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五胡烽火录 >

第102部分

五胡烽火录-第102部分

小说: 五胡烽火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外,慕容宜鼻子快气歪了——和着那小子把我们当戏子了,还要求早早明日登场,#&*@……你就等着吧。等你胡子白了,我也不演。

戏子的说法正是诞生于晋代。中国在汉代就出现了源自对狩猎活动模仿的角抵戏,在汉之前它被称为“蚩尤戏”。戏中演员头戴野兽面具,表演民间歌舞。戏中常出现的一个场面就是两个相抵角力,以强弱定胜负,故称“角抵戏”。

而后,两人相抵角力的表演单独出去,便成了后世的相扑、摔跤。这一习俗直道宋代尤存,后来,蒙古人进入中原,开始种族灭绝式的“融合”汉民族,此后,汉民族的上古礼节、习俗基本被“融合”掉了,故此史学家常说“崖山之后无中国”。倒是在日韩尚保留一部分中国古礼、古俗、古文化,比如相扑、能剧等等。

汉武帝打通西域后,丝绸之路的开辟导致西域胡人相继朝贡。史书记载,此后胡人曾进贡过两个杂技班子,自此,印度杂技传入中国,“角抵戏”中开始出现了杂技、魔术、音乐、舞蹈表演。这时,“角抵戏”有了“百戏”的名称。

“百戏”这个词是印度古梵语“巴戏” 的谐音,原意为“有趣的玩意儿”,后引伸为诡技、花招、蒙骗……(东汉张衡在《西京赋》曾记载过一次宫廷印度杂技表演,有吞刀,吐火,弄蛇等杂技节目。)

此汉以后,“百戏”实际上汇集了前代的和外来的多种民间表演技艺,包罗了中、外、古、今各民族各地域精彩节目,兼容并取,合为一体,同时,开始出现略带情节的原始戏剧剧目。当然,其中必有人兽相抵,人人相抵角力的保留项目。

到了三国时代,罗马(埃及)商人秦论曾给孙权进贡过侏儒杂技团,晋代以后,罗马商人更频繁地出没于中国,佛教涌入,各种文化交融,带有情节的“百戏”娱乐之风进入民间,表演者开始称为“戏子”。但这是个贬义的名词,因为在当时,戏子的身份很低贱。

慕容宜怒气冲冲返回了营寨。

石堡上,高翼正悠闲地与赵玉等人聊天。不久前,顾阿山等人护送着三山的秘密武器来到南岭关,高翼为此设宴款待辛劳一年的顾阿山以及赵玉等工匠,筵席设在石堡塔顶。此刻,他正在跟赵玉交流制作“颇离”的心得。

“既然我们已能够造出混浊的(铅钡)玻璃,这说明:我们的配方没有多大偏差,剩下的,应该是辅料的选择。我好像记得,芒硝就是一种澄清剂,它可以用在许多工业上。

此外,玻璃的配方不下上百种,即使澄清透明的玻璃,也有铅玻璃,镁玻璃,钠玻璃等等分类……啊,什么是镁玻璃,钠玻璃啊,这只是一种名称,用来区别不同配方的。你可以多试试,每种颜色的玻璃将来都有用途,每一种都能给你带来财富。当然,我最先需要的是无色玻璃……

沙子,海滩上取之不尽,你看,你的工厂是不是也要设在岛上,以便更好管理……”

顾阿山笨嘴拙舌,这样的谈话他插不上嘴,只好频频灌酒。高翼知道他的脾性,为了不冷场,偶尔举杯向他邀饮。

酒……,高翼看到顾阿山灌酒的动作,突然想起了酿酒所用的蒸馏釜技术。

作为一个合格的机械师,高翼知道许多简单的古代机械设计,他仿制出的许多机械设备,大大提高了三山的机械水平。然而,在最基础的机械材料上,他却碰了个很大的壁。

铁管,他不清楚铁管的制作方法,因为铁管属于冶炼的基础,正因为太基础所以谁都不在意他的制作方法,在后世,他需要什么型号的铁管,直接购买就行,这东西便宜得费不了多少钱。

然而到了晋代他才发现,这时代的铁管制作技术几乎等于无。他恍惚记得,直到宋末明初,中国还是采用卷绕法制作铁管的——把铁皮卷绕成筒状制成铁管。后来,在葡萄牙传教士的帮助下,孙元化等人学会了先进的管材制作技术,才使明代火炮铸造技术大大跃进。

看来,启动三山的工业革命,必须等到马努尔回来了。

“回来了”,高翼正向着,堡底下传来一片低低的欢呼声。

是文策返回了南岭关,他冲着高翼微一低头,右拳敲击胸甲行了个军礼,这举动让闻讯赶来的孙绰紧皱眉头。

“王,杨结带着两个排的水军悄悄进入了巍霸山城石堡,现在,那里的情况已经摸清了。

最先,是那伙儿羯胡部族起来作乱,他们听到大王拒绝接纳的消息,便起兵作乱。幸得文书那小子机警,他立刻紧闭石堡,羯人攻击石堡不成,便在商户民居大开杀戒。

后来,几大商户尽遣护卫队抵御,宇文逢恰在镇内,他指挥商户向长兴岛转移。

护卫队正与羯人杀得难分难解,燕军忽至,没来得及逃走的商户尽被燕军、羯人杀戮。后来,羯人围住了石堡。燕军留下八千余步兵,围困石堡,其余的军队轻骑突进。我看,就是慕容宜这伙人。

王,杨结进入城堡前,让我转告王,堡内守军粮草充足,军械齐全,守个半年不成问题,希望王不要挂念山城,只管专心与敌对峙。”

高翼掷杯而起:“堡内能够出动多少人手?”

文策回答:“堡上守军共计三千人。如今,童子军也登堡防守,我们总共有三千五百人。”

高翼断然下令:“顾阿山,你留这儿协助文策,必要时,可以动用堡中一切防御设备。文策,我留一千人给你,童子军带走一半,其余的人全跟我走。

你传我的号令,通知在侧翼游击的凤城军队,越过庄河,有意识的让慕容宜发觉他们的存在。”

这里的许多设备都是顾阿山与高翼亲自指挥人手安装,高翼留顾阿山在此是想让这些防御设备发挥出最大的威力。

“人皆有一死”,两千士兵整装列队,高翼全副披挂,手持战刀立在队伍前方,高声向士兵们作战前动员:“吃饭可以噎死,走路可能跌死,躺在家里,也可能房梁掉下来砸死。死法各不相同,然而,有一种死亡最令人渴望,那就是战斗至死。

好男儿谁不渴望战斗至死——名字千古流传,身后万年配飨。还有什么死亡比这种死亡更加辉煌,更加华丽,更加令人神往。”

高翼深吸一口气,抽出战刀,边挥动边高喊:“如今,我给你们这个机会,拿起你们的刀枪,跟随我去享受那流芳百世的勇名,无论生死,我们都是无愧人生!”

士兵们压抑不住的激动,学着高翼的样子,抽刀高喊:“战!战!战!”

这一刻,高翼那高大健硕的身躯充满了爆炸力,他的霸气冲塞了整个天地:“跟随我,用你们的刀剑,用你们的长弓,让敌人在你们面前瑟瑟发抖。鸣号!出发!”

ps:晚上12点继续更新,请多多支持!

第二卷 艰辛时代 第087章 正面交锋

沉寂多日的南岭关上,突然发出声声怒吼,鼓号齐鸣。

士兵们的喊叫声惊天动地,远处小镇上的燕军大恐,一阵人仰马翻过后,慕容宜领着大军匆匆开出镇外列阵,准备防止对方夜袭。然而,南岭关在那一阵吼叫过后,再度陷入沉寂。

“虚兵之计?”慕容宜半信半疑的询问左右。

“不会,喊声中充满杀气与愤怒,还有一往无回的决心,这些不会作假”,蓟中大儒、慕容宜的参军燕凤回答。

慕容宜迟疑未定,时光在他的犹豫中缓缓流逝。数千燕军列队在黑暗中,列队在寒风里,士气逐渐低落。谁也没发现,数艘大船熄灭灯火,悄悄的驶出了南岭关码头。

天明时分,高翼已抵近巍霸山城附近,他举着望远镜,在晨曦中观察着山脚下燕军大寨。

巍霸山城是座典型的晋代城市建筑格局。由于时间仓促,人力不足,高翼只来得及按当时的习惯,建筑一座要塞式城堡驻兵拱卫。城堡内完全是驻军以及驻军家属,而平民百姓则居住在距城堡不远的城下町。当时,连晋国都城建康也是采用这种方式安置百姓。

巍霸山城是高翼的势力末梢,平常居住在这里的,都是各部落来交易的头人与商户,小小的城下町容纳不下燕国的万人大军。大部分燕军将领住进山城的石屋后,其余士兵只好扎营在城外。现在,原先围在城下町外围的木栅栏已被拆毁,变成燕军的劈柴与建营材料。

也许是知道汉国的人口少,兵马少,整个燕军外围居然连防护栅栏都没有,他们竟大摇大摆地围着城下町住了下来,仿佛这块土地子恒久以来,就是他们家的后院。

“突袭?”黄朝宗看着山下毫无防备的士兵,建议。

“不”,高翼摇摇头,此刻天已放亮,失去了突袭的可能性。

天光放亮,对方容易看清突袭的人数,起不到浑水摸鱼的效果,反而有可能让对人利用优势兵力反包围。毕竟对方有万余名士兵,还有向来凶残好杀的羯族人在内。

看了看周围的环境,高翼有种熟悉的感觉,本以为是自己曾经来过的关系。当他的目光转到背着长弓在他身前潜伏的士兵时,突然间,他豁然开朗。

这是阿金库尔战役的地形,那是历史上长弓兵的经典之战。一个小小的山坡,前方有700码的开阔地,左右两侧有疏林作为掩护,恰好阻止了对方骑兵迂回的可能性。

就来一场经典的巍霸山城之战吧。

拒马,拒马要按照步兵操典,放在400米的位置。阿金库尔战役后,军事学家研究了这场战役的种种细节,发现对付骑兵运动,拒马的最佳位置就是距离阵地400码。骑兵冲击是需要助跑的,当骑兵在400米距离遇到拒马,就不得不停下来跳跃障碍。跃障之后,剩余的距离又不够骑兵重新蓄势。而400米,恰好是长弓兵发挥最大威力的距离。

在那场经典的战役中,法军两个骑兵集群冲击长弓兵阵地,整个战斗只进行了半小时,长弓兵阵地前尸积如山,而那些长弓兵只剩下喘气的力气。

“鸣号,摆出防守阵型,通知巍霸山城,我军已到,士兵们,灭此朝食!”,阵地布置完毕,高翼抽出长刀,高声呐喊。

“太仓促了一点”,黄朝宗一声嘟囔:“应该到正午再出动,这样缠斗未果,可以趁夜撤走。”

众军齐在呐喊,黄朝宗的话淹没在喊声里,没人注意,只有高翼瞥了一眼他,但却什么也没说。

高翼所在的小山坡恰好堵住了从巍霸山城通向南岭关的大道。由于高翼一直禁止砍伐树木,此处林木蔓延,蜿蜒不断。

古代没有行军地图一说,此外古人崇尚“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大多数人没有旅游意识。即使是有几个有游历经验的人,在地广人稀的古代,他们只能沿着大路走,不可能对周围的环境了如指掌。这便是时代的局限性。

燕国的统军大将显然也有这种时代的局限性,见到这样一支两千人的部队,竟敢正面挑战他的万人大军,而且气焰嚣张,就在他阵前耀武扬威。

燕国将领在谨慎中夹着轻蔑,他们不敢分出兵马,绕到树林之后,反而收拢了部队,集结在高翼阵前,希望借着骑兵对付步兵的优势,依靠庞大的骑兵数量,压垮这支人数虽少却嚣张无比的军队。

“瞧”,燕国将领在阵前用马鞭指点着高翼的队伍轻蔑的高喊:“瞧瞧这支军队,他们的铠甲华丽,刀枪锃亮,看看他们的衣服,看看他们的靴子。那靴子擦得锃光瓦亮,点尘不染,这是一支什么军队?”

燕国的士兵发出哄笑声,那将领继续高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