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生韩信 >

第83部分

天生韩信-第83部分

小说: 天生韩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好好。”胡亥见他如此威武,不由大为开心,哈哈大笑数声,“朕这就拜你为大将军,大将军需带多少兵马前往平叛?”

“谢陛下。”章邯脸色并没有露出太多的喜悦,因为他知道这个大将军的水分太多了,并不是因为他的功绩、他的才华才赏赐给他的,而是皇帝走投无路下仓促给的。所以他只是很平静的行礼谢恩,道:“臣不要一兵一卒。”

“不要一兵一卒。”胡亥吃了一惊,皱了皱眉,以为章邯在胡诌戏弄他,有些生气的说道;“爱卿难道是在拿朕开玩笑吗?”

“臣不敢,臣只想问陛下要修建骊山皇陵和阿房宫的三十万奴隶和刑徒。”

“要奴隶。”胡亥瞪大眼睛,一脸不可思议的表情。“章邯,你老小子疯了是吗,居然想带奴隶们去打仗。”

这时李斯也看不下去了,他和章邯交往甚好,自然对他多了几分袒护之情,生怕章邯轻视起义军,所以才出此狂言,便提醒道:“章少府,这次叛军前来气势汹汹,有二十余万之多,而且领军的周文颇有谋略,他麾下的叛军很多都是我大秦原来的叛军降卒,并非那种不堪一击的乌合之众。”

“而且这三十万奴隶和刑徒大多非我秦人,而是六国子民,本来就对我大秦恨之入骨,让他们去对付关东的叛军,恐怕不妥。”

章邯却摇了摇头,而是反问道;“敢问丞相,你为何国人?”

李斯面色尴尬,有些恼火,他是楚国上蔡人,章邯知道还这么问,分明是让他难堪。

章邯却并没有针对他的意思,而是继续说道:“敢问丞相,白起为何处人?蒙武、蒙恬、蒙毅三父子为何人,再往先些,商君和吕相为何国人?”

白起是楚人后裔,蒙武三父子为齐人,商鞅和吕不韦同为卫人,再算上楚国来的李斯,这些对大秦立下过汗马功劳的名臣武将都并非秦人出身,章邯说这些的意思无非是想反驳李斯的‘六国之民不可信’的说话。

果然,章邯趁势朗朗说道:“陛下还有诸位大人,我们既然要去对付叛军,就要弄清楚他们为了什么反叛?”

“为了光复六国?可笑,我大秦虽然课税甚重,劳役繁多,可是当年的六国难道就比我们好吗?据我所知,六国的王族对待他们子民的态度并不见得比我大秦高明多少。所以要说他们起兵是心怀故国,想要光复六国,那完全是无稽之谈。我想除了那些世受国恩的豪门世族,没有谁会想着迎立原来的国君,至少那些贱民们不会这么想的。”

“他们造反,反抗我大秦,无非是为了得到权势和财富。那些贱民之所以造反,是因为发现赶走了我秦国的官吏,将官署和官仓抢掠一空,他们可以得到许许多多的好处。既然他们只是为了得到财富和地位才起兵造反的,那我们同样也可以给那些奴隶们这些,让他们为我大秦卖命,为我们去剿杀叛军。”

章邯朝胡亥一躬身,道:“陛下,我还要问你要一样东西,就是府库中的钱财,我要靠这些来收买人心。”

胡亥皱了皱眉,这些钱财都是他辛辛苦苦从各地收刮来的,便有些舍不得的说道;“你要整个府库呀,那可是朕的心肝肉呀,大将军,要不咱能不能换个条件,我给你封上将军,你不要我的府库好吗?”

章邯一阵无语,心想这皇帝陛下都到了国家存亡之时,怎么还如此胡闹,若没有府库中的钱财,他如何能打动那些奴隶和刑徒。

倒是一旁的赵高看不下去了,尖着嗓子提醒胡亥道:“陛下,现在情况危急,不如先许了章大将军,等叛贼平定下来。陛下就算要两倍的又有何难。”

胡亥还是比较听赵高话的,想想还是咬牙道:“好,朕都给你,你可千万不要让朕血本无归。”

章邯心中大喜,面色上却不露声色,一躬到底说道:“谢陛下。”

周文的大军一日前就已经抵达了戏水,距离咸阳仅仅百里的地方。若是他鼓起勇气直捣黄龙,恐怕咸阳早已陷落。可他却没有这么做,周文只是下令扎营驻寨,派斥候前往咸阳窥视。

并不是周文心慈手软,而是他有些害怕了。这胜利来的太突然,太过于轻松,他轻而易举就攻下了函谷关,二万军队迅速膨胀到二十万大军,杀入了关中。这一串串的胜利让他眼花缭乱,心存顾虑。他开始患得患失,开始担心秦军是不是向当年对待楚怀王的大军一样,故意让六十万楚军入关,然后在蓝田将楚军一举歼灭。

就是因为他的迟疑和顾虑,为他带来了灭顶之灾,他原本可以攻取咸阳,生擒胡亥,建下不世之功的,可是一念之差却让他功败垂成。

章邯的三十万奴隶大军忽然杀到,让周文措手不及。章邯向这些奴隶刑徒们许诺,将会带给他们自由,还有财富、权势。得到章邯承诺后的奴隶刑徒大军士气大振,他们拿到了秦国府库中如山的精良兵器和铠甲,拿到了他们梦寐已久的财富。他们嗷嗷吼叫的杀向起义军,因为章邯告诉了他们,起义军的头颅就是他们获取更多财富的凭据。

这是大秦自开国以来素质最差的一支军队,他们虽然足够强壮,却没有行列,没有章法,甚至不少人连铠甲都穿反了。可是这却丝毫不影响他们对胜利的渴望,他们挥舞着兵器,去砍下同为贱民的起义军们的头颅。

在大秦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时,保卫它的却不是它赖以横扫六国的精锐之师。在戏水,三十万由奴隶和刑徒组成的大军爆发出令人惊叹的勇气,他们一举击溃了周文大军,使周文率着残部仓皇逃出了函谷关。

尽管他们自身也损失惨重,可是章邯并不在乎,他知道一支军队之所以能成为一支军队,必须要经历过血战,只有经历过忘死厮杀的士兵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士兵。他不在乎死伤,他只要那些经历过血战能存活下来的士卒,他有信心将这些人组成一支真正的虎狼之师,更何况陇西各郡的援兵正在源源不断的赶来补充进他的队伍。

章邯的横空出世,挽救了已经到崩溃边缘大秦的命运。他几乎是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令起义军正如日中天的声势戛然而止。周文逃回了关外的曹阳,拼命的收拢了残兵败将,同时快马向陈胜和吴广求援。而章邯,正带着他刚刚得到补充的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开出函谷关。

PS:这章加长版的,算是江南的小小爆发吧,呵呵。各位看官别骂我呢,实在俗事缠身,况且历史文不同于玄幻都市的之类,可以闭门乱造,这个历史还是比较严谨的嘛。

正文第八十九掌群雄并起

二世元年九月,会稽,吴城。

郡守殷通这几日犹如热锅上的蚂蚁,在府中坐立不安,下人们稍微有一点惹怒到他的地方,便是一顿死打。才不到十天的时间,郡守府中就有四名下人和丫鬟被打的伤筋断骨。

其实殷通是急躁,他非常急躁的等待着中原传来的消息。一月半前他得到了令人吃惊的消息:有人造反了,在中原造反了。

开始的时候他对起义军嗤之以鼻,轻蔑的称呼他们为蝼蚁,他并不相信凭着这些蝼蚁能推翻看上去强大无比的秦帝国。可随即传来的消息却大大出乎了他的意料,看似强大无比的秦军居然一败再败,被打的毫无还手之力。与之对比的却是起义军的迅速膨胀,从九百人变成了数十万大军。天下豪杰、六国遗贵也纷纷响应,各自起事反秦。

殷通对待起义军的态度,也由原先的轻蔑,变成了恐惧。

他能不害怕吗?若是有人反秦,那在整个会稽地界,谁是最大的秦国头目?那无疑是他殷通。

所以他想不如自己先下手带头反秦,这样他就能从秦国的郡守,摇身一变成为了起义军的领袖,没准运气好点还能混个王当当。

虽然有意反秦,可殷通仍然犹豫不决,他心中还是担心。所以派了亲信前往中原打探消息。若是起义军胜,攻入关中,那他就毫不犹豫的举旗反秦。若是秦军反扑成功,那他殷通自然是大秦守疆保土的模范郡守。

焦急等待了二十几日,殷通终于等到了亲信的回报,起义军周文的二十万大军已经攻陷了函谷关,正在攻打关中。吴广的二十万大军也将荥阳团团围住,而武臣、周市、田儋等人已攻陷了赵地、魏地和齐地,大秦眼看是不行了。

得到消息后的殷通这才下定决心,坚定了起兵反秦之心。他将整郡的兵马都回缩至吴城,让自己的亲信掌握各军,同时吴城进行宵禁,禁止十人以上的聚会。

又召集了几位心腹文官,在太守府商讨何时举事。见主薄范增面带犹豫之色,殷通便好奇的问道;“范公,暴秦倒行逆施,早已弄的天下怨声载道,如今我欲顺应天命,举事反秦响应张楚,你难道认为不对吗?”

范增拱了拱手,回礼道:“天下苦秦久矣,大人若想举事的话那再好不过了。只是大人你久为秦国郡守,冒然起事恐怕子民会多有疑惑,不如找个有威望的人相辅佐。”

殷通对范增一向钦佩,闻言点头,道:“那不知道范公觉得谁适合?”

范增微微一笑,道:“大人你怎么如此着急,连身边的大贤都忘记了。”

殷通一愣,随即反应过来,拍了拍自己脑门笑道;“哈哈,看我这记性,范公说的是项梁吧。也对,他确实在吴中威望极高。”

“来人,去请项梁前来。”

太守府和项府相隔并不是太远,不到二刻的时间,项梁便已赶到。

殷通见项梁赶来,便迎上去拉住他的手,笑道:“有劳项公了。”

项梁忙拱手道:“大人客气了。”

“不知大人召项某来有何要事?”

项梁回头挥退了左右,紧留下范增等几名心腹文官,这才压低声音说道:“我听说大江以西全都造反了,这是上天要灭亡秦国的时候呀。我听人都说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所以我打算起兵反秦,项公以为如何?”

项梁余光微微扫过,只见厅内虽只有寥寥数人,可刚刚进太守府时却看见厅外足足有数百侍卫在执勤。这样的布置只能说明殷通是在察言观色,若是项梁答应跟随他,两人就是亲如兄弟的亲密战友。若是项梁犹豫不决,恐怕帐外的刀斧手就会一拥而上送他上路。

项梁面色凝重的点头应许道;“项梁愿为大人效犬马之劳。”

殷通大喜,哈哈大笑道;“项公言重了,以后我们两人就是兄弟,我为主公,你为主帅,替我攻城略地开疆辟土,这大好的江山,我两分一羹勺如何!”

项梁假意感动,又提议道:“我侄儿项羽熟读兵法,武艺超群,虽然年轻,但是更适合做将军,不如将他也召来一起响应大人起事。”

项羽勇武的名声殷通也略有耳闻,对项梁这个提议他大为感兴趣,呵呵笑道;“如此更好,那项公就请去将令侄传来。”

项梁心中暗喜,便告辞离去,出门就碰见正持剑站在府外等待的项羽,暗自使了个眼色。项羽会意,便大步的跟着项梁回到了议事厅。

殷通远远的见项梁叔侄两人走来,只见那项羽身高七尺,生的虎背熊腰,燕颔虎头,相貌异于常人。殷通见了不由暗暗喝声彩,笑眯眯的迎了上去,道:“这位就是项贤侄吗?果然生的威武非凡。”

项羽眯眼看向殷通,也不回话,态度傲慢至极。殷通见项羽如此倨傲,不由面露不喜,又想到要利用这叔侄二人,才强压下怒气,伸手笑道:“项兄和贤侄请入座,我们共商反秦大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