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生韩信 >

第223部分

天生韩信-第223部分

小说: 天生韩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闻范增死了,刘邦在殿上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笑眯眯的对着众臣说道;“项羽所赖之谋,无非一范增,项羽不用其言,乃有今日之祸。范增既死,项羽所剩唯匹夫之勇尔,吾又何惧乎。”

先有斗严之惨死,后又有范增之事,楚地一时人心浮动,臣属多对项羽惧怕不已,朝中正直之士也谨慎的闭上了嘴,剩下的大多都是擅长吹嘘拍马的油滑小人。

钟离味因为大败于齐军,被项羽连降三级,重杖四十军棍以示警告。行军司马陈平畏惧项羽责罚,自付和项羽的私交远远不及钟离味,心想自己很可能当替罪羊杀掉。又自付项羽没有容人之量,在楚国绝难有所发展,便连夜奔走,逃亡齐国投奔了刘邦。

这时楚国的南边却传来了彭越起兵作乱的消息。

彭越在庐江郡起兵,攻下郡治舒县,立故楚怀王熊槐的另外一个孙子,义帝熊心的堂弟熊伽为楚王,斗、屈、景、昭四氏纷纷起兵响应。叛军很快席卷了整个楚国南部,并向江东蔓延而去。临江王共熬和衡山王吴芮虽未表态支持,却态度暧昧不明,暗中操练兵士,有意向联合反楚。

为了稳住南方的局势,项羽只好下令季布出任大将军,率领十万楚军南下平叛,同时小心提防共熬和吴芮的攻击。因为中原兵力锐减,项羽也不得不停下了攻击之势,转而稳住局面。刘邦也急于消化齐地的势力,一时也无心开启战端,赵国魏国则是一心经验河北,楚军不来打他们就已经求之不得了。

经过了四年的战乱后,中原恢复了短暂的平静。

……

秦王四月,关中。

经过了一个月的休整,秦国已经从之前秦匈大战中恢复了过来。虽然战事惨烈,但最为秦国精华的关中却仍是大半完好无损,并没有影响到耕种。韩信用了一种快而简洁的方法,迅速的将秦国的心腹大患匈奴消除了威胁。

王泾因为在战中立了奇功,在生死未卜的情况下,仍然选择率孤军北上肤施,在那里固守了足足一个半月,不但成功的将匈奴大军拖在了城下,对匈奴的后勤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而且在秦军大举反击时果断出兵,将壶衍鞮所部退路截断,给了韩信以全歼这部匈奴人的机会。

虽说背负弑君恶名,韩信却坚持任命他为九原郡守,令他驻屯北地,虎视匈奴楼烦。原本韩信还以为朝中反对声会如浪潮般涌来,可苦等一日却未得到任何大臣上书,只有一些不关痛痒的官员上书反对。

北方的威胁虽然已经消除,秦国却并没有将目光投向关东大战中的中原,而是坚持按照韩信指定的计划发展国力。

汉中被攻下时,秦国是计划全力打通巴蜀通往岭南的道路,以此撤回流落在岭南的数十万军民。当前始皇帝两征岭南,第一次发动的是由屠睢所带领的四十万大军分批南下岭南,分三路攻下了闽越之地和岭南之地。却因为当地越人激烈的反抗,屠睢被杀,秦军也死伤惨重。

始皇帝闻之大怒,又征调刑徒、游侠、商人支援岭南,以任嚣为主将,赵佗为副将,再次发动了第二次入侵,最终平定了整个岭南。始皇帝又听了任嚣的意见,将十万秦人和三十万楚人迁入了岭南,以此加强了秦国在岭南的统治。

任嚣死后,副将赵佗代为接任。他谨遵任嚣的嘱咐,听到中原大乱后便立即将北上的栈道全部焚毁,同时派重兵堵截防止士民私自北逃。岭南之兵士有十余万秦人,十余万秦国子民,皆是心系故国。只是因为是堵塞,这才不得不在岭南定居下来。若是能将这部遗落外地的秦人招回,那秦国的国力定然是大大加强。

因为匈奴的入侵,这项计划便被迫耽搁了不少时间。如今匈奴既然已经平定,那下一步肯定就是巴蜀。

巴蜀虽然已经立国,却不同于其他诸侯国。他们并无争霸天下的野心,立国也无非是出于自保的念头。掌握蜀**政大权的正是蜀地世家的代表庞宜。

一百九十九章巴蜀归秦

巴蜀之称,始于宗周之前。东为巴,西为蜀,存国数百年之久。当年周武王汇集七十二路诸侯伐纣王,巴蜀两国就是七十二路诸侯中之一。后巴蜀两国征战不断,秦惠王趁机结好蜀王,利用他好色献上绝色美女二十名,又借口蜀道难行,恐路上会多有损伤。

蜀王垂涎秦女美色,便令二千大力士开凿了金牛道,用来沟通与秦地的联络。可惜金牛道开通之时,蜀王等来的却是秦国的虎狼之师。秦惠王以司马错为上将军,发兵二十万南下灭蜀国,又东行顺道灭了巴国。吞并巴蜀后,秦国的领土扩大了足足一倍,又多了一个天然粮仓,实力顿时大增,一跃成为了七国之首。

巴蜀之地地势险要,北有崇山峻岭和汉中隔断,剑阁、葭萌关天险更是易守难攻。居民多以蜀人巴人居多,还有濮、賨、苴、龚、奴、獽、夷、蜒、滇、僚、僰等十一族人,被并称为百濮支系。秦国占领巴蜀后,为了有效的控制新占之地,便先后迁入了五十万秦人开发巴蜀。

到了秦昭襄王时期,蜀郡太守李冰又开早了著名的都江堰,将蜀地从当初旱涝严重之地变成了天府之国。巴蜀人感念其恩,对秦人也亲近了许多。至二世三年秦国的势力退出巴蜀,秦国在巴蜀已经统治一百多年,虽然始终未将这块风土人情奇异的地方彻底融入秦国,但秦人在这里并没有受到排斥。

当初天下皆反秦国,巴蜀却始终能保持对秦国表面上的臣服,直到皇甫圭避祸巴蜀,刘邦为秦所驱。巴蜀的世家头人们因为担心被卷入天下的战乱中,故果断的起事将秦国势力逐出了巴蜀。

蜀国虽然已经立国,却不同于其他诸侯国。他们并无争霸天下的野心,立国也无非是出于自保的念头。掌握蜀**政大权的正是蜀地世家的代表庞宜。他起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客气”的将巴蜀境内的所有秦军秦人礼送出境,赶到了汉中。用此来示意秦国,蜀国无意于秦国为敌,却也不像沦为秦国争霸天下的工具。

只是秦国在这统治已逾百年,对巴蜀的影响早已经根深蒂固,大批的南下秦人都与当地人混居通婚,秦人的血脉早已经融入当地,就连士族的领袖庞宜身上也有一半的秦国血统。

所以说秦国收复巴蜀,来自民间的抵制力并非十分激烈,只是因为蜀人担心被卷入战乱中,所以才闭关自守。

韩信正是考虑到这点,所以才并不打算利用武力强行攻打巴蜀。因为巴蜀地势过于险要,秦军若想大张旗鼓的攻入巴蜀必定十分困难,而且一旦陷入僵持战中,定然会劳民伤财,白白损耗秦国的国力,这非常不符合秦国当前定下的战略。

巴蜀之所以担心被卷入永无止境的战乱中,无非就是对当时孱弱的秦国并不看好,反观关东的项羽如此声势显赫,这才心生惧意自觉于秦。现在却并不一样了,秦国经过了一年的励精图治,不但中道复兴,而且击败了草原上无比强大匈奴,这不得不让蜀人从新考虑起了与秦国的关系。

面对秦国的频频示意,蜀国究竟何去何从,这便成了令庞宜头疼无比的事情。

一方面,庞宜并非野心很大的人,他当初号召诸族驱逐秦人,只不过是出于自保的念头。可如今他贵为蜀相,蜀王迁又年幼不能亲政,整个蜀地他便成了权势最高之人。

权利的滋味一旦品尝了,就贪恋无比,绝难轻易放下。庞宜正是如此,他今日权倾朝野,已经是蜀国的第一人,就算要取代蜀王也未必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可另一方面,秦国今日咄咄逼人的气势让他心生恐惧。

他知道若论国势,蜀国和秦国根本不可同日而语。蜀人并不善战,用他们自嘲的话来说,秦国盛产的是骁勇善战的是百战精兵,而巴蜀盛产的却是美酒和粮食,蜀国唯一可以依赖的不过是险要的地形而行。

但这些如今似乎也有些靠不住了。韩信带领着秦军取得了一个个令人炫目的胜利,创造了一场场堪称经典的战役,在他面前,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可能,也没有什么是不可逾越的。剑阁虽然险要,却也未必是真的无法逾越。

再者就是随着秦国国力日强,蜀国内部亲秦的势力也不断崛起,民间流传着关于秦军大胜的消息,就算是在朝堂上,也有大臣公然上书请求重归秦国。此事虽然被庞宜压了下去,但也让他心生不安,对朝中亲近秦国的势力忌惮十分。

但他又不敢做的太绝,生怕得罪秦国太深,这样还能为自己留一条退路。正是庞宜的首鼠两端,犹豫不决,才让蜀国错过了最佳的动员时机。一部秦军在甘肖的带领下,突然出现在剑阁的北面,连拔十二座关卡,将兵锋直接推到了剑阁城下。

消息传到了成都,顿时举国震惊。庞宜急调三万精兵北上入驻剑阁,厉兵秣马严防秦军。推进到剑阁关下的秦军却并不急于攻城,只是在关外屯兵遥望,始终对蜀国北面着保持着威胁。

正在庞宜忧心忡忡之时,秦军却派出了一队使者,经过剑阁进入蜀中,前往成都觐见蜀王和丞相。

……。

庞宜高居座上,脸色有些阴沉的上下打量着秦使,语气不善的说道;“你是和何人,在秦国官居何职。”

那秦使微微一躬身,笑着说道;“在下偃师道,为秦国御史右丞,参见丞相大人。”

庞宜重重的哼了声,道;“偃师道,从未听说过,可见并不是什么上得了场面的人。”他在秦国蜀郡为官多年,自然知道御史右臣是个什么职务,不免有些恼怒的说道;“你区区一个御史右丞,不过是千石官员,韩信却派你来和我商讨此等大事,难道是瞧不起我庞宜吗?”

面对庞宜的质问,偃师道却仍然脸色如常,似乎早料到他会这么说,便不慌不忙的说道;“丞相所说差矣,我家上将军之所以派我来,只不过是觉得我可以胜任此职而已,而并不是根据我的官阶俸禄来定的。我泱泱大秦,靠的是识人之贤,而非出身门第。若是我能说服丞相你,这跟我官职高地就毫无关系了。若是不能,就算秦王亲自前来,那也是无济于事。

庞宜笑了笑,“好一张伶牙利嘴,看来韩信确实派了个好使者前来。只可惜我并非轻易就能被打动的人,你不妨说说说辞,我听听再决定会否考虑和你们合作。”

偃师道也不再说虚词,而是直接切入主题道;“其一,我大秦对巴蜀志在必得,就算丞相你负隅顽抗,我大秦也不会改变夺取巴蜀的决心。你应该知道,巴蜀再往南就临近岭南了,不用我说你也应该知道那里有我大秦想要的东西——人口和兵士,所以无论你是选择了战还是和,最后的接过都是一样的,巴蜀必须要重新回到秦国的版图,却别只在于你们是心甘情愿的,还是死伤无数换来的结果。”

庞宜眼中闪过一丝不悦,哼了一声,语气冷冰冰的说道:“韩信未免太狂妄自大了,我蜀国虽非大国,但也带甲二十万,又有剑阁、葭萌关的天险,他当真这么有信心能打进蜀国?怕他是最后落荒而逃逃回了秦国,那时候连关中都要保不住了吧。”

偃师道微微一笑,心中却是早就料到庞宜的这番话。他在心中默念了一番韩信交代他的话,开口笑道;“庞丞相此言差矣,剑阁虽然是天险,可我秦国有无往不利的霹雳炮,攻城拔地如同探囊取物。剑阁虽然地势先要,可一样挡不住我军的霹雳炮。”

庞宜邹眉道;“何为霹雳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