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乞丐王 >

第312部分

大宋乞丐王-第312部分

小说: 大宋乞丐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旭点了点头,认真道:“这主意好啊!到时候你就是南唐的皇后喽!”

“……”

在杨月蝉的一番嬉闹之后,韩旭心境渐渐变得平淡。这平淡不是代表他听天由命,一切取决于赵匡胤的决定,而是暗自下了决心,任何人都不能阻止他和赵芸,即便那人是大宋皇帝赵匡胤,亦或南唐国主李煜。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第401章李从善送礼

翌日,南唐使者进京求亲的消息如风一般迅速传遍汴京城的大街小巷。

街头巷尾谈论的不再是骄阳烈日的天气,而是南唐齐王和大宋公主赵芸的小道消息,八卦绯闻遍地都是,恨不得连两人几岁还尿床的八卦都要挖出来。

“砰……”

文德殿传来拍桌子,砸东西的声音,吓得殿外端着茶水的宫女们个个胆战心惊,进也不是,走也不是。

赵匡胤持续发泄了好一阵,这才怒气汹汹的回到龙椅上,两眼盯着跪在下面的米信,咬牙切齿道:“米统领,此事朕交给你去办,给朕查,一查到底……哼,朕倒要看看是谁泄露消息。”

昨日李从善递上李煜的亲笔信,赵匡胤看后并未说出里面的内容。而今日一早,南唐求亲的消息却迅速传遍了汴京城,可见一定是有人泄露的风声。

“微臣领旨。”米信起身,望着赵匡胤张了张嘴,欲言又止。

赵匡胤眉头紧锁,不快道:“有话就说,朕还不是听不进话的昏君。”

米信连忙认错,拱手道:“皇上,依微臣看,知道此事的不过数人。李从善和韩熙载知道;皇上也知道;另外就是平西王韩王爷,昨晚韩王爷深夜求见皇上,想必也正是为了此事而来!”

李煜之所以用密信的形势来陈述南唐的请求,正是为了避免一旦公开后,若引起赵宋朝廷的反对,让他和赵匡胤都下不了台,可以说这是南唐和赵匡胤暗地里的交涉。只有在他和赵匡胤先行达成默契后,凭赵匡胤的威望,即便赵宋朝廷有人反对,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是以赵匡胤想来想去,李从善和韩熙载都没有透漏消息的理由。

韩旭和赵芸的关系,赵匡胤当然知道,而且韩旭一定会成为反对最激烈的人。昨晚韩旭连夜入宫,就已经说明了一切。

赵匡胤同样知道,韩旭也不可能将消息透漏出去,一旦事情透漏出去,韩旭就不得不站出来公开表态,将他自己推向风浪尖口的同时,剩下的连一点私下回旋的余地都没有。

可若是李从善和韩旭都没有透露出去,那又会是谁呢?

想到此,赵匡胤后背不禁一阵发凉,只见他脸色一变再变,眼中杀意一闪而逝,阴声道:“此事你去和常欢商量下,暗地里去查,不得有半点透漏。”

查案要和大内总管常欢商量?米信微微一愣,瞬间反应了过来,看样子皇上是怀疑宫内有内奸。

一念及此,米信好一阵后怕,宫里的护卫可都是他负责的,皇帝身边出了内奸,这还了得?

……

丐帮这段时日,一直在孙二圣和老秀才等人的安排下忙着将总舵迁离汴京,虽说都是些要饭的乞丐,但家当和人员也并不少。吴师道被韩旭安排过去帮忙已有些日子,多日未出现在平西王府的他,今个却匆匆忙忙赶了过来。

“旭哥儿,你倒是说句话啊!”瞧着一脸平静的韩旭,吴师道顿时气不打一处来,听到京城里流传的消息,他急急忙忙的赶回来,却没想成了皇帝不急太监急。

韩旭把玩着手中的打狗棒,头也不抬道:“我能说什么?”

吴师道急道:“你仔细想想最近可有得罪了什么人?这事,贫道估计十有八九是你对头干的?”

“对头?或许吧!”

韩旭微微一叹道:“这事是谁干的已经不重要,此人是想把我逼得公开表态。”说着,双眼大亮,斩钉截铁道:“事已至此,那本王就满足了他这个愿望。”

闻听此言,吴师道心里咯噔一下,知道眼前的这平西王爷要蛮干了。虽然他猜不到韩旭会怎么办,但他坚信这家伙不动则已,一动就是翻天覆地,到时候京城估计又是一场轰轰烈烈的闹腾。

同样,吴师道也知道自己阻止不了韩旭的想法,于是,想了想,认真的说道:“这事你想好了?”

韩旭点了点头,长吁口气,叹道:“我也不希望那样去做,当下只能指望皇上别同意南唐的请求。”

“有几成把握?”

“一成不到。”

“一成都不到?”吴师道愕然道。

韩旭点点头,正色道:“若是这事没有公开的话,或许那将是五五之数。可一旦公开出来,这事就悬了。”

赵匡胤没有在朝堂上立即同意南唐的求婚,至少说明他还在犹豫,或者说是仔细在斟酌此事的影响。

事实上,无论从那边看,同意南唐的求婚对大宋朝廷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一来可以缓和在大宋咄咄逼人之下,南唐朝廷产生的焦虑情绪,要知道人在焦虑之下很可能做出违背常规,不能用常理推断的举动;二来,赵芸可以成为公开进入南唐的棋子,有利于打探到不一样的南唐朝堂的举动。

或许唯一不利的就是对赵芸本人的幸福,身为大宋公主的她会如过往朝代那些和亲的公主一样,成为政治的牺牲品。

书房外,传来侍女灵儿的敲门声,李从善携手韩熙载前来。

吴师道见状,退到屏风后暂避。

韩旭和赵芸之间的暧昧关系,仅限于朝廷上的极少数人知道。李从善经过进奏院的打听后,却未得到任何的线索,是以这才安心的带着韩熙载前来面前韩旭。

“两位老哥昨晚住得是否还习惯?”韩旭笑呵呵的放下手中的书籍,恢复往日的嬉笑表情。

“当然,在韩王爷的府邸就如同回到了本王的齐王府,没想到韩王爷的府邸竟颇具江南亭台小阁的风韵,可见韩王爷是废了一番心思的呢!”李从善微笑道。说罢,朝着韩熙载点了点头。

只见韩熙载手捧着精美的木盒,缓缓放在韩旭的书桌上。

“两位老哥,这是?”韩旭故作惊异道。

韩熙载摆了摆手,笑呵呵的说道:“如今,老夫和齐王殿下暂居韩王爷府上,韩王爷难免有所不便。一点小意思,还往韩王爷笑纳,也算是老夫和齐王殿下叨唠了。”

“两位老哥,这说的啥话,当年本王前往南唐之时,还不是多亏两位老哥照顾……”韩旭立马板着脸,佯作生气的说道……可话说到这,他再也说不下去了。

只见韩熙载轻轻的打开盒子,一阵耀眼的白光闪过,令人惊骇的光芒差点晃瞎韩旭的眼睛。四四方方的盒只里,九颗婴儿拳头大小的夜明珠围城一个圆形,安安静静的躺在其中。

这九颗珠子甚至比南唐进贡给赵匡胤贡品里的那些夜明珠还大。倘若仅仅是大也就算了,关键是这九颗珠子一眼看过去,大小几乎一模一样。这样的珠子,放在外面每一颗都是奇世珍宝,更何况是九颗一模一样的夜明珠,其价值可不是简单的一加一,可说是无价之宝。

“这……”即便是看过天可汗宝藏的韩旭,也不禁为这九颗珠子赞叹不已,语气都变得断续。

韩熙载笑眯眯的说道:“韩王爷无须客气,这是老哥和齐王殿下的一点心意。”

“那……那……老弟我就……不客气了?”

话虽带着迟疑的口吻,但韩旭的手上的动作可没有一丝的迟疑,在韩熙载话音一落的瞬间,双手毫不犹豫的上前,一把将盒子盖上,放到身后。

做完这一切,韩旭这才注意到两人还站在自己的书桌前,连忙抱歉道:“两位哥哥赶紧坐,坐……来到兄弟我这,你们就当在你们自己的家里一样,随便走,随便看。”

李从善和韩熙载相视一笑,缓缓坐下后,这才打量起韩旭这书房的布置。

一所住宅,古人最重视的就是书房,一个书房的布置就能看出一个人的品性和爱好。韩旭也是入乡随俗,典雅也好,俗也罢,观其书房见其人。

然而,正当两人饶有趣味的打量着那一排排的书架之后,突然间同时色变,满脸不可置信的盯着那南墙上的那副画像。

那副人物画,正是数日前赵匡胤赐给韩旭,并交代他一定要挂在书房内的东西。

见此,韩旭忽然想到那日在崇文院同范质、魏仁甫、王溥三位老宰相的谈话,他们猜测这画上之人乃南唐的将军。如今从李从善和韩熙载那骇然的目光来看,三位老宰相的猜测应该不差。

画上之人一定南唐的武将,而且身居高位,不然李从善和韩熙载不会有如此惊奇,甚至可以说有点害怕的目光。

韩旭整理了下思绪,微哂道:“两位老哥,这画上之人你们认识?”

“当然……”韩熙载脱口而出,但话说到一半却被李从善以眼神制止,当即改口道:“当然,不认识……只是一时看着眼熟,似乎在那里见过,呵呵。”

李从善的小动作并没有瞒过韩旭的眼睛,闻听韩熙载如此说,韩旭笑道:“是嘛?老弟我见这幅画也是眼熟得很,就是想不起来再那里见过。”

李从善面色恢复正常,说道:“不知这幅画韩王爷是从哪里得来的?”

韩旭想也不想,老实说道:“皇上赐给我的,让我挂在书房好好看看。”挂在书房倒是真的,不过“好好看看”这句话,完全是他瞎扯的。

韩熙载还想问什么,却被李从善扯了扯衣袖,只见李从善随即起身道:“韩王爷,时辰也不早了,本王就不打扰了。”

“这么快,再坐会,老弟还有好多话想和两位老哥说说呢。”韩旭奇道。

“呵呵,如今本王和老大人就在韩王爷府上,有的是时间,来日方长嘛。”李从善还是带着韩熙载匆匆忙忙的离开了。

韩旭盯着墙上的画像更加疑惑了,于是将屏风后的吴师道叫了出来,指着画像正色道:“老道,找人描下这幅画,派江南分舵的丐帮弟子查一查,这副画上画的是南唐哪位官员?”

李从善欲言又止的样子,显然画上之人来头非同小可。……

第402章私奔

黄昏时分,又到了纳凉的时候,街道上的行人渐渐多了起来。

大宋朝鼓励经商,道路两旁的小商小贩可以趁着天色渐晚的时辰,再出来赚点家用。他们不用担心被开封府的巡街衙役们驱赶,反而这些巡街衙役会努力的维持秩序,缉拿欺行霸市、小偷小摸之徒。

忽然间,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此起彼伏的沿街叫卖。

只见一匹高头骏马飞快的在街道上奔驰,马上一劲装女子,头带帷帽,看不清其面容。可从那矫健而美妙的身姿来看,那层薄纱下定然是副倾城容颜。

街道上顿时乱了起来,行人纷纷避让。

虽然马速极快,可马上女子凭借着娴熟的控马技能在街道上左右穿梭,愣是没伤着一人,转眼间就从一队巡街衙役面前冲过。

“头儿,追不追?”一名衙役面色呆滞,口中喃喃说道,显然他们被这女子纵马闹市的行为给震惊了。

领头一名三十多岁的汉子,正是这队衙役的小头目。闻听这话,这才反应过来,一脑瓜子拍在年轻衙役的后脑勺上,大骂道:“追,给老子追……娘的,胆敢在老子的地头上纵马狂奔,这小娘皮是不想活了,等逮进开封府牢里,老子要让她知道啥叫厉害!”

巡街衙役撒开双腿朝着骑马女子追去。

若是在城外,没人会傻到凭两只脚去追一片健马,而在京城的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川流不息,马上女子似乎并不愿伤及无辜,是以马速虽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