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 >

第117部分

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第117部分

小说: 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②  '653' 《元史》,卷138,第3337 页。 
①  '653' 《元史》,卷32,第716—724 页。 

… Page 371…

  死。  ① 
        此外,为使也孙铁木儿称帝不具合法性,图帖睦尔不仅不给他谥号,还 
  将其父亲甘麻剌的牌位从太庙中移出并毁掉。清洗还延及和世■的追随者。 
  和世■被杀后留下来的三个主要支持者,在 1330年或被处死,或从官场上消 
  失。② 
        恢复名誉的有海山朝的宣徽院使伯答沙(死于1332年)和知枢密院事也 
                                                    ③ 
  儿吉尼,他们被授予太傅和太尉的爵号。被爱育黎拔力八达处死和定上恶名 
  的海山朝的尚书省丞相三宝奴和脱脱都被恢复了名誉,并将没收的家财给还 
  其家。除了海山的旧随从外,对帝系回归有功的人都被委以要职。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也孙铁木儿的下属机构中回回人占明显优势,在图 
  帖睦尔的中央机构中,没有一个回回人任要职,只有少数的几个回回人在行 
  省机构任职,回回人受到了有元一代最为沉重的打击。④ 
        同样重要的是,汉人儒官和他们的汉化色目同僚,亦未能在政府中造成 
  更大的影响。只有几个汉人或色目儒官出任中书省平章政事,敬俨和王毅任 
                                                                                          ⑤ 
  平章政事分别为一个月及八个月,这是汉人官员可能得到的最高官职;汪古 
  部人赵世延任平章政事一年,但是此时他已年老并且迎合燕铁木儿;1330 
  年,在御史台的弹劾下,赵世延从中书省致仕。① 
        由于图帖睦尔的即位很明显是不合法的,为争取贵族和官僚的支持,慷 
  慨的封赠和巨额的赏赐对他来说比以前任何一朝都更为重要。图帖睦尔在位 
  四年中,封了24个王,其中9个是一字王。在这9个一字王里,甚至有7 
                               ② 
  人不是忽必烈的后人。不仅在1329年恢复了岁赐,上都派被没收的财产亦 
  全部分赐给在帝位争夺中有功的宗王和大臣;估计被易手的有125份私人财 
  产。③ 
        争取蒙古各汗国承认的活动亦加紧进行。1329年,显然是在和世■被谋 
  杀后,木华黎的后人乃蛮台(死于1348年)被派往察合台汗燕只吉台的汗廷, 
  送去的礼品是窝阔台汗在一个世纪前铸造的“皇兄之宝”印章;燕只吉台是 
                                                                                          ④ 
  和世■争位的主要支持者,此举显然是要平息他对和世■被杀的愤怒。第二 
  年,推动了更广泛的外交攻势,三个宗王奉命出使察合台、钦察和伊利汗国。 
  西方三个汗国对这一姿态表示赞赏。在其后三年中,钦察汗国两次派贡使前 
  往图帖睦尔的宫廷,察合台汗国派贡使四次,伊利汗国派出的贡使则达八次 
          ⑤ 
  之多。这样,图帖睦尔为自己在蒙古世界重建了宗主权,并且与西方三个汗 
  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很难把1328年的帝位更迭视为元朝与更广泛的蒙 

①  '653' 《元史》,卷175,第4096 页。 
②  '653' 《元史》,卷34,第759、761、766 页。 
③  '653' 《元史》,卷110,第2792 页;卷124,第3058 页;'689'  《蒙兀儿史记》,卷156,11b—12a。 
④  '753'杨志玖: 《元代回回人的政治地位》,第266—269、 281 页。 
⑤  '653' 《元史》,卷175,第4096 页;'689'  《蒙兀儿史记》,卷157,29a—b。 
①  '653' 《元史》,卷34,第762 页。 
②  '351'野口周一: 《元代后半期的王号授与》,第65—67 页。 
③  '653' 《元史》,卷32,第716—724 页;'84'窦德士:《征服者与儒士》,第51 页。 
④  '653' 《元史》,卷139,第3352 页。 
⑤  '435'佐口透:《14 世纪元朝与西方三王的关系》,第174—178 页。 

… Page 372…

  古世界关系的转折点。          ⑥ 
        尽管有这些努力,在贵族和官僚中还是有对图帖睦尔的非法即位的不 
  满,这成为政治不安定的一个重要根源。图帖睦尔在位期间,至少发生了八 
                                                                             ① 
  次谋反事件,卷入事件的有好几个宗王和不少政府高官。在这些谋反事件 
   中,只有1330年以知枢密院事阔彻伯为首的谋反,是以和世■的太子为名 
       ② 
  义。其他谋反的起因不详,但是这些谋反显然反映了在统治阶层中对图帖睦 
  尔即位的不满。 
        频繁的自然灾害和少数民族起义,加剧了政治的不安定。腹里和陕西、 
  河南、湖广、江浙行省都被严重和频繁的旱灾和水灾所扰,上百万人流离失 
        ③ 
  所。如此广泛的灾害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造成了政治上的损害。江南频繁 
  的少数民族起义,尤其是西南的少数民族起义,亦与政府有关。 
        在也孙铁木儿朝以前,汉地民众起义较少,因为忽必烈灭亡宋朝后成功 
  地镇压了各地的起义。但是,元朝统治首先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始动摇,有关 
  民众起义的一篇论文指出:在1295年至1332年之间,在汉地只爆发了24 
                                                               ④ 
  次起义,而在少数民族地区爆发了131次起义。在这131次起义中,发生在 
  也孙铁木儿朝的有65次,发生在图帖睦尔朝的有21次。在两朝内发生的86 
  次起义,有50次以上发生在湖广,28次发生在云南。有些起义规模很大, 
  镇压它们需要政府花费巨大的人力和物力。 
        如此多的少数民族起义不能只简单地解释为这两朝政府的无能,还有这 
  些少数民族对元廷的剥削和压迫的积怨。在这两朝发生的如此多的少数民族 
  起义,加重了元廷的财政困难,亦反映了元廷对这些边疆地区控制的逐步削 
  弱,并且是其后妥欢贴睦尔朝汉地爆发大规模起义的预示。 
        虽然政府与前朝一样有沉重的财政压力,但是没有回到海山的“新政”。 
  除了造成财政紧张的传统原因外,与上都派的战争,镇压少数民族起义,对 
  灾民的赈济,都需要增加开支,并成为图帖睦尔朝沉重的经济负担。正如一 
  位监察御史所言,仅1328年对抗上都的战争,花费就超过了政府岁入数倍。 
  ①                                                                                 ② 
    征讨云南的上都派,1330年一年的花费就至少有纸钞63万锭。 1329年政 
                                                                       ③ 
  府用于赈灾的纸钞是134。96万锭,粮食25。17万石。 由于这些花费和其他 
  开销,政府在1330年的经费缺239万锭。④ 
        政府并没有尝试用任何激烈的手段来增加收入。为增加收入而采取的惟 
                                                         ⑤ 
  一措施是继续实行也孙铁木儿的卖官政策。政府试图削减岁赐、作佛事和宫 
  廷的花费。如诸王、百官的参加即位朝会赏赐,按海山所定制,凡金银五铤 

⑥ 这是窦德士的观点,见'84'  《征服者与儒士》,第7 — 8 页。 
①  '653' 《元史》,卷32,第740 页;卷34,第759、761 页;卷35,第776、778、789、793 页;卷36, 

第803 页。 
②  '653' 《元史》,卷38,第816 页。 
③  '762'李则芬:《元史新讲》,第3 卷,第543 页。 
④  '777'陈世松:《试论元代中期的少数民族起义》。 
①  '653' 《元史》,卷31,第700 页。 
②  '762'李则芬:《元史新讲》,第3 卷,第527 页。 
③  '653' 《元史》,卷34,第755 页。 
④  '653' 《元史》,卷184,第4238 页。 
⑤  '653' 《元史》,卷96,第2476—2477 页;卷139,第3352 页。 

… Page 373…

                          ⑥                                                                    ⑦ 
   以上的只给2/3。上都每年作佛事165所,在1330年亦减为104所。同一 
  年裁省卫士和宫廷服侍人员,裁掉的卫士、鹰坊、内飨及其他人员超过了 1 
            ⑧ 
  万人。 通过这些手段及其他措施,政府将财政赤字保持在可控制的指数之 
   内。与此同时,政府通过海运从长江流域运来了充足的粮食,运到大都的粮 
                                                              ① 
  食在1330年达到了3340306石的最高水平。 可控制的财政赤字和大量的粮 
  食储备,使政府不用靠印发纸钞来解决财政问题。这是使日用品价格仍保持 
  在爱育黎拔力八达朝水平的部分原因。② 

                                           赞助中国艺文 

         由于实际权力大多数掌握在燕铁木儿和伯颜手中,图帖睦尔花费了大量 
   的时间和精力营造宫廷的汉化即儒化氛围。他为此所做的努力一方面是为了 
                                                                                                ③ 
  提高自己在汉人臣民中的威信和合法性,另一方面是出于自己的爱好。在元 
  朝的所有皇帝中,图帖睦尔可能是最博学和最多才多艺的人,他很早就显示 
   出了广博的知识和艺术爱好,在1325年至1328年任怀王时,身边就有很多 
                                         ④ 
  著名的汉人文学家和艺术家。图帖睦尔据说有极好的汉文和历史知识,在诗 
  歌、书法和绘画等方面都颇有造诣。作为中国绘画和书法的收藏家和鉴赏家, 
   图帖睦尔完全可以与宋徽宗(1101—1125年在位)和金章宗 (1189—1208 
  年在位)媲美。甚至有人说他将徽宗作为自己的样板。 
         作为一个有修养的中国皇帝,图帖睦尔采取了许多尊崇儒教和倡导汉文 
                                                                                                ⑤ 
  化价值的措施。例如,1329年图帖睦尔派遣官员前往曲阜代祀孔子, 第二 
                                    ⑥ 
  年又加封儒学先贤封号。 1330年,皇帝本人亲自参加祭天的郊祀,这是元 
                                                                     ① 
  朝皇帝第一次参加此项中原王朝传统的重要祭祀。为发扬儒家道德,宫廷每 
  年都表彰许多孝子与节妇。② 
         为阻止汉人追随蒙古人和非儒家习俗,1330年下诏:“诸人非其本俗, 
  敢有弟收其嫂、子收庶母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