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同人动漫电子书 > 大唐凌风传 >

第41部分

大唐凌风传-第41部分

小说: 大唐凌风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阀是豪门大族,规矩森严,在这封建礼法并不盛行的时代仍有大户特有的规矩,不然怎么约束族人,保持家族的常盛不衰?

凌风苦笑道:“还是如月儿所说各论各的吧!比我大的叫我宗越就可以,比我小的叫大哥吧。所谓‘血手阎罗’不过好事者强加给我的虚名,我这人其实很友善的。”

看宋玉致那满是杀气的眼睛就知这是他最好的选择。小美人,至于如此么?后一句算是对宋师道的回答,但明显未收到应有的效果,大多是怀疑,宋玉致更是俏皮地白他一眼。

宋鲁无奈道:“好吧!回山城后一定改口。若让大兄知道,定会家法处置。”他对明宗越这名号也有些发怵,觉得还是以后单独询问小妹好些,便转对宋月媛道:“小妹,你是要与我们回岭南吧?”

宋月媛点头道:“这些年了,我总要回去看看。”目光有些关切,“母亲还好吧?”

她与宋缺宋鲁几人虽是兄妹,却是同父异母,她母亲是父亲在元配过世后续的弦,宋缺接任阀主后,对她们母女极是客气。虽说母亲年纪算不得多大,但人有旦夕祸福,难保不会出意外,所以她问的时候颇为忐忑。

宋鲁明白她的担忧,说道:“放心吧,夫人身体还可以。只是十几年来始终惦记着你,因为找你的事险些与大兄闹翻了。此次回去,夫人与大兄肯定会高兴坏的。”

不想宋月媛冷笑道:“怕是不会吧?他这个阀主还不定会处置我这个丢尽宋阀脸面的女子呢!”

宋氏兄妹与卫贞贞诧异她的语气,不知是何缘故。凌风清楚,却不好多说。

宋鲁叹道:“你还未忘记当年的事?”

“怎么会忘呢?”宋月媛爱怜地看眼情郎,收到他安慰的眼神,声音缓和不少,幽幽道。

柳菁进来,把茶斟给众人,然后在靠宋鲁的位置坐下,举止优雅,让凌风不由多看几眼。这女人总给他一种熟悉的感觉,他当然不可能认识她,那又会是什么缘故呢?

宋鲁并不动茶,正容道:“小妹你知道么?当年之事其实另有隐情。”

“能有什么隐情?”宋月媛不信道。

宋鲁叹道:“你自幼在山城长大,纯洁无瑕,不晓得人心险恶,大兄不忍你受到尘世的污染,便没把实情告诉你。哪知会有后来之事!”

宋月媛已非当年懵懂无知的少女,心中有种不好的猜测,不敢相信,问道:“怎么说?”略带颤动的声音显示她内心的不平静。

宋鲁道:“与你相恋的男子是故意与你撞见,要将你拐走,大兄识破他的阴谋,才令二兄将之击杀。”

“有什么证据?”宋月媛面色一变。

宋鲁沉声道:“你是我们宋阀的小公主,平日自是常有人在侧护卫。他竟能突破我们的防线,与你套上交情,这本身就不合情理。大兄起了疑心后,从其功法中看出他是魔门灭情道在岭南秘收的弟子,吩咐二兄拷问,这才知道因为你是天生媚女,意图交换给阴癸派。”

眼神变得迷离痛心,显然是想起那段失去亲人踪迹的难忘日子,“自你失踪后,大兄牵怒于灭情道宗主‘天君’席让,以其犯‘天刀’名讳为由,追杀其几千里,并将灭情道在岭南的基业尽数毁去!”

众人闻此同时一震,只有正襟危坐的卫贞贞茫然不知,但亦为宋氏兄妹间的亲密感情而感动。

宋缺追杀席应竟还有这种隐情?凌风有种华夏狗仔队获得大明星**时的激动和兴奋。

大八卦啊!看书时本还以为他看不惯席应那混蛋比武失败后,反屠戮岳山满门的卑鄙行为呢!

自己这个大舅哥倒是对自己脾性。对冒犯亲人的家伙绝对不能手下留情!

他们都没注意到柳菁听到“天生媚女”四字时秀眸中一闪即逝的精光。

外篇 第059章 临时切磋

酒席摆上,众人都吃得很少,大部分时间在闲聊。 

练武初始,由于运动量比常人要多,故不论男女都会食量大增。

但一但突破先天,人体对食物的需求会急剧下降。强者不饮不食辟谷月余,战斗力依然可保持在最佳状态。印度瑜伽术更是此中翘楚,吸收了瑜伽精华的《易筋经》自不在话下,不然当初独孤求败亦不会逼凌风辟谷来突破先天境界了。

所以先天高手大多多饮少食,只需摄取足够人体需求的养分便可。

只有独孤求败这样的变态人物,对美食有着特殊的感情,才会满天下地寻找新鲜食谱(还有比武吧)。或许他与老叫化子洪七公更能走到一块去。

可惜凌风忘了问他们是否相识,白白错过一个考证的好机会。

当然,凌风三人吃得少还有一重要原因是,宋阀这船上的厨子手艺太差了,远远达不到凌风同志的境界。就像一个穷人吃次燕窝再吃家里的青稞总会吃不惯。

经过交谈,他们了解到,宋阀是要去历阳向杜伏威讨个公道。

原来,江淮军攻占历阳后,截断了长江水道的交通,肆意抢掠来往船只,谁都不卖人情。最近居然扣起了宋阀的三条盐船,任谁也不懂杜伏威怎会有如此大的胆子。

长江盐运乃宋阀命脉所在,杜伏威这么抢截盐船,大大威胁宋阀的威望和生计。

由于江淮军对丹阳、江都的威胁,隋军正源源进驻江东。而此际杜伏威如此开罪宋阀,殊为不智。难道他脑袋秀逗了?

当着凌风的面,宋阀几人并未涉及深度的秘密。

但熟读原著的凌风,自然知道,此番若交涉不果,宋阀定会与瓦岗寨的李密合作,一南一北,共谋天下。

当然,貌似他对面的这位便宜侄女宋玉致正是合作的一环,任务是嫁给李密的独子李天凡,但前提是瓦岗军必须占据东都洛阳,这样瓦岗才有真正争雄天下的本钱,以现在李密的实力还没有被强大的宋阀看在眼里。

这种合作是多么的苍白无力,颇像个空头支票,最重要的一点是协议还是秘密性质的。从始至终,宋阀未给过李密任何兵力上的支持,其他方面能有多少帮助也让人怀疑。

从这方面讲,这更像是一条驱虎吞狼之计,宋阀从不介意中原的战局搞得再乱上一些。

人家不说,凌风自然不会没趣地去细问。但以其在宋月媛的熏陶下锻炼出的察言观色的能力,仍可看出宋玉致这位豪门贵女隐约的伤痛与无奈。

或许她在自怜身世,注定要像她大姐一样为家族利益而牺牲自己的婚姻。

但人在这乱世,哪有自己的选择?若在贫困人家,或许早已饿死或遭到权贵霸占。

不过现在的她未必想得到这些。即使想到了又能如何呢?

众生皆苦。谁能真正超脱苦海,登临彼岸?只要是人,便有各种各样的无奈。就看她能否抗争,如何抗争了。

饭后,宋师道向凌风请教武功,免不得要动手。

众人来到甲板,所有人都围成一大圈,个个兴奋。

传闻中的明宗越的武功可是高得离谱,有好事者甚至推许为大宗师之下第一人,这当然是扯淡了。能观战一次他的出手,对日后的修行益处无量。

宋师道是向他二叔宋智学剑的,已有几分造诣,只是缺乏实战经验。

据说宋阀为表示对“天刀”这个绝世高手的尊重,都弃刀不用。多数人都还信了,可凌风怎么都觉得在胡扯。要说宋缺没个用刀的徒弟,杀了他都不信。现在的宋阀可说是靠宋缺一手撑起来的,他怎会不留下守护门阀的力量?

将要动手,宋月媛拉住他,劝他留点手,别把侄儿伤了。

凌风自然答应,你的侄儿不就是我的侄儿嘛。

他仍未用兵器。这自然是老头子教导有方。

宋阀诸人都知其威名(或凶名),倒不觉他托大。有人认为他并不会使用兵器,因为他全身上下无一处不可作为兵器。

凌风早在考虑要使用什么武功好,自己还真不会什么特别的武功。

他这个化名“明宗越”在时未寒《偷天换日》系列中可是Boss级人物,独门武功为流转神功,借力打力超牛叉。那他这个冒牌“明宗越”该用什么来呢?

思来想去,还是无耻地盗用也不知是否由武当张三丰真人所创的太极拳。

关于流传华夏的太极拳的起源与创始人,众说纷纭,大致有唐朝许宣平,宋朝张三峰,明朝张三丰,清朝陈王廷和王宗岳等5种不同的说法。

虽然张三丰和王宗岳各著有《太极拳论》,但华夏多数拳家亦以现传各式太极拳均源出陈氏太极拳,而持陈王廷创拳之说。

总的来讲,太极拳是综合吸收了明代各家拳法,特别是吸取了戚继光的三十二势长拳,并结合了古代导引、吐纳气功之术和中医经络学说,以及古代朴素辩证唯物主义的阴阳五行学说,以道教、太极八卦等理论为太极拳哲学基础,使太极拳蕴含着丰富的华夏传统文化和传统哲学思想。

经过长期的流传,演变出了许多的流派,有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五大派系,并称为“五式太极拳”。

在华夏,上点年纪的老爷爷、老太太都能耍上两手太极,但多数并非纯正的武学,只是借助缓慢而合乎科学机理的动作来平静心神,充其量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真正的太极融合了“易经”“中庸”与“理学”,并把拳架功法、散手打法、技击、推手和十八般器械熔为一体,如双剑、双刀、双锤、棍、枪等均可按套路顺序得心应手地施展招势,无需另学器械套路。

凌风自然没资格继承人家的正统太极。但要说自创太极,就有些可笑了。他对传统文化虽有所涉猎,但哪有这份才情?

只是他知道的道理多,太极的基本招式在中学都有学习,配合他现在的修为和见识,要创出一盗版的太极来还不成问题。

简言之,把握几个要诀:以柔克刚,以慢打快,以静制动!

宋师道左手在剑鞘上一按,嗤的一声响,长剑在剑鞘中跃出,青光闪动,长剑上腾,他右手伸处,挽住了剑柄。这一手悦目之极,而左手一按剑鞘,便能以内力逼出长剑,可见其内功已有相当的火候。他捏个剑诀,恭请凌风指教。

宋阀门下大声欢呼,为少主喝彩,宋鲁亦目露欣然之意。

凌风缓慢走到场中,未如以往发挥出超人的气势,而是站定后,双手下垂,手背向外,手指微舒,两足分开平行,接着两臂慢慢提起至胸前,左臂半环,掌与面对成阴掌,右掌翻过成阳掌,正是太极的起手式。

众人都露出讶异的神色,这种软绵绵的姿势是什么功夫?可挡得住锋利的长剑?

对面的宋师道丝毫不敢大意,凌风那不败的战绩绝非作假可得。何况,先天高手不惧刀剑实在再正常不过!

他神情静如止水,跨前两步,双眉一轩,一剑自上而下直劈,真有石破天惊的声势,速度和力量均不同凡响。这招简单的“独劈华山”却是试探凌风而来。

凌风正后悔,他这太极拳有了一定雏形,但只想了数日而已,而且每天得陪宋月媛研究造人的大计,哪有多余心思细想?

以拳接剑,确有些难为。

但事到临头,不容半点退缩,他体内易筋真气流转,受这一剑的劲风所激,青衫立即鼓舞,面容肃然,一派出尘之意。

换作从前,以他的步伐绝对可避过,再以硬碰硬,或辅以精神攻击,扰乱对方的真气,从容取胜。但这样一来,宋师道不死也得残废!

唉!都怪老头子没传什么特别的拳脚功夫或者点穴手法,当时要随便来点降龙十八掌啦,天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