升梯,还有“空中飞车”。为此,这些原本是为杂志写的短篇故事被编辑退稿,理由是:“很有幻想力,但没有出版价值。”但这些小故事最终还是汇编成书顺利出版,而且被译成各国文字,多次印刷再版。不难想见,它肯定引发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