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香港从1949开始 >

第359部分

香港从1949开始-第359部分

小说: 香港从1949开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也总是有那么一点点的优越感,甚至还觉得自己是在拯救那个中国现代史上留下浓抹重彩的一笔的光头佬。

因为在他看来,蒋介石从大陆败退之后只能偏安于台湾,国民政府也从一个大国级别的政府蜕变成了一个地区性的小政府,甚至还只能被美国佬拿来当棋子安排过来、安排过去,可说是非常的丢份。这还不算,几十年后,在某个自称是日本人的二五仔台湾总统的摆弄下,国民党甚至连在台湾执政的资格都失去了,跟一群怎么看都上不了台面的民进党徒争执不下。而那时的台湾更是几乎年年都有选举,为了选举,候选人更是五花八门的什么手段都拿出来了,有给选民唱大戏的,有派钱的,甚至还有下跪的,竞争的时候,更是手段频频……在外人看来,简直就是笑料百出,一群小丑一样。

虽然几十年后的台湾已经跟老蒋没有关系。可蒋介石毕竟台湾的第一件中华民国总统,所以,张力一直觉得自己做的其实就是为了蒋介石好,是为了台湾好……所以,他也认为再经过一系列的酝酿之后,他自己也将有资格去影响蒋介石的判断。

可是他没有想到,就在他以为一切都可以顺顺利利的完成的时候,本应十拿九稳的收购日本银行的计划却遇到了麻烦。

处于绝对劣势的日本人根本就没用什么大招,人家就是拿住了股票不卖……这让张力想起了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南棒子们捐出了自己手里的黄金饰品去挽救国家经济危机的事迹。虽然当时拿出黄金饰品的是南棒子的普通老百姓,而此时捏着银行股票不放的却是那些日本的富裕阶层,可这却没有多大的区别。事实上,张力反倒更加认可这些富人的行为……因为富人大多身处精英阶层,在平时能享受到更好的待遇和更多的生产资料,以及更好的机会,而相应的,他们在危机的时候就更应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如果躲到一边,把危机转嫁到平民身上,那才不是东西。

……

“可到底怎么才能让这些家伙把股票都放出来呢?”

又躺在沙发上胡思乱想了好一会儿,张力始终想不到能有什么办法逼着那些日本人把银行股票卖出来。可戴维、布鲁斯那些人的办法他又觉得有些不靠谱。日本股市上的各项股票其实都已经跌到了谷底,就算再炒,又能压到什么程度?何况根据他自己所得到的资料,由于日本那些银行现在本身连存款都不足几十亿日元,根本就没有多大的放贷能力,所以小日本那些还在经营的公司其实跟银行的关系都没有多大。所以,就算其他行业的股票都一泄千里,那些银行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何况以现在日本股市的行情,股价已经没有多少可供打压的范围了。

“真他妈的讨人厌。”

张力忍不住骂了一声。日本股市已经到了底儿,如果他现在抄底儿,估计用不了几年就能发大财。可偏偏他的目标并不只是发财那么简单,而是控制。可惜现在人人都不看好日本,那些游资什么的也没兴趣来日本股市兴风作浪,使得日本股市虽然低迷却没什么波动,要不然的话,他也就不用这么麻烦了。

“叮呤呤!”

电话铃突然响了起来。

“喂?”张力顺手拿起电话问道。

“是张先生吗?我是陈伯番!”对面传来了一个很温和,甚至还有点儿讨好似的声音。

“陈大使?”张力一怔,“您有事吗?”

“不知道张先生有没有空?我这儿准备了几道菜,还请张先生不吝玉趾啊!”陈伯番在对面笑道。

“呵呵,陈大使您太客气了。”张力笑笑,又想了一下,“好吧,反正也没什么事儿,我就打扰了。”

“不胜荣幸。”陈伯番的话里带上了一分喜气,“您稍等,我派的车马上就到!”

“还派车了?”

也是,现在日本人连煤油灯都用得不容易,哪有那个汽油去开出租车啊?张力微微一笑,又把抛到一边的西装捡了起来。

中华民国驻日本大使馆距离孔祥熙等人下榻的品川王子酒店不是很近,不过也不远。张力坐在车上绕了几圈儿,除了观察了一下依旧有些萧条的东京街道,也分辩不出到底是哪个位置。毕竟,他先前并没有到过日本,对东京也就只知道什么“银座”之类,其他的一无所知。

“欢迎,欢迎。张先生能够驾临,我这儿可是蓬蔽生辉啊!”

陈伯番就在大使馆门口,一看到车来,立即就主动地迎了过来。其热情的模样,甚至让张力觉得比当初迎接孔祥熙还要火辣三分。

“陈大使您太客气了。”伸手跟这位中华民国的大使握了握,张力略有些矜持地笑道。

“呵呵,介绍一下,这位是拙荆。”陈伯番又向张力介绍了一下身后站着的一位长相雍容的中年妇女。

“啊,陈夫人您好!”张力赶紧示意道。

“张先生少年英才,我跟外子在日本也是有所耳闻,今日一见,果然不凡啊。”陈夫人微笑着说道。

“陈夫人过奖,过奖了!”张力连连摆手。他对自己还是有那么一点儿自知之明的,虽然先前还有那么一点点儿自傲,但小日本儿在股市上的那招“不动如山”一出,立即就让他认清楚了自己的本质。说到底,如果不是占了先天上的优势,估计也就是个写公楼保安经理的料儿。

“张先生太自谦了……请!”

……

“九转大肠?”

“呵呵,听说张先生喜欢吃东北菜,可惜大使馆里的厨师不太擅长,只好拿几道鲁菜顶替了一下,还望张先生不要见怪啊。”

客厅早就已经摆好了席面,看到张力一进门儿就两眼放光,陈伯番立即在一边解释道。不过,虽然嘴里讲着不要见怪,他的脸上却是一片喜气,显然是为拿准了张力的胃口而高兴。

“陈大使您太客气了。这道九转大肠我也就是有一回到济南的时候吃过一回,啧啧,那味道,到现在还都记忆犹新。可惜在香港就没几个人会做。”张力摇头笑道。

“呵呵,香港地靠广东,流传的最广的就是粤菜,确实不太容易找到一个鲁菜师傅的。”陈夫人在也在一边笑道。

“广东菜、江浙菜其实都太甜,我也是吃不惯的。说到底,咱们北方人还是觉得鲁菜更合味口。”陈伯番先招呼大家一起坐下,又接着笑道。

“哦?陈大使也是北方人?”张力奇道。

“呵呵,从小到大,一直到上了大学,都是在北京,后来才到了南京任职,一眨眼,几十年喽。”陈伯番感慨道。

“北京可是个好地方,可惜啊,我也没去过几回。”张力叹道。虽说他现在在各方面都远胜之前做写字楼保安经理的时候,可这年头也有一样不好,就是没法在全国各地随便跑……别说北京城了,就是广州城都没那么容易逛两回。

“呵呵,还没问张先生是哪里人呢?”陈夫人突然又向张力笑问道。

“我?哈哈哈,”张力突然大笑,“不知道陈夫人看我像是哪儿人?”

“这……呵呵,您那么喜欢鲁菜,应该是山东人吧?”陈夫人笑道。

“行啦,不知道就别乱猜。”陈伯番急忙在一边轻斥了一声,身为大使,这回又专门宴请了对方,他当然要先了解张力的一些事情,自然也知道张力的出处一直都是个谜,这个谜甚至还成了各个情报部门的心头病。虽然他也很想能弄明白张力的来历,并以此立上一功,可光知道个家乡名又有什么用?中国大了,北方更是一直战乱了几十年,谁知道谁是谁?何况,他现在还是有求于张力,更加不能引起对方的猜疑:

“鲁菜又不只是山东人爱吃。这个菜系覆及的范围在八大菜系之中可说是最广。京津一带,还有东三省,再加山东,上到达官贵人,下到贩夫走卒,吃的还不都是鲁菜?”

“呵呵,还真是这么回事儿,以前没想到,听陈大使你这么一说,我才明白原来鲁菜覆及的范围居然这么广。”可为什么以后开馆子的好像都喜欢拿川菜打名头,让川菜几乎是打遍了全国?张力嘴上笑着,心里却暗暗有些疑惑。不过有一点他是肯定的,那就是做鲁菜的厨师们有些不够不争气。

“呵呵,别看咱们中国那么大,大的菜系也有八个之多。可整个北方,能上得了大席的也就鲁菜一个。而且相对而言,八大菜系之中,鲁菜也是传承最久,来头最大的。”陈伯番又笑道。

“哦?”张力来了兴趣,“这我还真不是很清楚。”

“鲁菜,其实就是鲁地的意思,传自春秋战国时期的齐鲁二国。”见张力感兴趣,陈伯番也不愿拂了他的兴致,又道:“传说中那个将自己的儿子蒸熟了献给齐桓公吃的易牙,实际上是当时善于调味的烹饪大师。再有……就是孔子。许多人都知道孔夫子讲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可他们却不知道除了这两条,孔夫子还有一系列‘不食’的主张,比如:‘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馁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这其实就说明当时的鲁菜已经相当讲究。不仅注意卫生,还很追求刀工和调料,几乎可说是到了日臻精美的地步。……北魏的《齐民要术》也对主要是山东地区的烹调技术作过一些总结。不仅详细阐述了煎、烧、炒、煮、烤、蒸、腌、腊、炖、糟等烹调方法,还记载了‘烤鸭’、‘烤乳猪’等名菜的制作方法。到元、明、清时期,鲁菜已经大量进入宫廷,成为御膳的珍品,并在北方各地广泛流传。清高宗弘历曾八次驾临孔府,并在第五次驾临孔府时,将女儿下嫁给孔子第72代孙孔宪培,还赏赐一套‘满汉宴·银质点铜锡仿古象形水火餐具’给孔府。而这‘孔府菜’,也同样是鲁菜里的一个流派,可说是其中的奇葩啊。”

“啧啧,想不到,真是想不到,陈大使居然这么博闻广识。了不起,佩服,佩服!”张力没想到一个“鲁菜”居然能引出陈伯番这么一篇大论,顿时对这位原本印象中略有些窝囊的驻日大使大为改观。不管怎么说,这位陈大使做个历史类的学者估计是足够了。

“呵呵,见笑,见笑了!”陈伯番连连自谦道。

“对了,陈大使,您刚才说‘满汉宴’?难道乾隆在孔府吃的是满汉全席?那这满汉全席也都是鲁菜系列里的一支?”张力突然又问道。

“满汉全席?”陈伯番一怔,旋即笑了起来:“我知道了。张先生您的意思,肯定说的是那个‘报菜名’!”

“报菜名?”张力又是一怔。满汉全席跟报菜名又有什么关系?

“呵呵,这个世界上哪有什么满汉全席?所谓的‘满汉全席’,其实是出自一段相声!”陈伯番笑道。

“相声?”张力这一下更有兴趣了,“我知道‘报菜名’确实是个相声段子,以前好像也听过,可这怎么又引出了满汉全席了?那不是满清皇庭的看家大菜吗?”

“嗨,什么看家大菜?一个什么都不懂,就只知道奴才主子的蛮子朝廷,又懂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陈伯番的嘴角漏过一丝不屑,“那些满清的鞑子,入关以前,一般宴会,就是露天铺上兽皮,大家围拢一起,席地而餐。《满文老档》里记载:‘贝勒们设宴时,尚不设桌案,都席地而坐。’菜肴,一般也就是火锅配以炖肉,猪肉、牛羊肉加以兽肉。皇帝出席的国宴,也不过设十几桌、几十桌,也是牛、羊、猪、兽肉,用解食刀割肉为食。比南方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