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穿越架空电子书 > 村花的北宋市井生活 >

第45部分

村花的北宋市井生活-第45部分

小说: 村花的北宋市井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尤氏和马氏见张老爷子发了脾气,立时便都住了嘴、不敢再吵下去了。而张老爷子镇住尤氏二人后,索性借着发脾气定了妙儿的亲事:“老大媳妇儿,你要还当我是你公爹,妙儿丫头的亲事就按我说的办!”
尤氏一听、下意识的想张口反对,但张老爷子却沉着脸你怒视了她一眼,让她最终只能把到了嘴边的话咽回肚子里,但却也倔强的不答话、只抿了嘴沉默的立在一旁。
一旁的马氏见了脸上很快就有了得意的神色,哪知张老爷子接下来却对她说道:“老三媳妇儿你也一样,你要是还当我是你的公爹,就把那个叫巧娘的丫头给我叫来,这件事我是非弄清楚不可!”
马氏听了后脸色同样大变,但连尤氏都不敢再这个节骨眼上顶撞张老爷子、马氏自然更加不敢了,于是她也只能垂头丧气的答了句:“是,我马上就去把巧娘叫进来。”
马氏虽然不甘心,但很快还是把一脸茫然的巧娘叫到了张老爷子的面前,尤氏虽然心里为妙儿的亲事十分着急,但却还是负责任的主动把如何遇到巧娘、以及巧娘如何到张家来当下人的过程,一五一十的告诉张老爷子,不再给马氏编造谎话抹黑事实的机会。
张老爷子沉着一张脸听尤氏把事情的经过说完,随后冲马氏问道:“你大嫂说的可是真的?现下那块玉佩是不是在你那儿?”
马氏不情不愿的答道:“嗯,大嫂把玉佩给我看过后,我便留下了……”
马氏说着顿了顿,为了掩饰自己不想把信物还给巧娘的想法,又飞快的补了句:“反正那玉佩也是我们张家的,我怕它丢了才代巧娘保管。”
一旁的巧娘一脸迷茫的看着眼前这一幕,似乎一时间无法明白过来这是怎么一回事,尤氏见了便善解人意的简单把事情解释给她听:“巧娘,事到如今我也就不瞒你了,你手上那块寻亲的玉佩其实是我们张家的祖传玉佩,你要寻找的夫君便是我们家的二郎……”
“当日我一眼就认出那块玉佩、又听了你……所以我才会把你带回来、让你暂且留在张家,也是因为如此、我才没把玉佩马上还给你。”
一旁的马氏闻言不满的撇了撇嘴,低声嘀咕了句:“真是爱多管闲事!”
尤氏心里恨马氏没事找事的给妙儿招来这么一门亲事,于是故意大声的质问起马氏来:“怎么?难道三弟妹认为我在牙行遇到很可能是侄媳妇儿的丫头,不该把她带回来问个清楚吗?难道我应该让巧娘继续留在牙行吃苦受罪、最后被卖给别人,从此真正没了音讯?”
这张老爷子虽然重男轻女,但却极为重承诺、讲义气,因此这回他不再站在马氏那边,而是一脸赞许的夸了尤氏一句:“老大媳妇儿,这件事你做得很对!”
“既然这丫头手里拿着我们张家祖传的玉佩,那你为了我张家的声誉、自是无论付出什么代价,都必须把她带回来、把事情问个清楚!免得日后被人戳着脊梁骨骂,骂我们张家不守承诺、嫌贫爱富!”
张老爷子说完便不再和两个媳妇儿废话,只见冲巧娘招了招手,一脸和蔼的说道:“来,到我身边来。”
巧娘只微微怔了怔,随后便大胆的走到了张老爷子身边,并乖巧的依偎在他身旁,那副和谐的画面让妙儿见了、简直就不敢相信张老爷子是搁重男轻女的人———敢情他只轻自家闺女、孙女,别人家的闺女他都重!
妙儿这厢悄悄的腹诽张老爷子时,张老爷子那厢却已经一脸怜爱的拉了巧娘的手,语带怜惜的问道:“你姓什名谁?在家里排行第几?”
巧娘知道此次问话关系着她能不能成为张家的一份子、从此有所依靠,因此回答时也多了几分小心翼翼:“我姓‘江’、小名叫‘巧娘’,在家排行第四、外人都叫我‘江四娘’,上头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
张老爷子听了微不可见的点了点头,随后接着问道:“你知道祖父母和父母的名字吗?原先家住哪里?”
巧娘一脸乖巧的点了点头,道:“我祖父叫‘江怀山’、祖母叫‘白碧芬’,父亲叫‘江一民’、母亲叫‘吴翠娘’;我们家原先也在泉州府矮岭村,后来因一些缘故举家迁移到西边的武夷山去了。”
张老爷子心想这巧娘答的那些话、和他所知的完全吻合,便知道这巧娘十有八九就是和张二郎定亲的江四娘,但张老爷子依旧不放心的再追问了句:“你可知你祖父在他那一辈排行第几?你父亲又有几位兄弟?”
张老爷子最后问的这些话算是比较苛刻了,就算是别人问妙儿这些问题、妙儿最多也只知道张光有四兄弟,至于张老爷子有几兄弟妙儿可就不知道。甚至妙儿都已经在张家生活了五年、也算是从小就在张家长大了,却至今都不晓得张老爷子的真名叫什么……
因此巧娘偏着头苦苦思索了好一会儿,才开口答道:“我很少听爹娘谈论长辈的事,只隐约记得祖父只有一个兄弟、祖父是老大,而到了父亲这一辈、祖父却只有父亲一个孩子。也正是因家族人丁单薄、没多少亲近的亲戚,家里落败后我才会无依无靠、只能千里迢迢的来投靠夫家。”
这一回巧娘再一次全都答对了,于是张老爷子马上以张家最高行政长官的身份、对她的身份给予了肯定:“没错,巧娘就是和二小子定亲的江四娘,不是什么人偷了我们张家的玉佩来假冒骗婚!”
张老爷子话一说完,马氏的脸色顿时变得十分难看,反倒是尤氏和妙儿都替巧娘感到高兴、脸上也不约而同的有了笑容,毕竟巧娘千辛万苦的从武夷山一路寻到泉州府,为的就是找到夫家、投靠夫家。
而既然巧娘的身份已经确定了,张老爷子很快就又下了一道“圣旨”:“既然江四娘拿着玉佩寻到我们家来了,那今后她就以童养媳的身份留在我们家!老大媳妇儿你要多费点心照料她才是,这孩子一路寻到我们家来也不容易……”
见尤氏点头,张老爷子才转而对马氏说道:“既然二小子的未婚妻找来了,那你马上给我推了许家那门亲事,你要是敢背着我和许家定亲,那今后就不是我张家的儿媳妇儿了!”
张老爷子这一席话,最终让马氏竹篮打水一场空、什么好处都没捞着……
因此从张老爷子屋里出来时、马氏的脸色比最初又难看了几分,显然这样的结果让她十分不甘心———这马氏想尽法子闹腾了大半天、还和尤氏彻彻底底的把脸给撕破了,最终张二郎却依旧只能娶巧娘为妻,这让马氏如何能高兴得起来?
————————————————————6。3号第二更奉上——————————————————————



第七十章     兄长求情
而尤氏和妙儿虽然十分乐意看到这样的结果,但马氏吃瘪、却不能改变张老爷子发话让妙儿嫁去许家一事。因此尤氏同样是面色凝重的从张老爷子的屋子里出来,妙儿更是一回到自家屋子里就忍不住抱了尤氏的脖子,闷闷不乐的说道:“娘亲,妙儿不想嫁人,妙儿要一直陪着娘亲!”
尤氏闻言下意识的搂紧了妙儿,并哄了她一句:“妙儿放心,娘亲一定会想办法让你祖父改变主意,无论如何也不会让你嫁去许家!”
于是随后尤氏马上就喊了刘婶和禾花,把张老爷子的意思一五一十的告诉她们,随后主仆三人便凑一起、绞尽脑汁的想推脱的法子,若是推脱不了、便一定要想法子让张老爷子改变主意才行。
但尤氏等人都深知张老爷子是个固执、且极爱脸面的人,要他改变主意恐怕有些困难。因此一连商讨了好几日、尤氏三人也都没想出什么好法子来,只能日日愁眉苦脸、并称病躲在屋子里,免得见了张老爷子被他催促赶紧办亲事……
除此之外,尤氏更是生怕许家那边得到消息,会主动遣人前来说亲!要是连许家的人都上门来了,那事情就更难有转换的余地了。幸好许家自恃门庭比张家高,虽想借娶妙儿来冲喜、但却也没完完全全的放下架子来,一副等着张家主动上门商讨亲事的姿态。
这一日,尤氏照样叫了刘婶和禾花躲在屋里商量对策,但她们才坐了一会儿、王氏就急忙忙的寻了过来,一脸着急的说道:“大嫂,你快去堂屋瞧瞧!大郎和三郎眼下正跪在爹住的屋子外头,我怎么劝他们都不肯起来!”
“什么?!大郎和三郎跪在堂屋?”
尤氏闻言马上起身从床上下来,随意的趿了鞋就跟着王氏往外走去,人还没到屋外就已经按捺不住、一连问了王氏一大串问题:“二弟妹,那两个小子怎么会跪在爹的屋子外头?可是他们做了什么事惹爹生气、才会被爹罚跪?”
“他们什么时候下学回来的?我怎地不晓得!他们又在爹的屋子外头跪了多久了?这到底是出了什么一回事?那两个小子真是不让我省心!我都因妙儿的事急得团团转了,他们还给我闹出这个一个事来!回头我一定要好好的揍他们一顿!”
说话间尤氏已经和王氏肩并肩的往张老爷子住的屋子走去,而妙儿心里担心两个哥哥,于是便揪着刘婶的衣摆示意要跟着尤氏,刘婶只犹豫了一下、很快就抱起妙儿快步跟了上去,临走前还不忘叮嘱禾花去寻两个蒲团拿到堂屋。
而王氏听了尤氏的抱怨后却轻轻的摇了摇头,语气温和的说道:“大嫂你错怪大郎和三郎了,他们并没有闯出什么祸来,他们之所以会跪在爹住的屋子外头,是想求爹改变主意、别让妙儿嫁去许家……”
原来打从张大郎在妙儿的刻意引导下,偷听到许家求娶妙儿一事藏有蹊跷后,他私底下便时刻关注着这件事的进展,并且从善如流的把妙儿打探消息的法子给学了去、没事就四下转悠偷听八卦。于是张大郎很快就从刘婶和禾花的谈话中得知,张老爷子已经明明白白的发了话、让妙儿一定要嫁去许家。
张大郎得知事情的结果后,自是十分心疼妹妹、不愿妹妹一辈子受罪,后他又见母亲一连几日都愁眉苦脸、甚至称病躲在屋子里头,于是张大郎便猜到母亲定是一时想不到解决的法子、才会躲着张老爷子。
于是早熟的张大郎仔细的斟酌过后,最终决定带着弟弟去求张老爷子,求他把话收回、推掉许家这门亲事。
但张老爷子身为张家最高行政长官,自是不能随随便便的说话不算话了。因此哪怕聪明好学的张大郎、和机灵鬼马的张三郎都是他最疼爱的孙子,平日里对两个爱孙的要求也是有求必应,但这一回无论张大郎二人如何出言哀求,张老爷子却都没有松口把说出去的话收回。
于是一计不成,张大郎和张三郎偷偷的交流了意见后,马上就交流出了第二计———兄弟俩一起跪在张老爷子的屋外,以“苦肉计”来勾起张老爷子的心疼、以达到保住小妹的意图。
这张大郎兄弟能够成为张老爷子最疼爱的孙子,自是十分了解张老爷子了,知道张老爷子不但重男轻女、还十分看重书读得好的孙子。于是张大郎拉着张三郎在屋外跪了后,直接就把话给挑明了———要是张老爷子不把话收回去,他们就不去州学上学了,会一直跪在原地、跪到张老爷子把话收回为止!
于是张老爷子很快就一边心疼孙子跪出什么毛病来,一边担心他们不去州学上学会把课业落下,尤其是常常受夫子夸奖的张大郎,张老爷子甚至担心他不去上学、会被夫人怪罪!
但偏偏张老爷子又拉不下脸面、就这样把昨天发脾气说的话收回———要真是把话收回了,那他身为张家最高行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