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慈禧前传 >

第460部分

慈禧前传-第460部分

小说: 慈禧前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崔玉贵吓了一大跳,待动手去拆那纸条,却又为小刘一手按住。崔玉贵不悦,呵斥着说:“你这是干什么?” 
  “二总管,你先别拆,等我告诉了你,你再拿主意。”小刘是放得极低的声音:“这张纸,你看清楚了,是张洋纸,里面是洋铅笔写的字,只有一行‘设法留皇上在京,主持和议。’” 
  一听这话,崔玉贵毫不迟疑地把纸条拆开,细看果然是这么一行字,而且稍加辨认就看出来了,是珍妃的笔迹。 
  “这张纸那儿来的?” 
  “在符望阁西面墙外捡的。” 
  “是你?” 
  “是!”小刘说:“也真奇怪!我都有一个多月没有打那儿经过了,今天心血来潮,想去看看,谁知道就捡了这么一张纸。” 
  “好!小子,你有造化。” 
  说完,崔玉贵直奔乐寿堂。其时已经下午五点钟,虽然初秋的白昼还很长,太阳尚未下山,可是按规矩,宫门已应关闭下钥,只为慈禧太后这天第八次召见荣禄,所以宫门未闭,而崔玉贵亦必得等荣禄走了以后,才能见到慈禧太后。 
  这一等等了有半个钟头,荣禄辞出,而宫门依然未闭,说是还要召见载漪。趁这片段空隙,崔玉贵直趋慈禧太后御座左右,请安说道:“奴才销假。” 
  “你回来了!外面怎么样?” 
  “可不大好!”崔玉贵答说:“街上没有什么人了!听说洋兵是打东面来。” 
  “那还用你说,从通州过来,当然是打东面来。” 
  碰了个钉子的崔玉贵,心里格外有警惕,“老佛爷这会儿可有工夫?”他很小心地说:“奴才有事回奏,这件事三言两语说不完。” 
  “你说吧!” 
  “是,奴才先请老佛爷看样东西。” 
  等崔玉贵将那张纸条拿出来,慈禧太后一看是洋纸,便连想到皇帝,脸上立刻就缩紧了。 
  及至看完,慈禧太后的神色大变,嘴角与右眼牵动,太阳穴的青筋突起,那副心血上冲的怒容,在见过不止一次的崔玉贵,仍然觉得十分可怕。 
  “这张纸是那儿来的?” 
  “刘玉捡到的。”刘玉就是小刘,“在符望阁西墙根捡的。” 
  “你说,是怎么回事?” 
  “奴才不敢胡猜!” 
  “谁要你胡猜?”慈禧太后沉着脸说:“你就不查一查吗?” 
  “奴才得请老佛爷的旨,不敢胡乱动手。” 
  这句话答得很好。慈禧太后点点头,脸色又变了,这一次变得十分阴沉。而就在此时,太监来报,载漪已经奉召而来,在外候旨。 
  “让他回去吧!”慈禧太后厌烦地挥一挥手,接着又问: 
  “莲英呢?” 
  等将李莲英找了来,慈禧太后将纸条交了给他,并由崔玉贵说明经过,然后问他的意见。 
  “老佛爷不必当它一回事!这会儿也没有工夫去理这个碴儿,见怪不怪,其怪自败。” 
  李莲英一向言不虚发。要说了,慈禧太后总会听从,即或有时意见相左,慈禧太后亦会容忍。谁知这一次竟大为忤旨! 
  “哼!我不知道你安着什么心!你没有工夫你走开,别在我跟前胡言乱语!” 
  这几句话,在慈禧太后训斥载漪之流,算不了一回事,对李莲英来说,就是“严谴”。他不敢多说,碰个头悄悄儿退了下去,心里却颇为自慰,轻轻易易地脱出了漩涡,可以不至于做出任何对不起皇帝的事。 
  由于李莲英的被责,激发了崔玉贵的雄心,久屈人下,当了多少年的“二总管”,这一回自觉有取李莲英的地位而代之,成为“大总督”的希望了。 
  “人逢喜事精神爽”,因而也就“福至心灵”,一下子把这件事想通了,“事情明摆在那儿,”他说,“有人写了这张纸条,托人带给另一个人,受托的人,把这张纸条弄丢了。鬼使神差让刘玉捡到了,真是老天爷有眼!” 
  “嗯!”慈禧太后问道:“那两个人是谁呢?” 
  “一个是… ”崔玉贵毅然决然地说出口来:“珍主子。” 
  “字迹不错吧?” 
  “不错!” 
  “不知道什么时候掉的?” 
  “一定是今天。纸条还很干净,再说,隔一天也早就扫掉了。” 
  “你派人到永和宫去看看,我等着你回话。” 
  崔玉贵派了个很机警的太监去打听动静,回来报告:永和宫一定出了事,上上下下都哭丧着脸。有个叫寿儿的宫女,被三四个宫女轮班看守着,屋子外面还有太监守卫,说是怕寿儿寻死。 
  “那就是了!”崔玉贵立即奔回乐寿堂复命,同时建议,召瑾妃来询问。 
  慈禧太后沉吟了好一会说:“不必!永和宫的,为人老实。 
  她不知道这回事!” 
  “这,奴才就不明白了。” 
  “如果她知道,就不怕传信的人上吊,那不就灭口了吗?照现在看,她们都不知道内中写的什么,只是怕传信的事发觉,我会查问,所以不敢让传信的人寻死!” 
  “是!”崔玉贵心悦诚服地说:“老佛爷圣明。” 
  话到此处,慈禧太后就不再说下去了。显然的,对于瑾妃,她是谅解的,至于珍妃的“罪孽”是更深重了!崔玉贵猜想,慈禧太后此刻是考虑处置珍妃的办法。 
  其实,如何处置珍妃,在慈禧太后看并不是一件很为难的事,她是在考虑自己的行止。这一天召见荣禄八次,反复商量的,就是走,还是不走?经过八次的垂询,她一时未曾想到的疑问,以及荣禄起初不肯明说的话,差不多都被发掘出来了。然而她并未完全被荣禄说服。 
  荣禄一再力言的是:“圣驾万万不可出巡!应请当机立断,施行安民的办法。非将载漪等人置诸重典,不足以挽危局而赞大猷,释群疑而彰慈仁。”谈到“出巡”的地点,荣禄表示,不论热河行宫,或者一度提到过的山西五台山,皆非乐土,因为若不议和,则我能到,洋人亦能到,而如决心议和,则眼前即可设法谋求停战,根本不必“出巡”。 
  如果慈禧太后真的要走,荣禄已经声明,溃兵满地,号令不行,万一惊了驾,他只有徒呼奈何。倒不如深居禁城,反来得安全。那时他会亲自担任守卫大内,保护圣躬之责。至于议和一事,李鸿章与张之洞已分别奉派为头、二等全权大臣,在上海与汉口跟洋人谈判时,得以便宜行事,很快便可停战。在京师,荣禄认为奉懿旨赐瓜果食物,已留下很好的转圜的余地。最后荣禄还留下一着棋,撤走甘军以后,趁使馆洋兵疲惫松懈之际,劫持各国公使,逼得洋人非和不可。 
  话是说得很有道理,但慈禧太后还是不能明白宣示,一定不走。第一、想到联军包围紫禁城,不免心悸;第二、这场滔天大祸,是由戊戌政变演化而来,洋人很可能提出这么一个条件,议和可以,先请皇帝复位。那一来,自己是非交出政权不可了!但如“出巡”在外,则闪避搪塞,怎么样都可以想得出法子。 
  如今有珍妃的这张纸条,慈禧太后更觉得自己的所见不差。不过,要走非先说服荣禄不可,派谁留守,主持和议,亦是一大难题。 
  “唉!”她不自觉地叹口气:“真烦人!” 
  “船到桥门自会直。”不知何时出现在她身边的李莲英,劝慰着说:“老佛爷请宽心。多少大风大浪都经过了,奴才决不信这一回会过不去!” 
  “这一回不比往常。”慈禧太后又叹口气:“这会儿有当年六爷那么一个人在,就好了。” 
  “六爷”是指恭王奕诉。当年文宗避难热河,京里就因为有恭王留守,主持对英法的和议,大局才能稳定下来。如今环顾皇室,及得上恭王一半的都没有一个。就是忠荩干练的大臣,荣禄又何能比当年的文祥?抚今追昔,慈禧太后兴起一种好景凋零,木残叶秃的萧瑟凄凉之感。 
  也因此,四十年前仓皇出奔,避往滦阳的往事,又兜上心头。当时魂飞魄散,只觉能逃出一条命去,是侥天之幸,但以今视昔,则欲求当年的处境亦不可得!那时,通州还有僧王与胜保在抵挡,京里,肃顺虽可恶,才干还是不错的,乘舆所至,宿卫森严,供应无缺,军机章京照样背着军机处的银印“赶乌墩”,沿途随时可以发布上谕。此刻呢?连抓几辆大车都困难,其他还谈得到什么? 
  这样一想,更觉愁烦,“听天由命吧!”她说:“反正什么样也是死!” 
  “老佛爷!”李莲英急忙跪了下来:“可千万自己稳住!不然,宫里先就乱了!” 
  这话使得慈禧太后一惊!立刻就想到了珍妃的那张纸条,如果宫里一乱,会成什么样子?皇帝会不会乾纲忽振,挺身出来问事?只转到这个念头,不必往下多想,慈禧太后的那颗心,立刻又提了起来。 
  定神细想一想,觉得不能不作最后的打算,“莲英,”她说:“你悄悄儿去备一套衣服,就象汉人小户人家的老婆子所穿的。” 
  “是!”李莲英大吃一惊,心想,这是乔妆改扮避难,为人识破了,大为不妥。 
  正在想提出疑虑,慈禧太后又开口了:“你马上去办!” 
  “是!” 
  “崔玉贵呢?”慈禧太后说:“找他来!” 
  等两个人换了班,慈禧太后吩咐崔玉贵,即时召珍妃,在景祺阁候旨。 
  “你自己去!不必跟她多说什么。” 
  “是!”崔玉贵答应着,即时赶到珍妃幽禁之处去宣旨。 
  在珍妃,当然大感意外。一转念间,想到自己所写的那张纸条,以及寿儿来找金钗的那种慌张的神色,不由得大感不安。 
  “玉贵,”她问:“老佛爷召见,是有什么话问吗?” 
  “那可不知道了。主子请上去吧!一见了面,不就知道了吗?” 
  珍妃碰了个软钉子,不由得有些生气,傲然答说:“我当然要上去!怕什么?” 
  说完,用手掠一掠鬓发,出门跟着崔玉贵往北走,十几步路就到了景祺阁。珍妃照例在走廊上先站一站,等崔玉贵进去通报。 
  “叫她进来吧!” 
  珍妃听得里面这一声,不待崔玉贵来传,自己掀帘子就进去了,屈双腿请安,用平静的声音说:“奴才给老佛爷请安!” 
  “你替我跪下!”慈禧太后急促地说:“你知道不知道自己的罪孽?” 
  跪在青砖地上的珍妃,微扬着脸,而且视线是偏的,不知望在何处?这种不拿正眼看人的轻蔑态度,惹得慈禧太后勃然大怒。可是,火气一上来就被自己很快地硬压了下去,因为在她所遇见过的人之中,常惹她生气,往往无可奈何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从前的“五爷”惇王,一个就是眼前的珍妃,软哄不受,硬吓不怕。脾气发得自己下不了台,不如聪明些不发为妙。 
  因此,慈禧太后只是铁青着脸问:“今儿谁到你那里去过了?” 
  “除了送饭的,没有别人。”珍妃答得很快。 
  “送饭的是谁?”慈禧太后转脸问崔玉贵。 
  “回老佛爷的话,”崔玉贵答说:“不相干!送饭的都靠得住。” 
  这是说,送饭的不会传递信息,那就一定另外有人,事实上已经知道,是永和宫的寿儿。珍妃既不承认,只有拿证据给她看了。 
  “这张纸上的字,是你写的不是?” 
  等慈禧太后将裹在绸手绢中的那张纸条一取出来,珍妃倒是大吃一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