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杨家将九代英雄传 >

第88部分

杨家将九代英雄传-第88部分

小说: 杨家将九代英雄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崔文只好说:“好吧!就这么对付着喝吧!”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寇准说:“钦差大人,不知圣上调卑职进京为了何事?”

崔文说:“寇准哪!这是你一步大运,这步运你要走好了,你可就阔了;你要走不好,可也就完了。圣上与八王千岁得知你善断疑案,故此降旨,调你进京去审问潘、杨两家的官司……”

接着崔文把潘、杨两家的案情粗略地向寇准说了一遍。然后说:“寇准哪!这个案子问好了能升官,问不好就能送命。一个是万岁爷的岳父,一个是八千岁的妹丈,你有胆子问吗?”

寇准微微一笑:“大人,卑职为官,一向是以理断案,不问身世,别说是潘、杨两家,就是天爷爷和地奶奶打官司,我也照样敢问,有道是王子犯法,庶民同罪。”

崔文一听,心想,嘿!这位是寇大胆儿,难怪八千岁查了好几宿清官册,才把他给查出来,真有点胆子。

崔文说:“寇准哪,旨调进京,刻不容缓,今天你收拾收拾,明天咱们就动身了,你先和我走,家眷随后再说,明天咱们在哪聚齐呀?”

寇准说:“大人,明天您就在大车店里等我吧,到时候我去找您。”

“好吧!尽早启程啊!”……

崔文在这儿吃喝完毕,带着两个小太监回大车店了。到了第二天清晨起来,崔文收拾停当等候寇准,一等不到,二等不来,怎么回事呀?快去看看。打发两个小太监上寇准家去了,不多时,俩人回来了:“钦差大人,寇准说今儿个不能走了。”

“为什么不能走啦?”

“不知道,我问他,他不跟我说,他就让我告诉您再等一天,明日启程。”

崔文一听,气的够呛,昨天说的好好的,今天又变卦啦!“我去看看。”

崔文带着两个小太监,而返来到寇准家。门外下马,进屋一瞧,寇准正在那儿收拾东西呢!箱子敞着盖儿,包袱散着口儿,寇准拿着几件衣服正抖擞呢。崔文心想,这位是想要卖估衣怎么着,忙说:“寇准哪!你干什么呢?咱们该走啦!”

寇准说:“大人,今天恐怕走不了啦!你得等我把这些衣服当了之后再走。”

崔文一听,强压着火儿,暗想,这个人真怪,要上路啦,他想起当当来啦,真是懒驴上磨屎尿多。

“寇准哪!你这当当的事交给别人代办不行吗?非得等你亲自去吗?”

寇准说:“大人有所不知,卑职在霞谷县为官九年,还欠下人家不少银子,现在我要走了,我得把欠人家的帐还了,不然我走了之后,人家不得指着我的脊梁骨啊!”

崔文说:“寇准哪,这时可怪啦!你是县令,有俸银,有岁粮,你们家年节都吃豆腐,还拉这么些帐,这钱都花哪儿去啦?”

“大人您不知道,反正这钱都有去处。我算了算,这两包袱衣服都当了还不够还账的,我再琢磨着卖点什么,把钱给人家凑齐了,还完帐咱们明天就走。”

崔文说:“你该人家多少钱哪?”

“钱倒不算太多,也就是三十两银子吧!”

崔文思索了一下,咂咂嘴说:“行啦,你别当衣服了,我给你还账,来呀,给他拿三十两银子。”

两个小太监赶紧拿出三十两银子当面交给寇准。寇准接过银子说:“大人,燃煤之时,您解囊相助,谢谢您啦!这三十两银子是我借您的,到了东京汴梁,倒下手来我再还您。”

崔文说:“算了吧!这笔帐写道水瓢底上吧!”崔文心想,活该我倒霉,到这儿竟往里搭钱。昨天吃饭十两,今天又三十两,前后四十两啦。

此时,寇准把钱交给书童寇安,让他去还账。寇准说:“大人,这回咱们可以马上动身啦!”

崔文说:“好,我们马上动身。”寇准刚要走,崔文说:“慢着。”他看了看寇准穿的这身带补丁的官服说:“你就穿着这件袍服去朝见圣驾吗?”

“那穿什么衣服?”

“没有不带补丁的吗?”

“有。”

“换上。”

“不带补丁的有窟窿。”

“行啦!就这么地吧!”

此时寇准收拾行装,立即动身,书童寇安还完帐之后在宅门外备好了马匹。寇准正待上马,寇夫人抱着孩子来到宅门外送行,寇准先是让夫人给崔大人见礼,然后嘱咐夫人照料家室,夫人叮咛大人路上保重。寇准说:“夫人,路上倒不会出事儿,只是到了东京汴梁之后,审理大案未必如愿,此案问好,是我全家得福分,此案问差,恐怕难免掉头之罪,我若丧命,夫人切记莫要过于悲痛,更不要为我守节,带着孩子可以再嫁一家。”

崔文在旁边一听,心想这寇准后事都安排了,这回到东京是玩命去的,好厉害。

寇大人说:“老爷何出此言,愿你此去诸事如愿,我母子在家为你焚香祷告,求助神灵……”

寇准告别了妻子,牵着马离开了家门。崔文和他刚刚走到衙门口时,见全堂衙役早已在此等候,见寇准一到,忽拉一声,尽都跪倒:“小人给大人见礼……大人您要高升啦,小人给大人送行。……”

崔文一瞧,这衙役们眼里都含着泪水……哎呀!这个穷县令人缘儿不错呀!这些当差的,跟他还难舍难离的。在寇准让这些差人给钦差大人见礼的时候,崔文问他们:“你们跟寇大人都几年啦?”

这个说:“我三年。”

那个说:“我五年。”

“我七年。”

“我九年。”

崔文说:“寇大人待你们挺好啊?”

差役们说:“钦差大人,不是寇大人待我们好,是寇大人待我们霞谷县好。我们这个地方因为地瘠民贫,来了多少县令都呆不住走了,说我们这是穷山恶水,泼妇刁民。寇大人来了,连任三人,头三年打官司的挤满门,后三年大堂上少见人,最近三年老百姓睡觉都不插门,霞谷县变成了青山绿水,安善良民啦!今天大人要走了,我们怎么能舍得了啊!”崔文心想,这寇准还真有点本事。

寇准说:“差役们,我寇准在此为官九年,多有对你们不起之处,今日告别,还望你们海涵。再有新大人上任,你们都要尽心竭力,为民办事。”

众差人都说:“大人的话,小人们记住了。”说话间,有两个差人捧献上一个包袱,说道:“寇大人,您为官九年,两袖清风,今天我们不能看着您穿着带补丁的袍服去京城见驾,我们几个人连夜给寇大人赶制了一身袍服,还有一双靴子,请寇大人换上。这衣服和靴子不白给您,您把这新的换上,得把旧的留给我们,我们把寇大人的旧袍服、旧靴子,陈摆在大堂之上,看见这袍、靴,犹如看见了大人,算作留下的纪念吧!”

寇准听罢说:“好吧!就得换新的这买卖不赔本儿……”

寇准换上了新的袍服、靴子,旧袍靴交给了差人。

寇准随崔文来到店房之后,会同众差役出店房正待上马,就见县城的大街上如赶集上会的一样,男女老少都出来了,有不少买卖铺户搬出来了桌子,饭馆门口摆走上了酒坛,大道两旁,有端茶的,有端酒的,还有端点心盘儿的:“寇大人,听说您要高升啦!喝一碗霞谷县的水吧!”

“喝一碗霞谷县的酒吧!”

“尝一尝霞谷县的点心吧!”

“到了东京可别忘了我们霞谷县的人哪!”

……

寇准见此情景,连说:“谢谢,谢谢,多谢乡亲父老,这水我要都喝了,肚子就装不了啦!酒要都喝了,就醉躺下啦!点心要都吃了,撑的就不能动啦!这样吧,我眼睛一看,就算吃啦,喝啦!”

百姓们一听都乐了。

崔文在旁边愣啦!这是怎么回事?一个县令被调走,在全城会引起这么大的举动吗?万民设宴,夹道相送,这个寇准可不是一般的人,他能拥有万民之富。正在他思虑之时,就见前边来了一帮人,为首一个老者,皓发银髯,体态健壮。老头旁边有两个小伙子,搭着一个金漆大托盘,托盘上一块红绸子盖着鼓鼓囊囊的东西,不知是什么。这老者来到寇准跟前,双膝跪下,寇准赶忙用手搀扶:“老人家,快快请起,有话请讲。”

老者说:“寇大人,听说您要走啦!全霞谷县的老百姓托我见见您。您在霞谷县连任三任为官九年,不是我们留,您早该高升啦!这九年,您为我们霞谷县的人操碎了心,熬尽了血呀!霞谷县的人富了,您大人您家里穷了。您爱民如子,两袖清风啊!平常给您送一个大钱的东西,您都不要啊!今儿个您要走啦!我们老百姓给您凑了俩钱儿,买酒不醉,买饭不饱,路上您留着零花用吧,钱虽不多,这可是霞谷县人的心哪!”

老者冲旁边一摆手,俩小伙子抬着那托盘过来了,红绸子一掀,里面露出了雪花白银五百两。

崔文在旁边一看,心想我那四十两不至于白扔,能回来。

寇准说:“老人家,霞谷县百姓的心意我领了,这五百两银子我不能要。您不说我两袖清风吗?这银子我要拿着,袖子里清风就进不去了,谢谢众位乡亲,银子请拿回。”

崔文在旁边心想这寇准还瘦驴拉硬屎,穷要面子。

那老者说:“寇大人,这银子您得收,因为他原来就是您的。”

“怎么是我的哪?”

“寇大人,您在霞谷县为官九年,俸禄不少,课您为百姓花的钱也多。霞谷县没人管的孩子您给收养起来;乡民受灾,国家赈济钱粮不够,您把自己的俸禄银子也往里搭;哪家买卖铺户要黄了,危困之中您给拿钱凑本儿。谁都知道钱好花,大人的钱也不是白捡来的,您在这儿做官怎么都好说,今天您要走啦,这可得欠债还钱。大伙儿不能欠着您一个人的钱,这钱您是收也得收,不收也得收,钱是大伙儿凑的,没记账,您要不收,这钱我没地方交代。”

崔文在旁边听到这儿,心中一动,怪不得这个县令这么穷啊,钱都是这么花的,想起自己一路上收礼受钱,自觉着有点脸发烧,心发慌,颇不自在。暗想,大宋朝官,如寇准者恐怕寥若晨星。

此时,寇准见不收钱,老者便不会走,只好回头把给他送行的县衙的师爷叫过来,说:“你把银子给我收下,进来红柳集遭灾很重,乡民粮食缺少,面临饥困,把这五百两银子送到他们那里吧。”

师爷说:“是。”命人接过了银两。

崔文在一旁暗暗赞叹不已。正待要走,又被一伙儿人截住,有人抬着一个锦幛——又叫“万民旗”,上边绣着四个大字:“惠爱及民”。另有一块匾,上边刻的隶书大字是:“明镜高悬”。头前一个给寇准见礼后说明来意:“我们是给您送万民旗、万民匾的,这您得收着,这是百姓的呼声。”

寇准说:“好吧,我受之有愧,但这是黎民所望,准当竭力尽职。”人役把匾和锦幛接过来了。

寇准往前走,众人随后送……寇准说:“众位乡亲,千里相送,终须一别,你们要把我送到什么地方去呀?要不都跟我上东京得啦!”

大伙儿说:“寇大人,我们就送您到城门哪,再不远送。”寇准说:“那你们就送吧!”人们一边送,一边说。这个说:“寇大人您保重。”那个说:“寇大人您再回来吧!”

……

有位八十来岁的老太太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也来了,她睁着昏花的老眼,嗡动着没牙的嘴唇说:“寇大人要走啦?这回做大官啦?”

寇大人忙说:“老人家,我是奉调进京。”

老太太说:“好啊,好啊!没有你,我那小孙子就得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