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穿越之帝王传奇 >

第61部分

穿越之帝王传奇-第61部分

小说: 穿越之帝王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
不管是不是贾似道之言,我也就顺水推舟,为律法定出了基调。
“将此交给刑部,这十六字今后就作为刑部的办事准则。”
廖莹中恭敬言道:“陛下,稍等,臣能否在上面加几个字吗?”
“哦,什么字?”
“陛下,臣在上面写下,陛下圣旨这四个字吧。”
我想了想,又看了看廖莹中的笔墨,道:“不必了。”
廖莹中也没有问我原由,道:“是,陛下。”
“师臣,关于官田管理的监督新法出来了吗?”
“陛下,已于今早上奏折于御书房,等陛下批示。”
“恩,很好,朕回去后立即审阅。”
江万里看见这幅字墨,羡慕道:“陛下,可否为商业部也赠上数字?”
“可以,廖爱卿,再写。”
廖莹中提笔准备:“是,陛下。”
“商道即人道。”
对于官田的监督办法完稿了吗?”
“陛下,已经完成,老臣已于昨rì上奏折至御书房,等陛下审阅后即可实施。”
“师臣辛苦,朕回去后即可审阅。”

第101章 土地改革
 正文 第101章 土地改革
第101章 土地改革
五月以来,天气变得闷热,好在雨水仍然不断,多少缓解了热气。
我看完贾似道的奏折,还算是中规中矩,基本上是站在中立角度来表述的。这份与公田法配套的管理制度针对前期在实施中出现的问题作了许多细致的规定,比如,不能用会子纸币来代替白银铜钱,不能将田地的数量随意瞒报,必须以官田司的丈量为准等。如果这些条例能够贯彻下去,倒是可以解决反对公田法之人所提出的四大弊病。
贾似道意yù如何?
以国家利益为重,还是另有谋算?
如果我不是穿越者,不知道历史上的jiān臣贾似道,也许我就会认为贾似道的确是国家栋梁,同理宗帝一样觉得其人可堪大用。
我有些糊涂,也就不去想这份奏折的出发点了,总之,这份奏章是完全可行的,也同我在朝会上提及的相符。
只是这公田法是最佳的土地制度吗?如果是,后世并没有沿用,如果不是,那还有什么更好的呢?
土地制度到底该采用什么样的模式呢?
公田法,土地承包,农村合作社,大型农场,从古到今,关于土地的变革始终是我国的重中之重。对于我们这个以农为本的大国,每次的土地变革都有可能会引起全社会的动荡,甚至爆发农民起义。
好在这个时代人口只有一千多万,即便算上难逃的北方汉人,也不会超过二千万,土地还不像后世寸土寸金。但是也要考虑到,宋朝时期的有效耕地可不像后世那么多。
我只坚持一点,绝不能让少数人占有绝大部分的土地,商业上的二八原则不能用在土地的所有上。
一千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造就了我国的中坚层,那就是以土地为核心的地主阶层,这个阶层可以说是封建社会真正的统治阶层,他们牢牢把握着社会的命脉,是以即便如贾似道的霸道,在推广公田法时也是屡屡受挫,最终不了了之。
唉,我叹了口气想到,要是可以上网就好了,在网上搜搜,再发表些帖子,就能获得很多的信息了。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真的没错啊。
“官家,今夜怎么总是皱着眉头,遇到什么难解之事了?”全玖轻轻说道,“这是御厨房刚刚炖好的参汤,官家总是熬夜,补补身子吧。”
全玖的声音将我的思绪拉回,我道:“玖儿,还没休息呢?”
“还没,官家,玖儿按照新的书写方式,同姐妹们一起将官家所著的物术简要重新写了一遍,这不,才刚刚弄完,好在现在有了硬笔,的确快了不少,以前要好几天的,现在一晚上就弄好了。”
“是吗,这么快?”
“嗯,我们四人分类做事,一人写一部分,再汇集在一起,自然就快了,这就是官家所说的效率呢。”
我笑笑脱口赞道:“呵呵,不错,玖儿知道发动大家进行流水线工作了。”
全玖愣住:“啊?什么是流水线?这又是官家的新名词吧。”
流水线一词大约是舶来品吧,我也不清楚出处,大约是西方工业革命后为提高生产效率而出现的吧。我将流水线的含义告诉了全玖。
火枪能够大量生产时,就要采用这种流水线生产方式,一来可以提高效率,二来可以防止技术失窃,除非总设计师和全部图纸被盗。
我看了看用硬笔书写,且是从左到右的书写格式,顿觉亲近。
“恩,很不错。”我喝了口参汤道,“玖儿,刚刚朕在想土地的事情,想得有些头疼。”
“土地?官家是想推广公田法吗?”
“公田法充其量是个过渡法,朕在考虑我朝的土地制度到底采用什么方式为好?”
“官家觉得现在的土地制度有些什么样的问题?”
“现有的土地绝大部分集中在大地主阶层,这就很容易造成社会的贫富不均,如果大多数人的生活不能温饱,就可能造成动荡。”
“那公田法不就是专门解决这个问题的吗?”
“不是,朕以为贾似道实施的公田法最大的目的是在筹措国库经费,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现在的生产资源大都掌握在少数地主手中,玖儿,你想,就算将百亩良田交给一个贫穷的农民,他能顾得过来吗?而且这是个全国xìng现象,拥有土地的地主阶层是我朝经济的核心力量,如果他们全部团结起来反对,朕的rì子也不好过啊。”
“这倒是很难办了,不过,玖儿相信官家一定有解决这个问题的能力。官家,还有一件事玖儿想和官家说说。”
“何事,玖儿只管直言。”
“官家,玖儿最近和太后在商议,如何削减后宫的开支,以响应官家的开源节流。我们商量出一种办法,官家看看是否可行?”
“哦,什么办法?”
“后宫中的支出原本没有预算,各宫凭借和太后的关系远近可任意支取数目不一的银两,我们觉得可以按照各宫的人数多少,层次高低按月领取俸禄,就好像朝中大臣一般,这样就能控制一部分后宫支出了。”
“如果不够花费呢?”
“我们会根据目前临安的rì常开销定出一个标准,让最底层的宫女等也能有生活保证。当然,如果大手大脚乱花钱的就没有办法了。”
“恩,此法可行,等等。。。。。。”我突然想起后世有许多富翁对于子女零花钱的管理办法,每月给他们一定数量的零用钱,如果不够的,自己可以打零工做家务来换取,其中不少人在孩童时代就显示出商业才能。
如果我将天下的农民或者地主都当做我的孩子,我该怎么给他们分配呢?不能吃大锅饭,也不能不考虑现状。
我思索一会道:“玖儿,你来听听朕的想法。”
“嗯,官家请说。”
“朕按照每户农民家的人数,分配给他们一定数量的田地,这部分田地的所有权归农民所有,朝廷只是抽取极少的税收或者干脆不收,首先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能够衣食无忧,如果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jīng力,他们可以向官田司租用土地,当然这部分田地的税收会高些。对于那些拥有大量土地的地主也是一样,他们的超出部分就必须交纳更多的土地税,如果他们没有能力耕种这么多土地,那他们可以将手中的土地卖给朝廷,这样就可以将公田法中的强行回购变为他们自愿选择了。”
“官家,玖儿也觉得可行,只是这其中细节还有不少地方需要斟酌。”
“这是自然,朕想象中的土地制度包括土地所有制度、土地使用制度、土地规划制度、土地保护制度、土地征用制度、土地税收制度和土地管理制度等,这些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最近几rì朕便会召集相关部门和大臣商议此事,先定出骨骼框架,再慢慢往上添肉。”

第102章 土地制度
 正文 第102章 土地制度
第102章 土地制度
自太祖打下江山后,便制定了以文治国的思想,这种思想一直作为赵家治理国家的主流思想。宋朝的开国皇帝鉴于唐末五代武人的跋扈,在政治制度上“以唐为鉴”, “守内虚外”, “强干弱枝”, 这就使得其政治渐渐趋向于温和, 文治于国民(这要和〃制军〃区分开来),从这一层面上来说, 即使是到了现代依然是主流,正是有了以文治国的思想作为主流,宋朝的政治环境也就相对开明了。
从古到今,立朝之初的统治者哪个不是心怀杀戮以至深重之人?古今共事大业的功臣们,都无一幸免于难,难逃狡兔死 走狗烹的命运。汉唐盛世的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诛杀韩信,唐高祖李渊借故除掉刘文静,明太祖朱元璋更是将开国功臣几乎杀尽。
而宋王朝绝对是个例外。太祖贤德,虽是武夫出生却不以暴而治暴,又立下“誓不杀士大夫”的誓言,绝对是前无古人。宋王朝历代帝王都以此言为戒律,不敢有违,在这种传统政策条件下,宋朝的政治开明言论zì yóu已经达到了一种空前的水平。在这样的政治体制下,无论经济文化,还是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都达到了封建社会的顶峰。
宋朝的大规模农民起义,都没有超过一个省的范围,这在历朝历代中都是十分罕见的,足以证明其社会的相对稳定。
然而,凡事都有利有弊,长期的以文治国,也导致了军力的衰退,一代一代的帝王基本上都采取了“舍小钱保大国”的思想,一味的退让,最终导致宋人安于享乐,从而被强大的蒙古铁骑彻底摧毁。
如果说秦亡于苛政,汉亡于战乱,隋亡于兵役,唐亡于割据,那么宋就是亡于安逸。
随着我来到宋朝的时间越来越长,我对于宋朝的分析自然也是越来越客观。
我可以大胆的说,宋朝实际上正处于向资本主义发展的前夜。如果说,中国历史上真的曾经有过发展出资本主义的时机的话,那么我认为那一定是“清明上河图”中所描绘的世界,而不是苏州桥上那几个等着雇主的机工。
只可惜,这刚刚萌生的嫩芽,就被北方刮来的寒风吹得无影无踪!
当然,到了宋末,赵家的家底也基本上空了,地域人口急剧减少,国库也是rì渐空虚,官僚体系**不堪,皇帝一个比一个昏庸,而且其对手是历史上最为强大的蒙古铁骑,这些征兆和历朝亡国时都是相同的。
唯一不同的是,我的出现。
在宋朝鼎盛时期,国库获得庞大的财政收入并不是只靠加重对农民的剥削,而是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工商业极度繁荣,生产力水平提高的结果,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对大量小自耕农直接征收农业税一向是国家统治的基础,但在宋朝这样的情况实在是绝无仅有的,其中的税收比例已经不再是农业税占绝对地位了。但是到了宋朝末年,却不得不靠公田法来筹措军费,这不能不说是一种严重的后退和悲哀。
这些我也只能坦然面对,我无法再向前穿越一次。
关于土地政策,宋朝采取了与其他王朝迥然不同的土地政策——“不抑兼并”,这种做法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市场经济。随着官僚体系的rì趋**,形成了土地资源的垄断者,官僚大地主阶层,他们并不是通过正当手法获得大量土地,而是以特权获得,这就造成了极其的不公平现象。
我仔细考虑了二天,决定先制定出土改的纲领文件,然后从已经丈量完土地的福建路开始试行。
按照我的旨意,小七在五月初的大朝会即将结束时高声宣道:“宣太师贾似道,商业部江万里,廖莹中,礼部马廷鸾,户部马光祖,吏部叶梦鼎,朱貔孙,工部汤汉,刑部陈宗礼,崇政殿讲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