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蒙古帝国史 >

第53部分

蒙古帝国史-第53部分

小说: 蒙古帝国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鄣洌痛蠖嗍谘侵抟约霸谂分薜耐钡娜艘谎孕杏靡恢旨壑奖掖婀蠼鹗簦赫庖恢质匝橛龅搅擞《热褐诘南纯梗芸焓О堋K黾雍蛹涞胤剑ㄔ诤愫雍完^牟那河之间)的税收,所做的努力也没有比较好的结果,这位算端创立了二三十种新税聊以自慰。不幸的事件同时并至。这个国家和中国本来是世界上农村人口最多的国家,常常受饥荒的威胁,当他在位时期,饥荒特别常见,而在末年,又和在欧洲一样黑疫流行。这些情形造成不满的气氛导致叛变;纵使没有这些,一个其大等于西班牙、法国、英国、意大利和德国西部这些国家总和的帝国,也很难制止乱事的蔓延,无论是完美的通讯制废、间谍组织、还是算端的军事才能或凶残的镇压都不能阻止这种蔓延。
  然而,除去两个在他即位以后不久就发生的骚动,一个在德瓦吉里,另一个在印度河上,被他差不多平定了之外,他临朝的最初两年是比较安定的。但是从1335 年开始,历史家们指出至少有十次严重的叛乱发生在帝国各地。
  第一次叛乱,理所当然地发生在印度的南端,在这个地方,一个伊斯兰教的政府代替了土著王朝:这个政府建立了马都拉算端国家,谟罕默德·都忽鲁黑不得不立即放弃夺回这个地方的希望。其它叛变的平定也很费气力:最严重的是乌德地区的埃因一穆勒克的叛变(1341—1342 年)。值得注意的是, 所有这些叛变者都是伊斯兰教徒,一般的说都是突厥人,然而也不是只有他们。
  谟罕默德·都忽鲁黑尽了值得赞扬的力量善待印度教徒,不愿因此而引起伊斯兰教神学者们对他的敌视,而这些神学者做了许多毁谤他名誉的事。他没有得到旧王朝的有代表性人物的拥护,这些人曾受到他前任者的极端苛待。1336 年,一个来自德棱干纳的印度领主哈里…哈拉,在维查耶纳枷尔建立了一座城,这座城后来成为一个巩固与持久的国家的中心。随后,霍伊萨拉的国王维拉·巴拉拉三世(1292—1342 年)对马都拉的算端展开斗争,明确表示要为自己保留其利益:当他因为勇士们的死亡而终止了他的半个世纪的统治时候,他的儿子维拉·巴拉拉四世继续这场战争。这些榜样鼓励了卡卡迪亚·克里希纳…纳亚克在德棱干纳竖起独立的旗帜,结果将中央政府和它在南方残存力量之间的联系割断。上述的三个印度王侯迅速地达成协议,等到最后一个霍伊萨拉族人对于马都拉作斗争之中死去(1346 年)的时候,其它两个就瓜分了这个灭绝王朝的领土,一个分得马拉巴海岸上的部分,另一个分得科罗曼德尔海岸上的部分。马都拉算端国家成为德千南部地区仅存的伊斯兰教征服的遗迹。
  谟罕默德·都忽鲁黑如果不是被较近于帝国中心的叛变所羁绊住的话, 他并不是没有决心和毅力去重立他的威权于这些边远地区的。有一个素得人心的大臣的被废黜(1344 年),在下级官吏中间传布了不安种子,史家伊什瓦里·普拉瑟德先生称他们为百人组,这主要是在道拉塔巴德地区。谟罕默德·都忽鲁黑力图将这一方面的秩序恢复,而在胡茶辣地方,另一个他的僚属又对他背叛,使他不得不移转注意力于胡茶辣,因为从商业关系上说,这个省份是很重要的。当时有一个冒险家名叫哈桑·甘古,他在一方面得到德棱干纳的叛众的支持,另一方面又得到百人组的支持,从而占据道拉塔巴德地方(1347 年),就在那里建立巴赫马尼王国,这个王国此后在很长的期间是德干地区伊斯兰教狂热的要冲大路。至于谟罕默德·都忽鲁黑,他竭尽全力和胡茶辣以及印度河口的叛乱作斗争,而于没有完全达到目的的时候死去(1351 年)。
  由此可见,德里算端施加于海岸和印度各港口的威权仅仅是很暂时和很表面的现象,而这些地方继续是商业活跃的舞台。马可·波罗在十三世纪末年所作的纪事,明确指出印度的海上霸主们与一切印度洋的以及马来诸海沿岸国家的关系。当1283 年,一位锡兰国王拟定一个和埃及算端通商的条约。在谟罕默德·都忽鲁黑时候,这种交通更为频繁,这是受中亚细亚此时秩序紊乱的影响,原来旅行陆路的路程,这时候变得很危险。有两个人可以作证, 一个是伊斯兰教徒,另一个是基督教徒,他们告诉我们,这些旅行是在什么情况之下进行的。
  这个伊斯兰教徒是伊本·白图泰。他于1304 年生于丹吉尔,于1325 年出发赴伊斯兰教的东方,他旅行的最初目标是往麦加参拜。他到过东非的海岸,随后又回到西亚细亚,向前直至伏尔如何上:经察合台汗国而于1333 年抵达印度。他在漠罕默德·都忽鲁黑的左右很久,参加过这个统治时期的若干事件。1342 年,他奉算端之命出使中国。虽然有此一说,但是十分可疑他曾否真正前行直抵中国。但是他在孟加拉湾海岸和德干地区周游了许久, 并且前行至于马尔代夫群岛,他发现这个地方已经信奉伊斯兰教。他说到马都拉算端之处很多,口气殊不温和,虽然这个算端在印度结成了一宗亲事和他曾成为亲戚,但是他仍然说他是一个可恶的暴君。他对于德干西海岸上的哈瑶尔小国君主,也没有赞扬之语,此人是维查那纳伽尔的印度教国王的藩属。他以后再也不敢重返到德里算端那里,结果于1354 年回到他遥远的故乡,在那里撰写他的可宝贵的回忆录。
  上面所说的基督教徒指让·玛里奥拉。当1338 年时候,教皇在阿维农接见了中国皇帝所派来的特使,他们是越过“七个海”来见他:他们来是替在大汗保护之下的基督教会要求派遣主教。教皇于是指定让·玛里奥拉教士带着他的答复前往,他的旅行系取道陆路,并没有因为要横穿戈壁沙漠而退缩。他此后在北京住了三年,由海道返回。他到过马来群岛、锡兰和德干海岸。他对当地僭位的一个君主不满,称之为Cosa Joan,“一个阉割的伊斯兰教徒背叛正主而借夺王位”;如果这是指马都拉的算端,这可能是伊本·白图泰亲戚的继位人。让·玛里奥拉只是在1349 年在这个地方居留过。他受到这个伪善暴君的榨取。归途经过忽鲁谟子和君士坦丁堡。这位教皇的使者曾在布拉格遇见查利四世皇帝,应查利四世的请求,他于1354 年撰写回忆录,他的回忆录比起其他伊斯兰教徒著作者来,其可宝贵性是差得多,然而也很饶兴趣。
  阅读伊本·白图泰和阅读让·玛里奥拉的著述一样,使人感觉在马拉巴海岸和在科罗曼德尔海岸游历(姑不说锡兰)时,丝毫看不到在远处的德里算端的权威。
  当谟罕默德·都忽鲁黑于1351 年死去的时候,他所遗留下来的声誉是一个卓越的文艺保护者,但是他是一个命运不济的君主,逐渐地被削弱至于只据有印度北方。承继他的人是他的堂兄弟菲鲁思·都忽鲁黑,这是一个虔诚柔善的人,他无条件地接受已成之局,职是之故,他在位时期,作为东方君主来说,是很久(1351—1388 年)而且比较上是安然无事的。
  在察合台汗国,答儿麻失里被何中的权贵们所废黜(在1333 年之后), 这是分裂的朕兆。同时发生了宗教的纠纷,在这个纠纷当中,其中有一事即阿力麻里的基督教会消沉下去,而在几年以前,鄂多立克还看到它很发达。当时被称为蒙古斯坦的河中和伊犁地区,相互分开。在河中,合赞汗(1347 年)迫使察合台一系的汗成为不问政事的昏王。他利用波斯的分裂以制服赫拉特的起儿漫人,并且把东阿富汗做他子孙的封地。在蒙古斯坦,乱极思治促成了1345 年察合台系人秃黑鲁黑一帖木儿的中兴,他开始将这个地方完全伊斯兰教化。至合赞汗死(1357 年)后,秃黑鲁黑一帖木儿努力恢复河中的秩序,并且使阿姆河以南服从他的权力。德里的菲鲁思·都忽鲁黑不是一个善于乘机取利的人;察合台汗国的纷扰替帖木儿跛者的胜利准备了条件。
  我们并不害怕要多说几句关于这一段常常是单调的历史,因为我们要说明成吉思汗的后裔察合台系在什么情况之下不能完成似乎当然是归属于他们的任务:即征服印度。由于蒙古人的征服而建立了庞大帝国,他们是处于该帝国的中央,比起其他汗国更为经常地卷人内讧之中,就是这些内讧导致了这个帝国的分裂。他们眼看自己的对手在他们的面前逐渐将一切印度的资源聚于手中。而建立“大莫卧儿”帝国的使命,要留待帖木儿跛者的子孙去完成。
  波斯汗国
  自成吉思汗的时候起,蒙古军已经占领了里海的南岸和西岸,并且迫使罗姆地方(在小亚细亚)臣服,奉献贡赋。但是就本义而言的波斯汗国的成立,则是在旭烈兀扫除阿萨辛人的堡垒和报达的哈里发(1258 年)而建都干帖卜利司的时候。上面已经提到某些事件阻碍旭烈兀乘胜略地直达地中海的沿岸:马木鲁克人在叙利亚的抵抗、蒙哥的逝世、在远东发生的帝位继承纠纷以及他和他在奇卜察克的堂兄弟们的斗争,他们已经笃信伊斯兰教,而旭烈兀还是一个深受基督教影响的佛教徒。
  旭烈兀死后(1265 年),波斯继续是一个世袭君主国,由其子孙诸伊儿汗执政。他们和中国诸大汗关系特别密切,并且对之尊敬,因为彼此都属于拖雷这一支。相反地,他们和察合台诸汗以及奇卜察克诸汗常常发生冲突, 而且在休战期间,他们的藩属,那些在赫拉特的伊斯兰教徒或是在谷儿只的基督徒又自相寻仇。纵使是这样,当旭烈兀的最初几个继承者在位的时候, 伊儿汗们所注意的首先和主要是在西方,在这一方面,他们不甘放弃王朝创立者所拟定的征服计划。
  阿八哈汗(1265—1282 年)和自1261 年以来回到君士坦丁堡的希腊诸帝(按:指东罗马)增进友好关系,阿八哈成为米歇尔·帕烈斡罗格的女婿。阿八哈对于最后几次的十字军远征寄予莫大兴趣。在许多人里面,最感觉衷心懊悔的莫过于圣路易了,他放弃埃及而被带动去进攻突尼斯的伊斯兰教徒(1270 年)。爱德华太子在叙利亚对抗马木鲁克人和在对抗阿萨辛残众时候,所做的努力都对于圣路易直接有关,但是他因为父亲逝世而返回英国(1273 年),这使圣路易更觉灰心。剩下阿八哈一人,但是他毫不迟疑地与埃及和叙利亚的统治者,那个可怕的拜把儿士为敌。1277 年,拜把儿士最后一次举兵攻打伊儿汗的安那托尼亚的藩属,前进宜至卡帕多基亚的切塞雷。1281 年,阿八哈进攻叙利亚以图报复。
  阿鲁浑汗保持着传统。他曾命他的臣民之一、聂思脱利教的教士拉班一扫马往见希腊和法兰西的王侯,以重新引起他们进行十字军远征。拉班一扫马在君士坦丁堡见过大帝安德罗尼克二世,在那不勒斯参加过安吉文人和阿拉贡人的战争。在罗马,他通过教长们企图替聂思脱利教义和天主教义成立一种临时协议。法兰西国王腓力普四世给他以在圣殿行礼的荣誉,英王爱德华一世接见他于波尔多宫中。1289 年他还再来,但他在这些谈判中,没有得到任何实际结果。阿鲁浑汗未能做到发动一场新的十字军远征,于1291 年死去。就在这一年,圣…让…达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