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教育孩子需要大智慧 >

第12部分

教育孩子需要大智慧-第12部分

小说: 教育孩子需要大智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数学奥林匹克大赛大奖,获全美西班牙语竞赛第一名,是学校物理队的共同创办人之一,还是学校数学队队长。他已被普林斯顿大学录取。
6岁时,卡维塔·苏克拉就能把小铲子绑在木棍上深入兔棚清洗。7岁时,她又自己动手装配了一件可清扫房间天花板的工具,使原本需要爬上爬下的工作变得轻松。这个马里兰州爱里科特市山泰肖高中的女生目前拥有两项发明专利,一项是用于危险的实验室材料的安全传感器,另一项是特殊食品包装纸。包装纸的发明中还有一个小故事:12岁时,她去印度的祖母家探亲,用当地的自来水刷牙。祖母认为这种水不太干净,可能会损害这个生长在富裕国度的小美国人的健康,就给她吃了一些胡芦巴。这是用一种豆科植物磨成的黄色粉末,是制作咖哩的原料。她果然没有得病。于是,卡维塔对胡芦巴发生了兴趣。最初,她把研究课题定在用胡芦巴清洁非洁净水。一次,因学习和试验太忙,她忘了清理实验室。几天后,当她再进入实验室时,发现室内虽然乱,却没有细菌产生。这使她意识到,胡芦巴有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此后,她就把研究重点转向了用于食品保鲜的特殊包装纸,并取得了成功。她的两项专利还获得了国际科学和工程大奖赛一等奖。她同时还是英特尔科学英才半决赛选手、校演讲辩论队队长、校长顾问委员会成员、向贫困孩子提供书籍的组织的创办人、学生经营的非盈利住宅用水检测公司的创办人和总裁,曾荣获古印度舞比赛大奖。她已被哈佛大学录取。
匹茨堡福克斯切派地区高中的迈克尔·米尼克已经创作了4部音乐作品,其中的2部为情绪忧郁症患者筹得4000美元善款。他被《匹茨堡邮报》评为2000年最雄心勃勃的新一代音乐家,曾任校报总编、校社团主任、学生理事会部长等职。他已被哈佛大学录取。
南卡罗来纳州格尔市略弗沙德高中的约翰·考尔曼将自己的研究重点锁定在黑胡桃壳的抗癌作用上。他的想法来自于现已退休的数学教师讲述的故事:美国大萧条时期,人们把黑胡桃壳倒入河中,静等昏死的鱼群浮上水面,然后捞起果腹。经查阅资料,他还发现美国土人和早期的拓荒者常把黑胡桃壳用来治病。这更坚定了他的研究信心。他的黑胡桃壳汁抗癌作用研究的论文在国际科学和工程大奖赛上荣获3项大奖。他还是英特尔科学英才半决赛选手;校科学俱乐部主任;校学术研究队队长;班级司库;美国革命儿童协会南卡罗来纳州主席'BlockedAds'
'BlockedAds';州青年科学研究会副会长;美国革命儿童协会山地学校全国协会主席。他被杜克大学录取。
俄亥俄州雪克黑茨市哈沙维布朗高中的爱丽娜·奥聂思凯斯基一直关注着水污染,选定解决金属离子污染水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在3000个小时的屡败屡战后,她终于发明并申报了自动微电子化学传感装置控制电镀系统的专利技术。这一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电镀时排入水中的金属离子。她还是西门子———西屋科技竞赛地区决赛选手;英特尔科学英才半决赛选手;校世界事物联合国俱乐部主任;校报主编;疗养院志愿者资深协调人;丹麦人在二战纳粹大屠杀中帮助犹太人的历史的研究者。她被哈佛大学录取。
在纳沙·布莱克读高中一年级时,美国《纽约时报》的一位编辑问纳沙的新闻教师,是否有学生愿意对党派争斗等问题发表述评。同学们都觉得这种文章无关痛痒,但纳沙却认为党派争斗是危险的,美国需要有一种声音对此抨击,所以,此类文章对社会的进步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在此后的两年中,这位科罗拉多州立特尔顿市阿拉帕荷高中的学生已写了19篇相关的文章。他曾被提名为普利策新闻奖候选人。
努力+宽容
那么,是什么使这些高中学生如此成功?
首先是追根究底的态度。这其实是把事情搞个水落石出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事情的因果关系才会清晰,新的正确的结论才会产生。“我总是喜欢问为什么。”爱丽娜在搞发明的同时,还去了丹麦收集民间口头传说,目的是想弄清楚,在二战如此残酷的时期,丹麦人为什么和怎样保护一部分犹太人免遭德国纳粹的种族灭绝屠杀。“光得到事情的结果是远远不够的,我想知道的是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
善于寻找帮助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学生的经验不足,理论不深,在研究中往往会走弯路,因此,学生自发寻找专家的帮助就是一种规避研究风险的聪明举措。迈克尔花了3年的时间创作了第一部音乐作品后,打电话给匹茨堡一知名演唱组合的成员之一———汤尼·云的父母亲,请他们来观看演出。尽管两位因事没能到场,但还是把这部作品交给了汤尼。“汤尼写来了5页的信,告诉我哪儿比较好,哪儿差一些。”这对迈克尔以后的音乐创作帮助很大。
兴趣、热情和毅力是至关重要的。没有兴趣的事不会长久,没有热情和毅力的人不能持久。“使我能持续写下去的是我有话要说。我从不为写而写。”纳沙说。“我一直对发明很感兴趣。”卡维塔说。而约翰则认为:“如果一件事对我是重要的,我就会全力以赴,并从中得到快乐。”
另外,对孩子们的思考研究持宽容态度的家长和教师的作用非常大。孩子毕竟是孩子,在研究时总会出错。此时,家长的宽容和教师的指导就是对他最大的帮助,否则,一棵刚刚破土的幼苗就有可能被扼杀了。约翰的父母允许他把厨房当作实验室,也不责怪他在试验中把家用搅拌器的马达烧坏,反而鼓励他继续试验。南卡罗来纳州青少年科学研究会的教授们给约翰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和指导,使他能准确选择试验方向。(周大鸣)

附录2
美国优秀学生的五个共同特点
美国波士顿大学青少年教育专家最近发表了一份调查报告,专论优秀学生的特点。在一年的时间里,这位专家跟踪考察了伊里诺依州81名优秀学生和他们的家长,找到5个共同点:
1。有良好的学习毅力。优秀学生毫无例外地都把学校当做生活中心,能够对某一目标持之以恒。其家长也十分勤奋,为孩子树立了好榜样。
2。把学习看作人生的快乐。在教育孩子时老师们总是尽最大努力设计出新颖、有趣、多变的方法来激励孩子的想像力。
3。不过分看重分数。孩子们对知识发自内心的追求容易被对分数的追求所取代。教育专家提醒父母们:每天孩子放学回家后,不要老问做得怎么样,而应多问问做了什么。
4。对某些事物有较大的兴趣和热情。教育专家分析说,兴趣称得上最好的启蒙老师,因而在孩子很小时就应有意识地鼓励他们广泛参加各种课外活动,这有助于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
5。父母热心参与子女在校内外的活动。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优秀学生的父母都与学校教师保持密切联系,并热心参加家长会议、球赛、文娱演出等课余活动,经常和子女一起讨论学的问题,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困难。
(引自2003年3月10日《文汇报》)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vs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刘亦婷的学习方法说起来很简单,如果追根溯源的话,大多可以从行为主义学习论中找到依据。上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行为主义学习论在学习理论的研究中可以说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之一是将刺激与反应联结在一起,这种刺激不是由已知的刺激所激发产生的行为,而是将反应与强化看成一个整体。它把教师放在主导地位,强调知识传授,认为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老师讲授的内容,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前人知识与经验的存储器,忽视了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有创造性思维的活生生的人。
在这种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生会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的麻木习惯,形成一种盲目崇拜书本和老师的迷信思想。同时,学生普遍缺乏探索能力,创造力和学习的内在动机(如他们会为了考上名牌大学而努力,而不是视学习本身为快乐,为学到了知识或弄清楚了某个问题而兴奋)。这样的学生常常会缺乏后劲,难以成长为创造型的人才。下面这篇短文对这种落后的学习方法进行了概述和扫描。
大凡已经进入高中的学生,绝大部分都已经顺应了学校的学习生活,形成了接受式学习的惯性。
首先,你不必考虑“学什么”。每当新学期开始的时候,各科新书就会及时送到你的手中。书本就是要学的东西,难道还有什么可怀疑的吗?既然我们(当然包括我们的父母和相当数量的教师)只关心那些大家都必须学的东西,那么科技人员只好割舍自己的兴趣,任个性特长、潜质潜能消磨殆尽。
你也不必操心在什么地方跟谁学。学校、教室、课桌就是学习的战场。方寸之地,流失十几年的岁月,常常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古训说:“师者,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先生于我,必先学于我,凡事依靠老师,凡疑只问老师是十分正常的现象。既然我们将自己封闭,那么只好远离火热的生活和社会,任眼界日趋狭窄,实践能力难以形成。
当然,也没有太大的空间让你去思考“怎么学”。自打背起书包上小学起,学习的程序就被固定下来。上课、听讲、回答问题、做作业、考试……优秀学生不断介绍“怎么听”、“怎么练”的经验,老师天天练习“怎么讲”、“怎么考”的基本功。知识发生的艰辛过程,科学探索的曲折经历原本已被教材浓缩为简洁的定义原理,再加上老题多年“应试经验”的提炼,全都变成了两点间的直线。既然我们只愿意吃别人嚼过的馍,那就不能品尝探索和发现的快乐。
最终,你也没有权利决定“学到什么程度”。标准是统一的,考试的分数就是学习程度和水平的绝对代表,别人学习成绩的高低就是衡量自己的惟一参数。为此,你不得不去多做几遍不知源于什么需要的习题,多答几份不知来自什么地方的试卷。既然我们把学习的缰绳放给分数去把握,那就只能失去对学习价值的选择权。
(引自《高中生研究性学习指导手册》)
近20年以来,把学生作为知识灌输对象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已经让位于把学生看作是信息加工主体的认知学习理论。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来,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西方逐渐流行。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Inter网络教育应用的飞速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正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并在世界范围内日益扩大其影响。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建构主义使用的教学设计原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明确“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点对于教学设计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因为从“以学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