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抗日之横扫天下 >

第200部分

抗日之横扫天下-第200部分

小说: 抗日之横扫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炊事班颠大少。
奶奶的,狗屁炊事班长,这小子一手拎着菜刀,一手拎着马勺,跑得比兔子还快,杀起土匪来那叫一个干脆,光倒在他手下的土匪就不下十几个。
自此后,在关东山内流传了一句谚语,叫“宁可得罪扛枪的,也别得罪颠勺的”。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现在的许麻子还在青塘寨厨房内挥汗如雨的颠着勺做菜呢,而四大天王也逍遥自在的欺负着老百姓。
刚从停机坪走出来,对面诸葛舟和杜刚等原来古村的老人就已经得到消息赶来了,呼啦啦一大群人,将他围在了当中。
郑啸朝周围看了一眼,发现这里面多了很多陌生面孔,他知道那是后来加入秘密山谷的其他山村村长,因此笑着朝他们点头示意。
人们也纷纷点头,朝他示意,都知道他就是龙牙和秘密山谷的当家人,自然是十分客气。
诸葛舟从人群外挤进来,身边是杜刚,来到他面前,大嗓门二里地外都能被听清楚,“我说郑啸,你小子怎么想起回来了,嗯,这一走可日子不短啊,怎么样,在外面混的还好吧,要是混不下去了就回来,家里不缺你们一口吃喝的。”
听着这爽朗的话语,郑啸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感受到了老人对它们最真挚的关心,于是笑着回道,“您放心,我们在外面过得很好,现在比原来扩大了好几倍呢。”
“那就好,那就好,走,进去说进去说。”杜刚一边说着,一边不由分说的拉起郑啸,朝大厅走去。
人们簇拥在周围,七嘴八舌的说着话,郑啸忙着应答,觉得自己要是多长几张嘴,恐怕会更好一点。
一边走着,诸葛舟一边给他介绍了那几个新面孔,他这才知道这个人也都是跟诸葛古村有着亲缘关系的村子。
在这一带,几个村子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或者是联姻,或者是同盟,或者干脆就是分支,这使得大家联系比较紧密,在对外上有很大的优势。
跟大家打过招呼之后,人们走进了大厅,然后在椅子上坐了下来。
这大厅就是一个十分宽阔的石洞,在山洞的几根柱子上都有灯盏,里面是灯油,这时候发出了明亮的亮光。
不得不佩服武侯后人的聪明,这些灯盏都被开在了洞壁上,而烟筒则在石壁内通往了外面,这样油烟就会顺着烟筒跑到外面,洞内一点烟雾都没有。
看了看大厅,郑啸决定,下来弄一条炎黄军团支援的发电机组来,把这里都接上电灯,到时候会更好。
这一次,炎黄军团支援他们几十套发电设备,这些设备都是多功能发电设备,可以在风能、火能、太阳能、潮汐能、核能、特殊能源发电之间随意切换,而且电量非常强劲,一台发电机组能够供给一座过千万人的超级城市照明用电。
打完招呼,说了几句话,郑啸不禁有些奇怪,他朝左右看了看,然后问道,“诸葛君五叔呢?”
诸葛君,是诸葛舟的一个弟弟,总排行第五,自幼就酷爱读书和发明,现在使用的诸葛连弩就是他在原来基础上经过改进而成,威力更大,射程更远,后坐力更小,而且体积也更便于携带。
往常只要郑啸一回来,诸葛君都是第一个闻讯跑来的,今天却没见到他的影子。
见郑啸问起了他,诸葛舟无奈的一摊手,道,“老五又魔症了,在仓库里对着一堆破烂鼓捣的正起劲呢。”
“大哥,那不是破烂好不好,老五说那叫什么来着——”杜刚给诸葛舟纠正着,然后努力回想着诸葛君跟他说过的名字,“好像是木什么流什么来着。”
郑啸不禁心头一动,他急忙问道,“二哥,是不是木牛流马?”
杜刚一拍大腿,一声大喝,“嘿,就是木牛流马,兄弟。”
这下轮到郑啸激动了!


第197章 木牛流马(二)
木牛流马,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发明的运输工具,分为木牛与流马。史载建兴九年至十二年诸葛亮在北伐时所使用,其载重量为“一岁粮”,大约四百斤以上,每日行程为“特行者数十里,群行二十里”,为蜀国十万大军提供粮食。不过,确实的方式、样貌现在亦不明,对其亦有不同的解释。
关于木牛流马有多种解释,其中一种说法是单轮木板车,是一种山路用的带有摆动货箱的运送颗粒货物的木制人力步行机。
设想有一离地三尺、长四尺、高六寸的水平木条,木条左端削成车把形,右端有品字形的三个孔。再设想这样的两条木条被布置成人力车的左右两辕。再设想在两个品字形的顶孔间插有一条三尺长的轴,在品字形的下面的两个孔中各用小轴铰装着一条可以沿该小轴摆动的、另一端顶地的木柱,这个有四条腿的人力车就是木牛。
流马是一个向上开口的,左右侧壁近上缘的垂直中心线上各有一个孔的木箱。木牛的那根三尺长的轴就穿过流马的这两个孔,流马可以在该轴上前后幌动。为了不使箱中粟、米之类的载荷左右移动,有一块纵向隔板把箱一隔为二,而且粮食是先装入布袋再装入箱中的。
当木牛叉开前后腿时随时可以停在坡地上。叉开度由在该四尺长的车辕上的限位钉限制。把车辕的把手一面拉前一面下压,品字顶孔就移向品字左孔之上,即重心移到前腿上,此时品字右孔被撬高,即后腿不受力并被凌空提起,在重力作用下或流马上的梢钉推动下向前腿靠拢。
当重心移出品字左孔时,木牛已向前移动了半步,再向前就要颠覆了,此时可把手把迅速向上拉起并向前拉,使品字顶孔向后移至品字右孔之上使重心落在后腿上,前拉的结果是使后腿叉开,同时前腿被流马上的销钉推向前。木牛就这样走完余下的半步。
流马在木牛的上下动作下会像打踿跹那样产生前后摆动,何时把手把拉上、压下和拉前当然要和流马的摆动频率配合,所以操作须要有一定的技巧和经验。只要使流马保持稳定的摇摆,对操作者来说肯定最省力。当木牛流马在直路上下坡时,可以完全自动化。此时可以利用装在流马上的梢钉抬起和压下水平木条和前、后腿。
木牛流马最远可追溯到春秋末期。据王充在《论衡》中记载:鲁国木匠名师鲁班就为其老母巧工制作过一台木车马,且“机关具备,一驱不还。”
也许是否受了鲁班木车马的启发,三国时代的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用其在崎岖的栈道上运送军粮,且“人不大劳,牛不饮食”。与王充记载鲁班木车马的寥寥数语相比,《三国志》、《三国演义》等书对诸葛亮的木牛流马的记述可算是绘声绘色、活灵活现、极为详尽了。但不知为什么,陈寿和罗贯中等对木牛流马的制作原理和工艺却不提一字。
《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回“司马懿占北原渭桥诸葛亮造木牛流马”其中描写诸葛亮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威震中原,发明了一种新的运输工具,叫“木牛流马”,解决了几十万大军的粮草运输问题,这种工具比现在的还先进,不用能源,不会造成能源危机。
造木牛之法云:“方腹曲头,一脚四足;头入领中,舌着于腹。载多而行少:独行者数十里,群行者二十里。曲者为牛头,双者为牛脚,横者为牛领,转者为牛足,覆者为牛背,方者为牛腹,垂者为牛舌,曲者为牛肋,刻者为牛齿,立者为牛角,细者为牛鞅,摄者为牛秋轴。牛仰双辕,人行六尺,牛行四步。每牛载十人所食一月之粮,人不大劳,牛不饮食。”
造流马之法云:“肋长三尺五寸,广三寸,厚二寸二分:左右同。前轴孔分墨去头四寸,径中二寸。前脚孔分墨二寸,去前轴孔四寸五分,广一寸。前杠孔去前脚孔分墨二寸七分,孔长二寸,广一寸。后轴孔去前杠分墨一尺五分,大小与前同。后脚孔分墨去后轴孔三寸五分,大小与前同。后杠孔去后脚孔分墨二寸七分,后载克去后杠孔分墨四寸五分。前杠长一尺八寸,广二寸,厚一寸五分。后杠与等。板方囊二枚,厚八分,长二尺七寸,高一尺六寸五分,广一尺六寸:每枚受米二斛三斗。从上杠孔去肋下七寸:前后同。上杠孔去下杠孔分墨一尺三寸,孔长一寸五分,广七分:八孔同。前后四脚广二寸,厚一寸五分。形制如象,靬长四寸,径面四寸三分。孔径中三脚杠,长二尺一寸,广一寸五分,厚一寸四分,同杠耳。”
诸葛亮造木牛流马,用来运送粮草。木牛流马是什么样子,自古以来,莫衷一是。说什么的都有,可是没有一种说法比较符合原状。
又过了200多年,南北朝时的科技天才祖冲之据说又再造了木牛流马。令人难以理解的是,他同样也未留下只字片图的资料。
书上的木牛流马的介绍是:方腹曲头,一脚四足,头入领中,舌着于腹,载多而行少,独行者数十里,群行者二十里。垂者为牛舌,曲者为牛肋,刻者为牛齿,立者为牛角,牛仰双辕。人行六尺,牛行四步。
流马:肋长三尺五寸,左右同。前轴孔分墨去头四寸,前脚孔去前轴孔四寸五分,板方囊两枚。
从书上的记载来看,木牛是相当于发动机的设备,流马只是个装载东西的设备,相当于汽车的车厢。
从木牛的结构上看,它采用了助力机构,里面可能加有飞轮机构。从他的运行来讲,里面采用的有齿轮机构,曲柄连杆机构。人推动木牛时,里面的曲柄连杆机构通过齿轮带动飞轮,飞轮运行起来后,又因为飞轮的惯性,给木牛以助力,这样,就达到了省力的目的。
流马的结构,其实是一辆板车,只不过改变了它的重心和轴承部分,使它比以前的板车用起来省力一些。
木牛有四足,其实是轮子,在古代,没有专业的机械术语,所以有些零部件的表达,和现在的会不一样。
有猜测木牛是用脚走路的,可是这要用液压机构,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是不可能的。用手来摇,也不可能。因为这样用的机构太多,有些机构,在当时还没有发明。
关于扭转牛舌就不能行走,道理很简单,里面有防反转的棘轮机构。
1700多年前,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发明了木牛流马,可是,木牛流马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运输工具呢?千百年来人们提出各种各样的看法,争论不休。
查考史书,《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三国志·后主传》记载:“建兴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
上述记载明确指出,木牛流马确实是诸葛亮的发明,而且木牛流马分别是两种不同的工具,从木牛流马使用的时间顺序来看,先有木牛,后有流马,流马是木牛的改进版。
给《三国志》作注的南北朝时期的裴松之,在注中引用了现在已经失传的《诸葛亮集》中有关木牛流马的一段记载,对木牛的形象作了描绘,对流马的部分尺寸作了记载,但是因为没有任何实物与图形存留后世,使得后人对木牛流马的认识始终是凤毛麟角、云山雾罩。
诸葛亮造出木牛流马200年后,南北朝时期的科技天才祖冲之据说造出了木牛流马。《南齐书·祖冲之传》说:“以诸葛亮有木牛流马,乃造一器,不因风水,施机自运,不劳人力。”
令人难以理解的是,他同样也没有留下任何详细的资料。
但是关于祖冲之造出木牛流马的记载为自动机械的观点提供了佐证,这是关于木牛流马的一个主要观点,认为三国时利用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