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中国人一定要记住的人物 >

第2部分

中国人一定要记住的人物-第2部分

小说: 中国人一定要记住的人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敬的传奇式英雄。    
    那时,蜚声平津的著名相声演员张寿臣,正在天津泰康商场歌舞楼(后改称小梨园)说相声。张寿臣不仅是相声艺术的大胆探索者,同时也是一位刚正不阿,洁身自好,具有民族气节的爱国者。听到蒋介石破坏察北抗日、迫害吉鸿昌的情景,极为愤慨,因此不顾个人安危,他总在开演前加一段垫话来颂扬吉鸿昌:“国家到了危急存亡的关头,需要的是血腥的英雄。此刻英雄是有,却无用武之地。就拿吉鸿昌来说吧,在察北抗日,杀得日寇胆战心寒,取得了辉煌的成果。我们应该支援他,给我们民族争一口气。可是那些高高在上的大人物,一意主和,意图消灭这一部分抗日力量,致使吉鸿昌将军事与愿违,抱恨回津。这种情形,我看与南宋秦桧主和,陷害岳飞没有什么区别……”在讲完垫话后,他经常说的一个段子是《揣骨相》,一边歌颂“英雄骨,爱国热心,永远办事认真”,“壮士骨,浩气长存,大公无私为民。”一边怒斥“损骨头,残害同胞,吸尽民脂民膏;没骨头,金钱搂足,以外人为护符;大贼骨头,卖国求荣,明知挨骂装聋。”深刻讽刺了反动政府的腐败,在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一天,张寿臣说完相声下来,后台来人告诉他,外面有人要见他。张寿臣出来相见,这位大汉忙上前对他说:“张先生,有个朋友在楼下饭馆等你,他让我前来请你。”张寿臣忙问是谁,这大汉也不肯说出姓名,只说:“到了饭馆,你一见便知!”    
    张寿臣很快来到饭馆,走进雅座一看这位朋友,自己并不认识,只见他面目黝黑,态度端庄,两眼炯炯放光。张寿臣正在纳闷,这位朋友和蔼地迎上来,请他坐在上首,微笑着说:“张先生,久仰大名。刚才我听到你表演的相声,很好。你在说相声前谈到的那个吉鸿昌,你认识吗?”张寿臣说:“并不认识。”这位朋友又笑着说:“我就是吉鸿昌!”张寿臣一听,又惊又喜,忙站起身来,紧紧抓住吉鸿昌的手,激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吉鸿昌忙请张寿臣坐定,俩人就像多年不见的好朋友似地攀谈起来。吉鸿昌向张寿臣询问了曲艺艺人的生活景况,最后诚恳地说:“人生得一知己,死也无恨。不想我戎马半生,竟在艺人当中很荣幸地得到你这位有气节、有名望的知己,实在佩服你的见识和胆量。不过处在这种暗无天日的时代里,我以朋友的立场劝告你,希望你以后在台上说话要注意,免得招来麻烦。来日方长,不必去作无谓的牺牲!因为你跟我的处境不同,假如你为我牺牲了生命,都没有地方诉冤。我是朝夕不保,危险万分,说不定哪一天就要遭他们的暗算。今天,我也不留你吃饭了,能见到你我就很高兴;过几天,我让人给你送点东西,作为纪念。朋友,咱们后会有期!”    
    张寿臣听了吉鸿昌的话,十分感动,怀着爱戴与感激之情,依恋不舍地和他握别。过了两天,便收到吉鸿昌让人送来的两本宣传抗日的书。不久,就传来吉鸿昌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的消息,11月24日,吉鸿昌被杀害,张寿臣悲愤万分。这次会见对张寿臣的政治思想、艺术生活影响很大,张寿臣生前常用“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来形容这次难忘的会见。 吉鸿昌与张寿臣在险恶风浪中建立的这种诚挚友谊,至今仍在曲苑传为佳话。


第一部分:吉鸿昌:恨不抗日死恨不抗日死

    1933年9月,抗日同盟军失败,吉鸿昌回到天津,继续从事抗日救亡斗争。1934年5月,吉鸿昌在天津组织“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任党组领导成员。在天津法租界霞飞路40号自己住宅,设立秘密印刷所,印刷大同盟的机关刊物《民族战旗》。八、九月间,吉鸿昌派往安徽进行兵运工作人员被捕,在天津组训抗日武装力量的工作相继暴露。蒋介石急令北平军分会将其逮捕。党组织通知他赶快撤离天津,因经手的几批武器尚未运到,准备面会的广西抗日反蒋代表也尚未到达,于是吉鸿昌决定暂时留下。11月9日晚,转移到天津国民饭店45号房间。与广西李宗仁的代表秘密会谈时,突遭国民党特务枪击,胳膊受伤被法租界工部局逮捕。11月14日,被引渡到国民党天津市公安局。面对敌人连续审讯,他“态度倔强,骂不绝口”,痛斥当局卖国媚日,表现了共产党人的凛然正气。    
    在狱中,面对敌人的酷刑,他毫不畏惧,大义凛然。何应钦问他:“你为什么搞抗日活动?说出你们的秘密来。”吉鸿昌义正词严地答道:“抗日是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民的事情,有什么秘密?只有蔣介石跟你们祸国殃民,和日本暗中勾结,干些不明不白的勾当,才有秘密。”接着又說:“我要救国,蔣要卖国,我不得不为抗日而讨蒋。”当被问到“为何加入共党,危害民国”時,他坦然答道:“我是共产党员,由于党的教育,我摆脱了旧军阀的生活,转到工农劳苦大众的阵营里头来。我能够加入革命的队伍,能够成为共产党的一员,能够为我们党的主义,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这正是我毕生的最大光荣。”    
    11月22日,吉鸿昌被秘密解往北平。11月23日,在国民党北平军分会组织的“军法会审”法庭上,他义正辞严。1934年11月24日,吉鸿昌殉难的日子。他在给妻子的遗嘱中写到:“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11月24日晨,吉鸿昌被从北平陆军监狱(地址在东直门内炮局胡同)被押往天桥西刑场枪杀。面对“就地枪决”命令,吉鸿昌从容走上刑场,以树枝作笔,以大地为纸,写下了浩然正气的就义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据当时的天津《大公报》报道,最后时刻,吉鸿昌披上黑色斗篷,大步走上刑场,一路上“态度从容,谈笑自若”。在地上写完那首大义凛然的就义诗后,他厉声对刽子手说:“我为抗日而死,不能跪下挨枪,我死了也不能倒下!给我拿个椅子来,我得坐着死。”接着又说:“我为抗日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后挨枪。你在我眼前开枪,我要亲眼看到敌人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当刽子手在他面前举起枪时,他扬眉瞪目,高呼:“抗日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壮烈牺牲。    
    1945年,在中国共产党“七大”上,党中央决定授予吉鸿昌革命烈士称号。1984年在纪念烈士牺牲50周年前夕,扶沟人民在烈士陵园吉鸿昌事迹陈列馆前,为烈士塑了铜像。胡耀邦为郑州烈士陵园中他的墓碑上题写了“吉鸿昌烈士纪念碑”。邓小平为《吉鸿昌将军牺牲五十周年纪念辑》题了书名,聂荣臻在书上题词:“民族英雄吉鸿昌永垂不朽!”薄一波在书中题词:“慷慨赋词,英勇就义,吉鸿昌烈士永垂不朽。”    
    


第一部分:吉鸿昌:恨不抗日死赵一曼:蜀中巾帼  珠河女烈

    赵一曼(1905——1936),原名李坤泰,曾用名李淑宁、李一超,四川宜宾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宜宾从事学生运动。1927年初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学习,并经党组织派遣去苏联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回国,先后在宜昌、上海、南昌从事秘密工作。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到东北从事抗日斗争,曾任哈尔滨总工会代理书记。1934年夏调到珠河工作,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道北区委书记、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一师二团政委。1936年8月2日被敌人杀害。    
    1、蜀中巾帼    
    1932年春,赵一曼被党组织派到沈阳,在妇女中进行了一年多的秘密活动。同年秋,又来到哈尔滨,先后任满洲省总工会秘书、组织部长。1933年10月满洲省总工会筹备处成立,赵一曼被调到哈尔滨,在省委领导下做省的工会组织工作,不久兼任哈尔滨总工会代理书记,负责指导工人运动。    
    为了在敌伪统治下更好地做革命工作,赵一曼和省总工会书记老曹假称夫妻,组织“家庭”作掩护。他一面做机关工作,一面到烟厂、电车厂的工人中从事革命活动。1933年4月2日,伪满宪兵无理殴打电车售票员张鸿渔,激起电车工人的无比愤怒,准备罢工。赵一曼按照中共满洲省委指示,亲自到电车厂指导罢工。在她的帮助下,由党团员和积极分子组成的罢工委员会向宪兵队提出5项要求:(1)惩办肇事祸首;(2)给受伤工人抚恤金50元;(3)工人养伤期间发双薪;(4)医药费由宪兵队负担;(5)宪兵队要登报向工人道歉;保证以后不再发生类似事件。罢工委员会还散发张贴了《告哈尔滨市民书》等传单、标语和漫画,揭露日本侵略者以及汉奸们的罪行。第二天罢工如期举行,全市电车停驶,交通堵塞,秋序混乱。由于党组织的坚强领导,罢工委员会不受敌人的威胁利诱,并识破了敌人的各种欺骗手段,工人们坚持斗争,终于迫使敌人不得不答应电车工人的要求,取得了罢工斗争胜利。    
    赵一曼在对敌斗争中机智勇敢。5月的一天傍晚,她和五六个男女青年,在松花江北太阳岛上一幢俄式的木屋里开会,研究抗日工作。不料房门被小孩拉开条缝,一个伪警察发现后突然闯了进来。当时桌子上放着一些文件,想藏已来不及了。这家伙掏出枪,伸手抓起文件,大家一时都愣住了。这时赵一曼敏捷地站起来,把窗台上的一盆米汤猛地泼到伪警察的脸上。伪警察一时睁不开眼睛,两只手只顾往脸上乱抹。大家趁势一拥而上,把他按倒在地,捆绑起来,嘴里堵上毛巾,塞到床底下。等到夜里,悄悄地把他扔进了松花江。    
    赵一曼在哈尔滨进行抗日斗争时写的一首《滨江述怀》诗,表达了她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远离家园和丈夫、儿子,奉献出自己一切的豪情壮志,也是她短暂一生的真实写照:    
    誓志为人不为家,    
    涉江渡海走天涯。    
    男儿岂是全都好,    
    女子缘何分外差?    
    未惜头颅新故国,    
       甘将热血沃中华。    
       白山黑水除敌寇,    
       笑看旌旗红似花。


第一部分:吉鸿昌:恨不抗日死智勇双全

    1934年春天,哈尔滨党组织遭到敌人的破坏,赵一曼的处境很危险,中共满洲省委决定派她去珠河县(今尚志县)抗日游击区工作。赵一曼到游击区后,担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县委特派员和妇女会负责人。她和农民打成一片,帮助妇女们烧火做饭。补衣服、看孩子,召集群众开会,宣传抗日救国道理,组织妇女们做军衣、军鞋,站岗放哨,给抗日游击队送情报,送给养。游击队打仗时,她组织担架队抬伤员。    
    当时,抗日游击队缺少武器弹药,赵一曼常常不顾危险,深入敌占区为游击队筹集。有一次,地方党组织通过关系,从城里的伪军手里买了10几支手枪和一些子弹,由于敌人盘查紧,运不出来。县委的同志们都很着急,赵一曼主动要求去完成这一艰险的任务。她带着一个姓沙的姑娘,化装成走亲戚的样子进了珠河县城,在一个饭馆里接上关系后,她到街上转了一圈,观察情况,想着对策。这时,有一辆拉大粪的牛车慢慢悠悠地走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