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之北洋巨擘 >

第164部分

重生之北洋巨擘-第164部分

小说: 重生之北洋巨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叶之魁高兴的点点头,众人又吃了几口,这才施施然随着潘梅园前往天津海河。

一行人行至位于海河岸边的制造局,此时天色已经稍暗,叶之魁只见河两岸不知何时已经修了一道长长的围墙,将一段水湾围在了里面。

而且戒备森严,明暗哨交错,没多长时间,就已经碰到了好几波前来盘查的士兵。

好不容易进了那道围墙,前去通报的士兵就领着三四名技术人员到了。

以其中一名六十多岁的老人为主,潘梅园连忙为叶之魁介绍道:“这位就是设计督造潜艇的陈铮亮陈老先生。”

接着指着另外一名老者笑着说道:“这位是福州船政局的总司制造魏瀚,此次福州船政和北洋制造局合力,终于研制成功,实在是可喜可贺。”

潘梅园倒是不敢居功,将两位主力干将介绍给叶之魁。

魏瀚和陈铮亮微微一躬身,笑着说道:“老朽见过大元帅。”

陈铮亮自从1880年造出第一艘潜艇来,就一直准备再次大展身手,奈何清政府不知是迫于列强的压力或是没有认识到潜艇的威力,此后不但没有再支持研究潜艇,还将原先的那艘存之于库,陈铮亮无可奈何之下,只好回家享受天伦之乐了。

几个月前,军政府通过制造局找到他,诉述了军政府将重启潜艇之研究,此老2话不说,马上进入状态。

魏瀚就更不用介绍了,军政府的国宝级人物,组织研制出了中国第一艘巡洋舰“开济号”,第一艘铁甲船“龙威号”,第一艘钢甲鱼雷舰“广乙号”和第一艘猎雷舰“建威号”。

赫赫声名,让叶之魁连忙上前,拉着两位老人的手笑着说道:“二老殚精竭虑为我中国海军事业做出如此贡献,从云敬佩不已,有何德感受两位老人家的大礼。”

魏瀚呵呵一笑,看向邓世昌和郭宝昌,赞叹道:“大元帅过奖了,绵薄之力,尽本分尔,好在如今按照大元帅的要求研究出来了潜艇,老夫等人也松了一口气,海军舰队大长我国人威势,希望能够看到我们研究出来的潜艇也能尽快为国出力。”

几人交谈间,向一座小型船坞走了过去,北洋制造局这座船坞自是不能与福州那座相比,好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叶之魁伸长脖子寻找潜艇的踪影,陈铮亮指着一艘黑不溜秋的船体笑着说道:“大元帅,就是此船了,为了感谢大元帅对潜艇的重视,我们给它取了一个名字:魁首号。”

叶之魁脸色稍红,魏瀚继续介绍道:“此船排水量67吨,长19米,宽3米,航速8╱5节,最大潜深34米,艇员16人。”

叶之魁眼睛一亮,笑着说道:“我能不能亲自上去体验一番。”

魏瀚还未说话,旁边的见仁时吾就劝阻道:“大元帅,水下航行,一旦出事的话,救都来不及救,大元帅还是不要涉险的好。”

周馥也不赞同叶之魁亲自一试,邓世昌和郭宝昌也是蠢蠢欲动。。

第二卷 京师风云 第二二零章与日本海军拼数量

叶之魁暗想,潜艇虽然有一定的危险,不过自己等人前来的时候,制造局定是做了多次的实验。

又看见魏瀚和陈铮亮两位老人沉默不语,既不劝阻,亦不支持,稍微一想,就得知两人的心思了,如果叶之魁能亲自登艇一试,想必不但是对两人工作的最大的认可,亦能使军政府上下更为重视潜艇,为两人的研究,省去诸多麻烦。

片刻之间,叶之魁心思已经转了几转,施施然笑着说道:“无妨,那种舰艇没有一定的危险,如果瞻前顾后,我岂不是连巡洋舰等都不能坐了。”

叶之魁一下子将潜艇提拔到与巡洋舰一样的高度,使得两位老人家尤其是陈铮亮眼眶稍微泛红,大元帅如此看重,也就代表着以后军政府的重视,几个月来的辛苦没有白费,潜艇,终于拨开乌云见日开了。

周馥张张嘴,终究没有再说反对的话,陈铮亮一张苦瓜脸顿时笑得像花儿一样,安慰众人道:“各位大人请放心,魁首号已经多次实际操作,老朽亦亲自乘坐过多次,并无任何大碍。”

河海之上,除了那艘黑不溜秋的潜艇外,还有两艘残破不堪的商船,它们都是潜艇的攻击目标,魁首号将向叶之魁演示水雷和鱼雷两种武器的攻击方式。

邓世昌和郭宝昌见此,亦想上艇一试,叶之魁劝阻道:“两位,你们不如在岸上观看攻击效果如何”

叶之魁自己不懂海军的作战、威力,邓世昌等人却了如指掌,难得能看到潜艇的实战效果,两人也就不再缠着叶之魁了。

不久叶之魁与陈铮亮两人便爬上潜艇顶端,打开盖子缓缓下去,魁首号的艇长早就等候多时。

艇长张大伟是一名四十来岁的中年人,见大元帅亲自下来,不由自主的心中大喜,振作精神,大声吆喝道:“孩子们,大元帅亲自来了,我们当如何?”

“杀敌,杀敌”

张大伟原是一名鱼雷舰的舰长,来当魁首号的艇长,心中老大不愿意,不过几个月来的亲自操作实验,心中那点不满早就烟消云散了,对潜艇的前景,他比任何人都看好。

“大元帅,我去指挥了。”

张大伟吆喝完,摸了摸他那把络腮胡,笑着说道。

叶之魁微笑着点点头,随着他走进指挥舱内。

这艘潜艇就像是陈铮亮的孩子般,他边走边向叶之魁解释道:“大元帅,魁首号有两钟动力装置,水面使用汽油机动力装置,水下使用电动机为动力,能够节约舱内的空气。”

叶之魁指着一根长长的管子问道:“这是?”

“这是潜望镜,潜水艇沉入水中时,观察敌情所用的。”

两人正交谈间,魁首号一阵颤动,已经开始起航了。

岸上诸人只见潜艇半浮在水面,缓缓开动,舱内的叶之魁却着实一阵紧张,这潜艇还真不是一般人敢玩的,仅仅是摇摇晃晃的动静就让他很是不适应。

张大伟却不管叶之魁的想法,极力表演着,一串串命令在他口中不断蹦出。

魁首号先在水面上行了几百米的距离,他就一声令下:“下潜”

船体抖动得更为厉害了,陈铮亮毫不在意的笑着说道:“大元帅,这是正常现象。”

“是吗?”叶之魁脸色稍微有些苍白,暗自后悔自己的决定。

短短的十几分钟在叶之魁看来像是经历了一个多小时,而此时岸上众人拿着望远镜死命寻找魁首号,却不得见。

邓世昌满意的点点头说道:“确实能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郭宝昌附和着说道:“如果真像大元帅所说,造上那么十多艘一齐攻一艘军舰,还真让人防不胜防。”

“快看,魁首号出现了”见仁时吾大叫一声,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在一艘商船的不远处,魁首号忽然出现。

而此时,潜望手正聚精会神的盯着望远镜。

干劲十足的说道:“射角向左平移三码”

张大伟毫不犹豫的向鱼雷舱传命令道:“向左平移三码,发射”

命令一个接一个传了下去,魁首号的水兵个个都想大展拳脚,在叶之魁面前表现一翻,似乎前方商船就是一艘静止不动的战舰一样。

鱼雷大副接到命令,不再迟疑,往早已经装好鱼雷的发射架上的发射按钮一扯,嗖的一声,水雷乘着水浪,快速向前冲去。

这种超小吨位的潜艇想要攻击的话,必须自己先浮起来

魁首号发射完鱼雷之后,张大伟又命令下潜。

几分钟后,站在指挥舱内的叶之魁感觉到一阵地动山摇的摆动,要不是他抓住了一个把守,不定还要摔倒在地。

好在没有多久,潜艇就恢复了正常,一直目不斜视的潜望手兴奋大叫一声:“击中目标。”

方才看似轻松的陈铮亮暗自松了一口气,虽然目标是固定,虽然魁首号只能下潜两三个小时,但是毕竟能投入实战中了,殊为不易啊。

“大元帅,您看如何?”陈铮亮心都提到嗓子口了,生怕叶之魁不怎么满意。

如果这种固定打靶式袭击还不能成功的话,叶之魁恐怕要重新考虑海军的战略布局了。

好在有惊无险的成功了,笑了笑,叶之魁真心祝贺道:“恭喜陈老为海军找到一种新式的攻击方法。”

陈铮亮继续推荐说道:“大元帅,知道潜艇的造价如何吗,说出来恐怕你都不信?”

叶之魁知道潜艇造价很低,至于低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他还真不知道。

“造一艘巡洋舰的钱足够造四十艘潜艇。”看着仔细倾听的叶之魁,陈铮亮得意洋洋的说道。

叶之魁还真是吓了一跳,日本海军的六六舰队计划他是知道的,与日本进行军备竞争的话,这样一算下来,军政府能够造几百艘潜艇了,叶之魁不相信几百艘舰艇搞不定十二艘日本军舰,当然,这只是从数据上面来看。

军政府财大气粗,贫乏的小日本自是不能比得上,后世要不是小日本一而再,再而三的大发战争财,能够与中国拼国力吗?

这种小型的潜艇一个船坞三个月足够造一艘,叶之魁相信,随着工艺技术愈发娴熟,时间只会缩短,当然,他不希望潜艇止步于此,推陈出新是在所难免的。

按照他的想法,这算是中国的第一代潜艇了,军政府造个20来艘的样子就已经足够了,作为杀手锏对付日本海军绰绰有余。

水雷攻击演示完成之后,魁首号又进行了水雷攻击演示,再怎么说也是第一次,结果虽然差强人意,叶之魁也没有苛求太多。

随后一个星期内,叶之魁分别考察了制造局内各处武器弹药生产情况,大沽口的守备状况。

大沽口为京津之咽喉,军政府掌权以来,出于各种原因,不断加强其军事力量,比之满清时期不可同日而语,叶之魁其实一直十分好奇,列强几次通过大沽,侵占清政府京师重地,而清政府为何就没有考虑过迁都呢如果迁都的话,至少不会那么被动了,也许是满人入关以来,一直都是对汉族满怀戒心,随时想着回到关内吧。

前段日子乌云密布,英舰来势汹汹,大沽的防备加强了几个等级,好在不久警戒等级又降了下来,普通官兵自是不清楚,众说纷纭,一些高级守将从北洋舰队的行动中大致猜测到了一些事实,不过军政府不解释,他们也都三缄其口。

如今,大沽口岸再次开放,商船来往,繁华依旧,朝鲜自打重新回到中国的怀抱之后,双方的贸易额就一直在上升。

其中亚洲船贸公司最为引人瞩目,拥有大小轮船数十只,通吃黑白两道,短时间内打通了中朝、中美的航线,可谓日进斗金,当然,稍微有些眼力的人都知道亚洲船贸与军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这日,港口被暂时封锁,内港停着一艘军舰,四处都是穿着灰黑色大衣的军警,鹰一般的眼光巡视着四周。叶之魁虽然是秘密来津,不少神通广大的官员还是寻到了一些蛛丝马迹,这段时间安分守己、积极办公的多了起来。

叶之魁将于今日上船离开天津,与邓世昌、郭宝昌等人前往旅顺、威海卫等地慰问海军官兵,随身携带了大量的升迁状和战争徽章。

周馥以及制造局的官员自是前来相送。

“周老,诸位,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就至此地吧”叶之魁站在码头上,看着周馥、魏瀚、陈铮亮一行,笑着拱了拱手,劝说道。

经过多日的相处,叶之魁对几位国宝级的军事技术专家很是敬佩,自己只是对潜艇已经一些武器工艺按照后世记得的一些东西稍微提了一些意见,这些人却通宵达旦的研究出了子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