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立志传 >

第122部分

三国立志传-第122部分

小说: 三国立志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孙权脸面数变,似乎被顾雍当面指责,而脸上过不去。“张长史也曾有此言进谏,只是,我兄长早逝,三弟又新亡不久,兄弟五人,只剩其三,若是遣为质,受人折辱,某有何面目去见父兄。”孙权的脸上,挂着沉重的伤感和悲痛。

只不过,落到了陈祗的眼里边,怎么都觉得这位兄台在演戏,至少,陈祗觉得,如果孙权遣其兄弟为质,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借口和理由,因为,嫡出的兄弟之中,比与其才智威望稍逊的,现在只剩下孙匡一人,至于那位孙朗,至今寸功未立,又无众望,对于孙权根本就没有丝毫的威胁。

若是能遣孙匡为质,孙权不仅仅去掉了一块心病,还能整合下属,使得不论是那些久随孙氏的老人,又或者是现如今的江东氏族,都只能团结在他的周围,就算是哪天跟曹操翻脸了,曹操杀掉孙匡,孙权最多也就是挤了两滴眼泪,还能打出为弟报仇的旗帜,激励手下的士气,多好啊?

陈祗甚至在脑海里边浮现出了一幅画面,孙权正猥琐的躲在一间暗室里边,打着小算盘,一个劲地乐,笑得很是阴险毒辣……

正文 第一百七十一章 孙二夫人

朱然这个时候也站了出来,先是一本正经地夸赞了孙权的兄弟之情,血缘之爱,可接下来,话风一转,希望孙权顾及大局,为江东基业计,千万不要因私爱而枉顾公义云云,嗯,听得陈祗直想拍巴掌,而孙权,却是一脸难舍,甚至还挤出了几滴眼泪,面色悲凄。先人的,刘备也相处过,可陈祗怎么都觉得这位孙兄台实在是虚伪到了极点。

或许就是因为刘玄德有本事虚伪了一辈子,而孙权只虚伪了半辈子便原形毕露的缘故吧?陈祗这样在心里为自己对孙权的感观打个了注脚。

不过,边上的周瑜却好整以暇地端坐得笔直,剑眉微拢,似在深思,又似在耍酷,仿佛孙权与顾、朱等人不过是在演戏,而他,便是听戏的观众之一。这边,孙权抹掉了眼角的泪水,移目望向了今日方赶回吴郡的周瑜。“此事,公谨以为该如何论断才是。昔日兄长有言,外事不绝而问公谨,还望公谨看在兄长的面子上,助权一臂之力。”孙权起身,到了周瑜跟前施礼道。

周瑜站起了身来,回了一礼,表情倒是没有太大的波动,嘴角微弯,仍旧挂着一丝淡淡的笑意。“主公,不知此事,依主公之见,该如何处置?”

孙权微微一愣,扫了周瑜一眼,深吸了一口气抬眼看向了身后边托放兵刃的剑架,缓缓地摇了摇头:“权实不愿受曹孟德所牵制。”

“既如此,瑜以为,主公不必遣质往江北。”周瑜立起了身躯,昂着头,任那发带轻刮过脸颊,目光之坚,犹若磐石。听到了此言,那朱然与顾雍皆不由得一愣。两人在周雍的身后边交换了一个眼神,顾雍一咬牙,踏前一步,向那周瑜喝道:“公谨莫要误江东大事。”

周瑜丝毫不恼,回过了头来笑道:“此为主公之本意,为何元叹相责于瑜?”

顾雍不由得哑口无言。旋及拧着眉头沉声道:“汝为江东重臣,本该劝主公以天下为重,何以怂恿主公徇私情而枉顾公理?”

“元叹不得无礼!”孙权回过了头来,皱起了浓眉喝道。正欲向周瑜开言之时,周瑜却先笑了起来:“元叹之言谬矣。汝当真以为。遣质与曹操,便得换得我江东安宁不成?”虽然面带笑意,原本深邃的双眸陡然之间亮利如刃,直刺顾雍眼底。

顾雍似乎不敢与周瑜对视,稍稍移开了目光,犹自抗声道:“遣质与曹,能换得我江东有数年喘息之机。片刻之安宁,使得江东能内治百姓,外整武备,以待来日,有何不可?”

“如若那曹操不守信诺,寻由而征伐我江东,又该如何?”周瑜的笑声变冷,利嘴如刀,虽然立于原地未曾前行半步。可是那种威势却逼得顾雍不由得稍稍向后小移了半步。此时,顾雍已然面色朱紫。声音亦越发大了起来:“曹操若是如此,必失信于天下,失信于我江东,那时,我江东自能齐聚一心,举江东之力而抗曹操,以仁义而击无道……”

“儒生之见!”周瑜丢下了四个字,负手而立。歪开了头。一副不屑与你说话的表情。可把这位顾元叹给气的,须发皆颤。嘴皮子直哆嗦,伸着手指头指着周瑜,偏偏不敢跳上去单挑,嗯,顾雍料来一个书生,确实不是周瑜这位文武双全的三国帅哥的对手。

那边,孙权脸色也不咋地,只得和悦地宽慰了顾雍几句,这才望向周瑜。“公谨莫非觉得,曹操让我江东遣质有诈?”

“主公,曹操让主公遣质,或许能使我江东能多得安泰数年,然曹操乃世之枭雄,北方已定,如今回首南顾,正磨刀霍霍,岂是遣质就能阻其一统天下之心?若是主公不得已,真遣以质,那曹操必会使人流言于江东,主公随将军平定江东,多靠族亲与故旧效命,方有今日之局面,若是真有一二,信得此言,我江东本有内忧,外有强敌,若是再有……”周瑜恳切地给孙权分析了遣其弟兄为质的坏处。

虽然陈祗觉得周瑜说的有些夸张,但是,确实也是事实。不过,确实当初陈祗所考虑的截然相反,让陈祗明白了一个问题,周瑜心目中的主公,实际上仍旧是那孙策,而非眼前这位孙仲谋,所以,今日的这一番话,与其说是苦劝,倒不如说是替孙策保全他地弟弟。

想到了这,陈祗看向周瑜的目光,不由得多了一丝怜悯,孙策能有这样一位兄弟,确实可以慰足平生。只不过,孙权这个人,表面虽然仁义大度,实际上内心阴狠毒辣,或许是因为年少就接下了这盘摊子的缘故,才养成了他这种任何人跟前都要摆出一副推心置腹的假面孔,实际上除了自己,就算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也不敢信任地性格,同样也不过是一位悲剧性的历史人物罢了。

当然,这是陈祗以一种旁观者的目光来看,虽然可怜这家伙,但并不代表陈祗就会对他有所同情,至少,陈祗对于江东孙氏的同情心都用在了那个娇美动人,野性与骄傲并存的美人儿身上去了。所以,对孙权不过中可怜再加上鄙视而已。

就在陈祗在这思考的时候,那边的周瑜还在侃侃而言:“……当年楚君刚被封到荆山之侧时,地方不够百里。他地后辈既贤且能,扩张土地,开拓疆宇,在郢都建立根基,占据荆扬之地,直到南海。子孙代代相传,延续九百多年。

而如今主公继父兄之余威旧业,统御六郡,兵精粮足,更是铸山为铜,煮海为盐,人心安定,士风强劲,何须送质于人?有质于曹操之手,我江东势必受制于曹操之手。

故尔瑜以为,主公欲成大业,就不能向曹操屈膝示弱。其一,可壮故旧之心,令孙氏及袍泽故旧共效死力,其二,可绝江东暗晦之徒推波助谰、借势造谣之举。如此,江东虽危,却能齐致一心,外敌不能诲,内忧不能乱心,再者,曹操即便有心与我江东为敌,此时此刻,荆州与我江东唇亡齿寒,攻伐江东,其却要防备那荆州之敌,自然难以全力挥师南下,我江东,亦非没有拒敌于大江之北的能力……”

周瑜的这番见解,陈祗大抵赞同,当然也有一些地方不见得就认同,但是,周瑜说的比较在理,至少能忽悠出那么多理由来保全孙匡,至少陈祗觉得,周瑜这么做,最主要的不是想让孙权为了面子,而是希望能保全那孙匡的性命。

孙权抬起了头,看了一眼朱然、顾雍,还有凌统与陈祗,目光最后还是落到了周瑜的身上,原本紧紧皱起的眉头缓缓舒展了开来,脸上也溢出了一个欣慰的笑容,孙权向着周瑜深深长揖一礼:“公谨兄之言大善,若非公谨兄直言而谏,弟险些害了自家兄弟,更想不到会有如此后果,请受权一拜。”

“主公不可,瑜本为主公之属下,为主公出谋划策,乃是瑜之本份,如何当得主公如此大礼,瑜时刻不敢有丝毫懈怠,掸心竭力,就是希望瑜毕生能不负将军恩遇之情,主公厚待之恩。”周瑜回施礼而答道。

这个时候,却听到了一声喝声:“老夫人到!”在场地诸人皆不由得一愣,这时候,环佩声响,一位端庄的老夫人竟然在孙尚香与一位侍女地搀扶之下,缓步移了进来。厅中诸人皆不敢怠慢,全都向着这位老夫人施礼:“见过孙老夫人。”

陈祗不由得一愣,他记得孙权的母亲不是在前几年就故世了,咋的这会子又钻出来了一位孙老夫人,旋及才想明白,这定然孙二夫人,也就是孙权生母的亲妹妹。

而孙尚香亦没有料到,会在此处见到陈祗,不由得一呆,脚步一缓,方又移开了目光,仍旧是一脸恭敬娇弱之态搀着那老夫人前行。

“都快起来罢,汝等皆是吾儿的重臣,莫要折煞老身才是。”老夫人脸上露出了一丝淡淡的笑容温言道。而伏身下拜的孙权这才起身,小心翼翼地上前来搀住了这位夫人,脸上挂着和悦的笑容,声音也温和得很:“母亲,您怎么来了,您身子不舒服,还是少走动一些为好。”

老夫人听了此言,脸上挂着苦笑坐到了榻案上之后,望着那垂首恭立地孙权良久,方自垂泪道:“老身再不过来,怕是连又要失去一个孩子也不知道。”

正文 第一百七十二章 神似

“母亲切莫如此,都是孩儿不孝,惹母亲伤心了。”孙权哪里还有平时的谈笑自若,伏身再拜,一副懊恼痛悔之神情,而另上的那位东吴重臣也皆尽肃然,看样子,这位老夫人还是有点权威的,至少能够镇得住场面。

“方才,尔等的话,老身都一一听见了。”孙老夫人让孙权起身之后,孙权也不敢坐,只得侍立于一旁赔着笔脸,那孙老夫人扫了在场诸人一眼,目光落在了顾雍的身上,陈祗可以明确地感觉得到那顾雍微微一颤,神色越发地恭敬了起来。

老夫人虽然神情慈祥,看似和蔼可亲,不过,倒真有一股子威仪在骨子里边,嗯,孙尚香在这一点,确实很像这位老夫人。这时候,孙老夫人把目光落到了周瑜的身上,周瑜也不敢怠慢,束手作听训状,孙老夫人笑着微微颔首:“公谨的话,老身觉得说进了老身的心里边去了,权儿你能听得进去,不仅仅是你们兄弟的幸事,更是我孙家的幸事。”

“母亲教训得是,孩儿自然领会得到公谨兄为我孙氏谋划的苦心。”孙权点了点头微笑着答道。

孙老夫人这才满意地微微颔首,而陈祗用眼角扫到了孙尚香在老夫人身边后悄悄地松了口气,心中已然明了,必然是孙尚香闻知了这个消息,说动了老母前来说项,希望孙权不要让那孙匡前去为质,不过,倒是让周瑜先站了出来说服了孙权,实际上,周瑜不仅手握重兵,且在江东军中亦威望甚高。他的意见。对于孙权而言,是相当的重要的。

孙老夫人缓缓地道:“公谨与你大哥情同手足,从未有离弃过,他比你哥哥只小了一个月,老身一直就把他当作儿子对待,你也该把他当成兄长才是。有什么大事不能临机而决,可向公谨询问,需得慎重才是啊。”

“孩子知道,母亲放心,孩儿待公谨兄,就如同对待大哥一般。”孙权向着孙老夫人郑重地道。这话让老夫人松了口气,周瑜淡淡一笑:“老夫人但请宽心,主公聪明仁惠,神武雄才,敬贤礼士。乃世之英主也,便是瑜,也远不及矣,瑜虽谏言,其实主公心中早有论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