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五胡烽火录 >

第203部分

五胡烽火录-第203部分

小说: 五胡烽火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刹那间,如百电千雷崩裂,发出凄惨绝寰巨响。继而大地剧烈震荡,烈火焰焰焦天,白烟茫茫蔽海。一轮炮击过后,城头上守军死伤达800余人。死尸纷纷,或飞坠渺渺,或散乱遍地。骨碎血溢,异臭扑鼻,其惨殆不可言状。

须臾,又一轮炮击降临,烈火吞没城头,浓烟蔽空,皇甫真虽下令尽力灭火,轻重伤者皆跃起抢救,但大风甚猛,火势不衰,整个城头宛然一大火海。

“这便是‘集中’的威力”,汉军阵中,高翼用老学究的腔调,神态平静地教导着学生,话音丝毫没有颤抖,浑不顾城头上种种惨状。而学生中,有的人呕吐狼藉,有的人浑身瑟瑟,也有人目光闪亮,恨不能冲上前去,亲手操炮。

“你们要记住炮击间隔”,高翼继续解说:“射击分几种方式,分别是:压制射击;覆盖射击;威力射击;徐进射击,弹幕射击等等,我们刚才展示的是‘威力射击’,现在该进入‘压制射击’了……”

“那‘精准射击’呢?……百步穿杨?养有基?黄忠?”一名学生举起手来提问。

高翼点点头,不紧不慢地回答:“我刚才谈了几种射击方式,之所以不给出具体数目,就是因为时代在发展,不断会有新的射击方式出现,至于‘精准射击’,那需要等待器械的进一步发展,现在谁告诉你有百步穿杨手,你直接抽他!”

在高翼讲课的间隙,汉军炮兵调整了射击频率,不再是万炮齐发,而是一门接一门地射击,炮声持续不断,虽然爆炸的威力小了很多,但胜在持久。持久的爆炸,生死悬于一线,这种精神折磨令城头守军快要发疯。

“压制射击,重点在‘压制’,要持续不断地给敌军以精神威压,让他时时提心吊胆,所以,我们的弹着点不能一致,要忽远忽近,这也是一种手段,通过持续的炮击,测算射程与射距……好了,轮到你们了,你们来指挥炮击。”高翼微笑着,毫不吝啬地把权力下放下去。

随后,汉军的炮击再不是有规律的连续炮击,不熟练的军校生指挥者同样不熟练的炮手,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地乱放炮,炮声也嘈杂的像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在敲击铁盆,忽而响成一片,忽而有气无力地聊聊落落;忽而急促的如万骑奔跑。

城头上,燕军哀声一片,皇甫真额头被一块飞石击伤,十余名侍卫为了掩护他阵亡,慌乱中,他被侍从抬入和龙城王宫,燕军汉军营将领毫无头绪地围拢在他身边,等他醒来。鲜卑将领则在无组织下,凭借本能作战。

当夜,通过半天的演练,摸着规律的军校生们大的炮越来越准,炮声也越来越规律。此时,和龙城东城墙已被轰塌,但汉军却没有攻城的意思,依旧热火朝天地放着大炮。

“唔”,皇甫真一声呻吟,从昏迷中醒来,询问左右:“战况如何?”

“不好”,平十召依旧是那幅爹不疼娘不爱的直爽:“东城墙已被轰塌,守军7000人全体阵亡,我们上去两个万人队补修城墙,伤亡惨重。可奇怪的是,汉军居然不攀城?”

这次,皇甫真聪明了,他知道答案而平视不知。

“铁弗高不攀城,这就对了。我听说汉王临阵交锋,总是温文尔雅,像是赴宴吃席一般不温不火。他通过这样持续不断的压力,给人以高山仰止的感觉,令人生不起抗拒之心,还减少了自己的伤亡……嗯,守城初日,汉军便轰塌了我东城墙,3个万人队覆灭,快把这消息告诉陛下,告诉他,我们成功地吸引了汉军主力,可汉军攻击犀利,我不可挡,请陛下催促太原王加紧行动,另外,若有援兵,请向和龙城调派。

告诉陛下,十日之内不见援兵,我们恐怕守不住和龙城了。”

“十天”,得到消息的慕容隽暴怒起来:“23万大军据城而守,面对5万军队的攻击,十天居然守不住,太尉干什么吃的?”

连喘了几口气,慕容隽询问使者:“你在路上走了几天?”

“臣连夜赶路,可大雪封山,道路难行……臣在路上走了六天。”

“六天,也就是说,等你回去,和龙城或许已陷落了……不行,和龙城不能丢,一旦铁弗高占领和龙城,燕山尽归他所有,而我却要沿山而守,处处留重兵。

传令:调平州、幽州,还有蓟京留守部队,救援和龙城。即便是和龙城陷落,汉国新取和龙城不久,一定立脚不稳,你们再把它夺过来。”

阳鹜虽然担心身在和龙城的子侄,但慕容隽这么一说,他不由地提醒说:“陛下,平州、幽州、蓟京留守部队全部抽掉过去……北方各州可就全空了。”

第三卷 荒诞时代 第178章

慕容隽皱起了眉头,烦躁的问:“汉国究竟有多少兵马?有人告诉我只有三万兵马,其中还包括一万水军。可现在,和龙城下出现了五万士兵,据说,汉军还动用了一种雷火大炮攻城。谁能告诉我,汉国究竟有多少人马?”

廷尉监常炜跟汉国打过交道,他从冉闵那里多少了解点汉国真相,别人不说,这可是他的表功机会,他抢步出列,答:“陛下,臣知。”

“奏上来。”

常炜磕了个头,立起身子,给慕容隽一一细说:“汉国原先分三军,分别是骑军、步军、水军。

原先,汉国的骑军有五千人,分别由库莫奚、宇文部残余、高句丽佣兵,以及逃往汉奴组成。

后来,宇文兵到了光州,带走了两千骑军,汉国本土的骑兵人数又补齐了五千人,所以汉军骑兵总数是七千人——不可能再增加了。汉军讲究精兵政策,训练一个骑兵所花费的战马,以及辅助人员都需要时间。

这七千骑兵每人有两匹备马,三个侍从,侍从不列入军籍,所以虽然汉军骑兵只有七千人,实际能战者却是两万八千人。

汉军步兵人数只有一万人,这两年,汉王又增加了两个黑人营。汉军一个营的编制是五百人,这样算下来,汉军总计步兵人数也就是万人出头。

汉军人数里,最难以确定的是水军,那些船夫平常载货运物,但有战事,则奉诏参战。

这还不算,据说水军当中还有一支陆战队,这些陆战队平常驻扎在海外大岛,人数实难以摸清。那支军队才是汉国精兵。据说,所谓的霹雳炮兵、掷弹兵都属于陆战队编制。

汉国之根本不在于辽东,我听说,汉国曾占据了数个海外大岛,每个岛都有辽东大小。

照此测算,我估计,汉军若是把诸岛驻军集结起来,大概有五万上下,正与和龙城下兵数相当。”

慕容隽斜着眼看着阳鹜,嘴中说:“你的意思是说,汉国也抽空了国内所有的兵力?”

“不”,常炜回答:“汉国还有一支军队叫做警察部队,他们平常负责城内治安,这些人,发给刀枪皆可守城。”

阳鹜上前两步,启奏说:“陛下,我们不能用这个数衡量汉军,前一阵子,我们的探子报告说,汉王下诏开‘恩籍’,大肆扩军。我以为汉国的军马应该按一倍核算,也就是十万人。和龙城前线可能是精兵,至于地方守卫可能是新兵担纲。”

慕容隽不满的呵斥道:“估计、预计,你就不能把数字说得确切点?那名探子呢?”

阳鹜苦笑一下,低头不答。

慕容隽还想再问,但马上明白了。

他***,那探子肯定也因为“恩籍”的事,入了汉国国籍。这还是好的,燕国杀出去数百名探子,也就这一名探子传回点有用的消息。其他人直接入籍汉国,拿着分配到的土地,按汉国官员的分派散入各乡。从此脱出了燕国的掌控。

慕容隽还在犹豫,底下那位报信的军事眼巴巴地看着他,那催人泪下的目光令他横下一条心来:“寡人不能抛下和龙城,传令,增兵和龙城……”

***************************冬日的建康一片萧瑟,坐稳了位子的桓温近日终于有了闲暇,他乘坐辽东出产的轻便四轮马车,前往辽市视察。

他不能不来,因为辽市发生了大事。

这几年,随着辽市越来越兴旺,该地逐渐成为建康一景。辽东人在市场广场中修建了许多雕塑,还有各种新奇的健身设备。辽东好竞技,他们也把这股风尚带入了建康,在广场周围建设了数座露天、室内比赛场。

市场广场内独特的水中喷泉、雕塑,以及充满异域风格的亭台楼阁,令建康士子大开眼界,于是文人墨客们常选择市场广场作为聚会点,在此吟风送月。附近百姓也闻讯赶来,或特地欣赏广场的风景,或观看赛场的比赛。而附近居住的百姓也常把广场当作散步的好去处。

辽人在这方面比较宽厚,当初他们建广场的目的就是为了吸引人流,所以他们从不禁止百姓的脚步。即使是文人墨客霸占他们的庭院,只要自己还有聚会的场所,他们总是宽容的让南朝士子一头。

可是,南朝士子却不满意这种情况,他们觉得贩夫走卒、庶民、文盲与他们共享这个美景,是对斯文的莫大侮辱。于是,他们指示城门卫出面,沿路布设了管卡,禁止百姓随意出入市场花园。

可这样一来,辽汉商人不愿意了。人流量的减少,让他们的生意大大缩水。于是,辽人联合起来,一方面上书朝廷,抗议这种封街行为;一方面出台规则,约束那些鸠占鹊巢的南朝士子。

可这没用,辽汉商人措辞强烈的抗议信被礼部官员修改成措辞哀婉的祈求函,而他们约束士子的行为,引起了士子普遍的声讨。群情滔滔的士子们认为:他们脚下站的是我们的土地,我们凭什么要遵守他们的规矩?哪怕是他们的财产,他们也没权作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辽汉小国,一个北疆下臣属国,凭啥敢来要求我们上国士人?

辽汉商人见抗议无效,约束无功。于是,他们开始了罢市。恰好,时逢新年,辽汉民间的新年活动很活跃,大多数辽汉商人收拾起行装,乘船离开建康,唯有少数未收清货款的商人还在坚持。

按说,建康四市中,辽市是后来者,即使它罢市了,建康还有东市、西市、斗市存在。而辽市本来就有新年闭市的习俗,其余三市已储存好了货物,等待新年的来临,所以,按正常情况下,辽市的罢市根本不会影响建康百姓的生活。

但今年有点特别,今年的气候出现了倒春寒,各地普遍减产已成定局。豪强们纷纷囤粮居奇,等待粮价飞涨。唯有辽市里面,无限量的敞开供应粮食。所以,辽市这一罢市,建康的粮食顿时吃紧,物价随之飞涨。

按照通常的做法,政府官员对于囤积居奇的商人是很欢迎的,因为他们可以没收该商人的全部家产,以此获益。

桓温也动过类似的念头,但没等他下手,大多数辽汉商人已乘辽国水师战船远飙而去,留下的商人也清空了库房。为这样一群油水不大的商人,得罪了一位北方强人,而且这位强人特别护短,晋朝的转输平运都要仰其鼻息。桓温计算了一下,迟迟下不定动手决心。

紧接着传来的消息,让桓温有点发懵,传闻:汉王高翼正率军猛攻和龙城,而和龙城殆殆可危。那位新近称帝的燕国皇帝,连续数次向和龙城增兵,为此,不惜抽空了整个北方的防御力量。

然而,和龙城像个巨大的磨盘一样,已有十余万精兵在这个磨盘里碾碎了血肉。据说,汉军已数度攻入城中,燕军全靠庞大的数量,用人海战术才把汉军撵出和龙城。

一向以来,汉军善守的印象深入人心,燕国几次南巡,面对三山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